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征订启事

关键词:
摘要: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酚妥拉明湿敷治疗新生儿头皮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常见难题,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外渗药物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一般常用33%硫酸镁湿敷治疗,但结果并不理想.经我们临床观察,酚妥拉明治疗输液外渗,尤其是多巴胺等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引起的炎症反应效果较好,在皮肤颜色、水肿程度、皮肤温度、疼痛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王欣怡;张文彬;李秀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水平的动态变化

    为了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后不同时间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ir-VIP、ir-SP)含量的动态变化,将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假处理组(B)和HIE组(A),采用一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形成HIE.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伤后即刻、24、48和72 h血浆ir-VIP和ir-SP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浆ir-VIP水平A1、A2、A3组分别显著低于B1、B2、B3组;ir-SP水平,A2、A3、A4组分别显著高于B2、B3、B4组.B、C组之间ir-VIP和ir-SP含量相差不显著,证实VIP、SP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含量的显著变化提示其在HIE中起作用.

    作者:洪新如;陈新民;由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伍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方法: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23例,对照组17例,两组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纳络酮0.1m/gkg@d,以0.03~0.05mg/kg@h速度静滴,连续3天,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进行NBNA评分,治疗前后分别留取患儿血浆和脑脊液测定p-EP,并与20名正常儿对照.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BN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和脑脊液β-E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伍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HIE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辛颖;赵成广;韩玉昆;陈宁;毛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柯萨奇B1病毒感染8例临床分析

    浙江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于2000年7月共收治来自同一妇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脑膜脑炎病儿8例,后经大便病毒分离证实为柯萨奇B.病毒性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雁翎;邵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新生鼠心肌cAMP、cGMP及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内毒素(LPS)诱导新生大鼠心肌cAMP、cGMP和超微结构改变及Dex对其的影响,探讨Dex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117只,随机分组(n=9),对照组(A,生理盐水),LPS组(B,LPS 5 mg/kg);治疗组(C,LPS 5 mg/kg+Dex 5mg/kg).各组在注射后2、4、6、24h处死留取心肌,放免法检测cAMP和cGMP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同时测血糖和血气.结果:①cAMP:B组2 h显著增高(P<0.05)后渐下降,24 h低;C组2 h增高,但低于B组(P<0.05),24h显著高于A、B两组;②cGMP:B组渐增高24h显著高于A、C两组;C组2 h显著增高(P<0.05),6 h后下降至24h显著低于B组(P<0.05);③心肌形态学:B组24h严重损害,C组仅轻微异常;④血糖、血气:B组示应激性高血糖和继发性低血糖;血气:B组24h显著异常.结论:LPS诱导后新生大鼠心肌cAMP下降,cGMP增高.心肌损害严重,内环境紊乱,Dex通过间接调节心肌细胞第二信使对心肌有部分保护作用.

    作者:王虹;吴玉斌;李玉杰;杜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正常新生儿血浆中IL-6、IL-8、TNF-α与NO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脐血、外周血免疫学特点,研究新生儿的免疫学状态.方法:以正常成人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IL-8与TNF-α,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测定NO.结果:正常新生儿脐血IL-6、IL-8与N0水平明显低于成人,而TNF-α则高于成人水平.正常新生儿外周血IL-6水平在生后一周内无明显变化,显著低于成人血浆含量,而IL-8生后一周内高于成人水平,TNF-α在生后一周内呈逐渐增高趋势,高于成人水平.结论:正常新生儿脐血免疫能力不足,生后免疫成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已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高水平的TNF-α,低水平的IL-8对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具有重要意义,但亦可能与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所经历的多种严重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吴广琴;刘敬;李丽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46例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新生儿尿路感染表现极不典型,且常与其它疾病伴发,容易漏诊.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新生儿尿路感染46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元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早产儿应用IVIG对喂养及感染状况的影响

    早产儿机体免疫机能不健全,易被病原微生物侵害.IVIG具有许多免疫调节特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探讨早产儿应用IVIG后IgG水平变化及对喂养情况的影响,做如下研究.

    作者:于文红;刘瑞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帽状腱膜下血肿18例分析

    帽状腱膜下血肿(Subgaleal Hematomas,SGH)是新生儿期较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患儿常因出血迅速,失血量大而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故应尽早诊断,积极处理.本文总结了我院收治的18例新生儿SGH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夏斌;姚裕家;陈永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感染时血清SAA、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8例新生儿败血症及20例病毒感染患儿血清SAA、CRP水平,分别与2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败血症患儿血清症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SAA)与(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6.43%,其中SA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RP.病毒感染者SAA检测敏感性为100%,而CRP检测对病毒感染不敏感.提示细茵感染者SAA与CRP均升高,病毒感染者仅SAA升高而CRP不升高,因此同时检测SAA与CRP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

    作者:刘克红;吴冬芳;熊斌;戴利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柯萨奇B6致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1例报告

    患儿,男,3天,因反应差3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8小时入院.系1胎1产,40+1周孕,剖宫产.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分别评8分、10分、10分,生后反应较差,呼吸尚平稳,吃奶少,无抽搐,24小时排胎粪.入院前8小时,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拒乳,急送我院.查体:体温36℃,脉搏扪不清,呼吸78次/分,血压测不出,体重2.1公斤.

    作者:苏宇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国基层医药》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衣原体肺炎30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Ct肺炎)目前日渐被医务工作者所认识及重视,已成为新生儿常见病之一.未经特异治疗者自然病程可迁延致婴儿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故及时选择正确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口服阿奇霉素冲剂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水痘1例报告

    患儿,男,20天,胎龄40+1周,顺产,出生体重3500g.入院前2天面部出现米粒大小淡红色皮疹,半天后遍及全身,以躯干、面部为多,部分出现水疱,予维生素C、异丙嗪口服无效.半日前体温达38.4℃,全身呈密集的水痘疹,精神欠佳而就诊.

    作者:江莲;张会芬;刁玉巧;武秀华;金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持续呼吸困难、青紫及反复感染

    病例摘要患儿,男,2小时,因呼吸浅促颜面青紫2小时由外院转入.患儿系第4胎第2产,孕32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000g,早破水3天,无宫内窘迫,羊水少,色清,脐带胎盘无异常.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9分.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四株分离自新生儿的ESBLs菌表型与基因型检测

    目的:研究ESBLs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1)药敏试验:K-B法,(2)ISBLs表型确认:双纸片协同法,(3)基因型检测:分别以TEM、SHV通用引物设计PCR体系,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分段测序,由测序软件作全基因拼接.结果:1、3、4号菌株为Epn,2号菌株为Eco,其中2、3号株来自同一患儿的不同部位.4株均为TEM亚型,2、3、4号株之序列与国内已报道的TEM序列完全一致,1号株测得序列与2、3、4号株TEM序列有一个碱基因的差别.讨论:苏州地区至少存在两种TEM基因型.4株菌表型耐药状况严重,临床治疗效果不乐观.2、3号株来源于同一患儿不同部位,虽不同菌种,但耐药质粒为同一基因亚型,不排除不同种菌株之间的质粒传播的可能性.PCR及其产物的测序为ESBLs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丁云芳;陶云珍;顾洪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附2例报告)

    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临床表现与败血症相似,但本病病情凶险,预后不良,新生儿期发病者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新生儿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毅;鲍娟;熊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科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HIE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观察新生儿HIE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IL-8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外周血,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细胞免疫表型,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8.记录HIE患儿临床资料.结果:HIE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IL-6、IL-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同病情、不同转归HIE组CD3+、CD4+、CD8+、IL-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即CD3+、CD4+、CD8+降低、IL-6升高越显著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新生儿HIE免疫功能受损.CD3+、CD4+、CD8+细胞和IL-6、IL-8水平对临床早期判断病情严重性、估计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霓阳;房晓祎;吴北燕;许立德;郭继忠;李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欢迎订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