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与监测中的意义

邢正皓;陶萍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糖耐量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孕24~28周的妇女妊娠糖尿病患者6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7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的检测。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其检测阳性率为30.3%。结论糖化血红蛋可结合空腹血糖来初步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观察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单独作为 GDM的诊断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方法对135例确诊的HBeAg 阴性 CHB 患者分别进行肝活检和 HBV-DNA 拷贝、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检测,并分析组织学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相关性。结果血清 HBV-DNA 拷贝水平和各级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P <0.05);高炎症等级血清 ALT、TBiL、AST、ALB、PTA 和 HA 浓度高于低炎症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LT、TBiL、AST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正相关(P <0.05);ALB 和 PTA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负相关(P <0.05)。结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 HBV-DNA 拷贝水平、血清 TBiL、ALT、AST、ALB、PTA 浓度和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血清 HA 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水平相关。上述指标能够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仇红霞;袁中行;刘亚琴;郭乃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肾上腺髓质素对评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评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8例不同病因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和40例肺炎患儿、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及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组儿童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D)和内皮素(ET-1)水平,并分析AMD、ET-1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P<0.05),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心衰期血浆 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心衰早期和恢复期(P<0.05),心衰早期血浆AMD、ET-1水平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心衰期AMD、EF-1水平与AHF患儿CI、LVEF呈明显负相关(r=-0.614,-0.793,-0.618,-0.547,P<0.05);心衰期各时段AHF患儿AMD变异率显著高于EF-1,各时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DM水平与AHF患儿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血浆ADM水平,可以评估AHF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小风;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IgG抗-D合并IgG抗-C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

    目的:探讨 Rh 系统2种抗体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方法母婴血型鉴定包括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患儿血液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血清中 IgG 抗-D 效价为32、IgG 抗-C 效价为8。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的结果要综合分析,必要时加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避免因抗体的漏检而导致的漏诊。

    作者:杜海林;伍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为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和46例健康婴儿血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结果106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89例,占84%。46例健康婴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28例,占60.87%。结论牛奶、鸡蛋、小麦是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通过食物不耐受特异性 IgG 抗体检测,对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鄂建飞;刘利洪;孙家祥;徐开渝;曾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尿特种蛋白定量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并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蛋白定性试验,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作者:刘洪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7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78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分离的78株 MRSA,MIC 法检测其药敏结果,PCR 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78株 MRSA 红霉素耐药率大于90%,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接近90%,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70%,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大于50%,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耐药率较低,未出现替加环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株;77株MRSA 的 mecA 基因检测阳性。结论该院分离的 MRSA 耐药率与报道大致相同,但不同科室之间有差别,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药,防止 MRSA 耐药加重。

    作者:曹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中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怀疑有血液感染的患者血标本,在 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培养阳性者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969株,革兰阳性菌540株,占55.7%;革兰阴性菌413株,占42.6%;真菌16株,占1.7%,所分离的病原菌中前3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庆芳;陆桃红;朱晓丽;田凤喜;陈亚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干扰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血常规结果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的患者30例,根据分析其干扰因素分为四组:冷凝集组7例、严重溶血组13例、脂血组8例、高白细胞组2例,分别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进行处理,纠正前后红细胞参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高白细胞组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果分析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并加以适当纠正措施,可以使红细胞参数更加接近真实结果。结论应重视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各组标本采取纠正措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王文婷;史沛芹;谢佳辰;汪海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与健康非孕妇及健康晚期孕妇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了 HDCP 患者8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8例,子痫前期轻度26例,子痫前期重度1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孕妇36例,健康非孕妇30例作对照,分别用循环酶法测定 Hcy,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 D-D,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hs-CRP 水平。结果与健康非孕妇组及健康晚期孕妇组比较,HDCP 组 Hcy、D-D 及hs-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妊娠期,及时监测患者 Hcy、D-D、hs-CRP 水平,可进行有效的不良妊娠预测,从而及时采取药物干预、通过临床来纠正 HDCP 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为临床评价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喜荣;黄少雅;周世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西宁地区临床危急值分布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危急值的分布情况,了解高原地区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该院进一步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科室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报告的危急值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该院危急值报告发生率为0.29%,西宁地区血钾、血糖及血气 pH 值的危急值发生率在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内科系统血钾、血糖危急值报告数明显高于外科系统(P <0.01)。结论定期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ys-C、尿Ⅳ-C、尿NA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 C(Cys-C)、尿Ⅳ型胶原(Ⅳ-C)、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4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和28例健康人的 Cys-C、尿Ⅳ-C、尿NAG 和 mALB 数值,用 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s-c、尿Ⅳ-C 和尿 NAG 的数值,Ⅱ组与Ⅰ组相比,Ⅱ组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高(P <0.01),Ⅰ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 Cys-C、尿Ⅳ-C 和尿 NAG 与 mALB 相关性分别为0.830、0.849、0.834。结论 Cys-c、尿Ⅳ-C、尿 NAG 可以分别测定肾脏不同部位的损伤,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灵敏度高,且与 mALB 有同等诊断价值,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损害。

    作者:王勇;李东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仪器的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精密度、准确度、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进行评价,以222例门诊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用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对健康人群可进行检测和筛查,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分辨能力强,但对影形红细胞不能有效识别。结论对尿液有形成分仅作为筛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镜检法。

    作者:赵莹;丁生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清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C)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水平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T2DM 患者根据其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各4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结果 T2DM 患者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肾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 <0.05);在 T2DM 患者中,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呈正相关(r=0.39)。结论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更具临床价值。

    作者:侯卫科;孙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月龄婴儿肠道微生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的正常婴儿、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及RV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RV肠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月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随月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肠炎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和10月龄婴儿与健康对照组婴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月龄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存在差异,客观评判婴儿肠道微生态需建立不同月龄的肠道微生态参考区间。RV对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影响较大。

    作者:贺锐;张翀;赵翠生;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HBHA截短体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诊断活性研究

    目的:原核表达 HBHAΔC 及 HBHAΔN 蛋白,比较 HBHA 系列蛋白活性。为进一步研究 HBHA 临床诊断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克隆 HBHAΔC 和 HBHAΔN 目的基因,用于大肠杆菌(E.coli)BL-21系统表达纯化。将蛋白通过 CL-6B 柱检测肝素结合能力。并加入到培养 BCG 的7H9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其诱导 BCG 聚集情况。结果 nHBHA,rHBHA 及HBHAΔN 蛋白均具有肝素结合能力。nHBHA、rHBHA 和 HBHAΔC 蛋白具备诱导 BCG 聚集的作用。结论成功获得 HBHA截短体蛋白;证实 HBHA 蛋白碳端参与肝素结合功能;蛋白氮端参与诱导 BCG 聚集反应。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 TB 感染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断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周珊;徐修礼;马越云;刘家云;程晓东;张倩;郝晓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离子色谱技术对血清氯离子常规系统的正确度评价

    目的:以离子色谱法为比对方法,评价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测定血清氯离子的正确度。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测定2011~2013年的 RELA 样本,27份新鲜单份血清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同时采用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中氯离子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测定结果依据 EP9-A2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进行评价。结果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比对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 =1.0181X +2.2780,Y =0.6793X +34.222平均偏移分别为4.05%和1.59%。结论离子色谱法能准确测定血清中氯离子的含量。依据 EP9-A2文件,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一致,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不一致。为保证临床样本的准确测量,各厂家和临床界都急需建立常规检测项目的测量正确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作者:沈敏;方亮;吴立山;屠敏敏;吴旦;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指数平滑法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在临床用血管理中,为了提高用血计划制订的科学性,探讨指数平滑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用血统计数据,利用 SPSS17.0中 Forecasting 功能模块筛选佳预测模型,采用平稳的 R 方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计算优平滑系数并预测。结果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以及机采血小板3种血液成分平稳的 R 方分别为0.610、0.614与0.654,模型类型属于简单季节性,平滑系数α均为0.30。结论指数平滑法作为定量预测方法,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建峰;张立川;王书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吸烟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分析

    目的:了解吸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及烟龄有无关联。方法选取20~80岁无基础疾病的1847例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烟龄及血尿酸检测值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男性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较不吸烟人群和偶尔吸烟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吸烟人群与偶尔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不吸烟组、偶尔吸烟组及吸烟组血尿酸均值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将男性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各年龄组不吸烟、偶尔吸烟及吸烟人群血尿酸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尿酸均值随烟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男性和女性为研究对象,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较不吸烟和偶尔吸烟人群明显高,吸烟与偶尔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性别因素干扰后,男性血尿酸水平不受吸烟和年龄因素影响;血尿酸均值随烟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

    作者:田斌;张兵;李继猛;官玉红;文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 )基因 T174M、M235T 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 AGT 基因 T174M、M235T 位点基因型的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AGT 基因 T174M 位点携带 TT 基因型者、TM 基因型者 ACI 组 GLU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不同基因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235T 位点 MM、MT、TT 基因型者ACI 组 GLU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同基因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T174M、M235T 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三者之间未发现关联性;高血糖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宏芬;沈志霞;刘子洪;王颖杰;安洁;任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低血红蛋白密度在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低血红蛋白密度(LHD%)对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IDA)诊断的参考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测及全血细胞分析,计算出 LHD%,与健康组和已确诊的子宫肌瘤合并缺铁性贫血组的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 IDA 组 LHD%为(63±30)%,宫颈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组 LHD%为(32±15)%,均高于健康组(7±6)%、宫颈癌非铁缺乏组(22±21)%和宫颈癌非贫血组(16±10)%(P <0.05)。而子宫肌瘤 IDA 组与宫颈癌 IDA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细胞新参数 LHD%在对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参考价值,LHD%升高可提示宫颈癌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

    作者:何淑娅;宋晓玉;张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