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欣;魏简汇
目的 探讨Beclin-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与临床分型等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Beclin-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1)Beclin-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和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28.5%(6/21)和72.5%(29/4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两者有明显的差异(P<0.01).(2)Beclin-1在男性患儿中的表达率为36.3%(4/11),在女性患儿的表达率为20%(2/10),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分型L1中Beclin-1的表达率为33.3%(4/12),在L2型中为11.1%(2/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lin-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细胞.
作者:李婉丽;杨惠军;张本山;黄彦勤;邹爱军;蒋小梅;杨海霞;吴攀;郑敏翠;宋国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多年来人们一直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急性ST段的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和治疗,而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误诊漏诊率很高.有研究发现<'[1]>,NSTEMI患者具有发病年龄高、远期效果差、病死率高的特点.国外学者已针对NSTEMI制定了ACC/AHA的治疗指南<'[2]>.回顾我科近年来急诊治疗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其特点,为基层医院治疗NSTEMI提供帮助.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2007-10-2010-12期间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其中有5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该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0例经严格的诊断程序仍不能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发现其中有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内异物、炎症等原因,分别为36例、8例、4例、2例.结论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在排除常规原因后仍未发现原因者,有必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该检查对明确诊断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晓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5例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结果 患者出院1 a后明显有效34例,有效10例,发生心脏事件1例,无死亡病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2%.结论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治疗后,远期疗效明显增高,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冠心病患者及早行支架置入术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庆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2岁.因全身起皮疹伴瘙痒4个月来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原因于双下肢伸侧、双侧臀部出现红色皮疹伴轻微瘙痒,逐渐泛发至胸背部及双上肢.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过敏性皮炎、副银屑病等.予盐酸西替利嗪、复方青黛胶囊口服及激素类外用药膏,效果差.患病以来偶感乏力,无发热、光敏感、面部红斑、脱发、口腔溃疡、四肢关节肿胀疼痛病史.既往体健,否认有结核病史.
作者:李永平;刘利勋;任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海西州第二人民医院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血栓通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次,1次/d,按1 mg/h微量泵输入3~7 d后,改尼莫地平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12 h一次,连用5~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梗死发生率、检测出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TIA发作频率、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方便,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且出血的发生率低.
作者:樊秉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临床分离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菌株日益增多.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之一,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也日益增多,给临床泌尿系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我院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我们对2010年度从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了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南汝洁;林雪峰;江丹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复方肾炎片治疗早期CKD患者轻中度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CK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复方肾炎片,对照组加用阿魏酸哌嗪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7%,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蛋白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肾炎片为治疗早期CKD轻中度蛋白尿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宋东;李怀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针对颅内损伤、脑血管病等因素导致的吞咽障碍而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临床常规使用鼻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因鼻胃管长期留置的诸多不利,临床通常应用PEG替代鼻饲肠内营养.
作者:何院娟;胡建平;林方才;张文馨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治疗组3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中药黄芪、丹参、当归、水蛭等治疗;对照组28例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32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患者28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黄芪、丹参、当归、水蛭等可有效的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和延缓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韦振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帕珠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休克女,3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甲磺酸帕珠沙星0.3 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当滴注约200 ml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血压下降,伴全身冷汗,即停药给予对症处理,1 h后患者症状缓解<'[1]>.
作者:李恩泽;刘月芬;李成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行放疗及三维适行放疗加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57例高分级脑胶质瘤进行临床观察,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29例,放射治疗加化疗(综合)组28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周开始常规三维适行放射治疗,综合组第1天加用化疗,方案为替尼泊甙100 mg,氟尿嘧啶750 mg第1~5天静脉滴入,4周重复1次,共4~6个周期.结果 1、3、5 a生存率单放组分别为58.6%、27.5%、10.3%,综合组分别为75.0%、53.5%、32.1%,综合组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 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行放疗加同步化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吴尚;姬安乐;李靖松;符李达;杨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旨在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03-2010-03于我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8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且为活动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甲氨蝶呤(MTX)联用组(联用组)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5岁,病程1~12 a;甲氨蝶呤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1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0.4岁,病程1~15 a.
作者:张俊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伴裂隙样变(IVC)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VP、KP分别治疗21例(21椎)、15例(15椎)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VP组与KP组术后疼痛缓解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疼痛缓解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与KP均能明显缓解伴裂隙样变OVCF患者的疼痛;KP对术后Cobb角的改善及骨水泥渗漏更有优势.
作者:佘远时;杨惠林;陈广祥;邹天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经腹部、经会阴及阴道超声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83例经腹、经会阴及阴道超声检查的各种宫颈疾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检出宫颈疾病有宫颈息肉、宫颈肌瘤、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癌等.经腹、经会阴及阴道超声对宫颈疾病的准确诊断率分别是62.6%、74.6%及92.8%.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宫颈疾病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雪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4例VMC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心肌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65.63%,观察组明显优予对照组(P<0.05),且心电图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人体内脂质异常是由于肝脏合成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各种脂蛋白水平紊乱而引起,临床上将这些异常的现象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可引起脂肪肝和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了解血清总胆红素与脂质的关系,我们测定了高脂血症患者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分析与脂质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检查前准备对冠状动脉CTA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检查前予以心理干预及心率、心律、呼吸等方面的调整,以达到检查前的佳状态.结果 112例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可用于完成临床诊断图像9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检查失败15例,检查成功率约86%.结论 检查前对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调整心率在65次/min以下、充分的呼吸训练以及医护人员对细节的重视,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
作者:梁奕;肖金珠;汪汉林;李自凯;梁小萍;杜柏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现将我科120例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冲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间断导尿时膀胱冲洗25例,留置导尿膀胱冲洗95例,颈椎损伤27例,胸椎损伤53例,腰椎损伤40例,年龄15~75岁.
作者:刘玉芬;史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试验(TET)与64排双源螺旋CT(D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对7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行TET、DSCT、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参照,评价TET、D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TET和CAG在诊断冠状动脉的狭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DSCT与C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玉东;高建步;杨守忠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