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莉;张昌红;李晓荣;张作清
目的:动态监测该院2007~2013年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 BACTEC 全自动血培养仪对63229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细菌鉴定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应用 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临床送检的63229份血液标本中,培养阳性4914份,阳性率7.77%,共检出病原菌2196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5.50%、11.47%、7.14%、5.91%。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草绿色链球为主,分离率分别为10.40%、7.42%、6.87%、3.91%。真菌分离率为7.40%(164/219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分别为75.53%、55.51%。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应严格按血培养标本的操作规范执行,避免污染并提高送检质量。
作者:冯琳涵;徐修礼;刘家云;郝晓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按照《血站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二年”。完整、有效、安全地保存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可为追查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提供真实的证据。由于医疗纠纷中存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因此,采供血机构建立一套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保存信息管理系统,预防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显得十分重要。2013年以来,本站通过使用条码信息化技术,采用全自动加样仪留取血液标本和本站自行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无偿献血者血样留取、定位保存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地建立了一套追溯性强、安全有效、检索快速、使用方便的血液标本留取、定位保存信息管理模式。现将本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保存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罗世彬;钟伟雄;刘明;梁立飞;岑宪铭;唐艳华;梁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血清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90例 HBV 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检测 RF、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乙型肝炎 e抗原(HBeAg)定量、HBV DNA 定量,对比2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中 RF 阳性率分别为4.0%、26.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RF 阳性率分别为33.33%、30.00%、20.0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 阴性(16.67%)和阳性(30.77%)HBV 感染者的 RF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V DNA 阴性(28.57%)和 HBV DNA 阳性(23.53%)患者的 RF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LT 异常(32.31%)和 ALT 正常(13.33%)患者的 RF 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BV 感染的 RF 与患者的 ALT 水平、HBeAg 水平有关,检测 RF 的变化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唐敏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比较 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价值。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33例,非SLE 自身免疫疾病组59例,非自身免疫疾病组43例,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2种方法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抗核抗体(ANA),并进行分析。结果ELISA 法检测 SLE 组、非 SLE 自身免疫疾病组中高效价的 ANA 分别为(2.621±1.700)、(2.248±1.781),IIF 法分别为(2.715±0.730)、(2.544±0.59),但前者测出非自身免疫疾病中的 ANA (1.034±1.050)低于后者 ANA 的效价(2.253±0.691)。结论ELISA 检测可提高 ANA 的检测效果。
作者:王广杰;陈洁;李士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调查郴州市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并就性别、年龄、职业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份来该院体检的郴州地区自然人群70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HP 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上述人群的 Hp 感染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郴州地区体检人群 Hp 感染率为27.0%。男性与女性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感染率不同,20~<30岁年龄段 Hp 感染率低(21.1%),40~<5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30.4%)。20~<30岁年龄段体检者感染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群 Hp 感染率低(20.3%),个体户 Hp 感染率高(33.7%),教师感染率与其他职业人群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郴州地区 Hp 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该地区 Hp 感染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和职业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晓丽;戴国知;黄常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技术对1067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 Hcy 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以性别、年龄、民族分组进行比较以确定参考范围。结果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以百分位数法(P≤95%)统计计算 Hcy 的参考范围,≥50岁男性参考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7.42μmol/L,<50岁男性为小于或等于25.07μmol/L,女性为小于或等于19.09μmol/L。结论参考范围与性别、年龄有关,与民族无关,应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建立 Hcy 的参考范围。
作者:张学平;杜刚;许海峰;葛霞;宋永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本院检验科从1例首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儿童患者脑脊液中检出了大量新型隐球菌,及时纠正了临床的首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张建英;管卫;崔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 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诊断及治疗观察的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西医院 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23例。采集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作墨汁染色并用 APl20CAUX真菌鉴定试剂条鉴定到种,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并对其中13例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荚膜抗原滴度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有效,但真菌培养及涂片均显示阴性后,部分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仍为阳性。结论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有利于提高 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抗原滴度能用来判断疗效,但不能作为治愈指标。
作者:尚鹏程;许娇;裴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HP-083/4特定蛋白分析仪与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应用仪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方法以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应用仪器作为比对体系,以 HP-083/4特定蛋白分析仪作为待验证仪器,收集该院血液标本及尿液标本各100份,分别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 O(ASO)、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D 二聚体(D-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类风湿因子(RF)、尿微量清蛋白(mAlb)水平,计算2种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并分析其 Kappa(κ)值,以评估 HP-083/4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有效性。结果 HP-083/4特定蛋白分析仪与比对仪器检测 ASO、hsCRP、D-D、HbA1c、RF 及 mAlb 项目线性相关分析 r 分别为0.991、0.995、0.970、0.957、0.980及0.967,均大于0.950;κ值分别为0.830、0.957、0.601、0.720、0.920及0.694,κ值均大于0.6。结论HP-083/4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 ASO、hsCRP、D-D、HbA1c、mAbl 及 RF 结果具有可靠性,可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黄蓉;高萌;傅云峰;曾娇辉;赵国胜;易萌清;刘竞;陈新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8项呼吸道病原体 IgM抗体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出情况及各季度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因肺部感染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384例患者血清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定性检测8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13.54%(52/384),其中以甲型流感 A 和乙型流感 B 为多见,阳性率均为4.43%(17/384)。8项呼吸道病原体在一季度感染率高,其中又以甲型流感病毒 A 和乙型流感病毒 B 感染为多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 IgM 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感染患者,在一季度和四季度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季度。结论8项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检测对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在呼吸道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流行的时段应做好预防工作。
作者:池飞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自建人癌胚抗原(CE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结果与同类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选取77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分别使用2种 ECLIA 试剂盒进行 CEA 检测,并采用 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种试剂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3 ng/mL,批内变异系数4.58%~5.83%,批间变异系数5.07%~5.97%,回收率为99.13%~107.28%,特异性鉴定显示与CA199、AFP 无任何交叉反应。2种试剂测定结果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以进口试剂检测作为参照,自建 ECLIA 检测 CEA 临床性能评价均可接受。结论2种 ECLIA 检测 CEA 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性能评价均可接受,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忠;何晓明;李培敏;温丽娴;李亚;彭友海;甘海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现状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分离的142株阴沟肠杆菌,通过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β-内酰胺酶(AmpC),使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42株阴沟肠杆菌中,产 ESBLs 或 AmpC 酶共74株(52.11%),其中单产ESBLs 的48株(33.80%),单产 AmpC 酶的18株(12.68%),同时产2种酶的8株(5.63%)。检出阴沟肠杆菌较高的科室为 ICU和妇科,构成比分别为38.03%、23.94%,痰液和尿液检出菌株构成比分别为54.93%、25.35%。药敏结果显示,产 ESBLs 或AmpC 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对其他12种抗菌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产 ESBLs 或 AmpC 阴沟肠杆菌对二、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重症患者可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轻、中度患者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AmpC抑制剂,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积极控制院内感染是目前控制含耐药基因菌株产生和传播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林波;耿朝萌;郭瑞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 VITEK2 compat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产 ESBLs 的 ECO 和 KPN 进行表型确认试验,并对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576株 ECO 与 KPN 中共分离出306株产 ESBLs 菌株和343株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9.4%和21.8%。576株 ECO 中分离出177株产 ESBLs 菌株和202株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30.7%和35.1%,未检出泛耐药株,主要从尿液(39.5%)标本中检出,并主要来自于 ICU(37.3%)和外科(29.9%)病区。1000株 KPN 中分离出129株产 ESBLs 菌株,141株多药耐药菌和4株泛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2.9%、14.1%和0.4%,主要从痰液(83.7%)标本中检出,并主要来自于 ICU(42.6%)和内科(29.5%)病区。ECO 的产 ESBLs 和多药耐药菌的检出率高于 K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 ESBLs 的 ECO 与 KPN 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和复方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好,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上在50.0%以上。结论产 ESBLs 的 ECO 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KPN 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产 ESBLs 的 ECO 与 KPN 检出率较高,且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产 ESBLs 菌株的耐药监测,并依据药敏结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马玲;叶扬;张敬治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备孕人群进行优生检查,找出孕前可能引起胎儿出生缺陷高危因素,为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辖区备孕2163对夫妇进行孕前优生检测,评估怀孕风险。结果检出具有怀孕风险人数1547例,检出阳性率35.76%(1547/4326),其中男性阳性率26.81%(580/2163),女性阳性率44.71%(967/2163),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怀孕前进行优生检查,可尽早发现怀孕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俊;廖莉莉;吴则崚;张金莲;张三萍;陈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期 DN 患者35例(DN组)、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32例(DM 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对照组),对比3组人群的尿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DN 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略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M 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可以作为 DN 早期的诊断指标,对 DN 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
作者:龚艳晖;严跃红;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时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642株,其中57.0%来源于痰液标本,27.9%来源于伤口分泌物。感染病区以骨外科、ICU、老年病科及呼吸内科为常见,分别占22.9%、20.1%、18.8%和15.9%。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为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头孢唑林10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9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及术后伤口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宋晓钰;胡昭宇;赵德军;曹雁;武静;胡鑫;邹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3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层析法、增强免疫比浊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探讨这3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程度。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选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参比方法,免疫层析法、增强免疫比浊法为试验方法,收集40例不同浓度水平的标本分别用3种检测方法测定对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免疫层析法、增强免疫比浊法(迈克)、增强免疫比浊法(科方)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对后,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 Y =1.0081X -0.3153、Y =1.0864X -1.1391、Y =1.3170X -2.6304,计算得 r 2分别是0.9942、0.9809、0.9756;在4%~14%范围内平均相对偏倚分别是3.2%、6%、11.3%。结论免疫层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符合度高,偏倚小,增强免疫比浊法(迈克)次之,增强免疫比浊法(科方)偏倚较大。
作者:何毅勇;唐菊英;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结核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2~2009年,全球平均每年有200万人左右死于结核病[1]。结核分枝杆菌(MTB)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MTB 感染人体后主要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或者通过凋亡机制被杀灭,那些未被清除的 MTB 可以长期潜伏在巨噬细胞内导致潜伏感染[2]。MTB 菌体成分是其主要的致病物质,通过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终导致MTB 的清除、潜伏或者发病;其中 MTB 细胞壁脂蛋白可通过巨噬细胞膜上的多种结合蛋白参与调节巨噬细胞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诱发对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这在结核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 MTB 壁脂蛋白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白冰;梁宏洁;苏敏;刘旻雁;陈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胶乳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可靠性。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标本共40份,分别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胶乳凝集法,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上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HbA1c,以 HPLC 为参比方法,与胶乳凝集法进行比对。计算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 HbA1c 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回收试验。结果胶乳凝集法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3.43%,批间平均 CV 为4.19%,平均回收率为99.58%,胶乳凝集法与 HPLC 法回归方程为Y =0.9762X +0.0235,r 2=0.9983。结论胶乳凝集法精密度能满足临床需要,与 HPLC 法相关性较好,适用于临床常规自动分析。
作者:陈爱莲;马小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分离嗜血杆菌属的季节分布、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和咽拭子,采用手工法、MicSCAN4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HNID 鉴定板对分离培养的221株嗜血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分型。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96株(占1.6%),生物Ⅰ型10株(10.4%),生物Ⅱ型31株(32.3%),生物Ⅲ型40株(41.7%),其他生物型15株(15.6%)。副流感嗜血杆菌125株(占2.1%),生物Ⅰ型15株(12.0%),生物Ⅱ型23株(18.4%),生物Ⅲ型69株(55.2%),生物Ⅳ型18株(14.4%),未检出其他生物型。冬季感染率高。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40.6%%和44.8%,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0%和66.4%。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株产酶率分别为40.6%和44.8%,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氯霉素的敏感率都在90.0%以上。结论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好发于冬季,感染的生物型均以生物Ⅱ型、Ⅲ型为主,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嗜血杆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对该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江秀爱;赵自云;姜蓓;乔显森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