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陈陆飞;吴坤海;刘琛;林鸿星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 抗体释放试验
摘要: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样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并分析 HDN 阳性率与血型、送检日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等因素的关系。结果7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 HDN 患儿184例(23.12%),其中 ABO-HDN 176例,Rh-HDN 8例。796例患儿血样检测结果中游离试验阳性180例(22.61%),释放试验阳性184例(23.12%),直抗试验阳性140例(17.59%)。B 型血患儿 HDN 阳性率高于 A 型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 <0.05)。HDN 阳性率与送检日龄密切相关,且日龄越大阳性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84例 HDN 阳性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与 HDN 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HDN 阳性率较高,应尽早进行溶血三项试验,并可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来提高 HDN 检出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细胞因子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56例3~14岁低淋巴细胞血症儿童作为患者组,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患者组的 IL-1、IL-6、IL-8和 TNF-α的水平分别为(0.096±0.012)ng/mL、(0.118±0.026)ng/mL、(0.388±0.069)ng/mL 和(1.256±0.245)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组 CRP 水平为(5.7±2.8)mg/L,对照组 hs-CRP 水平为(4.8±2.6)m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炎症因子并不增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积极使用中药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蒋红飞;吴志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样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并分析 HDN 阳性率与血型、送检日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等因素的关系。结果7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 HDN 患儿184例(23.12%),其中 ABO-HDN 176例,Rh-HDN 8例。796例患儿血样检测结果中游离试验阳性180例(22.61%),释放试验阳性184例(23.12%),直抗试验阳性140例(17.59%)。B 型血患儿 HDN 阳性率高于 A 型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 <0.05)。HDN 阳性率与送检日龄密切相关,且日龄越大阳性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84例 HDN 阳性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与 HDN 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HDN 阳性率较高,应尽早进行溶血三项试验,并可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来提高 HDN 检出率。

    作者:陈陆飞;吴坤海;刘琛;林鸿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及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门诊及住院819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乙肝病毒 DNA 水平。结果819例 HBsAg 阳性患者中 HBV-DNA 阳性数357例,占43.59%;HBeAg(+)占90.11%;在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和 HBV 载量上,以 HBsAg、HBeAg、HBcAb 和 HBsAg、HBeAb、HBcAb 阳性数多,占全部的88.52%;HBV 基因分型中有 B 型、C 型、BC 混合型和未分型4种,HBV DNA 对数水平分别为7.187±1.668、7.184±1.558、7.208±1.447、7.313±1.505,四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 HBV 基因以 C 型为主,其中血清标志物HBeAg 和 HBV DNA 病毒载量相关性紧密,感染的 HBV 基因型和 HBV 载量之间相关性较低。

    作者:刘涛;薛秀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不同分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在无症状患者的发病异常率,提高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NT-proBNP>300 pg/mL 的153例住院患者结果回顾性分析,结合 NYHA 分级,评价各个年龄组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存在正相关,在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中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有72.3%的异常率。结论 NT-proBNP对于合理评估 NYHA 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结果,应当重视基础疾病,临床观察评价预后情况。

    作者:冯强;张丽;延欢欢;刘建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癌筛查中应用的评价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与 CA125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癌筛查中应用的评价,并检测 HE4在健康人群中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雅培 i2000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500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妇女的 HE4值和6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 HE4和 CA125值。结果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健康妇女的 HE4结果有显著差异(P <0.05);卵巢肿瘤患者 HE4+CA125组检测的灵敏度为87.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组 HE4组的77.6%及 CA125组的69.4%;HE4+CA125组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3.3%,也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组 HE4组的88.3%及 CA125组的87.1%。结论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的 HE4参考范围应单独制定;HE4能提高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HE4+CA125组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能力。

    作者:赵素萍;汪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多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实验室鉴定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多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尿蛋白电泳、血清及尿本周氏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及其他试验,对患者标本进行同时检测确认。结果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出血清为 IgG、IgM、IgA、KAP 和 LAM 及尿液 KAP 和 LAM 同时显多克隆增殖的多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结论多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往往出现在慢性炎症者有并发症时。

    作者:杨辛;陈奇;吴颖稚;林洁;范君;张庆五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季节性变化和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年龄分布情况。以便了解轮状病毒感染规律,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由表1轮状病毒检测发现第四季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度,第一季也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呈秋季冬季节性分布。年龄分布趋势由表2可见2岁以内患病儿童轮状病毒阳性率较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抵抗力也逐渐加强,感染轮状病毒的机会逐渐减小。结论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呕吐、发热,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致酸中毒,不及时纠正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上要注意在高发季节,年龄较小的腹泻儿童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非常重要。

    作者:刘佩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44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44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 WHONET5.5及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中段尿、分泌物,产 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3%。442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性较好,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产 ESBLs 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s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峻,产 ESLBs 大肠埃希菌常表现出对多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耐药,治疗大肠埃希菌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作者:范雪莲;林海标;黄惠伦;王淑媛;赖兆新;谭少葵;容永忠;王建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且未经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与健康人的差异比较。方法采集甲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用 EDTA-K2抗凝,采用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分析,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男、女性甲亢患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红细胞值和血红蛋白值高于健康人。

    作者:蔡花;黄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从高素质技能型检验人才的培养视角探索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开发思路

    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1]。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关注素质与技能培养规格,强调高素质与高技能协调发展与融合的一类充实型立体人才。其中技能主要指向专业职业技能,包括专业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操作规范,合理、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及相应辨析专业问题的能力,进而的专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等;而高素质主要指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综合素质,包括职场变化及需求的顺应能力,就业、再就业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信息敏锐扑捉能力等。

    作者:曹丽琰;童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浅谈建立血糖、血气床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体会

    床旁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已涉及国内外检验医学多个领域[1-2],具有快速简便、效率高、成本低、检验周期短和标本用量少等优点,代表了检验医学一种新的发展方向[3],然而我国 POCT 试验多数由非检验人员操作,存在诸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差、操作者的素质较差、POCT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其质量管理体系还未建立或者不完善[4]等诸多问题。这些特殊问题决定了 POCT 质量管理不同于以往常规的实验室检测的质量管理[5],它缺乏成熟经验,需要各方共同探讨和摸索其特殊的质量管理[2]。本中心于2012年12月接受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认证评审并高分通过,成为华南地区首家通过 JCI 认证的公立医院。针对 JCI 标准对 POCT 提出的严格要求,本中心成立了由医务部牵头、临床检验部负责的POCT 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了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的POCT 质量管理体系。鉴于目前国内有关系统建立 POCT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总结报道不多,我们对此次 JCI 认证中有关 POCT 迎评的筹备工作及其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检验同行在建立 POCT 质量管理体系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黄钰君;伍绍国;刘海英;杨红玲;张小玲;丘媛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儿腹泻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腹泻病的620例患儿分别进行轮状病毒、锌元素和 CK-MB 检测及大便细菌培养,了解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 水平的关系。结果620例标本有320例细菌培养和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51.61%;感染组锌缺乏水平与 CK-MB 升高水平明显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CK-MB 水平明显高于锌正常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比例较高,应重视进行病原学检测;感染性腹泻患儿容易引起锌缺乏与 CK-MB 升高,特别是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更易引起 CK-MB 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陈志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胱抑素C与具有代谢综合征无症状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目的:评估胱抑素 C 与具有代谢综合征无症状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例肾功能正常具有代谢综合征而无症状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血清胱抑素 C 和动脉硬化症(ACS)其他风险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胱抑素 C 在具有代谢综合征无症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并越严重胱抑素 C 相对越高,且与动脉硬化症其他风险因子成独立相关。结论胱抑素 C 可作为肾功能正常的有代谢综合征的无症状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严重性的指标。

    作者:陈秋莹;舒铭;王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EDTA-K2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目的:对临床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PTCP)样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为 EDTA-PTCP 寻找一种可靠的检测血小板的方法,从而寻找一种 EDTA-PTCP 的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检验工作中遇到的 EDTA-PTCP 样本,分别采用手工法、EDTA-K2、枸橼酸钠、EDTA-K2+氟化钠(NaF)方法对 EDTA-PTCP 进行检测,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临床检验工作中,部分血小板减少是由于 EDTA-K2导致血小板聚集引起的。针对临床血小板减少的样本需进行复查,复查方法可采用手工法、枸橼酸钠、EDTA-K2+氟化钠(NaF)方法均可,如果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复检时,需在10 min 内完成检测。结论各实验室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复查方法。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3年10月本院100例镰形细胞贫血患者,其中 A 组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但没有细菌感染66例,B 组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同时被确诊或疑有细菌感染24名,C 组为不具血管堵塞危象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0例,分别进行 CRP 和 PCT 测定。结果 CRP 在 A 组和 B 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与 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CT 在 A 组中有83.3%小于0.5 ng/mL,16.7%在0.5~2.0 ng/mL,B 组所有患者均大于0.5 ng/mL,且87.5%大于2.0 ng/mL,C 组均小于0.5 ng/mL。PCT 在 A、B、C 3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具有血管堵塞危象的镰形细胞贫血患者,当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CRP 不具有感染的参考价值,血清 PCT 对诊断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作者:舒铭;陈秋莹;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厦门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及突变类型分析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及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采用导流杂交 PCR 方法检测血样中α-地中海贫血3个α-地中海贫血缺失基因、2个α-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结果在585例患者中,共检测出55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阳性检出率为9.40%,2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0.34%。结论厦门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比例较高,占阳性标本的96.5%,基因突变型较少。

    作者:邸玥莹;张玲;王厚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宝鸡地区2184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结果的分析

    目的:评价骨碱性磷酸酶对儿童佝偻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通过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了解该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来宝鸡市中心医院体检的2184例儿童,按年龄分成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期4组,采集指血,采用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末梢血中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2184例受检儿童中,临床佝偻病(NBAP>250 U/L)的检出率为10.1%,且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亚临床佝偻病(NBAP 200~250 U/L)的检出率为65.5%,说明宝鸡地区大部分儿童处于亚健康状态;春冬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NBAP 检出率无性别差异。结论儿童为生长发育较快时期,易引起维生素 D 缺乏,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对维生素 D 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及时检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乔正梅;葛君琍;赵秋剑;张利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种化学发光系统测定肿瘤标记物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2种不同化学发光系统(安图 ADC CLIA 400和西门子 centaur xp)测定肿瘤标记物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在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和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中进行50例标本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分析比较结果。结果用2种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个项目在2种检测系统之间各相关系数均小于0.836,提示2种方法相关性较好。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肿瘤标记物的准确性,重复性高于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结论西门子 centaur xp 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肿瘤标记物优于安图化学发光仪 ADC CLIA 400。

    作者:常培叶;赵乌云;郄燕;冯丹;杜立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参加2011~2013年卫生部临检中心性腺激素室间质评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该科3年以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内分泌室间质评(EQA)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在规定时间内采用贝克曼 DXI8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内分泌 EQA 标本,并上报结果。结果2011~2013年度共完成180个质评测试,其中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OG)、泌乳素(PRL)、睾酮(TESTO)合格率分别为90.0%、100.0%、96.7%、90.0%、100.0%、100.0%。性腺激素检测累积性能解释均为成功,PROG 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结论日常检验工作中应以室内质控(IQC)为基础,及时开展 EQA 的回顾性分析,提高本实验室检验质量,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吴佳力;郑莹莹;苏屿;陈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241例中老年体检者,测定腰椎正位骨密度,根据不同骨密度分为正常骨量组(n=66)、骨量减少组(n=58)、骨质疏松组(n =63)、严重骨质疏松组(n =54),检测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TRACP5b、B-ALP 及 IGF-1水平在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别与正常骨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TRACP5b、B-ALP 的水平随着骨量的降低而升高(P <0.05),而血清IGF-1水平随着骨量的降低而降低(P <0.05)。结论检测血清 TRACP5b、B-ALP 及 IGF-1水平有助于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古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