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昆明某院2005~2013年葡萄球菌种类分布及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

卢赞;尹利民;刘德华;胡大春;钱净;伏改芬;王霞;赵红燕

关键词:葡萄球菌, 种类分布, 耐甲氧西林
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葡萄球菌种类分布特征及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各种标本中检出的葡萄球菌的种类组成及耐甲氧西林菌株情况。结果9年共分离到葡萄球菌3561株,由21个种及亚种组成,另有13株未鉴定到种。2005~2013年菌种组成呈递增趋势,2005年由5种组成,至2013年达到12种。各年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自2011年出现明显下降,从2010年的76.3%降至2013年的25.6%。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型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平均检出率较高,在70.0%左右保持稳定,各年有波动性变化。结论该院葡萄球菌菌种分布逐年复杂,提示条件致病葡萄球菌引起感染的机会增多,耐甲西林菌株检出率较高,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郴州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郴州市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并就性别、年龄、职业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份来该院体检的郴州地区自然人群70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HP 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上述人群的 Hp 感染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郴州地区体检人群 Hp 感染率为27.0%。男性与女性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感染率不同,20~<30岁年龄段 Hp 感染率低(21.1%),40~<5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30.4%)。20~<30岁年龄段体检者感染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群 Hp 感染率低(20.3%),个体户 Hp 感染率高(33.7%),教师感染率与其他职业人群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郴州地区 Hp 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该地区 Hp 感染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和职业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晓丽;戴国知;黄常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北京某院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2014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对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 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4年1~12月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226株,该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23.0%和30.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0%。不同科室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 ICU 分离株耐药率高。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到了71.2%、19.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隔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防止医院内传播。

    作者:邢献国;杜新;孟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清 GPC3与 TGF-β1联合检测对 AFP 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种肿瘤标志物在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PHC 组90例,肝硬化组30例,良性肝病组3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清中 AFP、GPC3、TGF-β1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PHC 组患者血清 AFP、GPC3、TGF-β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良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FP 阴性 PHC 患者血清 AFP、GPC3、TGF-β1水平与AFP 阳性 PHC 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FP 阴性 PHC 患者血清 GPC3、TGF-β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良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PC3与 TGF-β1联合检测对 AFP 阴性 PHC 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结论GPC3与 TGF-β1联合检测对 PHC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军花;刘志权;魏媛媛;赵红峥;郭秀娟;张金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指标对成年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对成年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入院的112例 CAP 住院患者分为成年组(50例)和老年组(62例)。比较2年龄组重症、非重症肺炎患者的 PCT、CRP、WBC 水平,并分析各炎性反应指标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成年组及老年组重症肺炎患者的 PCT、CRP 水平及 PSI、CURB-65评分均高于同组非重症肺炎患者(P <0.05)。老年组患者的 PCT 与 PSI、CURB-65评分呈正相关(P <0.05),而成年组患者 PCT,2年龄组患者的 CRP 及 WBC 与PSI、CURB-65评分无显著相关(P >0.05)。结论PCT、CRP 可用于评估成年人及老年人 CAP 的严重程度,而 PCT 在老年 CAP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作者:李宗莉;张昌红;李晓荣;张作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利用 Excel 电子表格绘制单值多点质控图

    目的:探讨利用 Excel电子表格制作单值多点质控图的方法。方法利用 Excel 软件的图表制作与函数计算功能,设计制作出包括失控点在内的单值多点的定量质控图。结果将质控数据输入数据表中,失控点与纠正后的在控点区别明显,单值不同批次的质控曲线在一张质控图上显示分明。结论利用 Excel 软件制作的质控图美观、规范、快捷,对于没有 LiS 系统的基层实验室判别质控的失控及处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贺岩;罗梅;张迎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高校学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分析?

    目的:建立该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区间,同时验证国家行业标准在该院的可用性。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 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926例新生血清 ALT 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本科生(16~24岁)男性 ALT 参考区间为8.00~65.00 U/L,研究生(25~45岁)男性 ALT 参考区间为9.00~77.40 U/L;该院女性 ALT 参考区间为7.00~35.00 U/L。该研究两个年龄段(本科生、研究生)男性 ALT 参考区间上限高于试剂厂家提供数据和行业标准,和济宁地区报道数据接近,女性ALT 参考区间和行业标准基本一致,上限和试剂厂家相同。结论行业标准可以在该室应用,并初步建立了该院的 ALT 参考区间,实验室工作中可以对两者结合使用。

    作者:赵冰;孙晶;翟英芬;杨立红;刘计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脓毒症是病死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尽早诊断及治疗对提高脓毒症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临床面临的大挑战是如何尽早对脓毒症患者明确诊断。近年来肝素结合蛋白(HBP)被证实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1],本文现对HBP 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张扬;张慧(综述);马慧霞(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

    筛查方法的“窗口期“问题、免疫静默感染、试剂灵敏度差异造成的漏检,以及尚无法检测的新型病毒出现,筛查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血液制品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除加强无偿献血者的征询体检和病原检测外,在不影响血液成分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对血制品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是杜绝输血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现有的血液成分光化学病原体灭活技术主要包括亚甲蓝光化学法、补骨脂素光化学法及核黄素光化学法。但随着对病毒灭活研究的深入及科技的发展,目前对病原体灭活方法的作用机制及使用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就各类血制品病原体灭活系统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其在基础与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王霞;潘彤;李红珠(综述);杨文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96例 Rh 血型抗体检测及分析

    目的:调查 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 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 Rh 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 鉴定红细胞 Rh 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 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109000例,共检出 Rh 血型抗体96例,检出率为0.088%,其中有妊娠史者68例,有输血史者5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6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17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 65例(67.710%)、抗-cE 12例(12.500%)、抗-D 8例(8.330%)、抗-c 7例(7.291%)、抗-C 2例(2.083%)、抗-e 2例(2.083%);96例 Rh 血型抗体均为 IgG,或 IgG+IgM 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4~2048。结论抗-D 的检出率呈逐步降低趋势;在检出的 Rh 血型抗体中,抗-E 和抗-cE 占绝对多数;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 Rh 血型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 Rh 血型抗体是 Rh-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的致病抗体。

    作者:方晓蕾;梅礼军;刘锋;张杰;禹梅;陈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结核杆菌壁脂蛋白调控巨噬细胞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2~2009年,全球平均每年有200万人左右死于结核病[1]。结核分枝杆菌(MTB)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MTB 感染人体后主要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或者通过凋亡机制被杀灭,那些未被清除的 MTB 可以长期潜伏在巨噬细胞内导致潜伏感染[2]。MTB 菌体成分是其主要的致病物质,通过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终导致MTB 的清除、潜伏或者发病;其中 MTB 细胞壁脂蛋白可通过巨噬细胞膜上的多种结合蛋白参与调节巨噬细胞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诱发对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这在结核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 MTB 壁脂蛋白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白冰;梁宏洁;苏敏;刘旻雁;陈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组16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86例,健康体检者67例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A125、CA153、CEA 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 TSGF 水平。并惊醒比较。结果乳腺癌组及乳腺良性病变组患者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组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组4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4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125、CA153、CEA、TSGF 检测对乳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付维书;刘艳霞;袁洪霞;余妤;叶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标记各种可测量的标记物,是目前在微量检测领域独具优势的免疫分析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期,Yallow 和 Berson 创立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RIA),因其具有极好的微量分析性能而迅速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医学科学研究,但因其放射性危害、试剂昂贵且保存期短等劣势被限制了进一步发展。此后酶标记免疫分析技术(E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荧光免疫分析技术(F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等非 RIA 相继问世,其中TRFIA 在检测灵敏性方面超过 RIA 2~3个数量级,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本文就TRFIA 的研究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史咏梅;何晖;冯子力;谭华;伍碧梅;朱海;涂承宁;柯明剑;叶立青;唐明慧;杨泽(综述);汪海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库尔特5diff-OV 血细胞分析仪对4项血细胞指标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对库尔特5diff-OV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价值与意义。方法针对5diff-OV 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的 RBC、Hb、WBC、PLT 指标,通过批内重复性、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以及室间质评结果等计算各自的批内变异(CVw )、批间变异(CVb )和方法偏移(CVbias )及其扩展不确定度(U )。结果5diff-OV 检测 RBC、Hb、WBC 时其精密度较高,检测质量可靠,但是检测 PLT 质量较差,不确定度较大。结论评估5diff-OV 血细胞分析仪对 RBC、Hb、WBC、PLT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备有效的控制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作者:陈红波;明平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尿微量清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期 DN 患者35例(DN组)、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32例(DM 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对照组),对比3组人群的尿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DN 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略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M 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可以作为 DN 早期的诊断指标,对 DN 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

    作者:龚艳晖;严跃红;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对 ACL-TOP700血凝仪抗溶血干扰能力评价

    目的:对 ACL-TOP700血凝仪抗溶血能力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制定的EP7-A2文件即“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指南”要求,利用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液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所评价项目的影响度:PT 的影响度在0.0%~-0.8%,APTT 的影响度在0.0%~-5.8%,TT 的影响度在0.0%~-4.7%,FIB 的影响度在0.0%~3.2%,未超出美国 CLIA′88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结论ACL TOP700血凝仪具有良好的抗溶血干扰能力。

    作者:刘喜萍;张冬萍;张和平;薛克俭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 CRP 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肺炎组 CRP 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 CRP 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 CRP 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性肺炎组 CRP 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P 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段正军;杨勇卫;陈锡莲;杨清花;郭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婴幼儿无乳链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无乳链球菌(GBS)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的 GBS 以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耐药情况,同时用双纸片法(D 试验)检测其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93株 GBS,其中分离自7 d 以内的新生儿42株,分离自7 d 至小于3月的婴儿44株,分离自3月至3岁的幼儿7株,按照标本来源分布不同,其中50株来源于血标本,14株来源于脑脊液,11株来源于新生儿胃液,6株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余分别来自中段尿(6株)、尿道外阴分泌物(4株)及伤口创面分泌物(2株)。对检出的93株 GBS 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2.8%、74.2%、55.9%、44.1%。D 试验阳性率(即诱导型耐药)为2.6%。结论临床医生重视婴幼儿 GBS 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其危害性,实验室准确报告其药敏结果,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钟华敏;关小珊;谢永强;黄莲芬;黄钰君;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清尿酸(SUA)水平在接受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52例胸痛症状发作12 h 内接受成功 PCI 治疗的 ACS 患者为研究对象。PCI 术前12 h 内完成 RDW 与 SUA 检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诊断界值分为3组:I 组(RDW<14.5%,SUA<402μmol/L)73例,Ⅱ组(RDW<14.5%,SUA≥402μmol/L;RDW≥14.5%,SUA<402μmol/L)50例,Ⅲ组(RDW≥14.5%,SUA≥402μmol/L)29例。观察分析3组患者术后30 d 全因死亡和心脏联合事件终点(再次血管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继发心力衰竭、再住院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RDW 和 SUA 术前水平均是术后30 d 全因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两者呈线性相关(r=0.336,P =0.001)。3组间比较患者30 d 心脏联合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P =0.012)。结论接受成功 PCI 术前 RDW≥14.5%且 SUA≥402μmol/L 的 ACS 患者预后不良,RDW 和 SUA 联合检测,对尽早筛选出高危患者,及时优化干预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国成;牛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尿电导率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与胱抑素 C 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电导率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该院住院患者723例,其中 IgA 肾病组81例,糖尿病肾病组104例,肾病综合征组130例,多发性骨髓瘤组8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15例,肾结石组101例,慢性肾脏衰竭组10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0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 Sysmex 公司生产的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电导率,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CysC,采用 SPSS19.0软件比较各组指标,并对2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疾病组尿电导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疾病组尿电导率与 CysC 水平呈负相关(P <0.05)。结论电导率测定对反映肾脏疾病患者肾脏浓缩功能的变化及肾小球功能状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盛吉;姜凤全;万丽平;李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精确鉴定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菌种,了解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的菌种分布情况;比较分析各菌种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率。方法选取2014年2~4月该院临床分离的95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非重复菌株,采用16S rRNA 基因测序法鉴定所有菌株到种;利用 VITEK-2 Compact 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检测所有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率。结果95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精确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81株(85.26%)、皮特不动杆菌10株(10.53%)、医院不动杆菌4株(4.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敏感率在20.00%左右。而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都较高。结论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在不动杆菌种属鉴定中存在局限性,利用16S rRNA 基因测序分析,就可以精确鉴定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复合菌中各菌种的耐药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黎敏;皮雯雯;王艺;鲁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