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液雌激素和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学比较及临床应用

陈春(综述);于嘉屏(审校)

关键词:雌激素, 代谢产物, 尿液
摘要: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是卵泡,每天可分泌70~500 m g雌二醇(E2),雌二醇主要转变成雌酮(E1)和少量雌三醇(E3),E1在循环中的比例大致与E2相似。绝经后,大多数内源性雌激素是雄烯二酮转变而来的。雄烯二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并在周围组织中转变成E1。因此,E1(尤其是其硫酸酯形式)是绝经后妇女循环中含量高的雌激素。虽然循环雌激素存在代谢转换的动态平衡,但 E2是主要的人体细胞内雌激素,它对受体的作用能力比E1或E3更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置

    目的:该院2010~2013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类型及处置情况。探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方法和措施,并对临床处置方式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查阅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及病历,对反应类型及处置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235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3例,发生率为0.77%,其中过敏反应42例,占66.7%,发热反应18例占28.5%,其他反应3例,占4.8%。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率大于相关资料,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注血液制剂引起的过敏反应。输血科、临床应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良反应发生后,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置,能加快病情的治愈和好转。

    作者:张代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尿液雌激素和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学比较及临床应用

    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是卵泡,每天可分泌70~500 m g雌二醇(E2),雌二醇主要转变成雌酮(E1)和少量雌三醇(E3),E1在循环中的比例大致与E2相似。绝经后,大多数内源性雌激素是雄烯二酮转变而来的。雄烯二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并在周围组织中转变成E1。因此,E1(尤其是其硫酸酯形式)是绝经后妇女循环中含量高的雌激素。虽然循环雌激素存在代谢转换的动态平衡,但 E2是主要的人体细胞内雌激素,它对受体的作用能力比E1或E3更强。

    作者:陈春(综述);于嘉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的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谱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010份徐州地区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细胞23种 HPV型别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受检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8010例女性中有1852例HPV感染者,总的HPV感染率为23.12%,其阳性检出率一重型别为17.17%,一重中主要感染型别是 HPV16型为4.35%,其次为 HPV58型2.12%、52型1.82%。阳性检出率多重H PV感染为5.96%;其中16+58型、16+52型、11+16型,分别占多重感染的4.40%、2.94%和2.52%,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一重 HPV16、58和52型及多重16+58、16+52和11+16型是感染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此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适用于宫颈细胞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女性宫颈H 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林;龚培尧;耿建祥;王宏景;谭进;肖蔚;马文元;龙秀荣;赵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用于治疗以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为降糖方案的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停止正在使用的预混胰岛素,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16周,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剂量,并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研究,经甘精胰岛素治疗16周后,受试者HbA1c、FBG、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较入组时预混胰岛素剂量显著减少(P<0.01)。治疗期间有2例(6.2%)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能有效改善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OADs治疗失败的T2DM 患者的糖代谢,并且不增加体质量。

    作者:周春来;丘霞;何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59株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中段尿培养分离的259株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25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87株,占72.2%(187/259),革兰阳性菌43株,占16.6%(43/259),真菌29株,占11.2%(29/25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13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2株)为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4%(77/139)和45.4%(10/22);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1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性较高(100%)。结论泌尿系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泌尿系感染的治愈与耐药菌株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茂锐;黄基伟;刘桂治;李明友;方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情况,便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预防和临床用药。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间该院因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76例分离获得肺炎链球菌菌株,行荚膜肿胀试验确定其血清型。结果76株菌株中,2株呈阴性,其余74株分属于19F、19A、14、9v、7F等8个血清型,以19F和19A为常见,而血清型8为少见;同时,PCV7覆盖率仅为68.4%,而对于PCV13的覆盖率达94.7%。结论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检测有助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预防,PCV13应作为疫苗接种的首选,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陆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献血者血液筛查检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633)。结论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作者:熊姣梅;郑欣;杨爱莲;魏天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恒温扩增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300万以上的人群死于感染性疾病[1]。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其次是真菌和寄生虫。某些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临床症状相似,但致病机制、发病进程完全不同,需要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早期及时确定感染原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使严重感染的生存率下降5倍[2]。因此,对于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高的感染性疾病,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不仅指导临床有效用药,还阻止耐药病原体蔓延,所以建立快速、准确、敏感且低廉的病原体诊断方法颇为重要。

    作者:罗茗月(综述);熊礼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4项参数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4项参数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缺铁性贫血(IDA)儿童,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应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参数 MCV、MCH、MCHC、RDW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缺铁性贫血(IDA)组微量元素铁、锌值显著降低(P<0.01),铜、钙、镁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MCV、MCH、MCHC值均显著降低(P<0.01),RDW值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RDW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芳;钱新宏;潘凯丽;孙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检测误差,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使用Sysmex U 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2~4月间所送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总结分析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研究表明正确留取清洁中段尿液可以减少尿液有形成分检测误差;尿液标本采集后4 h内完成检测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P>0.05),红细胞计数随尿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呈趋势性降低,4 h后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不离心法与离心法尿液红细胞计数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重视影响尿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制定相关解决方案(留取清洁中段尿液,4 h内完成检测,采用不离心尿液进行尿沉渣检测等),才能保证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杨银芳;李伟;何超;马耀平;李燕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G抗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G抗原(sHLA‐G)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同期230例宫颈癌患者、1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及30例健康自愿者的血清sHLA‐G水平及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中宫颈癌相关抗原(T A‐4)和SCC‐Ag水平,分析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血清中sHLA‐Ag、TA‐4及鳞形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水平的比较:血清sHLA‐G浓度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宫颈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IN各组(P=0.000,P=0.000,P=0.002,P=0.006);CIN Ⅲ级组明显高于CINⅠ级组和对照组( P=0.001,P=0.021)。各组间血清 T A‐4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宫颈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 Ⅰ级组和CIN Ⅱ级组(P=0.003,P=0.008,P=0.018);CIN Ⅲ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CIN Ⅰ级组(P=0.023,P=0.031)。各组间血清SCC‐Ag浓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宫颈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 Ⅰ级组与CIN Ⅱ级组(P=0.000, P=0.001,P=0.007);CIN Ⅲ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IN Ⅰ级组(P=0.013,P=0.021)。(2)血清sHLA‐G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宫颈癌患者血浆中sHLA‐G水平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8,P=0.03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宫颈癌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的血清sHLA‐G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U=7.125,P=0.008),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浆sHLA‐G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U=4.651,P=0.031)。结论血清sHLA‐G水平检测有助于宫颈癌及CIN Ⅲ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其与发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特异性分析仍有待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作者:田玫玲;卢庆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目的:自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中EP5‐A2, EP9‐A文件的要求,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九强公司的ACE试剂盒的精密度、线性、与比对试剂的相关性以及可报告范围等一些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自建系统血清ACE高低值的批内 CV分别为6.87%和2.39%,批间CV分别为6.09%和1.81%,日间CV分别为8.00%和2.8%均在厂家提供的小于10%的范围内;线性结果R2=0.99;与比对试剂相关系数 r=0.99056,且平均偏倚为8.55%有良好的相关性;血清ACE检测试剂盒可报告范围为9.0U/L‐600U/L。结论自建ACE检测系统各项性能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谢惠英;吴京;葛歆悦;娄加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本院临床疑似HDN 212例患儿血液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疑似 HDN 患儿血液样本212例,确诊为HDN 50例(23.6%),其中ABO‐HDN 45例(21.2%)、Rh‐HDN 5例(2.4%)。45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23例,阳性率为36.5%(23/63);B型22例,阳性率为28.2%(22/78)。3项试验的检出敏感性:50例HDN确诊患儿中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 DT A阳性率为28%,游离试验阳性率为92%。结论微柱凝胶法能快速准确检测出 HDN ,具有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方法学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为HDN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晶晶;袁万博;谢思思;肖秀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疆石河子地区上半年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6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在检测的810例患者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32.35%,各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肺炎支原体(M P )占21.48%,Q热立克次体(COX)占8.89%,嗜肺军团菌1型(LP1)占5.18%,肺炎衣原体(CP)占4.2%,乙型流感病毒(INFB)占2.22%,副流感病毒(PIVs)占1.24%,呼吸道荷包病毒(ADV)占0.50%。MP感染以少儿为主,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感染COX以青壮年居多,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人群中,少儿以MP感染为主,而青壮年以COX感染居多。

    作者:王路;刘旻;程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对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预测S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48例被确诊的S A 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测定S A P患者住院不同时间段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PCT水平,并同时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特征比较,性别、体温、白细胞(WBC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 T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刚刚入院的PCT 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后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存活组的 PCT 水平、APACHE Ⅱ评分都进行性下降,而死亡组的PCT 水平、APACHE Ⅱ评分则进行性升高。结论 PCT对SAP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景华;郭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烧伤患者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在烧伤患者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69例烧伤患者经血培养、分泌物和穿刺液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确认细菌性感染96例,非细菌性感染73例,2组患者同时进行PCT、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比较这3项指标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并进一步研究PCT浓度水平与烧伤程度的关系。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烧伤患者血清PCT、WBC和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PCT诊断细菌性感染敏感性为90.63%,特异性为89.04%,阳性预测值为91.58%,阴性预测值为87.84%,PC T 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其他两项炎症指标, PCT的浓度水平与烧伤患者的烧伤程度成正相关。结论细菌性感染的烧伤患者血清 PCT、WBC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 PCT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标志物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WBC和hs‐CRP两项炎症指标。

    作者:张立营;陈朴;沈伟;何灵波;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从医院检验科的角度谈谈现代医学与人文关怀

    近些年来,医学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先进设备开始应用于临床,解决了众多的临床杂症的同时,也使医患之间沟通少了;再有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把患者看作生物学上的人,习惯只对病不对人[1]。但在医学的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医学与人文科学间的联系认识日渐深刻,也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医学的发展与人文科学是分不开的。多年前,检验科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检验人员从患者手中接过样本,手工检测,手工输入检验结果,再把结果发放到患者手中,这样他们不仅能掌握标本的留取的细节,关键是能直接与患者面对面,使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因而更能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对结果的发出更谨慎,进而使结果更加真实的体现患者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患者能看见检验人员的工作状态,也更能体谅他们对患者的要求。然而,随着检验人员分工更加细致,检验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检验科显得越来越车间化、工厂化,基本接触不到患者,这样的情况下检验科怎么体现人文关怀的呢?

    作者:姜艳梅;王晶;张长福;凌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电导率(Cond)水平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病程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T2DM患者138例,按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NUA)组、微量蛋白尿(LUA)组和大量蛋白尿(MUA)组3个组;然后对其中107例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重新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肾轻度损伤(DC)组。利用SysmexUF‐1000i流式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Cond,利用ARKRAYAUTIONMAXAX‐4280分析仪检测尿液比重(SG),利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U‐Alb)。结果MUA组Cond为(14.1±4.5)ms/cm,显著低于LUA组(15.7±4.3)ms/cm(P<0.05),而LUA组Cond又显著低于NUA组(17.6±5.7)ms/cm(P<0.05);MUA组SG为1.011(1.009~1.012),显著低于NUA组1.014(1.010~1.019)和LUA组1.015(1.010~1.020)(P<0.05)。Cond与SG正相关(r=0.63,P<0.05),与24h‐UAE负相关(r=-0.183,P<0.05)。DN组尿Cond水平为(13.2±4.3)ms/cm,显著低于DC组(15.0±4.4)ms/cm(P<0.05),DN组与DC组间S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02~0.723),当界值设定为11.85时,Cond诊断DN的灵敏度为43.8%,特异度为78.0%。结论尿Cond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但是不能作为其早期筛查指标。

    作者:杜振华;鲍布和;王仁杰;张明华;任党利;刘冀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实时荧光定量 PC R检测75例疑似甲型流感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75例疑似甲型流感检测结果,了解本市流感患者分布情况,为疾病早期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75疑似甲型流感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中病毒感染情况。结果75例疑似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甲型流感病毒13例,其中 H1N1亚型9例,平均年龄大于50岁。时间分布为2013年3月份3例、4月份1例,2014年1月份7例、2月份2例;未检测出 H7N9亚型。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冬季为流感高发季节,老年患者为流感病毒易感人群,应及时加强监测,早期治疗。

    作者:吴敏;张立;王冰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试剂盒抗干扰性能评价

    目的: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的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CLSI EP7‐A2文件,对SOD试剂盒进行干扰性能评价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样本中维生素C(Vc)浓度≤0.3 g/L时对SOD测定无干扰;血红蛋白(Hb)对SOD测定呈现非线性干扰趋势,根据其非线性拟合方程,计算得出当样品中 Hb浓度≤12 g/L时,对SOD结果测定无干扰;结合胆红素(CB)和非结合胆红素(FB)对SOD测定均呈现出线性干扰趋势,根据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计算得出当样品中CB浓度≤0.049 g/L ,FB浓度≤0.075 g/L时,对SOD结果测定无干扰。结论 SOD试剂盒对Vc及Hb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CB及FB的抗干扰性则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马骥;陆慧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