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迟秀文;刘晓峰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肺外结核组125例,均进行T‐SPOT .TB、TB‐PCR和抗酸杆菌涂片检测;对照组非结核疾病患者87例,均进行上述检测。结果125例肺外结核患者,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例,阳性率3.2%;PCR阳性57例,阳性率45.6%;T‐SPOT .TB 阳性96例,阳性率76.8%。T‐SPOT .TB与 TB‐PCR两种方法共检测阳性患者104例,阳性率83.2%。对照组 PCR阳性3例,阳性率3.4%;T‐SPOT .TB阳性4例,阳性率4.6%。结论 T‐SPOT .TB检测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在肺外结核病的诊断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PCR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肺外结核的检出率。
作者:王成勇;潘士虎;刘敏;刘洁;吴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病原学及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颅内感染患者(感染组)和49例颅脑外伤但无颅内感染患者(对照组)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腺苷脱氨酶(ADA)、葡萄糖、蛋白质、IgG、IgA、IgM检测,结合病原学检测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核性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ADA水平明显增高,细菌性颅内感染与隐球菌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蛋白质、Ig A水平明显增高,细菌性颅内感染与结核性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IgG水平明显增高,结核性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病原学和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颅内感染的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陈达富;邵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原发闭经和继发闭经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采用G显带分析。结果225例原发闭经和继发闭经患者,共检出异常核型63例,占28%。其中,原发闭经患者148例,异常核型55例,占37.16%。继发闭经患者77例,核型异常8例,占10.3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闭经和继发闭经的主要原因,对闭经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明确闭经原因,及早对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燕銮;徐岚;张新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瘦素比例与代谢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患167例为研究对象,以空腹血糖(FPG)水平将所有病患分成3组(<7.2 mmol/L为1组42例,7.2~9.4 mmol/L为2组59例,>9.4 mmol/L为3组66例)。已经排除接受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的病患。要求病患禁食10~12小时,后取其空腹血样,将样本送往本院检验科利用生化分析测定的方式,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血脂指标进行检测,计算病患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患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三酰甘油(TG),瘦素以及脂联素,年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存在,HDL、FPG、HOMA‐IR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有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患的脂联素水平和TG ,BMI ,HDL以及LDL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且3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的瘦素水平和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病患的脂联素水平和TG、LDL、HD密切相关(P<0.05)。体内的瘦素水平和TG与BMI相关,脂联素/瘦素(A/L)比例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与所有指标有关(P<0.05)。结论 HOMA‐IR并不能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指标。A/L和其相比则较为适合。
作者:田晓静;钱高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佛山市育龄人群中生育严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儿的高风险夫妇检出率及严重地贫导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采集佛山市17522对待孕育龄夫妇的外周静脉血,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0fL为血液学表型初筛阳性指标,对检出双方表型阳性的348对夫妇进行α和β‐珠蛋白基因型分析,根据夫妇双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育龄人群中生育HbBart′s水肿胎、血红蛋白H病、重型β‐地贫患儿的高风险夫妇检出率分别为0.36%、0.47%和0.20%,合计为1.03%;上述3种严重地贫所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0/万、11.8/万和5.0/万,合计为25.8/万。结论本研究阐明了佛山市育龄人群中严重地贫导致出生缺陷的危害程度,为该地区开展优生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作者:张海英;刘国先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验证由日本积水(SEKISUI)医疗株式会社生产的FDP检测试剂盒在STAGO 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系列文件和其他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对FDP试剂盒应用在STA‐GO 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检测FDP的精密度、检测限、线性范围、准确度、临床可报告范围和参考范围等性能进行验证,并与试剂说明书提供的质量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FDP批内不精密度小于5.0%;批间不精密度小于10.0%,检测限为0.44 mg/L小于说明书提供的检测限,符合要求。FDP的线性方程为:Y=1.003 X+0.675,r2=0.995,检测范围为0.44~150.00 mg/L。干扰试验:在总胆红素小于220μmol/L ,血红蛋白小于4.0 g/L ,三酰甘油小于7.5 mmol/L的情况下,对FDP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其相对偏差均小于10%。参考范围区间:20例健康者的FD P的检测结果均在厂商的生物参考区间范围内。结论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生产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试剂盒应用在STAGO 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主要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作者:刘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致该院重症患者尿路感染现状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症患者尿路感染分离的172株肠球菌进行分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 T B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肠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结果共分离肠球菌172株,其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分离率分别是68.0%(117株)和32.0%(55株);药敏试验表明2种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都较敏感(耐药率小于5.0%),除这4种药物外,对其余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5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其中3株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耐利奈唑胺的粪肠球菌3株,屎肠球菌1株。结论从该院重症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多重耐药严重,2种肠球菌的耐药性存在菌种差异,临床应加强细菌监测,治疗肠球菌感染时首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
作者:范玉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妇科患者用血情况,探求减少异体血输注的方法。方法检查2013年1~12月妇科输血病历,分析用血合理性及自身输血的可行性。结果114例输血病例中有5例可避免异体血输注,13例已实施回收式自身输血,另有11例可实施贮存式自身输血。结论可通过自身输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用药物替代输血治疗等方式减少异体血输注。
作者:赵志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胱抑素C(Cys C)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根据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分为1 ~ 30 分组、31 ~ 60 分组及> 60 分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5 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RDW 、Cys C 和LP(a)水平,并将各组RDW 、Cys C 、L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RDW 、Cys C 及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 积分的增加,RDW 、Cys C 、LP(a)大致呈增高趋势,相关分析显示,RDW 、Cys C 、LP(a)与Gensini 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RDW 、Cys C 、LP(a)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均可能是冠脉病变程度新的预测因子。
作者:农贤刚;程卫萍;吕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 Hcy )患者随着同型半胱氨酸(Hcy )分层程度的升高,血 Hcy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以及Hcy与炎性因子及UA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群78例,依据 Hcy水平分为3组(正常组、轻度 HHcy组、中度HHcy组),测定各组患者hs‐CRP、UA ,比较不同人群 Hcy水平与hs‐CRP、UA的关系。结果线性相关分析表明 Hcy浓度变化与hs‐CRP、UA浓度呈正相关;以 HHcy为因变量,hs‐CRP、UA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s‐CRP、UA浓度与Hcy相关,hs‐CRP浓度升高增加HHcy发生风险;与正常组比较,中度HHcy患者UA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cy患者UA升高,Hcy增高与hs‐CRP、UA浓度相关。
作者:刘兰颖;郭欣;郭娟;李伟;张晓琳;张晓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胃蛋白酶原(PG)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18例RE患者(RE组)、60其他胃病患者(其他胃病组)和60例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血清H P抗体、PG水平检测,比较RE组、其他胃病组、健康组之间及RE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之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PGR和 HP抗体阳性率。结果 RE组血清PGⅠ水平、PGR及 HP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胃病组和健康组,健康组低于其它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Ⅱ水平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A、B级患者血清PGⅠ水平、PGR及 HP抗体阳性率均低于C、D级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GⅡ水平与C、D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患者血清PGⅠ水平、PGR及 HP抗体阳性率降低,HP感染是RE的一种保护机制,病情随感染程度的降低而加重,血清HP抗体、PG水平检测在RE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吴永国;佘秋民;晏洁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99例男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9例CHB患者空腹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各组HBV DNA载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CHB患者 HBV DNA载量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8、0.300;P<0.05);男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CHB患者 HBV DNA载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286,P<0.05);男性 HBeAg阳性CHB患者 HBV DNA载量与AST 水平也呈正相关(r=0.341,P<0.05);男性 HBeAg阴性CHB患者 HBV DNA载量与 ALT 和 AST 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BeAg阳性男性CHB患者的HBV DNA载量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于评估CHB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靳克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 )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至2015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成:手术组64例,非手术组56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分成预后不良组61例(GOS 1~3分),预后良好组59例(GOS 4~5分)。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伤后1 d、3 d、7 d动态检测CRP、PLT水平变化。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伤后1 d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之后均逐渐下降,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手术组患者下降缓慢,一直维持较高水平,14 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手术组患者下降显著,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伤后1 d时 PLT均未见升高,术后3 d开始逐渐升高,7 d时升高显著,手术组患者PLT水平升高程度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CRP入院时均升高,术后1 d达高峰,之后两组均逐渐下降,预后良好组下降明显,而预后不良组CRP水平下降不明显,持续高水平状态时间长,术后7 d时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术后1 d时PLT水平均变化不大,术后3 d均开始逐渐升高,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7 d PL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PLT 的动态变化均存在一定规律,是判断脑损伤急性期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毕爱芬;胡汉斌;裴德翠;丘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自制血清肌钙蛋白I(cTnI)质控物均匀性和稳定性。方法按实验设计收集混合血清,分装-20℃贮存。参照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对质控物的均匀性进行评价;运用恒温加速试验研究稳定性。结果质控物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温加速试验显示,血清cTnI降解随时间变化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根据Arrhenius方程推测4℃贮存7 d ,-20℃贮存有效期为19个月;监测质控物9个月,与恒温加速试验结果一致。结论自制血清cT nI质控物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可用于临床室内质量控制。
作者:施英娟;王建新;王超;施秀英;王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报警系统(Q‐Fl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Sysmex XT‐1800i分析仪白细胞分类Q‐Flag报警信息的标本394份和无异常报警信息的标本190份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检,观察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Sysmex XT‐1800i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62.3%,阳性预测值为70.8%和阴性预测值为100.0%。以人工显微镜复检为“金标准”,血细胞分析仪未出现Q‐Flag报警信息时,人工显微镜复检未见异常细胞,符合率为100%;Sysmex XT‐1800i分析仪在100 U ≤ Q‐Flag <200 U 报警时,白细胞分类符合率为0%~75.0%;在200 U≤Q‐Flag≤300 U报警时,白细胞分类符合率为66.7%~95.6%。结论 Sysmex XT‐1800i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报警系统(Q‐Flag )灵敏度高,异常Q‐Flag报警的标本必须人工显微镜复检,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韩冰;高阳;李康;宋其生;于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双侧股骨、胫骨骨髓,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11周雌性SD大鼠60只,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均做双侧骨折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OVX骨折不处理组)、生理盐水组(OVX骨折+生理盐水组)和细胞治疗组(OVX骨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术后于第3天、第4、8周分别进行X‐光扫描。结果全骨髓贴壁法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出来的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一致。X‐光结果表明,细胞治疗组相比于其它组能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结论体外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鹏;黄成硕;高翔;陈广谋;刘志军;曾荣;楚佳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终末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为及时干预消毒效果提供依据。方法用ATP荧光检测仪随机对全院各临床科室消毒后的治疗室操作台面、患者床头柜台面共144个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检测,现场读取ATP荧光检测值,以ATP荧光检测值0~250 RLU判断为合格,>250 RLU判断为不合格。检测不合格物表,现场干预,再次终末消毒,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全院各临床科室治疗室操作台面和患者床头柜消毒前检测均不合格,ATP检测值分别为(780±10.34) RLU和(853±13.29) RLU ;首次消毒后操作台面检测合格率为61.97%,患者床头柜台面检测合格率为79.45%。对消毒不合格的位点进行现场干预后重新检测,干预前 ATP检测值为(431.02 ± 0.53) RLU ,干预后 ATP检测值为(1.43 ± 0.59) RLU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对终末消毒效果的评价快捷、简便、省时,能及时判断消毒效果的有效性,为现场消毒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执行力。
作者:江婷;蒋颖;甘露;吴昊;张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依据行业标准Y Y/T 0654‐2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我国自主设计开发的800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康M S‐880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杂散光、吸光度线性范围等仪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杂散光结果:6.47;吸光度线性范围:340 nm不小于2.346,505 nm不小于2.77;吸光度准确度在0.5吸光度误差不超过0.0069,在1.0吸光度误差不超过-0.0144;吸光度的稳定性在340 nm波动不大于0.0021,在700 nm波动不大于0.0012;吸光度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 )为0.3%;温度准确度-0.022,波动度0.01℃;样品携带污染率为0.001%;加样准确度误差不超过±5%,重复性 CV≤2%;临床项目的批内精密度满足要求。结论 M S‐8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指标符合行业标准Y Y/T 0654‐2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要求,性能稳定可靠。
作者:王远;严荣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TORCH病原体感染与不孕的相关性,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343例孕早期妇女及1356例不孕妇女进行TORCH 4项检测,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不孕妇女RV、HSV的感染率较高,且以30~34岁年龄段为主。不同季节不孕妇女TORCH的感染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孕妇女 TORCH的感染与受教育程度、家庭来源、动物接触史相关(P<0.05)。结论受教育少、农村、有动物接触史均为 TORCH感染的高危因素,不孕妇女应积极做好TORCH感染的筛查工作。
作者:王甲甲;王智斌;黄文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的892株KPN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KPN占标本总量的40.92%,其检出率高的科室是ICU(46.46%),高的标本是痰液(43.51%),ESBLs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趋势,该菌无论产ESBLs与否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 ESBLs阳性菌株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建议临床根据是否产ESBLs及病程长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的发生率以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小敏;闫卫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