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玲;董再全;王旭;卓瑜;黄霞;罗珊霞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伴睡眠障碍及焦虑情绪的躯体化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伴睡眠障碍和焦虑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社会支持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结果差异.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受试者PSQI、HAMA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受试者SSRS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SSRS评分未见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对调节其不良情绪、提升预后恢复效果等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鲁和英;李淑君;彭启凤;鲁劭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功能、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PSD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TTM的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TTM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和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刘艺红;杨燕;孙树乾;赵玉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验证团体心理辅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融入社会并为药物治疗结合团体心理治疗的模式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50例患者随机分到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原有药物基础上增加每周2次,每次60~90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交回避及痛苦量表(SAD)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四个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前后实试验组与对照组自身相比SDSS评分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DSS评分改善更加显著(P<0.01),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职业功能、社会退缩及家庭活动方面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在社会活动及生活能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BPRS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7,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5).3.SAD量表评分两组与治疗前相比,社交回避因子分均有改善,但试验组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P<0.01);社交回避因子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社交痛苦因子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SC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378,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17.725,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积极改善作用,是值得推广使用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模式.
作者:叶晓丹;陈凯凯;吴冰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惊厥疗法在精神疾病治疗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初的药物诱发患者癫痫发作,到使用电刺激及磁刺激诱发癫痫发作,惊厥疗法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一直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对惊厥治疗抑郁症的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健;姜玮;任艳萍;马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正念冥想训练对社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伴发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72例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配到二组,正念冥想训练干预(n=36)为研究组,不作正念冥想训练干预(n=36)为对照组.结果 终70人完成实验,其中对照组36人,正念冥想训练干预研究组34人.研究组症状临床痊愈和显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3,P=0.006).结论 正念冥想训练对心血管疾病老人伴发抑郁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石华孟;土文珍;王小同;姜德国;张伟;郑维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感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肾癌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前给予体感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和术后7天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前AngII和CR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AngII和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34).结论 体感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更好地改善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加速术后康复.
作者:万俐;白忠原;张轶庠;廖淑萍;刘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与自我感受负担量相关性.方法 抽取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订调查表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抑郁量与自我感受负担量关系采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得分(18.72±2.07)分,抑郁得分(19.47±2.26)分,其中抑郁得分>18分患者人数57例(66.28%).白内障患者术前身体因素(6.41±1.12)分、情感因素(10.27±2.35)分和经济因素(20.46±3.82)分,自我感受负担总分(37.62±5.28)分,轻度负担45例(53.32%)、中度负担24例(27.91%)和重度负担17例(19.77%).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均与身体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呈正相关性(P<0.05),情感因素与焦虑、抑郁间正相关性明显(P<0.01),其次为经济因素、身体因素.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前自我感受负担与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显著相关,应采取积极心理干预和救助帮扶改善其自我感受负担.
作者:刘春平;郑珠江;徐臻;许兰芳;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联合家庭系统心理护理在儿童遗尿症(NE)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2015年3月~2016年6月84例NE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联合家庭系统心理护理.分别在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门诊对患儿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并调查家长对遗尿症的认知情况.结果 护理后,除掩饰性(L)评分无明显变化外,研究组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性(N)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对遗尿症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及多种干预训练指导,同时联合家庭系统心理护理改善患儿内向、情绪不稳的特征,终可使患儿的遗尿症状及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赵谷娜;张思敏;贾甜;赵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在多病因共同作用下,以神经心理及行为缺陷为特征的一组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障碍、社交技能缺陷及重复性刻板动作.本文旨在探讨ASD的病理学基础及其筛查指标,了解相关新研究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其发病机制、更好地进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唐任之慧;刘学军;杨徐立;张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陪伴理念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96例高血压伴抑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陪伴理念.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BP、DBP、SDS评分与NOSIE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4周及8周后两组SBP、DBP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01).干预组干预4周及8周的SBP与DBP低于对照组(P< 0.001).干预组干预4周及8周后SDS评分显著下降(P<0.001)、NOSIE评分显著升高(P<0.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干预4周及8周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陪伴理念用于高血压伴抑郁患者可提供良好情感体验,缓解抑郁情绪,同时强化降压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曹文君;梁艳艳;王英;靳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绘画艺术疗法对初三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对东莞市清溪中学634名初三学生进行焦虑情绪调查,随机选取SAS量表评分≥60分学生68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学生给予一般心理辅导干预,实验组学生给予绘画疗法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每周2次,每次45分钟,连续五周的干预,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SAS量表评分差异.结果 634名学生SAS量表评分50~59分(轻度焦虑)共有62名(9.78%),60~69分(中度焦虑)共有118名(18.61%),≥70分(中度焦虑)共有29名(4.57%);干预后两组学生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而实验组学生干预后S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所有参与实验的女生干预前后均高于男生(P<0.05).结论 绘画疗法可有效改善初三学生焦虑情绪症状,学校应针对不同焦虑程度、性别的学生给予相应干预.
作者:马淑芬;李鹤展;邹晓波;林志雄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生死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5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日常护理与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生死教育,观察患者实施生死教育前后的死亡态度、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与生死教育实施前相比,患者实施生死教育后对待死亡的态度明显改善(P<0.05).角色功能、躯体功能与教育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较教育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生死教育,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霞;李洪娟;周杨;汪秀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本文分析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性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机制,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进展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征;周丹;曹江;杨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抑郁症是世界上常见且易复发的精神疾病.抑郁症致病机理至今未明,严重阻碍了抑郁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越来越多的抑郁症遗传标记被发现.这些遗传标志的发现,是不断的探索,发现可能存在的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的基础.本文就是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候选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概述.
作者:谢永芳;王玲;舒坤贤;赵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是人们对发生在未来的不同时间点或时间段的获利或损失进行决策与权衡.国外已有研究者将跨期选择应用于精神障碍研究,国内这方面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跨期选择的测量指标可以客观测量精神障碍患者对未来的贴现率.探讨跨期选择方式能否成为鉴别精神障碍种类或判断其病程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的特异性工具,对临床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曾瑾;李春波;王垚;师彬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在过去10年中,随着磁共振波谱在物质滥用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这些技术以探讨酒精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文对酒精依赖患者的磁共振波谱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现有研究结果证实了酒精依赖对大脑神经结构的多重影响.这些研究发现将为揭示酒精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为酒精依赖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岭;徐佳兵;侯超;周旭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正念(mindfulness)练习的普及和正念治疗的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关于正念练习与治疗的科学性研究.针对开展正念练习时常问的一些问题,本文围绕正念练习在提高整体幸福感、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管理、提高免疫力和注意力,以及正念练习对大脑和基因的影响方面的科学性研究进行简单综述.
作者:廖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支持疗法(PPST)对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支持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需行E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n-4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PPST.比较两组EN依从性、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检测免疫功能指标及营养指标.结果 研究组EN依从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 (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EU、NK、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血清TP及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行EN的患者护理中应用PPST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免疫功能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EN效果.
作者:徐波;乔汇;郑君;郑黎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其中59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5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书写表达积极情绪法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程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均显著提高,焦虑抑郁情绪均显著缓解,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显著效果,较单一常规治疗有突出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袁秀娟;袭龙祥;陈爱军;孟学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自杀未遂者家属在病患照顾以及自杀预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显示家属在经历自杀未遂事件时会经历病耻感、压力、焦虑等心理状态.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针对家属的干预措施.
作者:郑悦;陆璐;李小平;王建玉;许烨勍;张海音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