学术投稿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疗效观察

王小铁;赵毓军

关键词:关节镜, 重建, 前交叉韧带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联合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骨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38例,采用膝关节镜下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复查内容:询问患者术后活动有无膝关节不稳症状,检查前抽屉试验是否阴性.临床疗效评价采用Lysholm评分.结果 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7个月.患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术前平均分为(24.50±11.25)分,术后平均分为(87.25±16.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膝关节镜下采用联合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功能评分较术前有很大改善,显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性距骨周围性脱位14例治疗体会

    闭合性距骨周围性脱位是距骨一种严重的损伤,临床上比较少见,占外伤性脱位的1.0%~1.3%[1],我院自2000-2012年共收治此类损伤14例,均随访2~5年,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16~81岁.左侧6例,右侧8例.其中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4例.内侧型脱位9例,外侧型脱位5例.其中合并距骨撕脱骨折4例,骰骨骨折2例,舟骨骨折2例,外踝撕脱骨折5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1例,内踝骨折2例.

    作者:王佳孜;赖爱宁;黄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带线锚钉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经肘前路采用带线锚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并修补韧带及关节囊的1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9~58岁.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1例.结果 本组10例患者,随访时间9~24个月.采用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例,良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带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可以良好的复位骨折端,修补侧副韧带及关节囊,肘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

    作者:胡维帆;黄强;邹守平;赵强;叶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

    目的 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 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张飞;郭锦明;刘俊;严宏生;倪俊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联合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骨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38例,采用膝关节镜下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复查内容:询问患者术后活动有无膝关节不稳症状,检查前抽屉试验是否阴性.临床疗效评价采用Lysholm评分.结果 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7个月.患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术前平均分为(24.50±11.25)分,术后平均分为(87.25±16.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膝关节镜下采用联合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功能评分较术前有很大改善,显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王小铁;赵毓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共获得7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BFHR组和THR组,BFHR组42例,男7例,女35例,平均年龄77.3岁.THR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74.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6.5年(平均3.2年)随访,BFHR组和THR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3年及5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并发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BFHR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适合于少数身体状况差、伤前活动量小、伴有较多基础病、或受伤前伤肢已有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

    作者:袁堂波;黄立新;蒋建农;孙俊英;徐耀增;董天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进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 Ⅱ)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29~92岁,平均61岁.按照Evans-Jensen分型,ⅠA型1例,ⅠB型3例,ⅡA型9例,ⅡB型7例,Ⅲ型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PFNAⅡ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130 min,平均70.5min,术中出血量为40~120 mL,平均78mL.临床愈合时间为2.7~4.1个月,平均3.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17例,良7例,可3例,总体优良率88.9%.结论 PFNAⅡ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螺旋刀片具有很强的抗切出能力,更符合国人的解剖设计,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薛志兴;赵尔弘;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过伸体位复位在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螺旋推进器在过伸体位手法复位后连续高压注射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选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32例患者共196个椎体,实验组在过伸体位手法复位后,应用螺旋推进器产生高压向伤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则按照一般的PVP手术方式进行,未实行过伸体位复位.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并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畸形矫正率.根据手术前后功能学改变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y功能评分.结果 1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50例72椎体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中线高度恢复率、后缘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率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82例124椎体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中线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Oswesty功能评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7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者,其中3例出现向椎管渗漏压迫脊髓、神经根(对照组1例,实验组2例).术后随访两组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 过伸体位复位后,采用螺旋推进器连续高压注射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作者:严冬雪;黄永吉;肖增明;马广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使用带袢纽扣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探讨采用带袢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采用带袢纽扣钢板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1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25~67岁,平均50.1岁,均为TossyⅢ型.利用Karlsson评价标准进行术后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4个月,平均9.8个月,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5例,无再脱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应用带袢纽扣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近期疗效满意,复位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好.

    作者:梁吉华;史源欣;邵伟忠;苏振刚;袁振庭;汪李军;孙玉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髋臼周围截骨三种手术入路比较

    目的 比较髂腹股沟入路、改良髂股入路、髂股双切口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95例101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内固定术,通过回顾性研究,在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手术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髂股双切口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但相关并发症较多;改良髂股入路虽手术时间稍延长,但术中出血少(P<0.05)、相关并发症较少.结论 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罗殿中;张洪;张伟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微创治疗尺骨鹰嘴骨折20例

    尺骨鹰嘴骨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张力带及解剖钢板内固定,这两种治疗方法相对还是创伤大、软组织剥离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我院自2010-2013年采用骨折处及鹰嘴近端小切口(3~4 cm)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微创内固定术式治疗尺骨鹰嘴骨折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华;徐德义;郑兆辉;毕力格;马仲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 探讨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进行综合治疗,其中11例保守治疗,5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腓总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黏连,色泽苍白或暗淡,外膜增厚.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6年,平均4年.观察双下肢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伸(足母)长肌及伸趾长肌等肌力及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恢复情况.16例患者腓总神经损伤的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对于踝关节损伤引起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予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诊断完全性神经损伤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及早行神经松解术,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张庆文;薛怀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 介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4.5岁.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Tscherne分型[1],Ⅰ级5例,Ⅱ级10例.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5~8个月.根据Edwards骨折疗效评定系统评定,好10例,可4例,差1例.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易、安全等优点.

    作者:周其璋;严坚强;黄福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伤椎置钉并植入人工骨复合物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龄25~60岁,平均38.5岁.行经伤椎椎弓根复位,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置钉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正常愈合,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全部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神经症状加重患者,远期复查伤椎高度、角度无丢失情况.结论 采用经伤椎椎体成形植骨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重建椎体前中柱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作者:叶前驱;熊德建;陈森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aisonneuve骨折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诊治方法.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5岁.左侧8例,右侧10例;均为新鲜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5例,可3例.结论 仔细的查体及胫腓骨全长X线片可明确诊断,减少漏诊;手术结合早期锻炼治疗Maisonneuve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郭自斌;路绪超;朱贤友;孟双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骨折骨缺失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骨严重粉碎骨折骨缺失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以来采用异体骨段移植治疗下肢严重开放、粉碎骨折、骨缺失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9~51岁,均为男性,均为开放性损伤.遵循开放骨折处理原则,彻底清创,控制感染,皮瓣转移、消灭创面.术前行X线检查,明确所需移植骨段的长度及直径并进行定制.术中进行实际测量,进一步确定所需骨段长度,并对骨段两端进行修整,使其与宿主骨端匹配,增加接触面,异体骨段与宿主骨间缝隙及其周围植骨.结果 6例患者经20~27个月随访,均达到满意疗效.1例患者因过早负重(5个月弃拐行走)引起钢板断裂,改行髓内针固定16个月后骨性愈合.其他5例患者也均已正常行走.X线检查提示:3例骨性愈合,3例临床愈合,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 同种异体骨段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是治疗下肢严重粉碎骨折骨缺失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振虎;赵力;刘海金;张海涛;陈超;郭连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钟摆等长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钟摆等长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17~48岁,平均32岁.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半腱肌肌腱重建单束悬吊固定.胫骨隧道确定股骨点数,形成了韧带真正的等长效果.结果 本组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4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镜下无韧带撞击.患者伸屈膝均无受限,Lysholm评分91~100分,平均97分.结论 膝关节在伸屈活动中由胫骨隧道(钟摆)弧线确定股骨髁点数(钟摆轴),股骨一个中心(钟摆轴)及胫骨(摆锤)形成即钟摆等长技术.此技术获得了韧带真正的等长效果.

    作者:罗建成;连海云;王波;王志国;魏增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腰椎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内肿瘤等疾病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椎板切除术是治疗此类疾病常规的手术步骤和常用的减压方式,能够明显缓解腰部和下肢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然而,约有10%~15%的患者会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1],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椎板切除后硬膜和神经根周围的瘢痕纤维组织是导致FBSS的主要原因之一,占5%~24%[2].瘢痕组织的黏连会牵拉刺激硬膜和神经根,使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后果,如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张锦洪;曹晓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 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端,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办法.

    作者:李治国;连霄飞;娄宏亮;冯志伟;索木森;索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回顾性分析Endobutton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1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0~65岁.Rockwood分型,Ⅲ型6例,Ⅳ型5例,Ⅴ型4例.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功能,可达到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目的,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 15例采用此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70~98分,平均90.5分.内固定未出现移动、脱出、断裂,术后发生半脱位3例.结论 采用带袢钢板内固定更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简便迅速,术中复位简单、创伤小,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政;姜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D14/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膝骨关节CD14、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NF-κBp65、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13蛋白及其mRNA表达,探讨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法 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同步饲养,模型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摘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应用HE染色观察膝骨关节组织形态学变化;分别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CD14、TLR-4、NF-κBp65、MMPs-13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CD14、TLR-4、NF-κBp65、MMPs-1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高表达特点,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TLR-4-NF-κB信号通路过度活化,下游NF-κBp65及MMPs-13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破坏,降解加速,诱发骨关节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永福;林剑;詹宏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