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苗晋华;杜叶平;尹莉莉;武春梅;徐丽萍

关键词: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
摘要:目的:研究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 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取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p1 mRNA表达情况。按ΔΔCT 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相对定量。比较Sp1 mRNA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资料、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Sp1 mRNA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p1在大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提示Sp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永州市零陵区5055例育龄女性TORCH检测结果分析

    TORCH是指一组可导致先天性宫内感染并造成胎儿畸形和发育异常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字的首字母缩写,包括弓形虫(toxoplasma)、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及其他微生物(others)[1-4]。对育龄女性孕前实施 TORCH筛查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8]。笔者以永州市零陵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55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 T O RC H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金香;陈仕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柱凝胶法检测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判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决定值,提供检测IgG抗A(B)效价的操作标准及应用评价。方法取139例O型Rh阳性孕妇血清分别采用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效价。结果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 G抗A、抗B效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抗B效价为3.71±0.93和3.75±0.93(实际效价的几何均值为40.9和42.5),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抗B效价为4.39±1.11和4.31±1.08(实际效价的几何均值为80.6和74.4),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 P<0.01;t=12.9,P<0.01)。以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B)效价64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参考值,计算得出微柱凝胶法的参考值为131.8和153.0。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血清IgG抗A(B)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敏感性高,适合替代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建平;苏良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实习阶段“寓教于研”的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大学本科学习中很重要的阶段,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检验实践中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临床医学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强调临床实践的综合学科。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如何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则是身兼教师职责的临床医生们应该重视的教育。

    作者:许朝晖;张凤华;马晓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珠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分布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种类和构成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10~2013年484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构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4例甲真菌病患者中,分离出酵母菌271株(56.0%),包括近平滑念珠菌84株(17.4%),白色念珠菌60株(12.4%),热带念珠菌41株(8.5%),光滑念珠菌35株(7.2%),其他酵母菌51株(10.5%);皮肤癣菌198株(40.9%),包括红色毛癣菌182株(37.6%),须癣毛癣菌14株(2.9%),絮状表皮癣菌2株(0.4%);其他真菌15株。男性和女性甲真菌病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2,P<0.05)。男性患者以皮肤癣菌为主(54.55%),其次是酵母菌(40.91%);而女性患者则是以酵母菌为主(66.43%)。484例甲真菌病患者中,>15~55岁为高发病年龄段,占75.83%。结论珠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其次是皮肤癣菌。临床工作者要坚持开展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和甲真菌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守星;刘小凤;徐刚;周俭中;魏秋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对100例AAD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比2组患者血钠、血钾、空腹血糖和清蛋白水平,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42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组血钠、血钾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而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的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而敏感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而敏感率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结论对于ADD患者,进行粪便培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作者:邹前芽;刘国忠;周遇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T K1检测对常见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对常见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444例肿瘤患者和16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T K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患者血清 T K1水平均显明显升高(P<0.05)。肺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患者TK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0%、59.6%、62.9%、60.0%、62.1%、32.3%、21.4%、11.0%。与对照组(T K1检测阳性率为0.0%)比较,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 T K1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TK1检测在常见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张志坚;郑燕苹;林元峰;梅序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1764例妊娠期女性的血清,同时选取121例非妊娠健康女性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结果妊娠早期组TSH水平偏低(中位数为1.06 mI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TSH水平逐渐升高,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FT3、FT4水平偏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FT3、FT4水平逐渐降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随妊娠期不同发生相应改变,应该采用不同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对其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进行判断。

    作者:叶青;赖有行;周晓莹;刘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cT 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65例HIE患儿(HIE组),采用日立7602生化仪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并以6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心肌酶谱及cTn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HIE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水平,分别为(98.9±9.6)U/L、(385.4±15.5)U/L、(89.3±9.6)U/L、(300.8±19.8)U/L 、(399.1±17.9)U/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IE组cTnI水平为(1.4±0.4)ng/mL ,高于对照组(P<0.05)。CK-MB检测新生儿HIE的灵敏度为88.6%,cTnI检测新生儿 HIE的特异性为86.3%。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检测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付明军;邱振华;许军生;陈泽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 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取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p1 mRNA表达情况。按ΔΔCT 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相对定量。比较Sp1 mRNA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资料、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Sp1 mRNA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p1在大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提示Sp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苗晋华;杜叶平;尹莉莉;武春梅;徐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和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2例NSCLC患者(NSCLC组),3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部良性疾病组)及4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NSE、CYFRA21-1、CEA、CA125、CA19-9和SF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SCLC组血清中NSE、CY-FRA21-1、CEA、CA125、CA19-9和SF的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癌患者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患者,鳞癌患者CYFRA21-1的水平明显高于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NSCLC的灵敏度为96.2%,特异性为87.3%,准确性为90.8%,均优于任何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

    作者:蒙飞;王恒;梁鑫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观察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脑出血组),8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百分率4项指标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5±332)μg/L ,明显高于脑梗死组[(365±234)μg/L ]和对照组[(163±79)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切全血黏度( r=0.812,P<0.01),中切全血黏度( r=0.917, P<0.01),血浆黏度( r=0.893,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可作为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依据之一,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情况更加突出。

    作者:李辉腾;李亚东;贾伟;梁慧贤;钟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MBL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250例HBV感染者(病例组)及150例对照组的MBL浓度,并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病例组MBL浓度高于对照组(t=7.097, P<0.01)。病例组中高载量组MBL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9,P<0.01),低载量组MBL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4,P<0.01)。结论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MBL浓度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小丽;何莉莉;张哲梅;居军;张兴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血液病及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114例患者(577次)按血小板输注次数进行分组,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输注血小板1~2次有效率为94.3%,3~5次有效率为81.8%,5次以上有效率为48.0%。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下降,不同输注次数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组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采血小板输注对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有积极作用,反复输注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作者:张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川东北地区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研究

    目的:检测川东北地区健康成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制订该地区 HbA1c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无糖尿病史及其他重大疾病史的49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静脉血 HbA1c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测定。采用正态分布法的双侧95%可信区间确定参考区间。结果494例健康成人HbA1c水平呈正态分布,参考区间为4.482%~6.012%。不同性别人群HbA1c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5,P=0.336)。20~<35岁人群的 HbA1c水平为(5.109±0.150)%,35~<65岁人群的 HbA1c水平为(5.224±0.122)%,≥65岁人群的 HbA1c水平为(5.444±0.125)%,不同年龄段人群 HbA1c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8, P<0.01)。结论不同地区有必要建立各自的 HbA1c水平参考区间。

    作者:梁艳;唐中;蒋兴亮;刘素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海口地区18~60岁健康人群血清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的调查

    目的:建立海口地区18~60岁健康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参考区间。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筛选出海口地区18~60岁健康人群401例(男性275例,女性126例,年龄18~60岁),按性别分组分析,建立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区间。结果海口地区18~60岁健康人群的参考区间分别为,TSH :0.58~4.60 mIU/L ;T3:1.11~2.31 nmol/L (男性),0.97~2.13 nmol/L (女性);T4:72.24~152.22 nmol/L ;FT3:4.17~6.33 pmol/L (男性),3.95~5.47 pmol/L (女性);FT4:13.16~21.29 pmol/L (男性),12.13~19.61 pmol/L (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海口地区18~60岁健康人群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区间,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潘在兴;李春芸;陈夏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TuM2-PK 、CK18-3A9联合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型 M2丙酮酸激酶(TuM2-PK )、细胞角蛋白18(CK18)-3A9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在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7例NSCLC患者(NSCLC组),7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和75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TuM2-PK和CK18-3A9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良性组比较,NSCLC组 TuM2-PK、CK18-3A9和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一指标检测时,TuM2-PK、CK18-3A9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YFRA21-1(P<0.05),CYFRA21-1的特异性明显高于TuM2-PK、CK18-3A9(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CYFRA21-1(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TuM2-PK和CK18-3A9(P<0.05)。结论 TuM2-PK、CK18-3A9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NSCL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陶光丽;任传路;丁庆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16例MDS患者CD34抗原表达与骨髓形态学同步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CD34抗原检测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 )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16例M DS患者检测骨髓形态学的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步检测CD34抗原。结果在M DS各亚型中CD34阳性细胞与骨髓形态学原始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骨髓形态学检测结果为标准,CD34抗原检测结果与其相同者为符合,316例患者中, CD34抗原检测有244例与骨髓形态学检测结果符合,总符合率77.21%。结论 CD34抗原检测应用于M DS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是对骨髓形态学检测的补充,使M DS患者的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邢江涛;陶朝欣;张玉娜;周敬华;柳江超;朱芸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035例疑难交叉配血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1035例疑难交叉配血产生的原因及意外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地区各医院抗体筛选阳性和(或)交叉配血不相合进行疑难配血的患者1035例,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抗体(除抗-A、抗-B 外的抗体)的存在是引起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阳性972例,占93.91%(972/1035),其中,同种抗体常见,占52.56%(544/1035);其次为自身温抗体,占27.54%(285/1035)。抗体鉴定为同种抗体的患者以Rh血型单一或复合抗体(2种或多种抗体连锁在一起)常见,分别为34.23%(203/593)、16.02%(95/593);其次为M N S血型系统,占16.53%(98/593)。血型不符或者亚型是引起抗体筛选阴性而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占5.12%(53/1035)。结论意外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在输血前检查中非常必要。

    作者:侯玉涛;于晶晶;刘素芳;张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各科室协作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的增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安全和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健康,是整个医院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体现。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的要求,二级综合医院应有感染管理组织,成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订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剂科、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系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效。因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多环节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而药剂科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1]。笔者现将本院药剂科在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工作方法、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

    作者:谭瑞;李雪峰;廖祖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HLA-B27检测在脊柱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脊柱关节炎(Sp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8例SpA患者(SpA组)和195例非SpA患者(非SpA组)HLA-B27的表达水平。结果493例患者中,HLA-B27阳性227例。SpA组中强直性脊柱炎(AS)、幼年脊柱关节炎(JSpA)、反应性关节炎(ReA)、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炎(USpA)和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的HLA-B27阳性率,分别为87.66%、59.09%、58.33%、37.18%、25.00%;非SpA组中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或腰椎疾病、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HLA-B27阳性率,分别为18.18%、17.86%、16.67%、11.76%、0.00%。SpA组与非SpA组HLA-B27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LA-B27与SpA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断SpA,尤其是AS提供参考。

    作者:姚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