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2激光和小剂量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顽固性尖锐湿疣14例分析

张斌

关键词:尖锐湿疣/治疗, 激光/治疗应用, 丙种球蛋白/治疗应用
摘要: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也较高.笔者2007-11-2008-12应用CO<,2>激光和小剂量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顽固性尖锐湿疣14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检查前准备对冠状动脉CTA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检查前准备对冠状动脉CTA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检查前予以心理干预及心率、心律、呼吸等方面的调整,以达到检查前的佳状态.结果 112例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可用于完成临床诊断图像9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检查失败15例,检查成功率约86%.结论 检查前对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调整心率在65次/min以下、充分的呼吸训练以及医护人员对细节的重视,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

    作者:梁奕;肖金珠;汪汉林;李自凯;梁小萍;杜柏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胸腺肽注射液在食管癌术后化疗中药物过敏反应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腺肽注射液在食管癌术后化疗中的药物过敏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在应用胸腺肽注射液的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5例患者,总结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治疗结果.结果 胸腺肽注射液在用药过程中过敏反应比较快,比较剧烈,主要是对呼吸和血压的影响,由于及时采取抢救处理,过敏症状迅速缓解,均未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 胸腺肽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并不大.但是一日发生.其来势较p(I.如果没有临床经验.未得到重视.容易误诊误治,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高新芳;张冬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病理实验室合理性布局的研讨与尝试

    病理实验室是医院病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病理实验室的任务足病理各种片子的制作包括:快速病理制片、穿刺与脱落细胞病理制片、常规活检组织的HE制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病理制片等.

    作者:汤鸿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射频消融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分析

    对射频消融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1岁.因反复心悸1 a余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每次发作均用异搏定5 mg缓慢静脉推注,可迅速转为窦性心律.此次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无阳性体征.心内电生理检查示房室结双径路,并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快型).

    作者:陈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诊治及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1]>,累及多个脏器或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其症状与体征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给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我院自2005-03-2010-02共收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初诊误诊7例,分析如下.

    作者:农华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检验科在院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预防和控制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分析检验科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检验科存在布局不合理,院感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防护不到位等问题.结论 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标准防护,达到有效预防院感发生的目的.

    作者:张岳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子宫三角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三角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组25例采用子宫三角切除术,随机选择对照组25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手术3个月后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对比两组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后临床效果,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手术3个月后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三角切除术优于传统的子宫切除术.

    作者:秦久芳;苏爱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新生儿癫痫误诊1例分析

    对新生儿癫痫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日龄.因抽搐1 d于2010-11-28入院.患儿为妊40<'+3>周,剖宫产娩出.患儿于2010-11-27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抽搐症状,4~5次/d,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头向右转、下颌抖动、双手握拳、四肢僵直,持续约10 s后自行缓解,不伴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症状,以惊厥待查收住.查体:T 36.8℃,P136次/min,R 38次/rain,体重2.95 kg.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面部皮肤有散在热疹,头颅外形正常,前囟大小3 cm×3cm,平软,后囟大小0.5 cm×0.5 cm,前后囟贯通,心肺腹查体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略增高.

    作者:刘芳;衣楠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腭部恶性肿瘤9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吉林省肿瘤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9年问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放疗.有9例复发,4例在术后10个月~3 a死亡.3 a、5 a生存率分别为76.2%、61.5%.结论 术前X线片、CT检查,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明确诊断.聘部恶性肿瘤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选择合理的术式治疗、手术配合放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作者:徐雅娟;金志巍;刘静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术后神经并发症的诱因及预防进展

    与手术姿位相关的神经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1-3]>,为此应针对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全面监测、预防.今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王永华;王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196例肾脏损害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并与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值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胱抑索C水平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尿素氮、肌酐.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作者:谭云昌;曾正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宫颈钳夹术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钳夹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宫颈钳央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0~30 U缩宫素+10%匍萄糖液500 ml内静脉滴注,观察不同时期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10 min内阴道流血量30~50 ml为20%,10~20 min流血量5~20 ml为75%,20~30 min流血量0~10 ml为100%,2 h后流血量≥20 ml为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钳夹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作者:方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阳和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阳和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治疗组105例采用阳和汤,对照组101例口服芬必得,均连续服药2个月,分别观察主要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上述观察指标(P<0.05或P<0.01),运用阳和汤治疗105例,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及改善生化指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主要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中药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阳和汤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疗效肯定,中药治疗RA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EVB)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6例NEVB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NEVB多数为急性出血,少部分为慢性出血,以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源性溃疡为主要出血原因(86.5%).NEVB发生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NEVB在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是NEVB发生的危险因素,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原因有重要作用.

    作者:廖日斌;唐建光;潘旻;苏燕波;刘晓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婴儿呕吐39例X线钡餐检查分析

    目的 探讨婴儿呕吐X线钡餐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9例婴儿呕吐的一组钡餐检查影像征象;追踪观察患儿钡餐检查后病情变化.结果 胃-食管返流11例,横形胃38例,胃蠕动乏力20例,钡剂滞留11例,钡餐检查后呕吐自行停止5例.结论 X线钡餐检查可了解婴儿胃结构特点、胃功能性改变及硫酸钡干混悬剂对部分患儿呕吐有治疗作用.

    作者:姚治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36例肝癌接受TACE后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还原形谷胱甘肽,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醛酸内酯.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TACE术后并发症,治疗组较对照自觉症状改善更明显,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TACE术后肝损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

    作者:殷芳;宁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层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冠状动脉(冠脉)瘤样扩张(扩张)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集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2006-01-2010-12心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患者,冠脉瘤样扩张44例,对应冠脉硬化34例,冠脉正常55例,三组行方差统计.结果 冠脉扩张者男性好发,三支病变多见(59.1%),与动脉硬化比,扩张多累及右冠50.0%,硬化组易累及前降支88.6%,高血压及吸烟为其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者低.结论 基层冠脉扩张以男性、三支病变、右冠易受累为特点,高血压、吸烟为其危险素,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者低.

    作者:俞晓薇;谢刚;华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48例分析

    对我院2000-03-2010-12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4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17~74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狼疮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硬化症3例.均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1]>.

    作者:王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ELISA法乙肝两对半检测影响因素分析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常见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检验步骤,总结乙肝两对半检测的影响因素,并对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 检验前标本的准备、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检验过程中的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的研读等是ELISA法检测乙肝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两对半各项指标对临床诊治乙肝具有指导意义.结论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临床治疗依据的重要指标,ELISA法是检测乙肝的灵敏方法,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

    作者:薛春杨;周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4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乳酸菌胶囊组)和45例采用甲硝唑局部用药(甲硝唑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乳酸菌胶囊组总有效率93.47%,略高于甲硝唑组的91.1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药后3个月复查,乳酸菌胶囊组复发率为0,甲硝唑组复发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作为活性乳酸菌制剂,可改善阴道pH值,维护阴道微生态恢复正常,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确切,长期应用优于甲硝唑.

    作者:晏继红;梁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