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郭振涛;彭美玉
目的 探讨CYP2C19、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抑制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该院ACS行PCI患者636例,按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491例)和替格瑞洛组(145例).采用荧光检测仪检测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ABCB1、PON1基因;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服药24 h后血小板抑制功能,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逻辑回归分析基因型与抗血小板反应性的关联.结果 基因型分析显示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2、*3至少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突变率分别为55.6%和7.2%,功能增强型等位基因*17的突变率为0.6%.ABCB1与PON1基因位点突变率基本相同,分别为60.5%和59.4%.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5),其中比较两组快代谢型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而中间代谢型与慢代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5;t=2.03,P<0.05).逻辑回归分析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与替格瑞洛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ADP诱导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吡格雷组携带1个CYP2 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与ABCB1基因对反应性的影响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两个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或至少携带1个PON1突变基因对预测低反应性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622,95%CI:2.283~19.210,P<0.05;OR:2.620,95%CI:1.074~6.393,P=0.034;OR:3.503,95%CI:1.104~11.113,P=0.033).结论 对于ACS行PCI的患者,检测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与PON1基因对预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低反应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高顺;倪二茹;王莹莹;郭奕昌;吴静宜;谢华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晚期糖化产物受体(RAGE)、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78例重症肺炎患者资料,按照28 d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113)和死亡组(n=65).同期选择175例普通肺炎患者资料,165例健康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各组血清PCT、CRP、RAGE、sTREM-1水平,并分析之间的联系.结果 17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真菌为24.15%(43/178)、革兰阳性菌率为21.34%(38/178)、革兰阴性菌率为54.49% (97/178).重症肺炎组革兰阴性菌阳性率高于普通肺炎组,血清PCT、CRP、RAGE、sTREM-1依次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革兰阴性菌阳性率高于存活组,血清PCT、CRP、RAGE、sTREM-1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CRP、RAGE、sTREM-1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观察血清PCT、CRP、RAGE、sTREM-1水平能够利于疾病鉴别,评估其进展程度.
作者:刘丁维;魏青政;邵圆愿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全自动、全定量和随机上样的化学发光法(CLIA)在针对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anti-ENA)检测结果在结缔组织病(CTD)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实验室检测anti-ENA的方法学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同时利用CLIA、免疫斑点法(ID)和多重流式免疫分析法(MFI)对323例CTD患者、123例非结缔组织病组(Non-CTD)及70例健康对照组(NCs)开展针对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RNP/Sm)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La)抗体、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抗硬皮病70(Scl-70)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的平行检测;分析CTD患者各抗体与ID和MFI检测结果一致性.使用ELISA方法就比对不同方法学差异样本进行复测验证.结果 在NCs组中,CLIA法检测anti-ENA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2%;在Non-CTD组中,各抗体阳性检出率均低于10%.在CTD中,CLIA分别与ID和MFI开展方法学比对分析.与ID相比,除抗SS-A抗体(71.21%)外,其他抗体一致性均大于85%;与MFI相比,除抗SSB抗体(69.66%)和抗Sm抗体(73.07%)外,其他抗体一致性均大于75%.针对抗Sm抗体,不同方法学差异样本进行ELISA方法学的重复验证,以其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再次开展一致性分析,总体一致性分别提升至96.28%;CLIA及MFI诊断效能分析中,抗Sm抗体的曲线下(AUC)面积分别为0.516 3及0.814 9,抗SSB抗体AUC面积分别为0.738 0及0.747 0.结论 与ID和MFI相比较,CLIA在NCs中检测anti-ENA时具有好的检测特异度,且与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在CTD中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符合率.由于不同检测方法在检测anti-ENA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实验室方法学的选择时,应结合样本的临床诊断信息及方法学的具体特点(包括自动化程度、检测线性范围、样本随机上样和检测项目灵活组合)等方面综合判断.
作者:李静;刘国娣;王楷文;胡德宇;赵江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的黏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值、促进泡沫细胞和血栓的形成、促进粥样斑块裂解.该文讨论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目前Ox-LDL的检测方法,有利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预后做出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张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利用高糖环境中的神经母瘤SH-SY5Y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制备糖尿病神经受损细胞模型,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协同槲皮素对高糖环境中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100mmol/L葡萄糖模拟神经瘤细胞高糖环境,噻唑蓝(MTT)观察不同槲皮素浓度(0、25、50、100、200 μmol/L)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察Bcl,Bax,MMP-9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FITC/PI方法分析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100 mmol/L葡萄糖明显诱导SH-SY5Y细胞凋亡,MMP-9蛋白表达升高,分泌炎症因子,表现为神经细胞受损.加入1,25-二羟维生素D3(1 nmol/L)和25、50μmol/L槲皮素及两者联合用药可以明显逆转这些变化,其中槲皮素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 槲皮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能有效保护高糖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受损,联合用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实验对指导糖尿病患者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槲皮素预防糖尿病患者神经损伤有积极指导意义.
作者:武红梅;黄震;黄莹;邓丽萍;郑晓斌;黄妙玲;胡国涛;陈雪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富含半胱氨酸的血管生成诱导因子61(Cyr61)水平用于结直肠癌(CRC)患者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初治CRC患者87例(CRC组),同时纳入结直肠腺瘤患者42例(结直肠腺瘤组)及体检健康者43例(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就诊时记录一般情况,检测血清Cyr61、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yr61的诊断价值.结果 CRC组Cyr61水平[(204.26±65.04) pg/mL]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127.11±41.81)pg/mL]及健康对照组[(118.03±42.9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Cyr61水平由高至低为Ⅳ期[(243.28±69.28)pg/mL]、Ⅲ期[(207.39±57.85) pg/mL]、Ⅰ~Ⅱ期[(172.94±48.58)pg/mL].CRC组患者血清Cyr61水平与CEA(r=0.473,P<0.05)及CA19-9(r=0.518,P<0.05)、TNM分期(r=0.482,P<0.05)呈显著正相关.区别诊断CRC与结直肠腺瘤时,Cyr61、CEA及CA 19-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751及0.747,Cyr61+CEA+ CA19-9的AUC为0.842;区别CRC与健康对照组时,Cyr61、CEA及CA19-9的AUC分别为0.866、0.831及0.818,Cyr61+CEA+ CA 19-9的AUC为0.924.结论 血清Cyr61水平在CRC中存在显著升高,且Cyr61单独或联合常规指标用于CRC的筛查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晓宁;左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45例长期居住在西藏地区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中心接收的4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Th17细胞、外周血IL-35、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IL-35刺激,观察刺激前后的Th17细胞、IL-17、IL-22,治疗过程中的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与IL-35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IL-3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受检者的HBV DNA与IL-35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外周血非特异性Th17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受检者的外周血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者IL-35刺激后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IL-17与IL-22显著降低,刺激前后的Th17细胞、IL-17与IL-22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与治疗48周的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35水平逐渐降低,治疗前、治疗24周与治疗48周的IL-35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IL-35起到了免疫抑制作用,能够影响到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并危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邓昭敏;刘琳;熊颖妮;廖萍;钟洪燕;李林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疑似梅毒新生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该院接生的882例疑似梅毒新生儿的母亲及新生儿临床资料,均行相关血清学检查[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给予标准抗梅毒治疗,比较母亲分娩前及生后疑似梅毒新生儿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所有患儿1~12月龄间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按是否依据临床路径行护理干预将疑似梅毒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常规组,比较两组干预后1年内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 882例妊娠梅毒母亲经治疗后TRUST阴转率2.49%低于生后疑似梅毒新生儿阴转率1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1∶2~1∶4滴度水平,母亲阳性率(68.48%、26.19%)高于新生儿(63.16%、2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PHA中母亲与新生儿阳性率均为100.00%;882例疑似梅毒新生儿在1、3、6月龄时TRUST检测阴转率均明显高于TP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9、12月龄时TRUST、TPHA检测分别显示全部阴转;随访1年,干预组平均转阴时间[(4.98±0.53)个月]短于常规组[(5.13±0.52)个月],且干预组在干预3个月、6个月时阴转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疑似梅毒新生儿长期进行梅毒血清学随访,可提高对梅毒血清学的认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梅毒提供帮助,在抗梅毒治疗同时,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对疑似梅毒新生儿进行干预,可促进其转归.
作者:王娜;刘旭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LC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GEA麻醉,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两组麻醉前、插管后、气腹时及气腹后10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变化.结果 气腹时,观察组DB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R和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腹后10 min和30 min观察组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而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腹后30 min观察组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腹后30 min血糖(Glu)和皮质醇(Cor)分别为(5.02±0.42) mmol/L和(170.34±78.82) n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腹时、气腹后10 min和30 min C反应蛋白(CRP)和血栓素A2(TXA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分别为(86.50±12.54)s和(25.05±8.0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GEA在LC术中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小.
作者:高金勇;焦岩;关文川;杨彦军;乔治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黄芪甲苷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其对蛋白激酶B(AKT)和核因子κB(NF-κB)等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影响.结果 黄芪甲苷能够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其能够抑制AKT及NF-κB通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促进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例,增加Caspase-3的活化.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推测可能通过抑制AKT和NF-κB通路,降低BCL-2/BAX的比例,增加Caspase-3的活化的机制而实现.
作者:郭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并发多种疾病,但合并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HP)极为罕见.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PHP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代湘云;石静云;吴涛;毛东锋;王存邦;白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免疫学指标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的血清VEGF、BFGF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24、72 h,两组患者血清VEGF、BFGF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IgG、IgA、IgM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黏附率、吞噬率、杀菌率、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等免疫学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免疫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IgG、IgA、IgM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黏附率、吞噬率、杀菌率、NK细胞百分比等免疫学指标恢复至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菲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VEGF、BFGF及免疫学指标,但对后者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纪荣佳;王俊毅;王艺辉;陈大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痛患者363例,其中心绞痛患者237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统计分析Hcy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Hcy水平[(13.06±8.10)μmol/L]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52±4.96)μmol/L]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84±6.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患者Hcy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及病变部位数增加而呈上升趋势,r分别为0.138、0.211,P<0.05.结论 Hcy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痛的预测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刘玉薇;万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 D3]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9-1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血清264例(T2DM组)及同期体检者血清200例(NDM组),检测其25-(OH) D3、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同时测量体质量指数(BMI).其中T2DM组患者行糖耐量实验,检测FPG、30、60、120、180 min血糖(PG)水平.264例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5组,A组:<1年;B组:1~5年;C组:5~10年;D组:10~20年;E组:≥20年,分析各组血清25-(OH) D3与HbA1c、各时间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BMI、FPG、HbA1c、TC、TG均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FPG、30 min PG、60 minPG、120 min PG及180 min PG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缺乏率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25-(OH)D3与FPG,120 min PG,180 min PG、病程长短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3与糖代谢指标呈负相关,及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进而有效预防及控制远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宋为娟;杨瑞霞;任真;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气分析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脊柱手术对患者血液内环境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HH+CH组和CH组,每组45例.AHH+CH组按15 mL/kg以30 mL/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使血容量增加20%左右,同时以微量泵输注硝酸甘油行CH,速度为1 μg·kg·min,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5~75mm Hg.CH组仅行CH,降压方法同AHH+CH组.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于置管后AHH前(T0)、AHH后CH前(T1,CH组为置管后CH前)、CH后30min(T2)和停止CH后30 min(T3)测定两组动脉血pH值、剩余碱(BE)及K+、Na+、Ca2+、Cl-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β2-MG水平.结果 AHH+CH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明显少于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及CH组比较,AHH+CH组T1、T2、T3时pH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K+、Na+、Ca2+、Cl+无明显变化;AHH+CH组T1时BUN、β2-MG水平较T0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明显低于CH组同时间节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CH组T2、T3时BUN、β2-M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联合CH对患者的内环境影响较小,且可改善单纯CH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作者:赵顺来;解永强;李莉;龚亚娜;张艳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对孕晚期妇女开展自身抗体定量检测,分析各抗体的发生率及量值水平.方法 以8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功能异常和妊娠糖尿病的孕晚期妇女为病例组,100例健康孕晚期妇女为对照组,应用CLIA开展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抗硬皮病70(Scl-70)抗体、抗组胺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Cal)抗体及抗β2糖蛋白1型(β2GPⅠ)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不同年龄段孕晚期妇女及具备不同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功能异常和妊娠糖尿病等)的孕晚期妇女间自身抗体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SA抗体IgG和抗Cal抗体IgM表现出较高的发生率和量值水平,提示上述两种抗体对于产前自身抗体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结论 抗SSA抗体IgG和抗Cal抗体IgM在孕晚期妇女中具有较高的抗体发生率及量值水平,可作为孕晚期妇女自身抗体筛查的重点检测项目.
作者:段义飞;李文胜;沈川;陈小三;柳乐;李庆春;李纪阳;江咏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FP异质体(AFP-L3)及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62例PHC患者、99例良性肝病患者(对照组)血清,分别进行AFP、AFP-L3和PIVKAⅡ的检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三者在PH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Mann-Whitney U检验,PHC组AFP、AFP-L3和PIVKAⅡ三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7、6.87、4.89,P<0.05);AFP、AFP-L3和PIVKAⅡ单独检测PHC的灵敏度分别为69%、63%、85%,特异度分别为84%、92%、75%,其中PIVKAⅡ诊断PHC的灵敏度高于AFP、AFP-L3(x2值分别为4.15和5.76,P<0.05),AFP-L3诊断PHC的特异度优于AFP和PIVKAⅡ(x2值分别为4.87和5.96,P<0.05),而且三者联合检测诊断PHC灵敏度可达90%,特异度可达95%;AFP、AFP-L3和PIVKAⅡ单独运用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95%CI:0.845~0.951)、0.915(95% CI:0.862~0.968)、0.938(95%CI:0.887~0.989),血清PIVKAⅡ用于诊断PH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结论 AFP、AFP-L3和PIVKAⅡ对诊断PHC具有重要意义,且三者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PHC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作者:王秀芹;司元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人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能力和耐药性,为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耐苯唑西林表型和mecA基因型以准确区分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MRSHo)和甲氧西林敏感人葡萄球菌(MSSHo),比较二者在耐药性上的差异;体外微孔板黏附实验(TCP)测定生物被膜,并分析其对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收集菌株共计55株,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青霉素92.73%、红霉素87.27%、苯唑西林83.64%、克林霉素67.27%、复方磺胺甲噁唑65.45%、环丙沙星47.27%、左氧氟沙星47.27%、四环素41.82%、莫西沙星34.55%、利福平16.36%和庆大霉素10.91%及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普丁/达福、呋喃妥因和替加环素0.00%,无耐药株检出.46株(83.6%)mecA阳性为MRSHo,与MSSHo相比MRSHo更易对青霉素、四环素、奎诺酮类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株(63.6%)可产生物被膜,生物被膜阴阳性菌株组间在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分离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易产生物被膜、甲氧西林耐药率高、MRSHo常为多重耐药.
作者:陈亮;王晓燕;杨永长;肖代雯;胡洪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经验方生精2号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锌及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 52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经生精2号方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以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迪夫快速染色法(Diff-Quik)检测精液质量及精子形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速率法)和锌含量[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法].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经非参数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3.127、-6.924,P<0.05),精浆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为-1.710,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精子头部缺陷百分率经非参数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为-3.530,P<0.05),精子颈和中段缺陷百分率、胞浆小滴百分率、尾部缺陷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0.432、-1.501、-0.579,P>0.05).结论 经验方生精2号方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及精子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精子头部改善作用较明显.
作者:刘鹏;毛剑敏;孙建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一种罕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于婴幼儿,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情凶险,复发率高等特点.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征,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AMKL患儿报道如下,以提高对AMKL的认识.
作者:刘亚楠;夏敏;王欢;孙恒娟;杜成坎;马旭;张泓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