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年24期文献
  • Cys-C、尿Ⅳ-C、尿NA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 C(Cys-C)、尿Ⅳ型胶原(Ⅳ-C)、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4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和28例健康人的 Cys-C、尿Ⅳ-C、尿NAG 和 mALB 数值,用 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s-c、尿Ⅳ-C 和尿 NAG 的数值,Ⅱ组与Ⅰ组相比,Ⅱ组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高(P <0.01),Ⅰ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 Cys-C、尿Ⅳ-C 和尿 NAG 与 mALB 相关性分别为0.830、0.849、0.834。结论 Cys-c、尿Ⅳ-C、尿 NAG 可以分别测定肾脏不同部位的损伤,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灵敏度高,且与 mALB 有同等诊断价值,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损害。

    作者:王勇;李东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POCT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 POCT 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监测 POCT 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空腹状态下,取患者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仪进行检测,随后立即抽取静脉血2 mL,抗凝,15 min 内离心分离血浆,4℃保存,30 min 内用实验室参考分析仪进行血浆葡萄糖测试。将末梢全血血糖结果与参考分析仪测试的静脉血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31例检测标本中,血糖浓度<4.0 mmol/L 的6例标本,准确度误差均在±0.83 mmol/L 范围内,血糖浓度>4.2 mmol/L的25例标本,其余7例标本的准确度误差>±20%,不精密度测定超出 CLA′88对血糖个体间变异(CV)7.7%,个体内变异(CV)4.9%的要求。结论 POCT 血糖仪检测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监测,不能替代生化分析仪血糖检验,使用时应按照管理办法建立血糖仪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作者:朱薇;葛君琍;乔正梅;张磊;吉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月龄婴儿肠道微生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的正常婴儿、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及RV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RV肠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月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随月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肠炎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和10月龄婴儿与健康对照组婴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月龄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存在差异,客观评判婴儿肠道微生态需建立不同月龄的肠道微生态参考区间。RV对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影响较大。

    作者:贺锐;张翀;赵翠生;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种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 Coulter LH750与 coulter ACT-5diff 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以重复性试验比对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评价仪器精密度和稳定性,以比对试验评价主要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的相关性。结果2台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变异系数(CV)均小于4%,在仪器测定的理想范围内;仪器间各测试项目相关系数(r2)大于0.9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2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可以用于临床标本的复查、测定。

    作者:陈阿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离子色谱技术对血清氯离子常规系统的正确度评价

    目的:以离子色谱法为比对方法,评价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测定血清氯离子的正确度。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测定2011~2013年的 RELA 样本,27份新鲜单份血清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同时采用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中氯离子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测定结果依据 EP9-A2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进行评价。结果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比对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 =1.0181X +2.2780,Y =0.6793X +34.222平均偏移分别为4.05%和1.59%。结论离子色谱法能准确测定血清中氯离子的含量。依据 EP9-A2文件,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一致,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不一致。为保证临床样本的准确测量,各厂家和临床界都急需建立常规检测项目的测量正确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作者:沈敏;方亮;吴立山;屠敏敏;吴旦;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具有溯源性的2个生化检测系统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分析

    目的:对具有溯源性的2个生化检测系统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结果具有溯源性的国产检测系统之间偏倚的临床可接受性。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以利德曼提供的生化检测系统为比较组,新成公司提供的生化检测系统为实验组,使用患者血清对2个检测系统的9个常见生化项目结果进行比对,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方程得到相对偏倚,以偏倚小于或等于 CLIA′88规定的1/2允许总误差为判定标准。结果2套检测系统9个项目经比对,葡萄糖(GLU)、尿酸(UA)、肌酐(Cr)、总蛋白(TP)、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可比性达到了要求,而尿素(Ur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可比性未达到要求。结论检测结果的溯源性主要由厂家完成,常规实验室应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经比对试验可见国产的检测系统之间大部分项目可比性达到要求,部分项目可比性差或在一定的浓度处达不到要求。

    作者:唐生尧;杜桂艳;曾守逵;李宗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尿特种蛋白定量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并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蛋白定性试验,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作者:刘洪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78例患者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578例患者 EB 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578例患者的4种 EB 病毒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和 EB 病毒核心抗原 IgG 抗体)。结果4种抗体联合检测共出现9种模式,根据临床意义可分为5组。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全自动酶免法同时检测 EB 病毒4种抗体,可以反映患者 EB 病毒感染后各个时间段的抗体水平。对 EB 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可靠的辅助指标。

    作者:刘妮妮;赵权;刘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住院患儿血清巨细胞病毒核酸与IgM抗体检测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核酸(HCMV-DNA)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 IgM 抗体(HCMV-IgM)在住院患儿巨细胞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2种不同方法对217例住院患儿血清标本进行同步检测,然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住院患儿 HCMV-DNA 阳性率为22.1%(48/217),HCMV-IgM 阳性率为27.2%(59/217),2种方法检测总符合率为87.6%。结论 HCMV-DNA 和 HCMV-IgM 检测对于住院患儿 CMV 感染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对 IgM 抗体检测阴性而临床疑似 CMV 感染的患儿,可进行 HCMV-DNA 检测,以提高 CMV 感染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朱建康;李耀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管黏附分子-1(VCAM-1)和 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 VCAM-1和 P-选择素在脑梗死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 VCAM-1和 P-选择素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 P-选择素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 VCAM-1和 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都与梗死体积成显著正相关。P-选择素水平在脑梗死后24 h 内达高峰,呈下降趋势,至72 h 时接近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 VCAM-1和 P-选择素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红;周洪兴;白阳;孙颖昕;王明海;王苏建;张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分析胱抑素C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变化

    目的:分析胱抑素 C 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接收的5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肝衰竭观察组,另选取25位经我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级和对照组内的研究对象于同日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在治疗中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PE),以观察胱抑素 C 在血浆置换后前后的变化,观察组内另25例患者作为与对照组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体内胱抑素 C、肌酐(Cr)、总胆红素(T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及观察组患者在 PE 治疗前后胱抑素 C 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未进行 PE 治疗的患者,其胱抑素 C 及TB 水平比对照高,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内实行 PE 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胱抑素C 及 TB 水平较治疗前有减少,组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 Cr 及 PT 的对比上,对照组及观察组、PE 治疗前后的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胱抑素 C 的水平与 Cr 及 PT 的水平无相关性,与 Cr 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胱抑素 C 水平不但可以作为肝脏炎症坏死程度的指标,而且可以作为反映肝肾综合征早期敏感指标,在血浆置换中,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会影响胱抑素 C 的水平。

    作者:吴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对正常宫内妊娠和输卵管妊娠月经周期对应β-HCG值的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宫内妊娠和输卵管妊娠月经周期与β-HCG 值的线性关系。方法对218例输卵管妊娠和88例宫内妊娠检测β-HCG 值,以停经天数和孕龄天数作为自变量 X ,β-HCG 值作为应变量Y ,分析2种妊娠状态下停经天数和孕龄天数与β-HCG 值的关系。结果正常宫内妊娠孕龄天数的决定系数较停经天数高出38.18%;输卵管妊娠孕龄天数的决定系数较停经天数高出17.65%。结论引用孕龄天数作为变量,对应β-HCG 值进行分析,克服了因月经周期不同造成的干扰,从反映真实受孕时间方面,优于以往采用的停经天数。

    作者:刘天霞;曾同霞;罗茹蓉;魏莲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6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6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的检测,并与39例健康人、36例肝脏炎症患者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紊乱、肝性脑病、腹水等多种并发症,功能降低,检测血清叶酸和脂联素水平,对了解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指导意义,二者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指数平滑法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在临床用血管理中,为了提高用血计划制订的科学性,探讨指数平滑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用血统计数据,利用 SPSS17.0中 Forecasting 功能模块筛选佳预测模型,采用平稳的 R 方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计算优平滑系数并预测。结果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以及机采血小板3种血液成分平稳的 R 方分别为0.610、0.614与0.654,模型类型属于简单季节性,平滑系数α均为0.30。结论指数平滑法作为定量预测方法,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建峰;张立川;王书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中TPOAb和TgAb的升高对甲状腺疾病进展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血清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或)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对甲状腺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48例健康人的甲状腺功能进行跟踪调查,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其促甲状腺激素(TSH)、TPOAb 和 TgAb 水平。结果48例中有4例终发展成甲亢,9例发展成为桥本甲状腺炎。结论血清中 TPOAb 和 TgAb 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甲状腺疾病的发展,需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作者:金宝生;樊卫;祁金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云浮地区娱乐场所从业者与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病原体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从业者与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娱乐场所从业女性人员299例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并与同期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474例作相同病原体检测对照。结果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和门诊女性就诊者的性病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4.11%和20.04%。其中淋球菌(NG)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00%,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阳性率分别为13.37%和8.86%,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01%和0.42%,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率分别为7.36%和2.10%。结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性病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性病门诊女性就诊患者(P <0.01),同时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高于性病门诊女性就诊患者(P <0.05),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必须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推广普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及定期体检,减少传染机会。

    作者:梁立锋;邓石雄;潘海桃;游伟民;伦振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垫江地区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垫江地区2631例唐氏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孕妇孕中期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检测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2631例孕妇中期(孕14周至21周6 d)进行检测血清中 AFP、β-HCG、uE3,结合孕妇年龄、孕周、B 超胎龄、体质量、双顶径、孕次、产次、是否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相关疾病家族史等,采用仪器配套软件计算,进行风险概率评估,对提示高风险孕妇再进行染色体检查确认。结果2631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34例,占5.09%,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1例,占0.42%,开放性脊柱裂高风险33例,占1.25%。结论孕妇孕中期进行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筛查,对胎儿先天缺陷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余晓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仪器的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精密度、准确度、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进行评价,以222例门诊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用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对健康人群可进行检测和筛查,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分辨能力强,但对影形红细胞不能有效识别。结论对尿液有形成分仅作为筛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镜检法。

    作者:赵莹;丁生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胆红素水平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中心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尿酸、总胆红素检测,并与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吸烟患者、饮酒患者进行分组,测定尿酸和总胆红素的水平,观察这2种因素对尿酸和总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 UA 显著升高,TBIL(总胆红素)显著降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清 UA(尿酸)水平与 LDL(低密度脂蛋白)、APOB(载脂蛋白 B)均呈显著正相关,与 HDL(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TBIL 水平与 HDL、APOA1(载脂蛋白 A1)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 LDL、APOB 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尿酸和总胆红素的变化,与血脂结果呈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吸烟和饮酒会影响尿酸和总胆红素的水平。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育龄妇女检测Tox、Rv及Cmv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检测 Tox、Rv 及 Cmv 对于育龄妇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婚前检查妇女血清中 Tox、Cmv 的 IgM、IgG 抗体及 Rv 的 IgG 抗体。结果8429例婚前检查妇女中 Tox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53%(45/8429)和2.5%(218/8429),Cmv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04%(4/8429)和97.5%(8222/8429),Rv 的 IgG 阳性率为83.6%(7048/8429);Tox、Cmv 的 IgM 总阳性率为0.58%(49/8429)。结论育龄妇女 Tox、Rv 及 Cmv 的抗体筛检,可作为近期感染及有过既往感染的一个依据,对防止相应病原体所致的缺陷胎儿的出生,对我国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泽滨;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与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孕24~28周的妇女妊娠糖尿病患者6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7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的检测。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其检测阳性率为30.3%。结论糖化血红蛋可结合空腹血糖来初步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观察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单独作为 GDM的诊断指标。

    作者:邢正皓;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行 TSPOT.TB 检查的97位患者临床资料,依临床诊断将受试者分成3组:患者组、对照组和诊断不明组,3组病例分别为43例、35例、19例。结果发现患者组有41例 T-SPOT.TB 呈阳性,敏感性为95.3%;对照组有32例 T-SPOT.TB 试验呈阴性,特异性为91.4%。结论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可用于结核的快速诊断,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高万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日立7600-110生化分析仪D模块镁试剂交叉污染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日立7600-110 D 模块中镁试剂交叉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按照日立7600仪器说明书提供的项目通道组合,对可能存在污染的血清镁项目按照试剂交叉污染确认试验进行项目测定,并验证调整项目顺序后的试剂交叉污染是否存在。结果各试剂与镁的项目组合镁相对偏差分别为葡萄糖为1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02%;胆碱酯酶和直接胆红素均为100%。结论葡萄糖试剂对镁测定造成交叉污染,调整试剂顺序后交叉污染消失,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赵全能;李炙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IgG抗-D合并IgG抗-C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

    目的:探讨 Rh 系统2种抗体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方法母婴血型鉴定包括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患儿血液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血清中 IgG 抗-D 效价为32、IgG 抗-C 效价为8。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的结果要综合分析,必要时加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避免因抗体的漏检而导致的漏诊。

    作者:杜海林;伍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与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 C(CysC)的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20例晚期孕妇(晚期孕妇组)和125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 Hcy 和 CysC 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 Hcy、Cys-C 水平分别为(17.00±2.71)μmol/L、(1.85±0.25)mg/L,Hcy 水平和 Cys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晚期孕妇组,晚期孕妇组 Cys-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晚期孕妇组血清 Hcy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 Hcy 和 CysC 水平呈正相关,检测妊娠期血清 Hcy 和 CysC 水平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是有临床意义的,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指标。

    作者:薛峰;颜源;陈瑶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12月该院确诊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血尿素(Urea)、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rea、SCr 无明显变化,而 SUA 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不良影响。

    作者:刘亚平;李继江;肖文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清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C)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水平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T2DM 患者根据其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各4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结果 T2DM 患者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肾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 <0.05);在 T2DM 患者中,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呈正相关(r=0.39)。结论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更具临床价值。

    作者:侯卫科;孙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探讨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胃是 Hp 主要的生长环境,而大量研究证明人口腔内牙菌斑、唾液、舌苔中也可检测出 Hp,并可能是胃内 Hp 复发再感染的来源。这对研究 Hp 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瑞(综述);居军;杨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胞外体在微RNA转运过程中的作用

    胞外体来源于多种真核细胞的多泡体(MVBs)内部的小囊泡,在电镜下呈典型的杯状,由脂质双层膜包绕的扁平半球体,直径约40~100 nm。MVBs 可能通过内出芽的方式形成小囊泡,而一些蛋白、脂质和核酸就分选进入这些小囊泡中,被释放到细胞间隙成为胞外体[1]。胞外体的实质是细胞内产生的小囊泡,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携带参与细胞生命过程的各种蛋白、脂质以及核酸。微 RNA(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曾经被视为无功能的分子[2]。近年来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参与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3]。已经证实 microRNA 存在于胞外体中,胞外体如同“特洛伊木马”参与 microRNA 在细胞间的转运而影响靶细胞功能。

    作者:陈胜;王伟;王亮(综述);张颖;贾战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外周血中CD4+调节性T细胞检测与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 T 细胞调节性外周血中 CD4+慢性丙肝患者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以收集的经过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128例慢性丙肝患者作为试验组,分别抽取治疗前后以及随访24周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CD4+细胞的百分比,并进行 HCV-RNA 定量和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HCV-RNA 定量、AST、ALT、CD4+(%)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以及随访24周后,患者的HCV-RNA 定量、AST、ALT、CD4+(%)的水平均显著的降低(P <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丙型肝炎的伤害,提高治愈率,减少对肝脏的损害。外周血中 CD4+调节性 T 细胞可以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

    作者:胡志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汉城病毒的TaqMan-BHO探针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汉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用专业软件设计引物和 TaqMan-BHQ探针,以人工合成 L 基因的片段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研究。结果模板的 Ct 值与模板稀释浓度的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 =-3.607X +41.84,r2=0.998,PCR 扩增效率为108.1%,其低检出限为53.2 copies/μL。结论应用 TaqMan-BHQ1探针的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汉城病毒核酸,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等特点。

    作者:刘纯成;杨鹏飞;燕清丽;时玉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胃癌手术前后血循环miR-2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 miR-21表达对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42例原发胃癌手术当日及术后1周抽取外周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以 U6为内参照基因,检测血浆 miR-21相对表达。结果患者胃癌术后血浆 miR-21表达与术前相比明显下调(P <0.01),总体相对表达量平均下降了28.2倍;并且发现,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术后 miR-21表达上调,而无家族史的胃癌患者术后比术前血浆 miR-21表达平均下降22倍(P <0.05);实验结果还发现,随着患者分化程度由高向低的变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逐步上升,同时术后平均 miR-21表达由低向高转变,表现出 miR-21相对表达倍数在高、中、中低和低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率在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呈相关性。结论循环外周血 miR-21检测对胃癌早期辅助诊断及术后恶性程度判断有临床意义。

    作者:顾荣民;朱明;文旭;陈森清;李金田;马国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太仓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突变和基因型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耐药突变和基因型分布情况,及 HBV 基因型与耐药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太仓地区3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前,检测患者耐药突变及基因型情况,分析患者耐药突变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35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 基因型分布:B 基因型172例,占49.14%;C 基因型164例,占46.85%;其中 D基因型9例,占2.57%;B、C 混合型基因型有5例,占1.4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本研究共检出58例耐药突变患者,其中 B 基因型22例,C 基因型35例,D 基因型1例,B、C 混合基因型患者未发现耐药突变。耐药突变位点:与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36例(10.28%),与阿德福韦相关的耐药突变16例(4.57%),与恩替卡韦相关的耐药突变6例(1.71%)。结论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 HBV 基因型以 B、C 型为主,2种基因型占90%以上,两种基因型比例相似。C 基因型患者发生耐药突变的比例较 B 基因型高,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比例高。建议对用药史不明确、复发再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沈逸辛;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和 D-二聚体(D-D)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测定了29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20例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24例老年健康者、30例非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FM 和D-D。结果肿瘤患者的 FM 和 D-D 的检测结果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增高(P <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与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之间 FM 和 D-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FM 和非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F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老年健康体检者和非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D-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M 和 D-D 都可以作为肿瘤患者诊断肿瘤性血栓的指标。D-D 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诊断肿瘤性血栓是没有意义的,在诊断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性血栓时,须联合 FM 和 D-D。

    作者:谢国丽;张朝明;江泽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 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9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分析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术后变化情况,比较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5.268、8.173,P <0.05),术前血清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r=0.776,P <0.01),与患者的 LVEF 呈反比(r=-0.472,P <0.05);术后第1天血浆 NT-proBNP 水平达到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P <0.05)),术后第3、5、7天逐渐下降。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峰值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浓度能够反映心功能情况,术后血浆 NT-proBNP 水平早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浓度升高对预测患者的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石建设;刘光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 )基因 T174M、M235T 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 AGT 基因 T174M、M235T 位点基因型的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AGT 基因 T174M 位点携带 TT 基因型者、TM 基因型者 ACI 组 GLU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不同基因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235T 位点 MM、MT、TT 基因型者ACI 组 GLU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同基因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T174M、M235T 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三者之间未发现关联性;高血糖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宏芬;沈志霞;刘子洪;王颖杰;安洁;任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BG、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艾滋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别测定(1-3)-β-D-葡聚糖(BG)、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以早期诊断艾滋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方法根据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结果选择153例有肺部感染症状并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分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然后检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 BG,同时检测各组的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各组同一项目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 BG 均值为(56.30±15.38)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56±41)/μL;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 BG 均值为(21.32±14.26)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200±53)/μL;健康对照者组 BG 均值为(2.89±1.55)pg/mL,CD4淋巴细胞均值为(480±89)/μL。3组中 BG 水平与 CD4T 淋巴细胞两两比较,两者进行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 BG、CD4淋巴细胞对艾滋病患者 IPFI 感染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林永恩;龙丽娜;任丽萍;李斌尧;陈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方法对135例确诊的HBeAg 阴性 CHB 患者分别进行肝活检和 HBV-DNA 拷贝、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检测,并分析组织学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相关性。结果血清 HBV-DNA 拷贝水平和各级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P <0.05);高炎症等级血清 ALT、TBiL、AST、ALB、PTA 和 HA 浓度高于低炎症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LT、TBiL、AST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正相关(P <0.05);ALB 和 PTA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负相关(P <0.05)。结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 HBV-DNA 拷贝水平、血清 TBiL、ALT、AST、ALB、PTA 浓度和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血清 HA 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水平相关。上述指标能够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仇红霞;袁中行;刘亚琴;郭乃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钙与CRP联合检查对AP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CRP)与血清钙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5例 AP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0例,重症胰腺炎(SAP)45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3组血清钙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测定3组 CRP 水平。结果入院当天,SAP 组及 MAP 组血清钙水平均偏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 MAP 组则高于 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MAP 组及 SAP 组 CRP 水平则高于对照组,且 SAP 组则高于 M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P、SAP 组入院第3天后血清钙水平较入院当天显著提高,而 CRP 水平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上较多检测 CRP 检测,但是实验表明如果检测 CRP 的同时检测血清钙使的临床判断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钙与 CRP 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两者一起检查可提高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作者:张琦;夏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实验室常用指标在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肾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这些标记是否可以预测肾组织学病变,筛选出适合临床的佳检验组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117例肾活检患者主要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根据WHO 肾脏病理分级标准和 Katafuchi 半定量积分标准进行分级(Ⅰ、Ⅱ、Ⅲ、Ⅳ级)分组。比较分析各组血清胱抑素 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清蛋白(mAlb)和24尿蛋白(U-TP)水平的差异性与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各项检测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相关性和统计学意义。结果病理分级第Ⅳ级的 NAG、α1-MG 和 CysC 与第Ⅰ、Ⅱ、Ⅲ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TP 和 mAlb 在反映肾脏疾疾时具有显著相关性(r=0.565,P =0.000);NAG 和α1-MG 在反映肾小管间质疾病时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 =0.509,P =0.000)。结论各项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判断患者临床与病理病情进展,说明病情的严重情况;同时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和检测效能,筛选 Cys C、mAlb、α1-MG 3个指标联合检测,检测效能大大改进。

    作者:蒋新华;马萍;王丽;权翠侠;王庆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中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怀疑有血液感染的患者血标本,在 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培养阳性者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969株,革兰阳性菌540株,占55.7%;革兰阴性菌413株,占42.6%;真菌16株,占1.7%,所分离的病原菌中前3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庆芳;陆桃红;朱晓丽;田凤喜;陈亚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SR)等4个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 Anti-CCP,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CRP,仪器法检测 SR,分别将2013年来该院就诊的90例 RA 患者、93例非 RA 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通过 ROC 曲线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经检测,RA 组与非 RA 组比较 Anti-CCP、RF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SR 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ti-CCP、RF、CRP、SR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0%、84.0%、51.7%和56.5%;Anti-CCP 和 RF 的敏感度分别为90.0%和74.4%,特异度分别为94.6%和86.0%,Youden 指数分别为84.6%和60.4%;CRP 诊断敏感度仅为52.2%,SR 诊断特异度仅为50.5%。结论 Anti-CCP、RF 对 RA 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 Anti-CCP诊断性能优于 RF;CRP 和 SR 诊断性能差,仅可作为疾病进展辅助参考,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黄宇;王涛;戴淑惠;黄朝阳;李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浆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4例卵巢癌患者和2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凝血功能水平、血浆 D-二聚体水平,评估手术前血浆 D-二聚体水平在监测卵巢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卵巢癌组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组(P <0.01);并且卵巢癌Ⅲ~Ⅳ期患者 D-二聚体及 FBG 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卵巢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随病情发展呈现加重趋势。结论 D-二聚体在卵巢肿瘤时可以反映纤溶功能的过度激活,提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效果。D-二聚体水平在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提高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宫辉;高玲娟;苏亚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的比值在预测缺血性脑梗死发生风险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 B(apoB)与载脂蛋白 A1(apoA1)的比值的水平及临床意义,寻找 apoB/apoA1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界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15日于该院就诊并行 MRI 头部增强扫描,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126例,其中,彩色超声仪检测示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的51例,未增厚组75例(颈动脉内中膜大于0.9 mm视为增厚);有粥样硬化斑块的81例,无粥样硬化斑块的45例,选取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空腹血清标本,分别测定 TG、CHOL、HDL-C、LDL-C、apoB、apoA1等指标,并采用独立 t 检验分析比较各组 apoB/apoA1及各项相关指标(包括 TG、AIP、apoB、apoA1等)。制作 ROC 曲线,读取曲线下面积并计算 apoB/apoA1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1)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 AIP、apoB/apoA1较对照组高,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apoB/apoA1的升高率为健康对照组的5.43倍,尤其是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或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升高更为明显,而 TG、apoB 则无明显变化。(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和未增厚组比较 apoB/apoA1无明显差异,而有粥样硬化斑块组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 apoB/apoA1明显增高,为对照组的1.6倍,认为 apoB/apoA1的比值是粥样硬化特异的指标。(3)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apoB/apoA1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6,特异度和灵敏度较其他指标高。结论 apoB/apoA1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特异、敏感的指标,与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更为敏感,是较好的实验室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指标。

    作者:艾艳红;靳情;苏大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湛江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 T、Z 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 LSBMD 的 T 和 Z值和 FNBMD T 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多;分析各年龄组 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 D 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 <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 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李广盛;陈广谋;郑锦畅;曾俏燕;牛艳茹;林颢;魏波;楚佳奇;曾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男性生殖激素水平和精子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男性生殖激素水平和精子生成的关系。方法对147例男性不育和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生殖激素和精液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分别高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P <0.01),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Y 染色体变异组血清 FSH 水平和少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变异组(P <0.05),两组无精子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性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结论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生殖激素紊乱和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性染色体变异和畸变导致男性血清 FSH、LH水平显著升高、T 水平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耿春惠;沈楷;黄永祥;张丽燕;陈爱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与健康非孕妇及健康晚期孕妇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了 HDCP 患者8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8例,子痫前期轻度26例,子痫前期重度1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孕妇36例,健康非孕妇30例作对照,分别用循环酶法测定 Hcy,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 D-D,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hs-CRP 水平。结果与健康非孕妇组及健康晚期孕妇组比较,HDCP 组 Hcy、D-D 及hs-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妊娠期,及时监测患者 Hcy、D-D、hs-CRP 水平,可进行有效的不良妊娠预测,从而及时采取药物干预、通过临床来纠正 HDCP 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为临床评价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喜荣;黄少雅;周世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VEGF、血清AFP与CR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含量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 ELISA法,化学发光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3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3例肝硬化(LC)患者进行了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测定,并与同期选取的32例健康者的测定结果作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血浆 VEGF 和血清 CRP 与肝硬化(LC)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VEGF 和 AFP 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 HCC 诊断的敏感性(91.6%)和准确度(90.3%)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浆VEGF、血清 AFP 与 CRP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检测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疾病变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实时PCR和PCR-RDB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比对研究

    目的:比较实时 PCR 法和 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 HPV 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09份女性生殖道样本,利用实时 PCR 法和 PCR-RDB 法分别检测 HPV 感染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不一致样本采用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结果83.5%(91/109)的样本两种方法结果一致(kappa=0.671),18例不一致样本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显示7例与实时 PCR相符,11例与 PCR-RDB 相符;高、低病毒载量组间 PCR-RDB 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6,P =0.224)。结论实时 PCR 和 PCR-RDB 两法用于 HPV 检测一致性一般;HPV 病毒载量在103~108范围内时 PCR-RDB 法的阳性率较稳定。

    作者:肖克林;严泽浩;罗茗月;麦光兴;陈熙;熊礼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栓前体蛋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血栓前体蛋白(TpP)浓度,探讨 TpP 浓度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糖尿病伴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7~12月该院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136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并选取体检中心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的 Tp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浓度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采用 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各项指标浓度变化在各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TpP 浓度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之间 Fib、D-二聚体、PT、APT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分为2个亚组,TpP 浓度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未合并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pP 浓度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 TpP 浓度的改变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作者:张秀岭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低血红蛋白密度在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低血红蛋白密度(LHD%)对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IDA)诊断的参考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测及全血细胞分析,计算出 LHD%,与健康组和已确诊的子宫肌瘤合并缺铁性贫血组的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 IDA 组 LHD%为(63±30)%,宫颈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组 LHD%为(32±15)%,均高于健康组(7±6)%、宫颈癌非铁缺乏组(22±21)%和宫颈癌非贫血组(16±10)%(P <0.05)。而子宫肌瘤 IDA 组与宫颈癌 IDA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细胞新参数 LHD%在对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参考价值,LHD%升高可提示宫颈癌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

    作者:何淑娅;宋晓玉;张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595例孕中期妇女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孕母血清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非偶联雌三醇(uE3)水平,探讨产前筛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595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 AFP、β-HCG、uE3定量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因素,计算风险值。随后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B 超检查。结果3595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70%(133/3595)、0.11%(4/3595)和1.44%(52/3595)。产前筛查189例为高风险孕妇,其中87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影像等产前诊断,确诊6例,其中 DS 3例、NTD 2例、ES 1例。结论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 DS、ES、NTD 患儿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锋;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婴幼儿支原体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婴幼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临床相关的诊断指标。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3、CD4、CD8的表达,利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 IgM、IgG、IgA 的浓度;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外周血 CD3+ 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和免疫球蛋白 IgA、IgG 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低拷贝组患儿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比例和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低于高拷贝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免疫状态发生明显变化,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一定的紊乱。

    作者:苏晓霁;卓佳佳;许自成;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类风湿因子及Anti-CCP与患者临床免疫学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患者临床免疫学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 RF、Anti-CCP 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中 RF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4.94%(169/178),Anti-CCP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79.78%(142/178);病程超过1年患者占73.03%(130/17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与 Anti-CCP 抗体现阳性率呈相关(P <0.05),与 RF 阳性率不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类风湿因子特异性较弱,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特异性突出,对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并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陆亚;陈璟;凌雨;张翠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为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和46例健康婴儿血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结果106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89例,占84%。46例健康婴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28例,占60.87%。结论牛奶、鸡蛋、小麦是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通过食物不耐受特异性 IgG 抗体检测,对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鄂建飞;刘利洪;孙家祥;徐开渝;曾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引起的肝毒性及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明确使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肝毒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102例接受 HAART 治疗的患者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的肝毒性发生率,分析治疗后引起肝毒性的风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73例接受含 NVP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35.6%,29例接受含 EFV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13.8%,2种药物肝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 =0.029)。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基线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结论接受 NVP 治疗的患者比接受 EFV 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肝毒性。合并感染 HCV、基线 ALT 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周德鹏;梁凌云;李放;徐华;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肾上腺髓质素对评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评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8例不同病因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和40例肺炎患儿、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及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组儿童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D)和内皮素(ET-1)水平,并分析AMD、ET-1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P<0.05),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心衰期血浆 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心衰早期和恢复期(P<0.05),心衰早期血浆AMD、ET-1水平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心衰期AMD、EF-1水平与AHF患儿CI、LVEF呈明显负相关(r=-0.614,-0.793,-0.618,-0.547,P<0.05);心衰期各时段AHF患儿AMD变异率显著高于EF-1,各时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DM水平与AHF患儿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血浆ADM水平,可以评估AHF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小风;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HBHA截短体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诊断活性研究

    目的:原核表达 HBHAΔC 及 HBHAΔN 蛋白,比较 HBHA 系列蛋白活性。为进一步研究 HBHA 临床诊断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克隆 HBHAΔC 和 HBHAΔN 目的基因,用于大肠杆菌(E.coli)BL-21系统表达纯化。将蛋白通过 CL-6B 柱检测肝素结合能力。并加入到培养 BCG 的7H9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其诱导 BCG 聚集情况。结果 nHBHA,rHBHA 及HBHAΔN 蛋白均具有肝素结合能力。nHBHA、rHBHA 和 HBHAΔC 蛋白具备诱导 BCG 聚集的作用。结论成功获得 HBHA截短体蛋白;证实 HBHA 蛋白碳端参与肝素结合功能;蛋白氮端参与诱导 BCG 聚集反应。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 TB 感染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断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周珊;徐修礼;马越云;刘家云;程晓东;张倩;郝晓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5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954例,女546例。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9例,女171例。均行心肌酶谱、血脂、凝血功能及多种蛋白检测。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观察组患者 CK、CKMB、AST、LDH、α-HBDH、TC、TG、LDL-C、FIb、D-D、TT、FDP、LPa、cTnI、MYO、HCY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HDL-C、APTT、INR、PT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酶谱指标、血脂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载脂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表达。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可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平龙玉;杜立树;王际涛;熊伟;张曼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ysC、SAA和尿微量清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淀粉样蛋白 A(SAA)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2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 25~300 mg/L),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和尿 malb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SAA 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M 患者2组 CysC、SAA、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DM 患者两组 GLU、HbA1C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M 患者血清 CysC 与SAA 水平随着尿 malb 的增加而升高。血清 CysC、SAA 和 malb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DN 肾损伤的检出率。

    作者:蒋玲;秦继宝;冯小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西宁地区临床危急值分布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危急值的分布情况,了解高原地区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该院进一步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科室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报告的危急值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该院危急值报告发生率为0.29%,西宁地区血钾、血糖及血气 pH 值的危急值发生率在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内科系统血钾、血糖危急值报告数明显高于外科系统(P <0.01)。结论定期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吸烟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分析

    目的:了解吸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及烟龄有无关联。方法选取20~80岁无基础疾病的1847例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烟龄及血尿酸检测值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男性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较不吸烟人群和偶尔吸烟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吸烟人群与偶尔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不吸烟组、偶尔吸烟组及吸烟组血尿酸均值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将男性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各年龄组不吸烟、偶尔吸烟及吸烟人群血尿酸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尿酸均值随烟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男性和女性为研究对象,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较不吸烟和偶尔吸烟人群明显高,吸烟与偶尔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性别因素干扰后,男性血尿酸水平不受吸烟和年龄因素影响;血尿酸均值随烟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

    作者:田斌;张兵;李继猛;官玉红;文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7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78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分离的78株 MRSA,MIC 法检测其药敏结果,PCR 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78株 MRSA 红霉素耐药率大于90%,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接近90%,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70%,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大于50%,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耐药率较低,未出现替加环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株;77株MRSA 的 mecA 基因检测阳性。结论该院分离的 MRSA 耐药率与报道大致相同,但不同科室之间有差别,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药,防止 MRSA 耐药加重。

    作者:曹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164份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标本培养3164份,阳性标本418份,占13.21%。革兰阳性菌176株,占阳性菌的42.1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35株,占阳性菌的56.22%,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假丝酵母菌7株,占阳性菌的1.67%。送检标本多的分别是新生儿科(627份)、血液科(367份)、呼吸科(272份)、儿科(207份)、神经内科(185份)、ICU(158份)。菌株分出率居前的分别肝胆外科(22.22%)、内分泌科(18.18%)、脊柱外科(16.36%)、ICU (15.96%)、神经外科(15.62%)、神经内科(15.13%)、肿瘤科(13.92%)、泌尿外科(12.23%)、烧伤儿外(12.15%)和骨外科(10.25%)。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有很高的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喏酮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都有很强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氨曲南、喹喏酮类、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40%以上,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在90%左右,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很敏感,耐药率小于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只有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90%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下;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代头孢、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均较高,对第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喏酮类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应加强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检测,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洁;刘方久;熊武芳;刘家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009~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09~2013年5年来血培养感染患者中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应用 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该院5年中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结果连续5年共14006例血培养分离阳性菌2301株,阳性率为16.4%。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303株(占56.6%);革兰阴性杆菌954株(占41.5%);真菌44株(占1.9%)。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等。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及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8%和18.4%。血培养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严重。结论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敏感性各不相同,及时了解血培养的结果,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耐药菌株、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菊英;肖启纹;夏嵘;尧荣凤;李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干扰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血常规结果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的患者30例,根据分析其干扰因素分为四组:冷凝集组7例、严重溶血组13例、脂血组8例、高白细胞组2例,分别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进行处理,纠正前后红细胞参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高白细胞组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果分析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并加以适当纠正措施,可以使红细胞参数更加接近真实结果。结论应重视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各组标本采取纠正措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王文婷;史沛芹;谢佳辰;汪海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降钙素原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降钙素原(PCT)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检测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估并且探讨在脓毒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测定 PCT,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方法进行精密度、回收率、线性、抗干扰等评价及临床应用。结果在0.5μg/L 和2.0μg/L 这2个医学诊断水平,此方法批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CV<5.0%和 CV<2.0%,平均回收率为100.6%。检测线性范围为0.05~60μg/L,判断依据为 r2=0.996。试剂在开口1个月和37℃水浴8 d 保存过程中,测值偏差小于10%。跟 Roche PCT 试剂(化学发光法)相比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抗干扰性强,总胆红素小于或等于600μmol/L,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400 mg/dL,三酰甘油小于或等于1000 mg/dL,类风湿因子小于或等于200 IU/mL 对试剂盒的测定均无影响。实验组血清 PCT 检测结果为(14.783±5.654)μg/L,与健康对照组(0.237±0.107)μg/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PCT 快速、准确、稳定、可靠、适用于临床脓毒症诊断。

    作者:方亮;周芸;唐伟;刘伟;徐玮;张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根据 IS015189的相关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从标本流程和采集技术两方面对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进行多部门全环节管控,并分析改进措施前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全环节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有效提高标本质量从而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佩玲;杜丕波;赵婉婷;郭勤华;庄岳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顾玲莉;刘香;沈晓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种HLA-B27检测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中国药监局(CFDA)批准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体外诊断试剂盒,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诊断试剂盒在 HLA-B27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573例临床血液样本,分别采用基于荧光PCR 技术和流式细胞法的2种上市获批试剂盒进行 HLA-B27检测,对于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采用 PCR 测序方法进行确认,同时随机抽取5%的荧光 PCR 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复验。结果573例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法试剂盒检测出阳性191例,阴性382例;相同样本使用荧光 PCR 试剂盒检测 HLA-B27基因阳性共194例,阴性379例。终结果以流式细胞法作为参照,2种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96.33%(184/191),阴性符合率为94.76%(362/382),27例样本不符(占总样本数的4.71%),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5.29%[(184+362)/573],Kappa 值为0.896,(P =0.02);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 P =0.021,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但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复测标本中(包括2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标本)HLA-B27基因测序结果与荧光PCR 试剂盒检测判断结果一致。结论相比临床 HLA-B27检测的权威方法流式细胞方法,荧光 PCR 法试剂盒在保证较高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在 HLA-B27检测上可能具有更为准确的判断能力,且相比标本制备和操作更为简单,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者:侯伟;许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应用高速离心技术消除乳糜干扰的关键参数研究

    目的:探寻高速离心法消除乳糜干扰的关键离心参数。方法通过向本底血清中添加乳糜微粒建立乳糜血,在5个不同参数下,离心同一组模型,将其下层血清的生化指标与本底血清进行配对 t 检验,并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实验组进行相对偏倚分析。结果与本底血清相比,对于 ALT、AST、TP、ALB、ALP、GGT、Fe 7项,相对离心力(RCF)29703 g 离心20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CK、CHE 2项,20672 g 离心1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 Zn,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Glu、LDH、CRE、Urea、UA、Ca、P 7项所有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各组产生的相对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对于 Ca、P 两项在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结论推荐使用29703 g 离心20 min 消除乳糜对 ALT、AST、TP、ALB、ALP、GGT、Fe、Glu、LDH、CRE、Urea、UA 的干扰,使用20672 g 离心15 min 消除对 CK、CHE 的干扰,使用9168 g 离心5 min 消除对 Zn、Ca、P 的干扰。

    作者:孟凡超;赵宗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LBL和PBL联合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临床检验学为基础,通过将检验学所提供的结果或数据与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健康普查、科学研究等。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引入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和不断充实。中医院校学生除需具备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及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西医学知识。而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课时少,讲授内容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来灌输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LBL 联合 PBL 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征;白玉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与临床紧密对接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与创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临床检验科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岗位之一,更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彼此独立,职业性不强,不能与临床实际工作良好对接,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动手能力差,教学效果不好;怎样改变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尽早融入临床生化工作岗位,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与临床行业专家一起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大胆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了“五真一实”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转型升级成功。

    作者:李玉芹;刘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高职高专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技术就是医学检验职业岗位重要的操作技能。根据高职高专院校高端技能型检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1],笔者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

    作者:邱冬;张慧;李敏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SysmexXT-2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目的:验证 Sysmex XT-2000i 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2、EP15-A2、EP6-A2、EP9-A2文件要求,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进行评价,并与长期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仪器———Sysmex XE-2100i 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Sysmex XT-2000i 全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主要性能指标符合临床实验室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血细胞分析仪。

    作者:杨平;郭靖澜;杨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ABBOTTARCHITECT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对 ABBOTT ARCHITECT C16000生化分析仪主要性能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本科实验室需求。方法依照实验室管理办法及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分别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 EP5-A2、EP9-A2和EP6-A 文件评价方法分析尿素(Urea)、肌酐(Cre)、尿酸(UA)和葡萄糖(Glu)等17项检测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并对各检测项目引用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ABBOTT ARCHITECT C16000生化分析仪 Urea、Cre、UA、Glu 等17项检测项目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小于或等1/4CLIA′88标准,批间精密度 CV 均小于或等于1/3CLIA′88标准;在准确度试验中,该17项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倚均小于或等于1/2CLIA′88标准;线性良好(r2>0.95);各检测项目引用的参考区间合适。结论 ABBOTT ARCHITECT C16000生化分析仪性能满足本实验室需求。

    作者:张娟;蒋小燕;李顺君;黄文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OlympusAU5421检测系统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验证

    目的:分析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以验证其厂家声明的检测系统性能。方法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用户验证-批准指南第2版》(EP15-A2)对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常规检测,分析其系统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和正确度与厂商声明的性能一致。结论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精密度高、正确度好,可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钱净;胡大春;杨丽琼;杨悦林;栗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RNA干扰MBP-1基因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影响

    目的:探讨 MBP-1(c-myc promter binding protein 1,MBP-1)基因表达沉默对胃癌细胞株 SGC-7901细胞增殖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胃癌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错义序列)和干扰组(转染 MBP-1 shRNA)。设计2条针对MBP-1基因的小干扰 RNA 片段及1条阴性对照 siRNA,并构建入 pSIREN-retroQ 质粒。将构建的重组 pSIREN-retroQ 质粒通过 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胃癌 SGC-7901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稳转株细胞。Real 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MBP-1表达。MTT 法对 MBP-1干扰后 SGC-7901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结果通过 PCR 扩增阳性克隆及测序,说明已成功构建MBP-1干扰及对照重组 pSIREN-retroQ 质粒。通过 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胃癌 SGC-7901细胞,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2周,说明已成功构建 MBP-1干扰及对照 SGC-7901稳转株细胞。Real time PCR 检测,干扰组 MBP-1 mRNA 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 <0.05)。Western blot 检测 MBP-1蛋白表达,干扰组 MBP-1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都显著下调。MTT 法检测结果表明,MBP-1干扰组细胞在48、72、96和120 h 增殖能力比空白对照组都有显著的升高(P <0.05)。结论下调 MBP-1基因表达能明显促进胃癌细胞 SGC-7901的增殖,从而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耿晢;姚海燕;韩跃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BAG-1、Bcl-2双靶区反义RNA重组载体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构建 BAG-1、Bcl-2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并初步研究它们对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该重组载体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从胃癌细胞株 SGC-7901总 RNA 中逆转录扩增包括全部编码序列的 BAG-1和 Bcl-2 cDNA,TA 克隆到pMD18-T Simple 载体,分别经 BamHⅠ和 ClaⅠ、EcoRⅠ和 NheⅠ双酶切并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后,反向插入真核细胞双表达载体pVITRO2的 mcs1和 mcs2中,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已建立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再将Bcl-2反向插入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的 mcs2中,构建双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酶切、测序鉴定。然后分别转染 SGC-7901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半定量 RT-PCR 检测基因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SGC-7901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表明,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及共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MTT 法检测显示重组载体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依赖性,其中以72 h 转染组抑制作用显著(P <0.01);RT-PCR 结果显示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1),而且共表达载体组比单表达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5),但 pVITRO2-AsBcl-2组对 BAG-1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载体组凋亡细胞比例升高,与 pVITRO2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且共表达重组载体组的效应比单表达重组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1),凋亡率由对照组的0.57%增加至15.75%。结论成功构建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并发现其能抑制 SGC-7901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凋亡,且以 pVITRO2-AsBAG-1-Bcl-2重组载体为明显。

    作者:陈建国;韩跃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