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谢珊艳;杨荫

关键词:医学检验, 教学, 英语
摘要:医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双语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更全面有效地获取国内外新的动态,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从学习者、师资、教材和授课方式四个方面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个人看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住院新生儿患儿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组(78例)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42例)进行PCT和CRP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比较,PCT、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PCT≥0.50 ng/mL和CRP≥10.0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6%、62.40%和65.36%、50.18%,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为91.26%和78.60%。经治疗后,细菌感染性疾病组的PCT、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检测PCT和CRP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琼琰;俞菁;孙黎;陈英;李大帅;樊程;杨贝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及耐药现状

    目的:了解该院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现状,希望能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常规药敏定量试验,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从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56株真菌,念珠菌占绝大多数,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0%、2.0%、22.1%、14.8%、0%。结论下呼吸道真菌医院感染以老年患者为主,白色念珠菌仍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非白色念珠菌尤其是热带念珠菌的比例有所上升。氟康唑、伊曲康唑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抗菌活性很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二重感染。

    作者:胡艳华;刘东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NAP、hs-CRP及PCT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 )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观察1238例临床确诊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结合NAP、hs‐CRP及PC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积分、hs‐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血清NAP阳性积分与PCT 水平均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的PCT 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组的hs‐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P、hs‐CRP及PCT 能有效诊断、鉴别儿童呼吸道感染感染性疾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邱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敏肌钙蛋白 T 和普通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普通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探讨hs‐cTnT、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确诊AMI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AMI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hs‐cTnT和cTnI水平,并比较AMI组hs‐cTnT和cTnI对AMI早期诊断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MI组hs‐cTnT水平为(4.89±1.83)ng/mL高于健康人群第99百分位值的0.014ng/mL,cTnI水平为(28.82±12.32)ng/mL高于健康人群正常参考值上限0.4ng/mL,两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TnT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均为92.0%,明显高于cTnI的79.0%(均P<0.05),cTnI的特异度为96.0%显著高于hs‐cTnT的76.0%(P<0.05)。结论hs‐cTnT的阳性率和敏感性高,cTnI的特异性高,两者联合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金斌;邹德学;周逵;晏耀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NGAL 、内皮素-1联合检测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内皮素‐1联合检测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31例(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将高血压组分成非高血压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观察各组血清抑素C、NGAL、内皮素‐1水平。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胱抑素C、NGAL、内皮素‐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伴随血压增幅而显著增高。高血压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NGAL、内皮素‐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胱抑素C、NGAL、内皮素‐1单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三项指标,方法简单,能做到早期预防控制高血压患者肾脏的损伤和预后。

    作者:刘宏;李静;李存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 A(TA)nTAA 多态性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方法以16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和66例健康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抽提基因组DNA ,通过DNA测序确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序列多态性。同时,设计1对引物和2条 TaqMan MGB探针,2条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 FAM 和 VIC 染料,探针的3′端则均以 MGB修饰。使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扩增并检测研究对象的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多态性序列,与测序法比较,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6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多态性序列均为A(TA)7 TAA ,46例健康对照个体A(TA)n TAA多态性序列为A(TA)6 TAA ,其余20例健康对照个体A(TA)n TAA多态性序列为A(TA)6 TAA/A (TA)7 TAA杂合多态性。上述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 TA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羽中;陈群蓉;孙顺昌;彭运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14年1~12月收集的临床分离菌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结果临床分离菌共774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4%,革兰阴性菌占70.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为30.2%和77.2%。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主要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屎肠球菌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3%),出现少数耐利奈唑胺的粪肠球菌(0.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分别为59.5%和31.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小于2.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5%和17.9%,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71.9%和75.0%。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增加明显。结论细菌耐药性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作者:黎七绮;牛司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医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双语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更全面有效地获取国内外新的动态,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从学习者、师资、教材和授课方式四个方面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个人看法。

    作者:谢珊艳;杨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神经衰弱患者血清皮质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检验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神经衰弱患者血清皮质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验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神经衰弱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皮质醇(CORT )和 hs‐CRP的差异。并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将研究对象分为明显焦虑组和焦虑组,比较两组患者体内BDNF、CORT 和hs‐CRP的差异;同时测定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神经衰弱患者血清中BDNF、CORT和hs‐CRP水平,并与治疗前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BDNF和CORT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明显焦虑组患者BDNF和CORT水平显著低于焦虑,且hs‐CRP显著高于焦虑组;治疗结果也表明,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患者BDNF和COR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高;而hs‐CR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BD‐NF、CORT和hs‐CRP与神经衰弱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实际工作中值得重点予以关注。

    作者:刘佳;王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RP的可行性探索

    目的:探索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可行性。方法测定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准确度、线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及两仪器(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相关性。结果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3个批号试剂平均回收率为106.0%,准确度良好;批内精密度小于10%,日间精密度小于15%;携带污染率0.32%;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CRP结果相关方程为Y=0.0012 X+0.489,相关指数 r2=0.9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仪器测定血浆标本CRP结果高度相关;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线性为0~200 mg/L。结论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批内精密度较好,携带污染率低,与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高度相关,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解学龙;陈昌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与肺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56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与病理分类肺癌患者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与肺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高于分期较低者,腺癌患者高于鳞癌患者,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与肺癌均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均与有肺癌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肺癌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

    作者:万振洲;赵秀丽;印文静;周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应用 PCR-LDR法比较2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药物耐药突变和基因型

    目的:探讨上海和兰州2个地区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药物耐药突变和基因型的比较及关系。方法取上海和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和325例的血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反应检测技术(LDR)法对常见的7种耐药突变位点和B型、C型两种型别进行检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个地区均以C型为主,上海、兰州分别为79.3%、81.4%。(2)上海地区突变比率(48.9%)高于兰州地区(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个地区耐药突变均以拉米夫定突变为主,占75.7%(153/202,上海68/92,兰州85/110),2个地区导致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位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个地区的阿德福韦耐药位点均以 rtA181T/V为主,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是否耐药突变与基因型无相关性,C基因中上海地区的突变比率(49.0%)高于兰州地区(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4种耐药比率在与基因型无相关性。结论上海、兰州2个地区在基因型分布上相似,上海地区发生耐药比率更高,2个地区均显示发生耐药与否以及耐药类型与基因无关。

    作者:丁彬彬;段正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按工作性质及其先后顺序,可将医学统计工作分为实验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实验设计是开展某项医学研究工作的关键,包括医学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医学专业设计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样本含量、获取样本的方法、分组原则、观察(检测)指标、统计方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各种试验、检测或调查,要求资料完整、准确、及时、有足够数量、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等。整理资料包括原始资料的检查与核对、对资料进行分组与汇总等。分析资料即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X S-800i仪器检测儿童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希森美康XS‐800i仪器检测儿童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对策。方法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和涂片瑞氏染色对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降低的标本进行复检。结果出现血小板假性降低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如采血因素,标本量不足,标本被稀释,标本未混匀等,其中采血因素导致的例数多。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假性降低经纠正后均明显高于纠正前的水平(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时会存在一些弊端,应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对策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曾秋丽;陈大鹏;盛朝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标志物CA19-9、CEA 、CA242、CA125和A FP评估胃癌化疗疗效的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CA242、CA125和甲胎蛋白(AFP)联合评估胃癌化疗疗效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患者T NM分期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关系。结果不同TNM分期与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Ⅲ期和Ⅳ期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经过化疗后CA19‐9、CA242、CA125和AF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CE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CEA、CA19‐9、CA242、CA125以及AFP阳性表达率均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比较表明,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9‐9、CA242、CA124和 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结论 CA19‐9、CEA、CA242、CA125和AFP与肿瘤患者TNM分期有着显著相关性,其表达水平以及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作者:施城东;樊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差异蛋白补体C3f和脱精氨酸-C3f的研究现状

    补体系统是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表膜表面的一组精密调控蛋白,是一个复杂的先天免疫监视系统,是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抵御病原体和保持宿主体内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补体系统主要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这些蛋白目前被分为三类,包括补体固有成分、多种调节因子和补体受体。在这些成分中,补体固有成分的第三组分(C 3)是机体补体系统浓度高的成分,主要由α和β两条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在补体激活过程中,3条补体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都需要通过活化的C3形成C5活化酶而进一步发挥级联放大作用[1‐3]。C3f是在C3b失活过程中,从C3b片段上剪切下来的一个17肽[4]。脱精氨酸‐C3f (DRC3f )是C3f在羧基肽酶‐N 作用下脱精氨酸形成的一个16肽。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出现,发现C3f和DRC3f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和药物作用靶点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5‐7]。因此,本文就补体C3f和DRC3f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王世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迈克IS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迈克IS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文件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实验设计,在IS1200上对乙肝5项、艾滋、丙肝和梅毒共8项进行检测,评价其精密度、试剂开瓶稳定性、线性和参考区间,与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除乙型肝炎E抗原低值的总精密度略高于判断标准15%外,其余指标均符合要求;各项目的试剂开瓶稳定性良好;定量项目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范围内的线性良好( r2>0.95);参考区间验证中,各项目均未发现离群值;方法学比对中,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外,其他项目与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相关性良好。结论迈克IS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的检测性能良好,满足实验室免疫检测工作的需求。

    作者:刘玉兰;孙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基于JCI和ISO15189标准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的体会

    目的:建立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医学实验室认可(ISO15189)标准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按照JCI和ISO15189的要求,制订并审核输血相关的文件,以PDCA (P‐plan ,计划;D‐do ,执行;C‐check ,检查;A‐act ,处理)循环管理为执行方法以持续改进不规范的状态。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纳入日常质量控制管理和监控,每月汇总和分析,持续改进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结果建立了基于JCI和ISO15189标准的输血管理制度,通过实际运行和持续改进,顺利通过了JCI和ISO15189的初审及复审。结论临床输血相容性的质量控制准确与否贯穿于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不断改进,使实验室规范化和检测过程标准化,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陈卓瑶;黄钰君;林淑仪;黄映红;伍绍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神经外科病房40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4年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404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神经外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9.1%来自痰液,7.9%来自脑脊液。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28.6%和31.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9.4%、83.2%;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69.0%。结论来源于神经外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很高,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药敏试验率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郭黎;郭晓兰;邓健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与传统肾功能监测指标在高血压肾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传统肾功能检测指标在高血压肾病监测中的预警价值。方法将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病情分3期,每期5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化学法分别测定各期患者血清CysC、尿素(UR)、血清肌酐(SCR)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在各型患者中的表达,评价各指标在高血压肾病中的监测效能。结果50例高血压肾病Ⅰ期、Ⅱ期、Ⅲ期患者CysC、UR、SCR进行比较分析,Ⅰ期患者CysC水平较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CysC水平较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 UR、SCR水平较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改变,血清CysC水平测定较传统SCR、UR监测更能反映患者早期肾损伤。

    作者:陈思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