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评价亮氨酸氨基肽酶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诊断价值

王静;李治锋;夏寿扬

关键词:亮氨酸氨基肽酶,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
摘要:目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 ,LAP)指标,探讨LAP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作为试验组,10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组间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AP和FT3、FT4、TSH的相关性分析。将117例甲亢患者分为肝损害组52例,肝未损害组65例,并进行LAP测定。结果甲亢整体组、甲亢肝损害组、甲亢肝未损害组LAP和FT3、FT4、TSH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LAP与FT3、FT4成正相关,与TSH成负相关;甲亢肝损害组LAP和FT3、FT4、TSH与甲亢肝未损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LAP含量与甲状腺激素关系密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用药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LAP可以作为甲亢的一个独立诊断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检测网织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S‐500i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的网织血小板(RP )及其在血小板(PL T )减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5例和健康体检者60例,利用XS‐500i分析仪对其血样(RP、PL T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RP (7.16±1.99)%低于ITP患者的RP%为(23.61 ± 7.26)%(P<0.01);高于AA患者的RP为(4.12±1.81)%、(P<0.05),ITP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R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和AA两者绝对值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RP对诊断和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及监测AA等血液病化疗后骨髓增生情况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邰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实时荧光定量 PC R检测75例疑似甲型流感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75例疑似甲型流感检测结果,了解本市流感患者分布情况,为疾病早期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75疑似甲型流感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中病毒感染情况。结果75例疑似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甲型流感病毒13例,其中 H1N1亚型9例,平均年龄大于50岁。时间分布为2013年3月份3例、4月份1例,2014年1月份7例、2月份2例;未检测出 H7N9亚型。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冬季为流感高发季节,老年患者为流感病毒易感人群,应及时加强监测,早期治疗。

    作者:吴敏;张立;王冰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病例导入式自主设计性实验在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检验基础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临床基础检验学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针对目前检验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较大以及实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等不足[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导入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辉;郑峻松;蒋丽莉;邓均;李艳;方立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检出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展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提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丙肝感染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测定相关参数:ELISA法检测 HCV核心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抗 HCV 抗体、RT‐PCR法检测HCV‐RNA ,统计各检测项目在同一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单测抗原、抗体与联合检测3个检测方案对于RNA阳性标本的检出率;同时对抗原阳性标本的抗原水平与其RN A拷贝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抗体阳性标本中其RN A阳性与阴性组组间抗体水平的区别。结果单测抗原或抗体均会造成血透患者丙肝感染的漏检,对于RN A阳性标本的检测中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检出率高(P<0.05),抗原阳性标本的抗原水平与其对应标本的RNA拷贝数呈正相关关系(r=0.85,P<0.05),而抗体阳性标本中其RNA阳性与阴性组的组间抗体水平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丙肝感染的检出率,同时 HCV核心抗原检测也可作为抗体阳性患者 HCV再次感染的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徐炜新;李峰;孙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用于治疗以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为降糖方案的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停止正在使用的预混胰岛素,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16周,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剂量,并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研究,经甘精胰岛素治疗16周后,受试者HbA1c、FBG、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较入组时预混胰岛素剂量显著减少(P<0.01)。治疗期间有2例(6.2%)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能有效改善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OADs治疗失败的T2DM 患者的糖代谢,并且不增加体质量。

    作者:周春来;丘霞;何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自动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由于检验医学是当今医学领域中发展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推动检验医学的内涵和性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自动化、信息化和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工作的核心[1]。由于工作流程的改变,特别是现在国家提出的医学检验“五改四”学制改革后,本校医学检验培养的目标也相应修改为掌握检验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检验医学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现代医学检验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公司及独立实验室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对现行的检验医学教育模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作者:宁红霞;杨溢;陈晓嘉;董青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献血者血液筛查检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633)。结论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作者:熊姣梅;郑欣;杨爱莲;魏天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儿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及药敏分析

    目的:调查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患病儿童送检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以及亚胺培南耐药株的药敏分析。掌握广州地区儿童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及耐亚胺培南菌株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儿童送检感染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 EK 2 Compact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检测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 IC )。结果从36600例标本中共检出161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4株占14.9%;阳性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高达50.3%,分离高的是IC U和N IC U ,分别占27.4%和21.8%。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比较高,分别是91.7%、29.0%、29.0%、29.0%和25.0%。结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在本地区儿童中检出率较高,常对其他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黄映红;谢永强;钟华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全自动红细胞沉降率分析仪 M onitor-100测定结果的评价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沉仪Monitor‐100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住院和门诊患者146例,采用自动ESR分析仪Monitor‐100的30 min和1 h及魏氏法测定 ESR ,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并进行重复性检测。结果(1)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魏氏法检测ESR值分别为37.8±34.1、38.1±33.7和36.4±32.9,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魏氏法的阳性结果检出率依次为43.2%、44.5%和45.2%,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3)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仪器法30 min与魏氏法、仪器法1 h与魏氏法之间比较,Kapper值依次为0.944、0.875、0.903。(4)重复性检测 CV值均较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全自动ESR分析仪Monitor‐100与魏氏法相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低,且一致性、重复性极好,方便快速且安全,应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作者:田鹏鹏;魏运梅;周名;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膜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的情况及其亚型分布规律,提出诊断和预防疾病的措施。方法采用核酸杂交检测某医院1242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HPV的亚型,分析不同患者的 HPV感染情况。结果 HPV感染率为17.0584%,其中不同年龄组 HPV感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判断,对H PV阳性人群关键措施是早诊断,早治疗,以阻断H PV的持续性感染,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李雷生;杨海霞;李文娟;邵泽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孕酮(P)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异位妊娠者8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 HCG和P的水平,并与正常妊娠者(80例)血清中 HCG和P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异位妊娠者血清中HCG和P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联合检测HCG和P的水平,对于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LH750血液分析仪计数单核细胞准确性评估

    目的:评估库尔特L H750血液分析仪分类单核细胞的准确性。方法对160例(住院标本100例、体检标本60例) L H750血液分析仪分类单核细胞百分率增高的标本进行手工涂片镜检,将仪器法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133例标本单核细胞VCS图与其他白细胞VCS图进行比较。结果100例住院标本仪器法检测结果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体检标本仪器法检测结果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标本仪器法检测结果与手工法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3例标本中单核细胞C和S分别与淋巴细胞C和S接近。结论 LH750血液分析仪分类单核细胞可靠性不高,对于仪器计数单核细胞增高的标本必须要进行手工涂片镜检,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陈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ICU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监测及防控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在IC U的定植、分布及其防控效果。方法新进入IC U病房患者即刻采鼻前庭拭子和72 h后符合呼吸道感染指针患者的吸痰导管标本。采用荧光PCR快速检测mecA、nuc基因。并定期对医护人员鼻腔、手等相关环境标本跟踪监测防控。结果 M RS A阳性率检出率:患者鼻前庭拭子为9.9%,吸痰导管为2.7%;医护人员鼻前庭拭子为7.1%、手为4.0%、袖口为4.4%;M RS A阳性医护人员与患者鼻腔采用莫匹罗星擦拭,手加强消毒后M RS A检出率均为0.0%,但每季度医护人员鼻腔M RSA仍有检出。结论 PCR方法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方法。鼻腔前庭是M R‐SA的主要定植部位,是主要感染源,手是重要传播途径,监测重症监护室患者鼻腔前庭及医护人员的鼻腔前庭、手是控制M RSA院内感染的重要防控目标。

    作者:史小英;陈启容;余新玉;周琳瑶;熊力;伏心卓;袁璐;贾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皮质醇测定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皮质醇是由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神经轴系(H PA )的调节控制下分泌,受到生物节律性、体液性及神经的调控。尽管当前大多实验室运用全自动生化仪器已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出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但由于检测的标本在进入实验室前的所有工作环节是不受检验科所监控,标本的采集质量,检验人员是无从得知,检验质量更是无法保障。为了使广大医务人员能对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引起重视,了解皮质醇在检测前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效提高皮质醇测定的检验质量。本文在此重点阐述皮质醇分析前的各类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尽量控制和避免这些因素对皮质醇测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皮质醇分析测定前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外界因素和人为影响四类。以下将对这些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黎宇;兰周燕;玉韦勇(综述);戴盛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烧伤患者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在烧伤患者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69例烧伤患者经血培养、分泌物和穿刺液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确认细菌性感染96例,非细菌性感染73例,2组患者同时进行PCT、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比较这3项指标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并进一步研究PCT浓度水平与烧伤程度的关系。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烧伤患者血清PCT、WBC和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PCT诊断细菌性感染敏感性为90.63%,特异性为89.04%,阳性预测值为91.58%,阴性预测值为87.84%,PC T 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其他两项炎症指标, PCT的浓度水平与烧伤患者的烧伤程度成正相关。结论细菌性感染的烧伤患者血清 PCT、WBC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 PCT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标志物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WBC和hs‐CRP两项炎症指标。

    作者:张立营;陈朴;沈伟;何灵波;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 HBV DNA 和 HBV-M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Pre‐S1Ag)与 HBV DNA、HBV‐M 及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905例 HBV 感染者(HBV 感染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 Pre‐S1Ag、HBV‐M、HBV DNA和肝功能检测。结果905例标本中,Pre‐S1Ag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68.51%(620/905)和67.96%(615/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064,P>0.05);570例 HBeAg阳性组中,HBV Pre‐S1阳性率为85.08%(485/570),显著高于 HBeAg阴性组的 Pre‐SAg1阳性率40.30%(135/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81,P<0.01)。Pre‐S1 Ag阳性组与阴性组ALT、AST异常率分别为53.22%、25.96%和51.29%、3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LT =53.148,P< 0.001,χ2AST =66.635,P<0.001)。结论 Pre‐S1Ag是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的可靠指标,与HBV‐DNA阳性相关度高,是对 HBeAg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李彩东;吴斌;陈锡莲;段正军;田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在诊断糖尿病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的测定,了解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在糖尿病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肾功能正常与异常分组,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微量清蛋白肌酐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肾功能正常组还是肾功能异常组,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均明显高于健康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24 h尿微量清蛋白测定而言,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具有取材方便、结果稳定、灵敏度高等特点,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

    作者:仰大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10~2013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VITEC‐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数据处理应用WHONET5.6软件,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间送检标本中PAE的检出情况、标本来源和耐药情况。结果 PAE的检出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送检标本的85%左右;对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除氨曲南耐药率为28.2%,其余抗菌药物均在10%左右。结论 PA E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及时合理监测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敏;张丽霞;张立;冯冉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PS)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418例其他原因所致急腹症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结果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AMY和LPS升高的敏感性分别为86.3%和92.2%。418例非急性胰腺炎的急腹症患者中,AMY、LPS升高和二者均升高的特异性分别为90.4%、91.7%和100%。结论联合测定血清AMY和LPS可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急性胰腺炎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耿生;王文武;张真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疆石河子地区上半年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6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在检测的810例患者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32.35%,各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肺炎支原体(M P )占21.48%,Q热立克次体(COX)占8.89%,嗜肺军团菌1型(LP1)占5.18%,肺炎衣原体(CP)占4.2%,乙型流感病毒(INFB)占2.22%,副流感病毒(PIVs)占1.24%,呼吸道荷包病毒(ADV)占0.50%。MP感染以少儿为主,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感染COX以青壮年居多,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人群中,少儿以MP感染为主,而青壮年以COX感染居多。

    作者:王路;刘旻;程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