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边远地区成人结核性脑膜炎误诊25例分析

张润

关键词:结核, 脑膜/诊断, 误诊
摘要:全球结核病疫情至今仍未控制[1],并有所回升.由于结脑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常引起误诊.2004-2009年以来,我科收治的结脑呈上升趋势,现将收治的25例误诊误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17~72(32.2±10.6)岁.25例中藏族21例,汉族3例,回族1例;来自农牧区23例,城镇2例;均为首发患者,农牧区患者均无卡介苗接种史,排除高血压病史.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NT-proBNP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与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10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病后2周内采静脉血分离血清,28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BNP和NT-proBNP.结果 对照组、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51.34±11.27)、(155.06±39.12)、(247.05±68.34)、(513.17±127.88)(612.34±155.87).NT-proBNP(μg/L)水平分别是(25.78±14.49)、(177.86±143.65)、(299.81±166.09)、(608.17±123.14)、(979.04±176.4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NT-proBNP可用于早期评价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早期评价舒张功能不全和心室壁节段运动协调性.

    作者:吴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人文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医疗护理服务中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医疗护理服务中,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患者不但需要获得满意的诊疗,而且还有精神、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治疗上的参与、选择和多元的服务需求[1].2010在卫生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我科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学习,统一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人文护理知识,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王巧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胃石症胃镜碎石后并发小肠梗阻再手术1例分析

    对胃石症胃镜下碎石后并发小肠梗阻再手术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4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5d住院.入院10d前食杏效枚后,发生间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查体:右上腹触及一约3 cm×3 cm圆形包块,随体位活动.B超:胃内大量滞留液(幽门梗阻?).CT:胃腔内异物(胃石待除外).临床诊断:胃石症.胃镜检查见胃底腔7 cm×8 cm×7 cm黑褐色圆形结石,质硬,活动.征得患者同意后,胃镜下分两次用网篮,异物钳,将结石捣碎由口腔取出约2.0 cm×2.0 cm大小两块碎结石后注入5%碳酸氢钠,术后口服番泻叶,进食流食无异常.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进食后疼痛,伴恶心、呕吐,症状逐渐加重,于术后第6天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曲氏韧带约50 cm空肠部位有一约3 cm×3 cm大小圆形硬性粪石嵌顿,肠管水肿明显,腹腔黄色渗出液1 000 ml.沿肠管横轴切开取出粪石,纵行缝合,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治疗,经12 d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甄晨光;孟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肱骨外上髁炎合并桡管综合征17例诊疗分析

    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疾病,易于诊断,而桡管综合征相对于尺管综合征及腕管综合征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当患者同侧上肢同时患有肱骨外上髁炎和桡管综合征时,易造成此类患者误诊[1],漏诊的可能性较大.笔者收治此类患者17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右侧13例,左侧3例,年龄25~52(平均38)岁,平均患病时间15 d~3个月.其中11例病例均在院内外按网球肘封闭2~3次,疗效不明显.其中封闭2次者5例,3次者6例.本院治疗3例,院外治疗8例,余8例首次来就诊.职业:泥瓦工8例,搬运工5例,大货司机2例,体育老师1例,会计(电脑)1例.

    作者:汪步兴;周则旺;辛昂;熊厚发;王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1例

    1病历摘要女,76岁.患者于5d前出现咳嗽、咳痰,曾给予抗炎治疗.4h前咳嗽后突然出现颈部疼痛,以颈后为著,伴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有小便费力入院.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2级.右侧C2,3以下痛觉消失,四肢肌张力减弱.左侧肢体巴氏征阳性.颈部MR:C2~5椎体水平椎管内左后方硬膜外见长条状等T1高T2信号影,相邻脊髓受压.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和甘露醇并给予颈部椎管减压+硬脊膜外血肿清除术,术中未见硬脊膜异常血管团,未见明显出血点.术后治愈出院.

    作者:张秀华;李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考

    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以来,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已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现讨论如下.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1.1人员素质方面 大多数护士起点是中专学历,理论水平总体不高,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时间较短,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意识淡漠,我国现行护理教育中,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护士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缺乏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不懂得在自律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岗学习精神不够,到岗后对一些专科知识.

    作者:马洁洁;李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丙种球蛋白与甘利欣存在配伍禁忌

    甘利欣是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中所见各种抗体,能增强机体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此两种药均为临床常用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对此现象我们多次核对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及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峰;李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产科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纠纷隐患及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主要事项之一.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给产科护理工作增加了新的课题,在健康教育、血标本采集、递送、登记、资料的保管、可疑病例的复查追访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纠纷隐患.因此,需要及时分析产生纠纷隐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纠纷的发生.1原因分析1.1产科医护人员意识不强产科医护人员未意识到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健康教育不够,宣传不到位.表现为:(1)医护人员相关理论不足,告知和解释不透彻,不能依法依规进行说服教育;(2)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语言生硬.这样必然引起筛查率的下降,若日后孩子碰巧患病,导致纠纷的发生.

    作者:方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尿白三烯E4、IgE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对毛细支气管炎预后预测的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LTE4)、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探讨对于毛细支气管炎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 对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对照组进行有尿LTE4测定,同时检测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预后,将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两组.一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三个月后观测两组患儿再次喘息发作例数.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LTE4、 Ig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两者具有同步性.毛细支气管炎EC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组三个月内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IgE是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两者都可作为预测高危哮喘转为哮喘的客观指标;外周血EC不能完全反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口服孟鲁司特可达到早期干预的效果,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

    作者:亓伟伟;刘德光;冯德利;亓红娟;高玉荣;鹿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注射室医务人员针刺伤的防护对策探讨

    目的 通过对医务人员针刺伤防护的教育,减少对自我的伤害.方法 加强防护意识,强化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结果 通过学习,加强了防护意识,使工作人员的伤害降到低.结论 通过加强对注射室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培训,使针刺伤率降至低,保护了医务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雷宏耘;周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对45例成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50名健康女性进行评定.结果 女性精神分裂症组在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总的功能等方面的评定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不良.提出应在护理上需要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家庭功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以及防止复发.

    作者:薛爱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泰安市临床用血状况调查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份输血是输血学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输血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血站、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现将2003-2011年度泰安市临床用血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来源于泰安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2003-2011年度临床用血统计表.1.2 以卫生部输血用血相关标准为依据200ml全血统计为1U,血浆、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按每200ml全血制备分离统计为1U,1人份机采血小板以10 U来计算,1U冷沉淀则由400ml新鲜全血的血浆制备.

    作者:刘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本科室自2011-01-2011-12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372例,其中男187例,女174例,年龄17~92(平均58)岁,患者格拉斯哥评分≤7分.选取的所有患者中,除5例因导管堵塞拔管(1.34%),7例因非计划拔管外(1.88%),其余360例均取得满意结果,满意率高达96%以上.现将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高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手术12例围术期的整体护理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了解胆囊加阑尾手术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方法 通过对12例胆囊加阑尾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综合评价分析对其进行的临床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结果 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治愈出院.结论 完善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胆囊和阑尾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骨科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随之带来意外损伤的骨科患者也急剧增多,面对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住院患者,骨科护理人员如何开展安全工作,使安全意识始终贯穿在整个医疗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近年来我科在护理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并制定出相关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县级医院急诊室医生工作探讨

    近几年来我国的急救医学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县级医院,特别是40万人口以下的小县城医院的急诊室在建制,人员结构,必备的设施及日常工作制度等不够完善,笔者参观了许多县级医院,就县级医院急诊室医生工作探讨如下.1县级医院急诊室的特点1.1分科不细、条件较差、人员不足 急诊室是医院的前沿,也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门诊急诊室接诊、抢救、观察、诊断及治疗等多项工作任务,而多数县级医院门诊只有一个急诊室.特别是夜间只有一名医生值班,负责内、外、妇、儿科等多科的急诊患者接诊任务.妇产科、五官科由住院部值班医生代接急诊.门诊急诊室多数都是内科医生,又无全科医生执业证来处置外伤、缝合等.

    作者:赵庆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126例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通过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观察总结出护理体会.方法 对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126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26例患者均出现了流感样症候群,104例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96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6例出现失眠,2例出现抑郁症状,脱发42例,除2例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及时停药外,其余均坚持遵医嘱用药.结论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症状护理,能够使患者顺利度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不适期,保障了抗病毒治疗的实施.

    作者:徐丽娟;周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防控保障医疗安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1],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狠抓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质控监测工作,加强了医院重点部门的感染防控管理,强化了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提高了防控能力.

    作者:苗亮;闫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非语言行为在老干部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护患沟通是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交换称为非语言沟通.

    作者:李影;李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用品创新体会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劳动强度,减少交叉感染,使护理用品更人性化,促进优质护理,2005-2008年笔者利用业余时间,对心内科多项常用护理用品进行改革及创新,并申报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将创新自我体会报告如下.1护理用品改革创新举例1.1新型可塑性手指小夹板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时固定手指,小夹板体积小,内芯由铝片制成,可塑性好,在长时间输液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将小夹板任意弯曲、塑形,轻巧灵活,既舒适又固定牢靠.

    作者:郭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