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耿生;王文武;张真路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4项参数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缺铁性贫血(IDA)儿童,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应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参数 MCV、MCH、MCHC、RDW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缺铁性贫血(IDA)组微量元素铁、锌值显著降低(P<0.01),铜、钙、镁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MCV、MCH、MCHC值均显著降低(P<0.01),RDW值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RDW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芳;钱新宏;潘凯丽;孙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中的 HBsAg弱阳性结果及乙型肝炎HBsAg和 HBsAb同时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从35280例乙肝五项ELISA法检测结果中筛出 HBsAg弱阳性115例,HBsAg和 HBsAb双阳性结果95例,对筛出的210例标本再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 )定量检测。结果115例HBsAg弱阳性结果用ECLIA检测,结果一致为90例。符合率为78.3%。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95例用ECLIA检测,结果一致为11例。符合率为11.6%。结论 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对 HBsAg弱阳性及 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要慎重。 HBsAg弱阳性结果中以 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sAg、HBcAb阳性标本占大多数。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结果可靠性差,要慎重发出报告。
作者:黄芳;刘亚东;郑彩霞;季尔丽;赵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的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CLSI EP7‐A2文件,对SOD试剂盒进行干扰性能评价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样本中维生素C(Vc)浓度≤0.3 g/L时对SOD测定无干扰;血红蛋白(Hb)对SOD测定呈现非线性干扰趋势,根据其非线性拟合方程,计算得出当样品中 Hb浓度≤12 g/L时,对SOD结果测定无干扰;结合胆红素(CB)和非结合胆红素(FB)对SOD测定均呈现出线性干扰趋势,根据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计算得出当样品中CB浓度≤0.049 g/L ,FB浓度≤0.075 g/L时,对SOD结果测定无干扰。结论 SOD试剂盒对Vc及Hb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CB及FB的抗干扰性则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马骥;陆慧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本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中段尿培养分离的259株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25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87株,占72.2%(187/259),革兰阳性菌43株,占16.6%(43/259),真菌29株,占11.2%(29/25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13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2株)为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4%(77/139)和45.4%(10/22);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1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性较高(100%)。结论泌尿系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泌尿系感染的治愈与耐药菌株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茂锐;黄基伟;刘桂治;李明友;方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髓系白血病患者EB病毒(EBV )和人巨细胞病毒(HCM V )核酸检测阳性率与其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骨髓穿刺后临床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达安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对 EBV和 HCM V核酸进行检测,分析EBV和 HCM V感染阳性率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 EBV和 HCM V在3种血液病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同,HCM V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15.8%)低于EBV (43.7%)。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不同年龄患者EBV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和髓系白血病患者应更加重视 EBV和HCMV核酸的监测。
作者:陈昌国;郭建巍;杜晴;李文军;刘敏;赵强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RA对再次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已手术的再次肾移植患者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检测抗HLA抗体。近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可追踪到的5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观察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状态。PRA检测采用美国Onelambda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5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中,37例患者抗HLA抗体阴性,其中3例患者肾功能下降,另3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8例患者抗HLA抗体阳性,其中5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3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PRA阳性和阴性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P<0.05)。结论PRA阳性是影响再次肾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武俊杰;张栋;贾保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633)。结论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作者:熊姣梅;郑欣;杨爱莲;魏天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些年来,医学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先进设备开始应用于临床,解决了众多的临床杂症的同时,也使医患之间沟通少了;再有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把患者看作生物学上的人,习惯只对病不对人[1]。但在医学的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医学与人文科学间的联系认识日渐深刻,也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医学的发展与人文科学是分不开的。多年前,检验科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检验人员从患者手中接过样本,手工检测,手工输入检验结果,再把结果发放到患者手中,这样他们不仅能掌握标本的留取的细节,关键是能直接与患者面对面,使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因而更能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对结果的发出更谨慎,进而使结果更加真实的体现患者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患者能看见检验人员的工作状态,也更能体谅他们对患者的要求。然而,随着检验人员分工更加细致,检验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检验科显得越来越车间化、工厂化,基本接触不到患者,这样的情况下检验科怎么体现人文关怀的呢?
作者:姜艳梅;王晶;张长福;凌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沉仪Monitor‐100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住院和门诊患者146例,采用自动ESR分析仪Monitor‐100的30 min和1 h及魏氏法测定 ESR ,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并进行重复性检测。结果(1)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魏氏法检测ESR值分别为37.8±34.1、38.1±33.7和36.4±32.9,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魏氏法的阳性结果检出率依次为43.2%、44.5%和45.2%,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3)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仪器法30 min与魏氏法、仪器法1 h与魏氏法之间比较,Kapper值依次为0.944、0.875、0.903。(4)重复性检测 CV值均较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全自动ESR分析仪Monitor‐100与魏氏法相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低,且一致性、重复性极好,方便快速且安全,应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作者:田鹏鹏;魏运梅;周名;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是卵泡,每天可分泌70~500 m g雌二醇(E2),雌二醇主要转变成雌酮(E1)和少量雌三醇(E3),E1在循环中的比例大致与E2相似。绝经后,大多数内源性雌激素是雄烯二酮转变而来的。雄烯二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并在周围组织中转变成E1。因此,E1(尤其是其硫酸酯形式)是绝经后妇女循环中含量高的雌激素。虽然循环雌激素存在代谢转换的动态平衡,但 E2是主要的人体细胞内雌激素,它对受体的作用能力比E1或E3更强。
作者:陈春(综述);于嘉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谱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010份徐州地区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细胞23种 HPV型别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受检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8010例女性中有1852例HPV感染者,总的HPV感染率为23.12%,其阳性检出率一重型别为17.17%,一重中主要感染型别是 HPV16型为4.35%,其次为 HPV58型2.12%、52型1.82%。阳性检出率多重H PV感染为5.96%;其中16+58型、16+52型、11+16型,分别占多重感染的4.40%、2.94%和2.52%,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一重 HPV16、58和52型及多重16+58、16+52和11+16型是感染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此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适用于宫颈细胞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女性宫颈H 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林;龚培尧;耿建祥;王宏景;谭进;肖蔚;马文元;龙秀荣;赵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展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提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丙肝感染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测定相关参数:ELISA法检测 HCV核心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抗 HCV 抗体、RT‐PCR法检测HCV‐RNA ,统计各检测项目在同一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单测抗原、抗体与联合检测3个检测方案对于RNA阳性标本的检出率;同时对抗原阳性标本的抗原水平与其RN A拷贝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抗体阳性标本中其RN A阳性与阴性组组间抗体水平的区别。结果单测抗原或抗体均会造成血透患者丙肝感染的漏检,对于RN A阳性标本的检测中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检出率高(P<0.05),抗原阳性标本的抗原水平与其对应标本的RNA拷贝数呈正相关关系(r=0.85,P<0.05),而抗体阳性标本中其RNA阳性与阴性组的组间抗体水平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丙肝感染的检出率,同时 HCV核心抗原检测也可作为抗体阳性患者 HCV再次感染的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徐炜新;李峰;孙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研究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GE 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部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同时所有患者均需检测血浆 Hcy水平、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H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逐渐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 Hcy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刘小玲;马珏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尿电导率(Cond)水平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病程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T2DM患者138例,按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NUA)组、微量蛋白尿(LUA)组和大量蛋白尿(MUA)组3个组;然后对其中107例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重新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肾轻度损伤(DC)组。利用SysmexUF‐1000i流式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Cond,利用ARKRAYAUTIONMAXAX‐4280分析仪检测尿液比重(SG),利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U‐Alb)。结果MUA组Cond为(14.1±4.5)ms/cm,显著低于LUA组(15.7±4.3)ms/cm(P<0.05),而LUA组Cond又显著低于NUA组(17.6±5.7)ms/cm(P<0.05);MUA组SG为1.011(1.009~1.012),显著低于NUA组1.014(1.010~1.019)和LUA组1.015(1.010~1.020)(P<0.05)。Cond与SG正相关(r=0.63,P<0.05),与24h‐UAE负相关(r=-0.183,P<0.05)。DN组尿Cond水平为(13.2±4.3)ms/cm,显著低于DC组(15.0±4.4)ms/cm(P<0.05),DN组与DC组间S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02~0.723),当界值设定为11.85时,Cond诊断DN的灵敏度为43.8%,特异度为78.0%。结论尿Cond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但是不能作为其早期筛查指标。
作者:杜振华;鲍布和;王仁杰;张明华;任党利;刘冀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本院临床疑似HDN 212例患儿血液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疑似 HDN 患儿血液样本212例,确诊为HDN 50例(23.6%),其中ABO‐HDN 45例(21.2%)、Rh‐HDN 5例(2.4%)。45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23例,阳性率为36.5%(23/63);B型22例,阳性率为28.2%(22/78)。3项试验的检出敏感性:50例HDN确诊患儿中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 DT A阳性率为28%,游离试验阳性率为92%。结论微柱凝胶法能快速准确检测出 HDN ,具有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方法学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为HDN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晶晶;袁万博;谢思思;肖秀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血清铁蛋白(SF)、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随机抽取的100例CHD患者和9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SF、LDL、CRP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D组中的SF、LDL、CRP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中的SF、LDL、CRP单一检测以及3项联检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D组中,SF、LDL、CRP 3项联检的阳性率均大于单一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F、LDL、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CHD的诊断率。
作者:薛金方;王小波;邓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原发性干燥征的患者50例,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测量并对比患者和志愿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和人软骨糖蛋白‐39水平等,并检查对比口唇腺体淋巴细胞病灶数和唾液流率等。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组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 t=25.207,P<0.00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水平与口唇腺体淋巴细胞病灶数( r= 0.46,P=0.001)、ESR(r=0.48,P=0.001)、CRP(r=0.70,P<0.001)、RF(r=0.41,P=0.004)、IgG(r=0.50,P<0.001)成正相关,与唾液流率( r=-0.42,P=0.003)成负相关。有并发症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水平(252.4±23.5)μg/L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174.6±21.7)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8,P<0.001)。结论人软骨糖蛋白‐39可作为判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的指标,其水平明显升高还可提示患者可能发生并发症,为较客观、全面地反映pSS病情的指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施锦杰;吕红根;陈芳;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45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狗上皮、猫毛、真菌、榆树花粉和梧桐花粉sIg E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9.33%、17.78%、17.56%、14.44%、12.44%和12.22%。食入性过敏原中,鸡蛋、蟹、花生、牛奶sIg E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89%、12.67%、10.89%和10.44%。结论诱发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种类繁多,建立常见过敏原分布谱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VIT 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3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2~2013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27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86株(占72.4%),革兰阳性菌675株(占24.6%),真菌83株(占3.0%)。排列前三位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694株(25.3%)、肺炎克雷伯菌303株(11.0%)和铜绿假单胞菌266株(9.7 %);排列前三位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4株(6.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6株(5.3%)和屎肠球菌119株(4.3%),以呼吸道、尿路、血液感染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检出率为45.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为(84.6%),MRSA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耐药率均大于90.0%,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小于5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7%,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屎肠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5.2%和39.9%,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0%和6.3%,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的耐药率小于40.0%。结论2012~2013年医院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产酶等机制导致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MRSA和MRSCN检出率上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控制细菌耐药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艳梅;满宝华;谭红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人群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情况,为人们认识此疾病提供依据及一些合理建议。方法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分别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来本院进行就诊的2508例可疑患者进行了23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8种高危亚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和MM4)和5种低危亚型(HPV6、11、42、43和44)。并且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检验科信息系统对病例进行病历信息追踪。结果 HPV 检出率为12.26%,其中高危型以 HPV52多见,占阳性比12.66%,其次为高危型HPV58、16型。低危型主要以43、6、11型较多见,占阳性比分别为14.61%、10.39%和8.44%。追踪观察阳性患者的转归情况,感染HPV52、16型者,两年内复查结果反复出现同型阳性现象。追踪分析了157例高危型(分别是52、58、16、18、66、33、56和68型别)HPV感染患者的 TCT (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感染与CINⅠ、CINⅡ、癌变病变呈密切相关性。追踪感染者的白带常规结果,表现为轻到中度炎症。结论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理学CINⅠ、CIN Ⅱ、癌变密切相关。而白带常规显示为轻、中度的炎症表现,因此患者只进行简单的白带常规分析,已不能真实反映患者感染状态,应寻求与上级医院合作的方法,及时检测 H PV感染情况,并对 H PV阳性者进行定期的跟踪,是防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与宫颈癌的有效途径。
作者:冯程娟;苏东梅;刘丽娥;黄颜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