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凤华;周家仍;熊纪洪;刘春华;翟任群;杨斌
目的:探讨AO空心针加带旋股内动脉深支股骨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17例,均使用AO空心针固定加带旋股内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修复,术后制动3周.结果随访时间22-75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股骨颈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5例. 结论该方法具有(1)良好的骨折复位;(2)稳定的固定;(3)改善血流灌注;(4)促进成骨作用.
作者:巫洪波;谢惠缄;谢唏衷;陆炳刚;郭汉明;张建民;黄玉良;赖志军;蔡宏华;孙春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为了解琼中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因素、研究在育龄妇女中开展破类免疫对消除新破的效果.对琼中县1994~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由高的1995年的33.04/1000个活产儿(‰)下降至2000年的0.55 ‰,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无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以出生后2-7天为主,男女发病比例接近一致,患儿为在家出生为主,多数患儿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琼中县1997年后在国际组织援助下加大了对育龄妇女破类免疫工作的力度,1997-2000年阶段比1994-1996年阶段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83.23%,病死率下降9.20%,证明育龄妇女接种破类(TT)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作者:叶振元;吴多琳;王经辉;卢传武;孙莲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盘Ⅲ级钙化临床预测胎盘功能的意义.方法选择分娩前3天B 超检查示胎盘Ⅲ级钙化的住院产妇137例与胎盘Ⅱ级钙化的住院产妇100例,对比分析胎盘分级与羊水及围产儿的预后的关系.结果胎盘分级与羊水量的减少有一致的倾向性,但与羊水性状及胎儿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超提示胎盘Ⅲ级钙化不能综合反映胎盘的功能,不能预测胎儿的预后.
作者:谢咏;李光仪;李秋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女,27岁.因中上腹痛、呕吐2天,神志模糊6小时入院.呕吐5次,为胃内容物.既往有1型糖尿病史4年,入院前因“感冒”,停用胰岛素4天 .查体:T38.5℃,P120次,R22次,BP112/70mmHg,神志恍惚,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听诊无异常,左中上腹轻压痛,肠鸣音2~3次. 实验检查血WBC14.5×109/L,N0.78,血糖35.5mmol/L,动脉血PH7.288,Na165mmol/L,K 4.5mmol/L,Ca2.2mmol/L,BUN8.1mmol/L,血酮体+++,血淀粉酶570IU/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无异常,CT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诊断1、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并酮症酸中毒,2、急性胰腺炎,3、1型糖尿病.予1、禁食,2、注射阿托品、安定、善得定、胃复安等镇静止痛, 抑制胰液分泌及恶心、呕吐.3、插胃管,抽出胃内容物1次/h,注意量及颜色变化.每次抽完后自胃管内注入温开水150ml,并观察患者腹痛、恶心呕吐有无加重.监测血淀粉酶1~2 次/4~7次/日,5、大量、快速静脉补液,主要给予50%GS,同时注意补钾,6、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24小时后血Na142mmol/L,K4.25mmol/L,血糖11mmol/L,BUN5.5mmol/L,PH 7.351,血酮体±.总补液10100ml,患者神志清楚,稍感上腹痛.血淀粉酶逐渐下降,第5 天降至正常.痊愈出院,出院时血糖5.9mmol/L.
作者:陈开宁;高勇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制备的菠菜标准参考物(编号 1570)除含丰富的硅质外,还含有大量的K、Ca、P、N、Al、Fe、Mn、Sr、Zn、Cu、Br、Ni、Cr、Th等近三十种元素所组成的盐类,其中,K、Ca、P、Al、Fe等元素含量高达几百毫克每千克以上 [1],基体非常复杂.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具有抗基体干扰强,灵敏度高等优点[ 2-3].本法利用AFS-2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采用断续流动进样,氩氢焰原子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该法有效降低样品基体干扰,具有样品进样体积小、灵敏度高等优点.
作者:黎雪慧;申治国;丘红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临床生产实习是医学院学生的后一年,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如何使医学实习学生能在健康的心理状况去完成实习过程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抓好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1. 医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状态
作者:郭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制剂室于一九九三年开始对古方“清肺抑火丸”进行剂型改革 ,研究试剂,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观察,其疗效反应如下:对肺、胃、大肠实热引起的咳嗽、吐黄痰、咽喉疼痛、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疗效甚佳.为此,现已将该品种列为院内中药制剂的主要品种之一,并于一九九九年成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院内制剂准字号. 研制情况如下:1. 方剂来源及原方剂型简述
作者:杨永曼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该市市区10所幼儿园1997~2000年全部拟入园体检儿童为检测对象,大部分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清楚,即均按照0-1-6方案全程接种,剂为10ug/次.1.2 方法腔腹采静脉血2ml,常规分离血清后用ELISA法测定HBV-M,药盒为丽珠试剂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2 结果
作者:林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CVC)是指既往健康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脏瓣膜支架功能异常的一组心脏病,(1)现将我院住院病人SCVC患者误诊50 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杨大英;韦海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各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情况及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对1999.7~2000.12住院肺炎患儿904例 ,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其中93例阳性,按年龄分为三组,观察临床表现特点及肺外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婴幼儿组发病数与儿童组无显著差异;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喘息呼吸困难、腹泻、心肌损害为多见;而胸腔积液婴儿组无一例发生,治疗仍首选红霉素.结论婴幼儿MPP发病较过去报导明显增加,其临床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对婴幼儿哮喘警惕支原体感染可能.婴幼儿组合并心肌损害 ,腹泻较多,应加以注意.
作者:徐晓群;吴新萍;金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1岁,因颈前区无痛性包块2年余于2000年5月14日入院查体:颈前区扪及4×4cm的包块,质软,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未闻及血管杂音,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余未见异常,拟甲状腺腺腺瘤,予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病理检查:送检甲状腺肿物3×3×2.5cm质软,切面灰红色,牛肉样,另见少许甲状腺组织2 .5 ×2×1cm,切面可见一绿豆大小的灰白色结节,质韧、毛糙,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 镜检:
作者:邓建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妊娠期间孕妇接受各类药物的治疗增多,有报道62.5%的孕妇使用各种药物,平均每人用药3种.妊娠期感染机会增多,因此抗菌药物亦是常用药物之一. 为了胎儿正常发育,孕妇应用抗菌药物时必须考虑到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根据孕妇和胎儿的药理学特点用药.
作者:林启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肿瘤门诊的病人多数都是自认为肿瘤或癌肿治疗后复查而就诊的,前者害怕真的长了恶性肿瘤,后者害怕原来的癌肿未控或复发,因此会有恐惧、悲观、情绪低落,烦燥不安,焦虑、抑郁等表现,甚至产生轻生念头,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护理和指导.1. 初诊者
作者:陈英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补水治疗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过程中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胃管行消化道补水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血钠、血钾、血浆渗透压等各项指标.结果 12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予消化道补水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无一例死亡.结论给予消化道补水治疗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安全有效的,在治疗过程中强化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史向浓;陈赛语;王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局灶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采用 133Xe 吸入法测定41例VD患者rCBF的变化.结果脑梗塞痴呆组,脑梗塞非痴呆组rCBF 较对照组均有降低,痴呆组rCBF较非痴呆组降低更显著.结论脑梗塞病人rCBF下降愈严重, VD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吴映曼;陈俊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脐带血血气分析作为窒息后新生儿发病情况的调查已有报导 [1],我们对脐带血血气分析中脐动脉血PH(PHa),脐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脐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A-VPCO2)等参数与新生儿发病率的相关关系作了临床研究, 报导如下.1. 对象和方法
作者:李兴周;钱文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对4例颅眶筛沟通瘤的诊断与治疗的探讨,以期提高颅眶筛沟通瘤的疗效.方法 4例颅眶筛沟通瘤病人均行CT、MRI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颅面联合入路切除肿瘤,选用带蒂硬脑膜、骨膜、颅骨内板颅底重建术.残余肿瘤行OUR-旋转式伽玛刀补充治疗.结果手术全切者3例,次全切除者1例,手术无死亡.结论采用颅面联合入路, 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与颅底重建术,是治疗颅眶筛沟通瘤的佳手术方法.OUR-旋转式伽玛力补充治疗可直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罗光华;刘键;黄良珍;王鹏程;陈宝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桡骨远端骨折属近关节骨折,治疗不当或早期功能锻炼不够致腕及手指诸关节僵硬.自1999年-2001年采用中药熏洗及功能活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关节僵硬7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海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五种小儿常见疾病的甲皱微循环变化.方法应用甲皱显微镜对 98例五种小儿常见疾病患儿的甲皱微循环变化进行观察,并与7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①五种疾病甲皱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和总积分值均明显增高.血液病、肾综、急性肾炎、肺炎组与健康儿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01).癫痫组与健康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②血液病组甲皱微循环的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其余4组,与小儿癫痫、肺炎、肾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肾综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五种疾病治疗后甲皱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液病、急性肾炎、肾综,肺炎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癫痫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五种小儿常见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且随病情进展,变化显著.血液病患儿微循环障碍明显.加用654-2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甲皱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提示开展甲皱微循环检查不仅有助于小儿常见疾病病情的判断与疾病预后的估计,而且可用以指导治疗.
作者:俞凤华;周家仍;熊纪洪;刘春华;翟任群;杨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 30岁,因阴道流血3天,伴剧烈腹痛半天,于2000年4月7日入院.该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婚后4年未孕,末次月经2000年2月30日,于2000年4月5日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第三天出现左下腹剧痛,逐渐蔓延及全腹.门诊以“宫外孕”收入院.
作者:王艳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