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价值

宁静;马怀雷

关键词: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 中毒, 肝损伤
摘要:目的 分析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中的BHMT,检测样本为健康体检者血清和急性中毒患者血清.结果 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300例,300例健康体检血清中BHMT的平均水平为9.02 ng/mL(6.19~12.84 ng/mL).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ELISA法检测4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清样本,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BHM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s=0.757 62,P<0.001);ELISA法检测20例肾损伤病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BHMT水平,提示肾损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BHM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急性中毒患者血清中的BHMT与其对应的ALT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BHMT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肾损伤无关,其反映肝损伤的特异性较好,因此推测BHMT可能是更好的急性肝损伤的血清学标志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的病例分析

    目的 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CK-MB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CK-MB>CK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CK-MB、CK项目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血清CK采用速率法.结果 CK-MB> CK组血清CK-MB、C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K-MB>CK组,在统计的7种疾病中,CK-MB超出参考范围至少是5倍以上,CK结果在参考范围上限或轻度升高.其中小儿肺炎和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例高,其次是急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结论 血清CK-MB活性大于CK在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小儿肺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带状疱疹、有机磷中毒等疾病中存在.

    作者:朱文秀;杨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本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 对2013-2014年本血站在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血液制品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013-2014年扬州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制备了285673.75U的血液制品,总报废的7 798U血液成分制品中,脂血和溶血引起的报废高(报废率分别为7.78%和2.37%).结论 征询体检、初筛、采集、贮存运输、成分制备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能造成血液的不必要浪费,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工作,减少脂浆的报废率;尽可能地缩短过滤前的血液存放时间,及时过滤,大化的保证血液成分的合格率,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严晓芸;范恩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在该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BV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360例患者的血清HBV标志物中,HBsAg(+) HBeAg(+)组、HBsAg(+)HBeAg(+)抗HBc(+)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59例HBeAg(+)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93.71%(149/159);201例HBeAg(一)患者HBV-DNA阳性率为26.87%(54/201),其大部分HBV-DNA出现于抗HBe(+)血清内.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均为乙型肝炎病原学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HBV-DNA水平,能够更准确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齐林;刘永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公立集约化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探索与实践

    公立性集约化检测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与国家卫生政策相契合.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和服务模式的优化,实现了检验结果区域内互认,解决了患者重复检查多、检验结果互认难、政府财政投入分散、重复建设明显、检验能级低、检验成本高、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本文结合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实现检验结果互认的历程,认为二级、一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应结合地域医疗机构分布特点,可以在同一医学检验质量标准和评价上,构建区域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体系,合理选择互认项目,让患者从中享受更大便利和实惠,并逐步扩大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作者:陈洪卫;侯彦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的检验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核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自然流产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该地区51对夫妇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同时比较流产次数和染色体之间相关性.结果 51对102例受试者中,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染色体异常32例(31.37%),其中以多态变异比率高,占染色体异常数的56.25%,占总数的17.65%,明显高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率,且与其他变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和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男10例(31.25%),女22例(68.7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多态变异常见,占56.25%;染色体多态性中以46XY(Y≥18)发生率高,占33.33%,流产次数高,占30.77%;RSA次数和染色体异常率中以流产3次异常率高,占43.48%.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发性流产不仅和染色体结构有关,同时和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也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吴亚敏;李超强;黎丽芬;伍春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miR-141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情预测中的应用

    我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近年来,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HBeAg阴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HBeAg阴性CHB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前预测病毒学应答的因素,动态监测HBV-DNA水平能反映HBV的复制活性,但耗时较长、对病情的监测不够灵敏.探寻更灵敏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iRNA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及组织特异性且能稳定存在于血清中,其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据研究报道,miRNA在CHB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miRNA在肿瘤及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成为疗效评估潜在分子标记物[1-2].本研究以miR-141为切入点,探索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预测的新指标.

    作者:冯娟;姚春红;叶坤;邓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染色改进梅毒质控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的 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所使用的梅毒质控物其颜色与检测的血清标本一样,都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出现加错、漏加或者量不足的情况很难用肉眼分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该实验采用染料将质控物颜色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自制经染色剂改进的梅毒质控物的制备方法制备0.125、0.250、0.500 NCU/mL3个浓度的染色质控物,使用上海科华和厦门英科新创梅毒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染色质控物与未染色质控同时采用两种试剂检测,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11.7%~13.4%、9.3%~12.9%;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染色质控物30 d,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10.1%~13.4%、8.08%~12.8%.结论 通过柠檬黄染色并未影响梅毒质控物的性能,且该质控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稳定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谨;杨茹;付荣;毕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和PDCA循环法整合改进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

    医疗设备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政府保健医疗、惠民承诺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的发展促使信息快速传递,导致人群对医学期望值和要求明显提高.然而,惠泽民生的同时所带来的医疗风险更是危机四伏,频繁暴发.临床医学检验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但又不完全独立的,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的技术专业.伴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检测系统的日益流程化以及分析技术日趋高端化,对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风险却无处不在.针对实验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考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先后颁布相关文件,主张将风险管理运用于临床实验室[1-7].PDCA循环法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和有效方式,其全部过程是质量控制计划(QCP)的制订和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和PDCA循环法有效整合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终目标使实验室检验质量持续性改进,使不良事件的概率及其影响小化[8].然而,PDCA循环法的管理模式博大精深,要将PDCA管理理念结合本实验室的特征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流程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静;郑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浆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天津市北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60岁的22 352例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能力的评分,评分低于标准者再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chins-ki缺血量表进行诊断性评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系统和物质原因等所致的痴呆患者,终由神经内科医师确诊AD患者105例,将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痴呆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共42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浆T-tau蛋白和P-tau蛋白水平.结果 AD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T-tau和P-tau蛋白水平比较,AD组血浆T-tau水平(15.93±6.59)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4.10±6.32)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P-tau蛋白水平(1.26±0.75)ng/L高于健康对照组(0.69±0.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可能对AD患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康建华;杨立顺;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黑龙江某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某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 H.CP-01W二氧化碳培养箱及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标本培养,使用黑马DL-96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送检的5 285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8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6株,占60.1%;革兰阳性菌268株,占32.4%;念珠菌61株,占7.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5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阳性菌.结论 严格执行标本的前处理过程有助于提高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临床医师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应重视药敏监测结果,严格用药指征,从而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栾艳淼;张海云;李庆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溶血和乳糜血对PT和APTT测定干扰的评价

    目的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 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T标本,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 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Hb和乳糜浊度的干扰.当Hb≥2.55 g/L时,Hb对高值APTT测定产生负干扰,并呈线性函数关系,Hb≥10.20 g/L时对高值PT有干扰;当乳糜浊度≥745 FTU时,乳糜血对高值PT测定产生正干扰,呈线性函数关系;高值APTT测定不受乳糜血干扰.结论 中度溶血对高值APTT干扰明显,重度溶血对高值PT测定有干扰;中度乳糜血对高值PT干扰明显;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溶血和乳糜血的干扰,高值APTT不受乳糜血干扰.

    作者:张海涛;赵宝鹤;张吉奎;杨亚轩;高文育;徐福海;郑福和;于水江;王华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A1298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4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者(流产组)和143例健康妇女(对照组)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677T、A1298C位点进行检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流产组和对照组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A1298C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77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流产的风险是677CC基因型携带者的2.7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MTHFR C677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具有相关性.

    作者:华知奋;黄彩梅;鲁衍强;李瑛;龚波;杨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平行诊断试验监测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者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厚血涂片和疟原虫快速检测(RDT)组成的平行诊断试验用于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监测的性能.方法 使用厚血涂片、RDT和巢氏PCR分别检测长沙市4家涉非洲劳务派遣单位归国人员静脉血484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独使用厚血涂片和RDT的敏感度分别为0.628和0.744,平行试验的敏感度可达到0.930;平行诊断试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0.895~0.986),高于厚血涂片的0.814(95%%CI:0.724~0.904)和RDT的0.847(95%CI:0.769~0.926).结论 厚血涂片和RDT组成的平行试验可以有效提高对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者监测敏感度和准确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岚;田斌;申晓君;廖瑜;张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解脲棒杆菌——重要的临床机会性感染病原菌

    解脲棒杆菌(以前称为D2群棒杆菌)是一种生长缓慢、亲脂性、耐多药、尿素酶阳性的革兰阳性杆菌.因其强大的分解尿素的能力被命名为“解脲棒杆菌”[1],是80年代被首次确认与人类感染相关的病原体,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菌.它主要引起人体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结痂性膀胱炎、溃疡结痂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其他难治性的尿道感染[2-7].该菌引起人体感染的概率较其他的致病菌低,但是,感染此菌引起的结痂性膀胱炎、溃疡结痂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均需外科手术并辅以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肾移植患者感染此菌后,可能导致移植失败.长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血液感染的可能[2].在临床住院患者的菌血症中,解脲棒杆菌是经常被忽略的病原菌.然而,若对该菌有所了解认识,则可有助于感染初期病原学的确认,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率[8].

    作者:魏超君;李德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Nordertest准则评价13项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

    目的 评价13项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 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2014年13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室间质评结果与2014年7-12月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利用Nordertest准则计算与偏倚和精密度有关的不确定度分量,然后评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13项检测指标中,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UREA)、三酰甘油(TG)、Ca等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值超出了目标不确定度要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Υ-GT)、肌酐(Cr)、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等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值符合目标不确定度要求.结论 Nordertest准则评价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时简便可行,适用于评估常规检测项目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作者:汪旭强;方洁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汕头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TSH筛查切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建立汕头地区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促甲状腺素(TSH)切值的方法.方法 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汕头地区90 798例新生儿足跟血的TSH水平.百分位数法及ROC曲线确立TSH筛查切值.结果 90 798例新生儿TSH筛查频数呈现偏态分布,TSH平均水平为(2.38±2.12) mU/L;范围0.0~324.2 mU/L;P9o为3.46 mU/L;P95为4.63 mU/L;P99为8.88 mU/L;汕头地区CH发病率为1/2 974;P99百分位法TSH诊断切值8.88mU/L,ROC曲线法诊断切值8.49 mU/L,召回率经χ2检验分析,P99百分位法与ROC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P=0.326),P..百分位法与试剂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1,P=0.001);ROC曲线与试剂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0,P=0.020);P99百分位法、ROC曲线法灵敏度均为100.0%,P99百分位法Youden指数为0.969、特异度为96.9%,稍占优.结论 P99百分位法确立的TSH筛查切值更适合临床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

    作者:谢洁娜;张延玮;郭书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价值

    目的 分析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中的BHMT,检测样本为健康体检者血清和急性中毒患者血清.结果 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300例,300例健康体检血清中BHMT的平均水平为9.02 ng/mL(6.19~12.84 ng/mL).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ELISA法检测4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清样本,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BHM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s=0.757 62,P<0.001);ELISA法检测20例肾损伤病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BHMT水平,提示肾损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BHM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急性中毒患者血清中的BHMT与其对应的ALT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BHMT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肾损伤无关,其反映肝损伤的特异性较好,因此推测BHMT可能是更好的急性肝损伤的血清学标志物.

    作者:宁静;马怀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cPSA/tPSA比值(C/T)在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共184例,其中BPH组患者80例,PCa组患者36例,其他疾病组患者68例.化学发光法检测tPSA、cPSA浓度,计算C/T值,比较3组的tP-SA、cPSA浓度和C/T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cPSA浓度及C/T值均高于其他疾病组和BPH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PH组和其他疾病组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的tPSA和cPSA浓度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cPSA=0.708×tPSA-0.219,且相关系数(r=0.956)高于BPH组的tPSA和cPSA浓度相关系数(r=0.651);血清tPSA浓度在4.0~10.0 ng/mL灰区内各组间血清tPSA、cPSA浓度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PSA、cPSA浓度并计算C/T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海强;朱雪萍;宋捷;潘慧娟;张玉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分析

    目的 分析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肺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2015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进行咽拭子采样,提取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P基因,同时抽血检测血常规和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2 0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DNA阳性209例,阳性率10.36%.3~<14岁年龄组MP-DNA阳性率为18.25%,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9月份阳性率为16.11%,均高于其他月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阳性率为13.04%,明显高于男性的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NA阳性患者白细胞计数偏高占22.01%,白细胞计数正常内占49.28%,白细胞计数偏低占28.71%;MP-DNA阳性患者血清MP-IgG检测中阳性146例,占69.86%.结论 MP-DNA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进行多项目及时快速地检测,对预防该疾病加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美玲;徐韫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升高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 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组及68例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量;比较两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组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且其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组织低中分化程度和进展期密切相关(P=0.041,P=0.023).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的组织恶性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该检测手段有望成为评估肝细胞癌进展与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张志波;余陈贵;石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