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李丽;黎曼侬;王喆

关键词:凝血试验, 室间质量评价, 室内质控
摘要:目的:分析本科室参加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EQ A )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云南省临检中心的要求,对凝血试验EQA质控物进行检测,并对EQA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2006年参加EQA以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评价成绩逐年提高,至2014年,总合格率PT由80%提高到100%,INR由95%提高到100%,APTT由80%提高到90%,Fbg由88%提高到100%。APTT存在EQA质控物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范围内情况。结论持续参加EQA有助于对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行持续性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避免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潜在问题。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科学、安全、合理、经济、易行的输血方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卫计委(原卫生部)印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将自体输血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1]。本研究分析了自体输血在102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阳福桂;王长奇;钟德和;江磊;付江勇;罗艳香;王希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MG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者和不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GP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者之间,以及不同CACS水平CHD患者之间血清MG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与血清MGP水平呈正相关(P<0.05)。MGP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诊断阈值为70.69 pg/mL ,诊断灵敏度为58.80%,特异度为83.70%,约登指数为0.425。结论 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存在明显异常,血清MGP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MGP对CHD的诊断价值明显,对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健;曾庆娜;黄山;张春阳;陈洁;冯勤颖;田禾;刘志琴;王荣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X E-2100型血液分析仪应用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X E‐2100型血液分析仪各项性能指标。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相关文件对分析仪本底检测、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范围及准确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X E‐2100各项参数的本底计数结果均为0,携带污染率小于1.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高(变异系数小于4.0%),各参数检测结果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范围为1.00±0.05,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份质控品各参数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0%,不同进样模式间检测结果偏差均小于4.0%;以显微镜法作为参考方法,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 XE‐2100型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具有携带污染率低、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及结果准确等优点,能够满足大、中型医院的临床检测需求。

    作者:夏万宝;张冬青;侯彦强;黄路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冷凝集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浴加热法和血浆置换法处理2例冷凝集标本,在处理前后采用X E‐4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并进行涂片染色观察。结果血浆置换法能够较好地保证冷凝集标本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有可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冷凝集标本的发现及处理,从而保证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学霖;赵嘉宁;王茂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痰标本不动杆菌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不动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及科室分布特征。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全院送检的3352例痰标本分离出的212株不动杆菌属细菌进行药敏实验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特征。结果3352例痰标本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200株,洛菲不动杆菌12株,检出率分别为6.0%和0.36%。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平均耐药率为83.7%,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为69.0%,耐药率12.0%。洛菲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平均耐药率为28.6%。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检出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脑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且多重耐药菌株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痰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属菌株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重症监护病房、脑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株占有很高的比例。对于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联合用药治疗很有必要,其中舒巴坦起重要作用。

    作者:陆玲娜;袁长青;周利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检验医学教育与专业岗位设置模式改革探讨

    国内检验医学在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后,硬件设施与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差距,但在内涵建设上仍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人才培养及专业岗位设置方面,很有必要借鉴成功经验。国内检验医学高等教育的历史并不长,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正式建立,先是3年制专科教育,随后设置了旨在培养检验医师的5年制本科教育。然而,2012年国家教育部将高等院校的检验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改为4年制,命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将检验医学专业的高等教育定位于培养检验技术人员。然而,国内检验医师的培养途径尚未完全明确。虽然随后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检验人员报考执业医师的相关规定中有所体现,但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任碧琼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miRNA-21对食管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微小RNA‐21(miRNA‐21)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有关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数据库检索、手工查询。采用QUADAS‐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结果筛选获得4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共涉及食管癌患者202例,健康者124例。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0.6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74。结论 miRNA‐21作为诊断食管癌新指标,可用于食管癌的筛查及辅助诊断。

    作者:支美苓;晏世荣;鲍依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同时探讨孕期 TORC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TORCH感染孕妇血清标本569例进行各病原体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结果 IgM 总体阳性率为5.38%,以Ⅰ型单纯疱疹IgM阳性率高(18.8%),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0.90%、43.67%。IgG总体阳性率为55.5%,以巨细胞病毒高(96.84%)。结论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总体阳性率较高,IgG检测必须引起重视。孕期TORCH感染IgM、IgG检测有极其重要的义。

    作者:黄蕾;姚建强;李文瑛;史春妮;杨品胜;朱艳;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便携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干式微管生物芯片肝功能试剂盘性能评价

    目的:对便携式全自动快速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干式微管生物芯片肝功能试剂盘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10‐A2文件,连续5 d按特定顺序检测高、中、低值标本,计算测定结果的绝对偏倚、总不精密度,对检测结果回归曲线的截距、斜率及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各项目同浓度水平标本检测结果的绝对偏倚和总不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肝功能试剂盘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较低,稳定性好,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邹继华;蔡晓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的合理输注量和血液制品配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移植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根据术中出血量搭配各种成分血进行输注,输注后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理想,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和病情,预计术中出血量,适当合理准备各种血液制品,以保证肝移植术顺利进行。

    作者:吴敏华;梁慧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12~2013年成都某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2012~2013年该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方法2年共接收39732份标本,对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ATB Express半自动鉴定系统鉴定及药敏实验并辅以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年版标准进行判读,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2、2013年全院临床分离的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27.7%、37.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72.3%、62.6%。分离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6.3%、20.3%),肺炎克雷伯菌(14.7%、12.0%),铜绿假单胞菌(11.5%、11.7%),金黄色葡萄球菌(11.3%、11.4%),鲍曼不动杆菌(10.6%、9.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1.0%、32.2%和21.0%、10.8%;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有所下降。2012、2013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检出率分别为56.2%、47.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该院2012~2013年分离率居前5位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稍有升高趋势外,其余4种常见病原菌耐药率均有所下降;应重点关注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MRSA及其他多重耐药菌。

    作者:尹亚非;胡春晓;史梦;周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目的:分析本科室参加2006~2014年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EQ A )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云南省临检中心的要求,对凝血试验EQA质控物进行检测,并对EQA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2006年参加EQA以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评价成绩逐年提高,至2014年,总合格率PT由80%提高到100%,INR由95%提高到100%,APTT由80%提高到90%,Fbg由88%提高到100%。APTT存在EQA质控物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范围内情况。结论持续参加EQA有助于对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行持续性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避免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潜在问题。

    作者:李丽;黎曼侬;王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链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细胞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肿瘤标志物对291例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临界值,以135例良性胸腹腔积液为对照,研究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A、CA724诊断恶性胸腹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超过0.7,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EA、CA724、NSE、CA125单独检测时,以CEA灵敏度(81.7%)、约登指数(0.64)、阴性预测值(67.7%)、阳性预测值(90.8%)较高,特异度则以NSE(82.9%)较高。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较单独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CEA对恶性胸腹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

    作者:张惠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 U )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分离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患者临床标本的5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9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2.0%和25.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1%和74.9%;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86.0%。结论分离自IC U送检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邓健康;郭晓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推进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

    2015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强调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政策。日前,在第十八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期间,广州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行政总监、急诊科主任秦伟毅教授介绍了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情况,强调规范化胸痛诊断与治疗对早期识别胸痛病因、挽救生命、改善预后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控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 A1c (HbA1c)水平,将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Ⅰ组(HbA1c<7.0%)、Ⅱ组(HbA1c≥7.0%)。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Ⅲ组。比较各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胃镜检查病变特点。结果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存在明显的线性依存关系。Ⅱ组患者 Hp感染率及胃溃疡、复合性溃疡、直径1.0~2.0cm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于Ⅰ、Ⅲ组,但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低于Ⅰ、Ⅲ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建军;雷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LC-M S/M S法快速定量人血浆中氟西汀的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氟西汀的浓度。方法选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以乙腈‐1 mmol/L甲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标本经乙腈沉淀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 RM )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氟西汀线性范围为0.30~50.0 ng/mL ,定量下限0.30 n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为-2.80%~2.09%,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平均值均大于98%,基质效应小,稳定性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用于人体氟西汀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鹏飞;马萍;安卓玲;吴诚;雷宁;于伟越;刘丽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OCT 法与 ACCESS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比对

    目的:评价床旁检测(POC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0例疑似AMI患者血清标本,以电化学发光法作为参考方法,以POCT法作为实验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mass)的相关性,评价POCT检测系统的批内精密度。结果 POCT法检测低浓度cTnI时,与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较差(P>0.05),检测中浓度与高浓度cTnI时,相关性良好(P<0.05)。POCT法与电化学发光法Myo、CK‐MB‐mass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POCT法检测结果对AMI的诊断特异度高于电化学发光法,但灵敏度低于电化学发光法(P<0.05)。结论 POCT 法检测中、高浓度cTnI时,与电化学发光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检测低浓度 cTnI时相关性较差。POCT法与电化学发光法Myo、CK‐MBmass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POCT法对AMI的诊断特异度高,但灵敏度较低。

    作者:何啸;管华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专家共议维生素D产前筛查,全面关注母婴健康

    日前在“维生素D妇幼专家沙龙”上,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张岩教授和郑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张富青教授基于当前中国人群Vit D缺乏现状,就妊娠期妇女Vit D筛查及其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意义展开了讨论。Vit D缺乏一直被认为是糖耐受不良的重要风险因素,孕妇缺乏 Vit D会对自身骨代谢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期腰椎骨密度较孕前降低1.53%,骨吸收增加导致负钙平衡,致使骨丢失。Vit D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即血清25(OH)D浓度为20~35 ng/mL ,钙吸收率可提高65%,母体孕期补充Vit D可帮助提高新生儿腰椎骨密度,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HPV 基因分型检测联合 TCT 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价值。方法对4972例宫颈癌筛查女性进行TCT及HPV DNA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PV、T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20%、28.92%。TCT、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4%和87.53%,高于 TCT、HPV单独检测。结论 HPV、TCT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对预防及宫颈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小花;陈书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