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神经并发症的诱因及预防进展

王永华;王晓东

关键词:神经症性障碍/病因学,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摘要:与手术姿位相关的神经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1-3]>,为此应针对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全面监测、预防.今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钳夹术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钳夹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宫颈钳央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0~30 U缩宫素+10%匍萄糖液500 ml内静脉滴注,观察不同时期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10 min内阴道流血量30~50 ml为20%,10~20 min流血量5~20 ml为75%,20~30 min流血量0~10 ml为100%,2 h后流血量≥20 ml为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钳夹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作者:方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比较128例行腹腔镜手术和11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均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无明显手术瘢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不同时机应用格拉司琼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格拉司琼对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8例,按不同应用时机随机分为3组:A组,麻醉诱导完毕即刻;B组,麻醉诱导完毕1 h;C组,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记录24h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议术毕应用格拉司琼,以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郭勇;宫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超低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鞍麻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超低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鞍麻应用于肛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ASA Ⅰ~Ⅱ级的肛门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注入用10%葡萄糖液配制成的布比卡因2 mg,内含10 μg芬太尼行鞍麻;对照组注入用10%葡萄糖液配制成的布比卡因3 mg行鞍麻.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相似(P>0.05),而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术毕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两组患者术中肛门均松弛.结论 2 mg布比卡因复合10 μg芬太尼鞍麻,镇痛完全而不良反应小,比传统的鞍麻剂量更适合肛门手术.

    作者:程庆钦;陈翔;贾宝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护措施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及特点,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 2009-06-01-2009-08-31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9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统计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男女比例为1.25:1,平均年龄为17.01岁,7~8月份多.经过治疗护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其流行病学情况及特点,科学有效防护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和患者安全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陈爱民;王巧丽;贾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196例肾脏损害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并与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值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胱抑索C水平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尿素氮、肌酐.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作者:谭云昌;曾正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经舟状骨骨折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漏诊1例分析

    笔者近期收治1例经舟状骨骨折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漏诊患者,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7岁.因干活时不慎从约3 m高处坠落,左手掌着地,伤后即感左腕部及左胸部疼痛.入院查体:左腕部肿胀,腕周广泛压痛,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胸廓挤压实验(+).X线片示: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左侧桡骨茎突骨折合并月骨脱位.胸部CT示: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左侧胸腔积液.

    作者:陈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肾病综合征伴全血细胞减少1例病因分析

    我科收治肾病综合征伴高热、鼻出血、全血细胞减少危重患者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男,20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5 d于2008-11-09入院.查体:T 37.3℃,BP 120/80 mm Hg,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18 g/L,RBC 4.10×10<'12>/L,WBC 2.3×10<'9>/L,N 0.37,L 0.53,M 0.09,B 0.01,PLT 153×10<'9>/L;尿常规:蛋白+++.潜血++,红细胞6~8/高倍;粪常规及潜血(一);尿蛋白定量:4.24 g/24 h.

    作者:赵武;付宇;仇雷霞;石鹏;林为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治疗前后超声评价的临床研究

    本文回顾性分析71例发生急性排异反应患者治疗前后移植肾超声表现,探讨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为评价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戴宇静;李晓萌;王二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产科镇痛与人文关怀探讨

    无痛分娩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出一种生育文明.分娩镇痛已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各种技术与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从简单的乙醚,氯仿运用于产科麻醉,到如今的全麻,神经阻滞技术的各显神通,每一次进步无不显现出医者对孕产妇的呵护与关怀.本文仅从几方面简单介绍下目前产科镇痛的相关情况:

    作者:朱琳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胸腺肽注射液在食管癌术后化疗中药物过敏反应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腺肽注射液在食管癌术后化疗中的药物过敏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在应用胸腺肽注射液的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5例患者,总结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治疗结果.结果 胸腺肽注射液在用药过程中过敏反应比较快,比较剧烈,主要是对呼吸和血压的影响,由于及时采取抢救处理,过敏症状迅速缓解,均未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 胸腺肽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并不大.但是一日发生.其来势较p(I.如果没有临床经验.未得到重视.容易误诊误治,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高新芳;张冬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肝病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的意义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为了探讨慢性肝病的血清(γ-GT)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笔者对128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γ-GT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胎盘畸胎瘤1例分析

    对妊娠合并胎盘畸胎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1岁.因孕36<'+4>周伴全身皮肤瘙痒7 d入院.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3 a,一直服药至孕3个月,此后未服用药物.入院后查体均正常,腹隆起,与妊娠月份相符.产检:宫高31 cm,腹围95 cm,左枕前位,胎心142次/min,无宫缩,先露头,浮,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

    作者:万淑芳;韩林;李爽;万晓芳;宋秀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实施有效儿科临床教学的思考

    基层医院有大量的工作量,有较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是临床医疗教学不容忽视的场所.本人因工作调动从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来到基层医院,在医院创建广东省教学医院并进一步创建非直属附属医院的过程中,对于基层医院儿科临床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逐步建立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有一定体会,现将本人近数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及思考总结如下……

    作者:罗荣;钟元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诊治及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1]>,累及多个脏器或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其症状与体征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给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我院自2005-03-2010-02共收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初诊误诊7例,分析如下.

    作者:农华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重症手足口病523例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2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患儿年龄4月龄~10岁,平均2.7岁,其中<2岁者占65.9%.农村及郊县患儿占90.6%,4~6月为发病高峰,占85.2%.发病急,多见精神差、肢体抖动、抽搐、呼吸节律及频率改变、血WBC升高、脑压高,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经早期筛查及干预处理治愈518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 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并积极处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孔霞;崔爱兰;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闭合性损伤致硬脊膜囊肿误诊1例分析

    硬脊膜囊肿多为先天性,外伤性硬脊膜囊肿临床较为少见,闭合性损伤所致未见相关报道.笔者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海悦;李彦仓;贡换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误诊3例分析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laagic necrotizing en-teritis,AHNE)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肠,以小肠广泛出血及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蜂窝组织炎,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病变早期即有腹痛、血便,继而出现肠管坏死、穿孔、腹膜炎、休克等全身症状,延误诊治或者治疗失当可于数日至数周内死亡,死亡率可达20%~27%<'[1]>.但因临床少见,且起病初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肠梗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极易造成误诊,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本文收集的3例AHNE患者,初期均未能及时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虎;王永兴;乌力吉;王洪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腭部恶性肿瘤9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吉林省肿瘤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9年问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放疗.有9例复发,4例在术后10个月~3 a死亡.3 a、5 a生存率分别为76.2%、61.5%.结论 术前X线片、CT检查,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明确诊断.聘部恶性肿瘤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选择合理的术式治疗、手术配合放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作者:徐雅娟;金志巍;刘静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862例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切口手术和小切口手术两种手术方法分别治疗466例和386例.结果 大切口手术痊愈率100%(466/466),小切口手术痊愈率98.9%(382/386).结论 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德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