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王伟涛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 )进行空腹血糖及2 h血糖检测,同时测量血压,比较不同血压分级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结果共检出糖代谢异常患者38例(38.0%),其中确诊糖尿病5例(5.0%)、空腹血糖受损4例(4.0%)、糖耐量受损29例(29.0%)。随着血压分级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随血压分级升高而升高。糖代谢异常以糖负荷后2 h血糖升高为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早期常规检测OGTT ,从而尽早发现、干预糖代谢异常,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熙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对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的影响及补偿方法。方法选取总胆红素(Tbil)高于200μmol/L和T bil正常的血常规标本各30例,采用L H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法进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检测。采用血浆置换法处理T bil升高标本,并进行检测。结果对于T bil>200μmol/L的标本,L H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法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 Tbil正常的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浆置换处理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 bil水平升高可导致白细胞计数结果异常升高及无法分类。对T bil>200μmol/L的标本,有必要采用手工法或血浆替换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
作者:余生军;杜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本院检验科于2015年1~3月检出2例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化疗患者,现将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男,55岁,2014年9月确诊为肺癌,术后于2014年11、12月分别给予规律化疗2个周期,过程顺利,不良反应轻。患者住院期间多次进行血细胞分析,血小板(PL T )计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未见异常。2015年1月20日再次入院化疗,查体:右胸壁可见长约20 cm手术瘢痕,未见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62×109/L ,红细胞4.86×1012/L ,血红蛋白147 g/L ,PL T 24×109/L ,再次抽血后复查 PL T 27×109/L ,临床医生考虑为化疗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暂停化疗,升血小板治疗7 d ,但疗效欠佳,期间进行4次血细胞分析,PL T检测结果为(25~32)×109/L ,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未见异常。对患者ED T A‐K2抗凝血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见PL T明显聚集成簇,量不少,可见 PL T 围绕淋巴细胞呈卫星现象。考虑为EDTA‐PTCP ,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标本后再次进行血细胞分析,PL T检测结果为192×109/L。
作者:于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根据免疫标记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将错译表达髓系和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异质性生物学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随访观察比较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320例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AL患者中,FAB分型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分类不明细胞为主;免疫分型以B系、髓系交叉表达为多见(176例),其次是T系、髓系交叉表达(131例),B系、T系和髓系三系抗原交叉表达仅10例。在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 M L (L y+AML)中,B系抗原以CD19为常见,T系抗原以CD7为多见;在伴有髓系抗原交叉表达的ALL(My+ ALL)中,以CD33为常见。45例患者出现髓系抗原与CD56交叉表达;CD7、CD34存在相关性( P<0.05),CD19、CD34存在相关性( P<0.05),9例患者存在CD34、CD7、CD19交叉表达,7例患者存在CD34、CD7、CD56交叉表达。Ly+ AML伴重现性染色体异常23例,其中AML伴t(8;21)(q22;q22)、RUNX1‐RUNX1T111例,AML伴t(15;17)(q22;q11‐12)、PML/RARα3例,AML伴骨髓异常嗜酸粒细胞增多inv(16)(p13;q22)、CBFβ/MYH116例,AML伴t(9;11)(p22;q23)、MLLT3‐MLL 3例。My+ ALL伴重现性染色体异常15例,其中B‐ALL伴t(9;22)(q34;q11.2)、BCR‐ABL19例,B‐ALL伴t(v ;11q23)、MLL重排3例,T‐ALL 14q11.23例。伴重现性染色体异常的AL患者存在错译抗原表达,Ly+ AML患者常错译CD19、CD56、CD2,My+ ALL患者常错译CD13、CD33。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AL患者中,与不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LL)患者比较,CD7+ AML、CD19+ AML、CD56+ AML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为0.01、0.02、0.02),My-ALL患者与CD13/33+ ALL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表达者较多(96例表达),是对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53例表达CD7,且与CD34存在相关性(P<0.05),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D34、CD7、CD19共表达者缓解率更低。结论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AL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特点,诊断依赖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其错译表达的分化抗原的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钟凌;李焱鑫;黄文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 U )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分离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患者临床标本的5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9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2.0%和25.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1%和74.9%;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86.0%。结论分离自IC U送检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邓健康;郭晓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对 HBV感染孕妇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4年于本院接受产前筛查,且HBV表面抗原(HBsAg )阳性孕妇635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 HBV‐M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 HBV DNA ,采用速率法检测ALT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9例(59.69%)孕妇 HBV DNA>100 IU/mL ,其中HBsAg阳性、HBV e抗原(HBeAg)阳性、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孕妇及HBsAg阳性、HBe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率、ALT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HBV e抗体阳性、HBcAb阳性孕妇,HBsAg阳性、HBcAb阳性孕妇和HBsAg阳性、HBeAb阳性孕妇(P<0.05)。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ALT阳性率也升高(P<0.05)。结论同时检测 HBV‐M、HBV DNA和ALT ,有助于及时对 HBV感染孕妇采取干预措施,降低 HBV DNA水平,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作者:陈远平;许庆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氟西汀的浓度。方法选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以乙腈‐1 mmol/L甲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标本经乙腈沉淀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 RM )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氟西汀线性范围为0.30~50.0 ng/mL ,定量下限0.30 n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为-2.80%~2.09%,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平均值均大于98%,基质效应小,稳定性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用于人体氟西汀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鹏飞;马萍;安卓玲;吴诚;雷宁;于伟越;刘丽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制备和鉴定抗人CD47分子胞外区蛋白单克隆抗体。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CD47胞外区基因序列,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CD47胞外区蛋白。用纯化的CD47胞外区蛋白免疫小鼠,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经克隆化培养后,筛选能够特异性分泌鼠抗人CD4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和流式技术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人CD47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DE3)中获得表达,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层析柱法获得纯化的CD47胞外区蛋白。以纯化蛋白为免疫原,成功制备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对CD47分子胞外区蛋白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D47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梁栋伟;刘集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真空静脉采血管使用顺序对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门诊患者,按实验设计要求,一次穿刺采集多管静脉血标本。采血管使用顺序为:生化项目专用真空管(A管)→生化项目专用真空管(B管)→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真空管→生化项目专用真空管(D管)。对A、B、D管标本钾、钠、氯检测结果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A、B、D管间钾、钠、氯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操作进行一针多管法静脉血标本采集时,电解质检测结果不受采血管使用顺序的影响,含抗凝剂真空管不会导致抗凝剂携带污染。
作者:黄汝英;罗玉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日前在“维生素D妇幼专家沙龙”上,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张岩教授和郑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张富青教授基于当前中国人群Vit D缺乏现状,就妊娠期妇女Vit D筛查及其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意义展开了讨论。Vit D缺乏一直被认为是糖耐受不良的重要风险因素,孕妇缺乏 Vit D会对自身骨代谢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期腰椎骨密度较孕前降低1.53%,骨吸收增加导致负钙平衡,致使骨丢失。Vit D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即血清25(OH)D浓度为20~35 ng/mL ,钙吸收率可提高65%,母体孕期补充Vit D可帮助提高新生儿腰椎骨密度,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管理、人才、设备是临床实验室建设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微生物学科建设的基石,应涵盖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和人才资源管理[1]。本院微生物实验室从初仅有一台设备--恒温培养箱,每天检测2~3例标本,到目前拥有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每天平均检测40例标本,在全省及全国室间质评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加入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以及多种新检测项目的开展,均说明本院微生物实验室取得极大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梁晓红;惠燕霞;马启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许多国家都曾发生手足口病流行。柯萨奇病毒 A16型(Cox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手、足、口腔疱疹和咽峡炎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1]。在传染病疫情暴发时作出及时诊断,是早期实施防控措施与对症治疗的关键。本院自2014年4月开展了胶体金法CoxA16 IgM抗体检测,用于辅助诊断手足口病,现将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邱志琦;李震乾;张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估微小RNA‐21(miRNA‐21)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有关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数据库检索、手工查询。采用QUADAS‐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结果筛选获得4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共涉及食管癌患者202例,健康者124例。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0.6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74。结论 miRNA‐21作为诊断食管癌新指标,可用于食管癌的筛查及辅助诊断。
作者:支美苓;晏世荣;鲍依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输血科2010~2014年参加卫计委(原卫生部)临检中心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EQ A )结果,以提高检测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方法按要求进行EQA质控品检测,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标本、检测方法、试剂、操作过程及结果上报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多数EQ A项目质评成绩合格率为100.00%,仅2012年第一批次质控品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成绩相对较差。结论输血科通过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EQA ,可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助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作者:郑兆丽;潘艳;刘艺军;吴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检验医学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中的前沿学科[1‐2]。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成熟,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3]。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发展[4]。本科室于1994年建立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2004年第一批通过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临检中心验收。作为第三军医大学的教学医院,本科室自1994年开展了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分子生物学带教实习工作。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一定的复杂性,每个环节都不可疏忽,否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带教老师应对实习学生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3]。近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实习带教工作,现结合工作体会和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张燕;黄恒柳;张可珺;邓少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 E4)在辅助诊断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68例肺癌患者、4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HE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碎片21‐1(Cyfra21‐1)水平,评价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健康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组血清 HE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yfra21‐1、NSE、HE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E4、Cyfra21‐1、NSE ,准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yfra21‐1、HE4、NSE;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NSE、Cyfra21‐1联合检测,但特异度相对降低(P<0.05)。结论 HE4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欣;王碧;谢国强;樊星涛;方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链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细胞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肿瘤标志物对291例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临界值,以135例良性胸腹腔积液为对照,研究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A、CA724诊断恶性胸腹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超过0.7,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EA、CA724、NSE、CA125单独检测时,以CEA灵敏度(81.7%)、约登指数(0.64)、阴性预测值(67.7%)、阳性预测值(90.8%)较高,特异度则以NSE(82.9%)较高。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较单独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CEA对恶性胸腹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
作者:张惠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14年非重复分离的414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CRE 18株,占4.3%,以大肠埃希菌(11株,61.1%)为主。CRE菌株和非CRE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E对多数常用抗菌药敏感率低。应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何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分型技术在M蛋白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及尿蛋白电泳、血清及尿本周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及其他试验,对2例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和确认。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测及患者临床体征,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单克隆Ig A‐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Ig M‐λ型巨球蛋白血症。结论随着电泳技术发展,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在M蛋白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加强其临床应用。
作者:杨辛;林洁;吴颖稚;张庆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赤峰地区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旋杆菌(H P )感染情况,分析H 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于2013年1月4日至2013年5月31日对3282例体检者进行H P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82例体检者,H P总感染率为20.9%(687/3282),男、女性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23.1%(457/1975)、17.6%(230/1307),≤20岁、>20~35岁、>35~60岁、>60岁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2.9%、15.1%、23.4%、26.8%,各年龄段男性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3.1%、18.1%、25.1%、30.4%,女性体检者感染率分别为2.5%、10.1%、20.8%、21.9%。结论赤峰地区健康体检者H P感染率较低,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相同年龄段男性体检者 HP感染率高于女性。
作者:阚秉辉;孙丽红;吴春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