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尹静;徐贵江;刘艳

关键词:梅毒抗体,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乳胶法
摘要: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4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即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乳胶法(TP-AD)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对587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标本,先用 TP-ELISA 进行筛查,对查出的121例阳性标本同时做 TP-AD、TPPA 与 RPR 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870例标本用 TP-ELISA 法检出阳性121例,检出率为2.06%。121例阳性标本同时做 TPPA、RPR 及TP-AD 检测,TPPA 检出阳性119例,符合度为98.34%;RPR 检出阳性49例,符合度为40.41%;TP-AD 检出阳性113例,符合度为93.39%。以 TPPA 的检测结果为标准,经过统计学处理,TPPA 与 TP-AD 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PPA与 RPR 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4种方法各有适用性,TP-ELISA 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大批孕、产妇及健康人群的体检。TPPA 特异性好、准确性高,适用于确诊,RPR 适用于梅毒活动期患者的监测与疗效观察。TP-AD 与 ELISA 法比较,敏感性略差,特异性好可用于没有特定仪器时的筛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障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1932年由 De Vgneaud 发现,其结构式为 HSCH2(NH2) CO2 H。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在尿中被发现,继而1969年Mc Cully 先将重度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联系,至今在持续80余年的时间中,世界各地的学者将此指标的研究应用于医学的诸多方向,在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心血管、脑血管、中风、老年痴呆、脑梗死、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研究中都能寻到 Hcy 的影子。本文主要针对 Hcy 与精神科疾病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平(综述);周元丽(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儿腹泻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腹泻病的620例患儿分别进行轮状病毒、锌元素和 CK-MB 检测及大便细菌培养,了解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 水平的关系。结果620例标本有320例细菌培养和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51.61%;感染组锌缺乏水平与 CK-MB 升高水平明显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CK-MB 水平明显高于锌正常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比例较高,应重视进行病原学检测;感染性腹泻患儿容易引起锌缺乏与 CK-MB 升高,特别是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更易引起 CK-MB 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陈志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FSH/LH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浓度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的价值,以期更好地防治围绝经期妇女疾病,做好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42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5~<56岁23例妇女为研究1组,56~65岁19例妇女为研究2组,另外选择30~44岁22例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有月经者根据月经情况,无月经者随机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FSH、LH、雌二醇(E2)、孕酮水平。结果在 FSH、LH、孕酮水平以研究2组高,分别为(45.78±15.23)U/L、(35.48±18.46)UI/L、(12.58±0.86)nmol/L;在雌二醇水平以对照组高,为(78.95±28.94)pmol/L。研究1、2组间、研究1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和对照组间 FSH、LH、雌二醇、孕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SH/LH 比值大于1患者的比例,研究2组占68.42%,研究1组占39.13%,对照组占9.09%。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SH/LH 血清比值可作为一项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可靠指标。

    作者:丛建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57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和科室来源的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规范用药及防止耐药性增加。方法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5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011年分离到39株(占2.2%),2012年187株(占10.5%),2013年353株(占15.4%)。科室分布情况,以 ICU(271株)、呼吸科(104株)为主。各类标本分离阳性率来看,以痰(5.55%)为主,其次是伤口分泌物、脓液。耐药情况,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40.1%)低,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倩;郭卫真;刘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宝鸡地区2184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结果的分析

    目的:评价骨碱性磷酸酶对儿童佝偻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通过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了解该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来宝鸡市中心医院体检的2184例儿童,按年龄分成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期4组,采集指血,采用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末梢血中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2184例受检儿童中,临床佝偻病(NBAP>250 U/L)的检出率为10.1%,且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亚临床佝偻病(NBAP 200~250 U/L)的检出率为65.5%,说明宝鸡地区大部分儿童处于亚健康状态;春冬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NBAP 检出率无性别差异。结论儿童为生长发育较快时期,易引起维生素 D 缺乏,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对维生素 D 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及时检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乔正梅;葛君琍;赵秋剑;张利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检测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美国 MICROSCAN 细菌分析软件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260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86例,肺炎克雷伯菌74例,其中产 ESBLs 菌株分别为78例和42例,大肠埃希菌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为43.01%(80/186);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为48.65%(36/74)。产超 ESBLs 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未产 ESBLs 菌株,二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高度敏感,但对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较高;该类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呈较高耐药性,参照有效的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保证临床抗菌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余宽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4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即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乳胶法(TP-AD)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对587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标本,先用 TP-ELISA 进行筛查,对查出的121例阳性标本同时做 TP-AD、TPPA 与 RPR 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870例标本用 TP-ELISA 法检出阳性121例,检出率为2.06%。121例阳性标本同时做 TPPA、RPR 及TP-AD 检测,TPPA 检出阳性119例,符合度为98.34%;RPR 检出阳性49例,符合度为40.41%;TP-AD 检出阳性113例,符合度为93.39%。以 TPPA 的检测结果为标准,经过统计学处理,TPPA 与 TP-AD 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PPA与 RPR 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4种方法各有适用性,TP-ELISA 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大批孕、产妇及健康人群的体检。TPPA 特异性好、准确性高,适用于确诊,RPR 适用于梅毒活动期患者的监测与疗效观察。TP-AD 与 ELISA 法比较,敏感性略差,特异性好可用于没有特定仪器时的筛查。

    作者:尹静;徐贵江;刘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厦门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及突变类型分析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及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采用导流杂交 PCR 方法检测血样中α-地中海贫血3个α-地中海贫血缺失基因、2个α-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结果在585例患者中,共检测出55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阳性检出率为9.40%,2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0.34%。结论厦门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比例较高,占阳性标本的96.5%,基因突变型较少。

    作者:邸玥莹;张玲;王厚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盐城市盐都区高危人群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 TP 抗体,TP 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确认阳性者再作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高危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4.30%,梅毒感染者中 RPR 阳性率为58.18%;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组性别梅毒抗体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都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性病门诊就诊者、劳教收容人员感染率均高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者;21~40岁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高危人群监测,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从而有效遏制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宋金卿;袁中行;纪康;王荣堂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建立血清锂危急值的初步探索

    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时,应考虑体现临床救治过程中与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检验项目,尽量做到合理有度[1]。锂盐中毒时会引起神经、心血管、代谢和内分泌、消化、泌尿和血液系统等多方面的改变[2],严重者可昏迷,并伴有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美国有74.7%的实验室将血锂浓度作为危急值需要及时传报[3]。因而建立血清锂的危急值是合适的,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而如何建立合理地危急值,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和资料检索作出了初步的探索,为进一步通过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沟通更为合理的确定危急值奠定基础。

    作者:杨曹骅;陈静宜;文国学;吴尚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GEX-Sj32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Sj)重组质粒 pGEX-Sj32并研究其在大肠埃希菌 BL21中的表达效率。方法从该实验室保存的 BL21(pET28α-Sj32)重组菌中抽提质粒 pET28α-Sj32,PCR 扩增 Sj32抗原编码基因,定向克隆入穿梭载体 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 pGEX-Sj32。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 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 和 Western blot 进行鉴定。结果 PCR 成功扩增出 Sj32编码基因,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 pGEX-Sj32;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8×103的重组蛋白,薄层扫描分析显示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Western blot 显示重组蛋白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 pGEX-Sj32,该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 BL21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且表达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作者:谭建蓉;李文桂;张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国产两步法抗-HCVELISA试剂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比对分析国产抗-HCV ELISA(两步法)试剂的检测结果。方法利用上述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同时检测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6163例,并对检测结果呈反应性的样本采用第3代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 3.0)进行确认。结果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分别为36例和35例,同时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为30例,经 RIBA 方法确认为阳性的样本分别为26例、25例和25例,阴性7例、9例和2例,不确定的样本分别为3例、1例和3例。结论选用国产抗-HCV ELISA 试剂(两步法)试剂搭配进口试剂检测抗-HCV 可以减少漏检和提高样品检出率。

    作者:邓曦;杨毓明;郑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HBsAg、抗-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HBsAg、抗-HCV 初筛反应性人员,且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招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2007~2013年期间共计415759人次,HBsAg 检测阳性2506例,抗-HCV 检测阳性1357例,阳性率分别为0.60%和0.33%。笔者对符合召回条件的59例 HBsAg 和16例抗-HCV 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HBsAg、抗-HCV 项目分别有31例和9例成功完成检测流程检测项。其中29例曾经 HBsAg 呈阳性反应的献血者重新恢复献血资格,2例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被屏蔽献血资格,而9例曾经抗-HCV 阳性反应而召回献血者全部恢复其献血资格。结论在现有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了保护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资格,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以保护有限的无偿献血资源。

    作者:曾劲峰;陈云龙;郑欣;刘衡;邬林枫;杜丹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吸烟对PCI术前男性冠状动脉心脏病“破坏性”血脂的影响

    目的:分析吸烟对 PCI 术前男性冠状动脉心脏病(CHD)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4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的男性 CHD 患者病例资料,分为吸烟组(88例)和非吸烟组(36例)。对年龄、既往病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吸烟组的 LDL 为(3.1±1.34) mmol/L 高于非吸烟组[(2.5±0.95)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2.5±1.49)mmol/L]、HDL[(0.99±0.29)mmol/L]、LDL[(3.6±1.13)mmol/L]参数水平 CHOL(≥4.5 mmol/L 组较 CHOL<4.5 mmol/L 组 TG[(1.8±1.23) mmol/L]、HDL[(0.88±0.20)mmol/L]、LDL[(2.20±0.69)mmol/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 Spearman 分析,发现血管病变数和 CHOL,LDL 水平呈正相关,同时吸烟程度和 LDLA 呈负相关。结论吸烟及 CHOL、LDL 水平与男性 CHD有密切关系,且吸烟可影响血脂代谢,可增加其患 CHD 的危险性。

    作者:于欣;楚元奎;韩学波;杨震;张怡清;马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肿瘤科护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可靠性除了检验科的保证外,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血液抽取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对检验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质量保证。作者对护理人员抽取检验标本时易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减少因护理抽血时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检验结果异常,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作者:樊意;胡绍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分析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及不同年龄组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侧系统(Allergy Screen)测定473例0~12岁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水平。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和学龄儿童(7~12岁),并比较不同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及变化趋势。结果473例患儿过敏原阳性340例(71.9%),前三位过敏原分别是户尘螨(55.6%)、混合真菌(25.8%)和屋尘(18.8%),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户尘螨(χ2=21.061,P =0.000)、屋尘(χ2=15.111,P =0.000)和猫狗毛皮屑(χ2=7.597,P =0.022)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过敏原阳性率高(38.5%),第二位为双重过敏原阳性(23.7%)。单一过敏原阳性前三位与各类过敏原总体阳性排序相同。常见双重过敏原是户尘螨+屋尘组合,多重过敏原阳性率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9,P =0.001)。结论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混合真菌和屋尘为主,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过敏原构成有差异,单一过敏原阳性常见,其次为双重过敏原阳性。

    作者:许小朋;史梅;史伟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microRNA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肺癌是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1]。肺癌主要分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4%,小细胞肺癌(SCLC)占16.8%。NSCLC 可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肺癌、支气管肺泡癌。近10年来,尽管放化疗技术和手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肺癌的病死率基本保持不变。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患者被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阶段。早期癌瘤一般有80%~90%的治愈率,而晚期癌的5年生存率一般均极低,早发现、早诊断是肺癌治疗的关键。因此,国内外学者都期待找出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

    作者:宋银丹(综述);张艳亮;段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女性宫颈细胞中HPV感染基因型别的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细胞中39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434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39种 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细胞进行39种 HPV 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34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中检出 HPV 阳性者175例,总的 HPV 感染率40.32%(175/434)。其中单一 HPV 感染105例,阳性检出率为24.19%(105/434),多重 HPV 感染70例,阳性检出率为16.13%(70/434)。单一 HPV 感染中 HPV18型为31例,阳性检出率为17.71%(31/175),是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 HPV16型,共12例,其阳性检出率为6.86%(12/175),HPV52型,为11例,其阳性检出率为6.29%(11/175)。多重 HPV 感染中,HPV6+54型、HPV18+52型和 HPV51+68型各2例,各占多重感染的2.86%(2/70),它们是多重 HPV 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HPV16型、18型、52型、6+54型、18+52型和51+68型感染是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感染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适合临床开展 HPV 分型诊断和行 HPV 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随着 HPV 检测型别的增加,HPV 感染率也随之增加,其基因组合型别更趋多样化。

    作者:龙秀荣;夏林;耿建祥;王宏景;王旭波;蔡为民;仲玉英;梅静;赵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样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并分析 HDN 阳性率与血型、送检日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等因素的关系。结果7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 HDN 患儿184例(23.12%),其中 ABO-HDN 176例,Rh-HDN 8例。796例患儿血样检测结果中游离试验阳性180例(22.61%),释放试验阳性184例(23.12%),直抗试验阳性140例(17.59%)。B 型血患儿 HDN 阳性率高于 A 型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 <0.05)。HDN 阳性率与送检日龄密切相关,且日龄越大阳性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84例 HDN 阳性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与 HDN 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HDN 阳性率较高,应尽早进行溶血三项试验,并可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来提高 HDN 检出率。

    作者:陈陆飞;吴坤海;刘琛;林鸿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516株肠球菌菌型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分析肠球菌菌型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送检标本分离出的516株肠球菌通过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生物分析仪 VITE-K2型进行菌种鉴定。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耐药分析。结果516株肠球菌中共有327株粪肠球菌,占63.37%;屎肠球菌145株,占28.10%;其他肠球菌44株,占8.53%。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特别是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分别高达100.00%、95.17%,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株。结论院内感染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显著,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谨慎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高志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