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

邱志琦;李震乾;张莉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 抗体检测, 手足口病, 患儿, 应用效果分析, 无菌性脑膜炎, 多种并发症, 疫情暴发, 胶体金法, 及时诊断, 辅助诊断, 防控措施, 对症治疗, 婴幼儿, 咽峡炎, 心肌炎, 传染性, 传染病, 病原体, 症状
摘要: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许多国家都曾发生手足口病流行。柯萨奇病毒 A16型(Cox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手、足、口腔疱疹和咽峡炎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1]。在传染病疫情暴发时作出及时诊断,是早期实施防控措施与对症治疗的关键。本院自2014年4月开展了胶体金法CoxA16 IgM抗体检测,用于辅助诊断手足口病,现将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痰培养阳性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痰培养阳性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变化情况。方法按病原菌菌种将116例痰培养阳性者分为5组,以痰培养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hs‐CRP、WBC等指标检测,比较各组间各指标水平和异常检出率。结果与阴性组比较,5个痰培养阳性组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以白假丝酵母菌组水平高;除流感嗜血杆菌组外,其余4个阳性组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以肺炎链球菌组升高明显。5个阳性组均有很高的hs‐CRP升高检出率。肺炎链球菌组WBC升高检出率为64.7%,与流感嗜血杆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培养阳性者由于细菌感染或定植,大多会出现炎性反应。

    作者:李洁云;唐荣德;苏群志;陈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目的:分析本科室参加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EQ A )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云南省临检中心的要求,对凝血试验EQA质控物进行检测,并对EQA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2006年参加EQA以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评价成绩逐年提高,至2014年,总合格率PT由80%提高到100%,INR由95%提高到100%,APTT由80%提高到90%,Fbg由88%提高到100%。APTT存在EQA质控物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范围内情况。结论持续参加EQA有助于对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行持续性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避免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潜在问题。

    作者:李丽;黎曼侬;王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进展

    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激素,对促进骨骼、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的发育极为重要。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病,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进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胎盘早剥相关等。及时发现和治疗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可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熊娟(综述);刘纯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HbA1c和 U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和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 )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56例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和121例健康者 HbA1c、UmAlb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T2DM病程将患者分为A组(1~<6年)、B组(6~10年)、C组(>10年),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HbA1c、UmAlb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 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B、C组Um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 HbA1c水平升高,UmAlb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 HbA1c和UmAlb水平呈正相关,二者水平升高是DN危险因素。联合检测HbA1c和UmAlb对DN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静;王伟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 )进行空腹血糖及2 h血糖检测,同时测量血压,比较不同血压分级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结果共检出糖代谢异常患者38例(38.0%),其中确诊糖尿病5例(5.0%)、空腹血糖受损4例(4.0%)、糖耐量受损29例(29.0%)。随着血压分级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随血压分级升高而升高。糖代谢异常以糖负荷后2 h血糖升高为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早期常规检测OGTT ,从而尽早发现、干预糖代谢异常,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熙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许多国家都曾发生手足口病流行。柯萨奇病毒 A16型(Cox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手、足、口腔疱疹和咽峡炎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1]。在传染病疫情暴发时作出及时诊断,是早期实施防控措施与对症治疗的关键。本院自2014年4月开展了胶体金法CoxA16 IgM抗体检测,用于辅助诊断手足口病,现将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邱志琦;李震乾;张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某院近五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该院分离的MDROs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按国际标准化建议的共识方法对不同MDROs进行定义;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2010~2014年共分离MDROs 5709株,其中葡萄球菌2441株(42.76%),非发酵菌2091株(36.63%),肠球菌737株(12.90%),肠杆菌科细菌440株(7.71%)。5709株MDROs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55.04%)。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小于3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0.2%、50.6%,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除多黏菌素B外,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1.4%~97.0%;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13.8%,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小于3%,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191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中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该院MDROs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占优势,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MDROs播散。

    作者:杨佩红;徐修礼;刘家云;孙怡群;樊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10~2014年血脂项目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卫生部血脂项目室间质评结果。方法对2010~2014年卫生部血脂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参加卫生部血脂室间质评10次,检测质控品50份,共计300个检测结果。各项目总体来说结果较好,能力验证(PT )总成绩为95%,每年各项目PT成绩均超过90%。相对于其他项目,载脂蛋白 A1与载脂蛋白B PT 成绩较差,偏倚较大。结论通过分析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有助于了解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肖华勇;胡孝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北京市昌平区42日龄婴儿血常规指标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目的:建立北京市昌平区42日龄婴儿血常规指标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400例体检健康的42日龄婴儿末梢血标本,采用XS‐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常规项目检测,并计算参考值范围。结果除血小板压积外,该地区男、女性42日龄婴儿其他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煤炭总医院3月龄婴儿参考值范围相比,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偏高。与北京儿童医院1~3岁儿童参考值范围相比,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北京市昌平区42日龄婴儿血常规指标参考值范围,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

    作者:张霆;韩旭春;赵燕芬;李全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CD47分子胞外区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和鉴定抗人CD47分子胞外区蛋白单克隆抗体。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CD47胞外区基因序列,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CD47胞外区蛋白。用纯化的CD47胞外区蛋白免疫小鼠,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经克隆化培养后,筛选能够特异性分泌鼠抗人CD4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和流式技术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人CD47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DE3)中获得表达,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层析柱法获得纯化的CD47胞外区蛋白。以纯化蛋白为免疫原,成功制备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对CD47分子胞外区蛋白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D47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梁栋伟;刘集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癌胚抗原在肿瘤中应用研究进展

    在肿瘤诊治过程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1‐2]。癌胚抗原(CEA)是早被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1965年首次发现于胎儿和结肠癌组织中[3]。

    作者:朱江;彭宽嘉(综述);何津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品管圈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是指工作性质相似的人,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共同组织的一个团体。所有参与品管圈的人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动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和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地致力于各种问题的改善。品管圈能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并能加深对工作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目前,品管圈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广泛用于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1]。为加强管理,本院检验科于2014年12月成立了“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品管圈小组,现将品管圈工作机制及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全亭;何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纯化培养,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454例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中检出非重复病原菌281株中,检出率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4.4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大于85.00%;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高,为92.1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达100.00%。结论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不同,首选治疗药物也有所不同,应根据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杨晓波;刘鲜莉;周璐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 U )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分离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患者临床标本的5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9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2.0%和25.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1%和74.9%;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86.0%。结论分离自IC U送检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邓健康;郭晓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的合理输注量和血液制品配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移植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根据术中出血量搭配各种成分血进行输注,输注后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理想,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和病情,预计术中出血量,适当合理准备各种血液制品,以保证肝移植术顺利进行。

    作者:吴敏华;梁慧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HPV 基因分型检测联合 TCT 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价值。方法对4972例宫颈癌筛查女性进行TCT及HPV DNA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PV、T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20%、28.92%。TCT、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4%和87.53%,高于 TCT、HPV单独检测。结论 HPV、TCT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对预防及宫颈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小花;陈书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临床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对 HBV感染孕妇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4年于本院接受产前筛查,且HBV表面抗原(HBsAg )阳性孕妇635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 HBV‐M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 HBV DNA ,采用速率法检测ALT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9例(59.69%)孕妇 HBV DNA>100 IU/mL ,其中HBsAg阳性、HBV e抗原(HBeAg)阳性、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孕妇及HBsAg阳性、HBe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率、ALT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HBV e抗体阳性、HBcAb阳性孕妇,HBsAg阳性、HBcAb阳性孕妇和HBsAg阳性、HBeAb阳性孕妇(P<0.05)。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ALT阳性率也升高(P<0.05)。结论同时检测 HBV‐M、HBV DNA和ALT ,有助于及时对 HBV感染孕妇采取干预措施,降低 HBV DNA水平,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作者:陈远平;许庆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淮安地区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 V )感染婴幼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确诊的HCMV感染患儿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尿 HCMV DNA检测结果,以及合并症及临床指标分布特征。结果72例患儿尿HCMV DNA检测阳性率为90.3%(65/72);72例患儿中,合并肺炎60例(83.3%),合并肝炎34例(47.2%),合并血液系统损伤14例(19.4%),合并神经系统损伤3例(4.2%),合并两种及其以上并发症28例(38.9%)。结论 FQ‐PCR是检测HCM V感染的良好方法。HCM V感染患儿易出现肺炎、肝炎、血液系统损伤等临床表现。采用FQ‐PCR对疑似HCMV感染患儿进行 HCMV DNA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

    作者:李芬;张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在M蛋白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分型技术在M蛋白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及尿蛋白电泳、血清及尿本周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及其他试验,对2例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和确认。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测及患者临床体征,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单克隆Ig A‐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Ig M‐λ型巨球蛋白血症。结论随着电泳技术发展,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在M蛋白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加强其临床应用。

    作者:杨辛;林洁;吴颖稚;张庆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循环miRNA-122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者外周血miRNA‐12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00例HBV感染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标本,定量检测 miRNA‐12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HBV DNA、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相比,HBV感染者miRNA‐12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NA‐122表达与HBsAg、ALT呈正相关,与 HBeAg、HBV DNA、肝脏损伤影像学改变相关性较弱。结论 HBV感染者循环miRNA‐122表达水平可能与病毒复制无关,但是反映肝脏活动性损伤和组织修复的指标。

    作者:史咏梅;冯子力;伍碧梅;唐明慧;谭华;王琪;涂承宁;叶立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