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克拉玛依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冯琴;左强强;袁新荣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14 C呼气试验, 克拉玛依地区
摘要:目的:探讨克拉玛依地区健康体检者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 p )的感染情况。方法对该院240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和65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患者组)采用14 C 呼气试验(14 C‐UBT )法检测 Hp感染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阳性率(53.83%)明显低于患者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汉族阳性率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克拉玛依地区 Hp感染率较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随低血压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手段的差异,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8 h后,研究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碳酸根阴离子(HCO3-)、钾离子(K+)、血乳酸及血pH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肺腺癌亚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类型与肺腺癌亚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该院3028例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取DNA后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3028例NSCLC患者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9.7%,其中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543例,第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35例,共占89.8%;新分类中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肺腺癌有较高的EGFR突变率,不同分化程度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分类表现出与分子诊断的相关性,不同亚型EGFR突变率有差异,EGFR基因突变与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歆;徐韫健;张承和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014~2015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4~2015年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4~2015年共分离出266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192株,72.2%)、中段尿(36株,13.5%)、伤口分泌物(24株,9.0%);科室来源主要为 IC U (72株,27.1%)、呼吸内科(48株,18.0%)、神内内分泌科(39株,14.7%)。26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15.8%~19.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7%)、氨基糖苷类(12.7%~17.7%)具有较低的耐药率,对哌拉西林(23.7%)、喹诺酮类(23.1%~24.8%)、第3代头孢类(20.3%~26.3%)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建议加强耐药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龙彦;李彩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种方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唾液酸酶法(仪器法)和 Amsel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 )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方法采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611例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疑似BV患者。结果611例患者采用唾液酸酶法检出阳性252例,使用Amsel法检出阳性258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检测BV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较高,可以作为检测该病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杨惠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表达及活性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活性水平。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患者(实验1组)、30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患者(实验2组)和3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GSK‐3β蛋白表达及活性水平,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GSK‐3β蛋白水平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1组GSK‐3β活性水平比健康对照组和实验2组升高(P<0.05);实验2组GSK‐3β蛋白水平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1组男性GSK‐3β活性水平比健康对照组男性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GSK‐3β蛋白高表达。经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者GSK‐3β蛋白仍高表达,但活性水平明显下降。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男性患者GSK‐3β活性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谭婕;吴建华;王江平;邹俊清;明安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某地区肺炎链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肺炎链球菌(S P )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分离的SP ,对年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检出季节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P主要在春冬2个季节流行;婴幼儿感染为主,其次是老年人;儿科检出标本多,检出率高于59%;痰标本检出菌株量多,血液其次;S P对青霉素G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出现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敏感率均高于95%,氯霉素敏感率也在87%以上。结论该地区S P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但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仍然较高,临床可合理使用。

    作者:谢兴凤;张旭;蒋久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CD4+T 细胞与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

    目的:探讨晚期无法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的变化,探讨CD4+ T细胞对患者放疗效果。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CEA、AFP、CA125、CA15‐3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 T 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结果 CD4+ T百分含量正常组放疗后CEA、AFP、CA125、CA15‐3水平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百分含量异常组放疗后CEA、CA15‐3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正常组CD4+T百分含量放疗前后CEA、AFP、CA125、CA15‐3水平有显著差异,该类患者具有放疗临床效果。

    作者:朱江;何津祥;何津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种检测胃蛋白酶原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蛋白酶原(PG)结果的一致性,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PG的可靠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的胃部炎性患者40例和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PG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为待评价方法,ELISA法为参考方法,对2组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分析。结果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说明相关性良好且不存在整体偏倚;2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75、0.85和0.782、0.823。结论2种方法均可作为胃病患者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张莲英;肖虎;鲁旭;肖林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区获得性小儿支气管肺炎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支气管肺炎肺炎链球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4208例确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经鼻插入无菌吸痰管8~15 cm ,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取呼吸道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肺炎链球菌157株;喹诺酮类敏感率大于95.0%;注射青霉素敏感率为92.4%;碳青霉烯类敏感率90.4%;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大于75.0%;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达60.9%;脑膜炎、非脑膜炎型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达30.1%以上。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小儿肺炎链球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治疗难度增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减少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简国江;潘庭荣;艾莉莉;陈祥瑞;黄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门急诊血常规危急值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探讨门急诊血常规危急值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该院门急诊血常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危急值发生率及分布规律;并召开临床协调会,共同商定适合不同科室的门急诊危急值标准。结果共报告危急值667例次,占总例数的1.92%(667/34675)。其中WBC危急值538例次,占80.59%;H b危急值9例次,占1.29%;PL T 计数危急值120例次,占18.11%。报告危急值前3位的科室为内科、血液科、感染科,分别占45.75%、16.84%、10.71%。结论按临床不同科室的需求调整WBC、H b、PL T 的危急值,可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戴学庆;涂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兴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根据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癌症新发病例数及病死例数分别为429.2万例和281.4万例[1]。治疗癌症所花费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中国人确诊癌症时,往往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预后均较差,生存期较短。因此,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及降低癌症病死率非常重要。目前实验室多用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期能更早发现和诊断。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研究及检测手段的提高,更多的新兴肿瘤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现对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申绯翡(综述);李姣锋;吕会茹;王玉霞;郜乐乐;马雷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种药物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分别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及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3.33%(84/90)]显著优于对照组[77.78%(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3.33%(3/90)]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抗血小板方案。

    作者:彭道勇;王晓东;王茂湘;范铁平;邓勇;赵旭生;王苏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817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类型、主要亚型及年龄分布等情况。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1718例该院门诊妇科患者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其进行28种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1)1718例女性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34.23%。(2)单一型感染率为23.57%(405/1718),包括高危型 HPV感染率为17.17%(295/1718),低危型 HPV 感染率为5.18%(89/1718),疑似高危型 HPV 感染为1.22%(21/1718);多重感染为10.94%(188/1718)。(3)常见高危型为 HPV52型,阳性率为16.16%(95/588);低危型感染以 HPV61型为主,阳性率为4.08%(24/588);各年龄组之间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0岁年龄组的多重感染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州地区女性HPV阳性检出率较高,以单一型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常见的高危型为HPV52型,其次为16、58型。不同年龄组 HPV感染类型略有差异。

    作者:史梅;张丽蓉;许小朋;孙靖;张晓磊;柳楠楠;史伟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和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该院脓毒症休克患者120例,依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P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 PLT 和AT‐Ⅲ低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IB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PLT、AT‐Ⅲ、PT等指标对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状况有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许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型DN患者132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8例)与早期DN组(64例),同时选择69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者。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Cys C、β2‐MG及mALB。结果早期DN组、单纯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浓度分别为(7.9±1.3)、(2.3±1.1)、(0.8±0.3)mg/L ;β2‐MG浓度分别为(13.1±1.9)、(1.8±1.1)、(1.2±0.2)mg/L ;mALB浓度分别为(38.1±4.7)、(17.2±2.6)、(11.4±2.7)mg/L。早期DN组Cys C、β2‐MG、mAL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血清Cys C、β2‐MG、mALB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β2‐MG、mALB诊断早期 DN 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是90.5%、96.7%、92.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 C、β2‐MG、mALB对早期2型DN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名南;吴少麟;区永光;夏汝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IFN-γ释放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IFN‐γ释放实验(IGRA)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该院确诊的158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及162例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IGRA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结果 IGRA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38%(127/158)和50.63%(80/1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008和132.662,P<0.05)。IGRA实验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44.94%,IGRA检测阳性率高于结核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5)。IGRA实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0.38%、83.95%、83.01%、81.44%、82.19%,结核抗体检测分别为50.63%、62.96%、57.14%、56.67%和56.88%。结论2种检测方法为肺结核诊断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IGRA实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费用较高,尚不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作者:范慧洁;张新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免疫比浊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免疫比浊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5例RA、105例骨关节炎、52例骨质疏松、42例结缔组织、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05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9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免疫比浊法(Latex)、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CCP并比较结果。结果 Latex法检测RA阳性141例(72.30%),关节炎阳性54例(51.42%),骨质疏松阳性15例(28.84%),结缔组织阳性15例(35.71%),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18例(45.0%),其他疾病阳性11例(3.60%),90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批内变异系数为1.9%~2.0%,总变异系数为2.0%~2.1%,Latex法试剂线性范围为0.8~100 U/mL。Latex法、CMIA法、ELISA法检测C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ex法检测C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可用于临床。

    作者:陈浩全;曾嫚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33例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和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该地区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与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33例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33例耳脓液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110株,检出率为98.23%。其中肺炎链球菌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M RSA 3株),化脓链球菌11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其他13株。肺炎链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 RS A总检出率11.54%,产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84.61%,化脓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均高度敏感,对红霉素耐药。结论该地区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链球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庞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iR-200b与癌胚抗原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miR‐200b与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60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iR‐200b mRNA和CEA mRNA表达结果,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大肠癌组织中miR‐200b mRNA和CEA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iR‐200b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CEA mRNA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的miR‐200b mRNA和CEA mRNA表达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及 TNM分期中,CEA呈现过表达状态,而miR‐200b呈现表达降低或缺失状态;大肠癌组织中miR‐200b和CEA 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关系( r=-0.790, P<0.001)。结论 miR‐200b在大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CEA的表达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提示miR‐200b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杜叶平;王海莲;尹莉莉;武春梅;苗晋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采血模式下血培养结果的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模式血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不同菌属细菌阳性报警时间的差异,以明确双套血培养法和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和控制采血污染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849例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以Excel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333例289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11.7%,其中双套采血法的阳性率为21.4%,显著高于单瓶和单套。不同采血模式下病原菌分布有显著区别,双套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而单瓶和单套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95.5%的病原菌在72 h内阳性报警,阳性报警中位数时间短为肠杆菌科细菌,长为布鲁菌属。12 h内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要检出菌,12~48 h以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增加血培养采血套数可提高阳性率,降低漏检率,有助于污染菌的鉴别。不同种类微生物阳性报警时间差别可用于判断病原菌的类型并辅助判断污染菌,能为临床快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凌云映;张竞;刘晓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