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立7600-110生化分析仪D模块镁试剂交叉污染原因及对策

赵全能;李炙莲

关键词:日立7600-110生化分析仪, D模块, 镁, 交叉污染
摘要:目的:探讨日立7600-110 D 模块中镁试剂交叉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按照日立7600仪器说明书提供的项目通道组合,对可能存在污染的血清镁项目按照试剂交叉污染确认试验进行项目测定,并验证调整项目顺序后的试剂交叉污染是否存在。结果各试剂与镁的项目组合镁相对偏差分别为葡萄糖为1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02%;胆碱酯酶和直接胆红素均为100%。结论葡萄糖试剂对镁测定造成交叉污染,调整试剂顺序后交叉污染消失,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干扰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血常规结果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的患者30例,根据分析其干扰因素分为四组:冷凝集组7例、严重溶血组13例、脂血组8例、高白细胞组2例,分别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进行处理,纠正前后红细胞参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高白细胞组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果分析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并加以适当纠正措施,可以使红细胞参数更加接近真实结果。结论应重视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各组标本采取纠正措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王文婷;史沛芹;谢佳辰;汪海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离子色谱技术对血清氯离子常规系统的正确度评价

    目的:以离子色谱法为比对方法,评价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测定血清氯离子的正确度。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测定2011~2013年的 RELA 样本,27份新鲜单份血清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同时采用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中氯离子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测定结果依据 EP9-A2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进行评价。结果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比对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 =1.0181X +2.2780,Y =0.6793X +34.222平均偏移分别为4.05%和1.59%。结论离子色谱法能准确测定血清中氯离子的含量。依据 EP9-A2文件,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一致,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不一致。为保证临床样本的准确测量,各厂家和临床界都急需建立常规检测项目的测量正确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作者:沈敏;方亮;吴立山;屠敏敏;吴旦;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湛江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 T、Z 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 LSBMD 的 T 和 Z值和 FNBMD T 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多;分析各年龄组 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 D 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 <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 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李广盛;陈广谋;郑锦畅;曾俏燕;牛艳茹;林颢;魏波;楚佳奇;曾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IgG抗-D合并IgG抗-C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

    目的:探讨 Rh 系统2种抗体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方法母婴血型鉴定包括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患儿血液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血清中 IgG 抗-D 效价为32、IgG 抗-C 效价为8。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的结果要综合分析,必要时加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避免因抗体的漏检而导致的漏诊。

    作者:杜海林;伍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太仓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突变和基因型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耐药突变和基因型分布情况,及 HBV 基因型与耐药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太仓地区3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前,检测患者耐药突变及基因型情况,分析患者耐药突变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35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 基因型分布:B 基因型172例,占49.14%;C 基因型164例,占46.85%;其中 D基因型9例,占2.57%;B、C 混合型基因型有5例,占1.4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本研究共检出58例耐药突变患者,其中 B 基因型22例,C 基因型35例,D 基因型1例,B、C 混合基因型患者未发现耐药突变。耐药突变位点:与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36例(10.28%),与阿德福韦相关的耐药突变16例(4.57%),与恩替卡韦相关的耐药突变6例(1.71%)。结论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 HBV 基因型以 B、C 型为主,2种基因型占90%以上,两种基因型比例相似。C 基因型患者发生耐药突变的比例较 B 基因型高,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比例高。建议对用药史不明确、复发再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沈逸辛;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类风湿因子及Anti-CCP与患者临床免疫学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患者临床免疫学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 RF、Anti-CCP 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中 RF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4.94%(169/178),Anti-CCP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79.78%(142/178);病程超过1年患者占73.03%(130/17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与 Anti-CCP 抗体现阳性率呈相关(P <0.05),与 RF 阳性率不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类风湿因子特异性较弱,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特异性突出,对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并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陆亚;陈璟;凌雨;张翠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BAG-1、Bcl-2双靶区反义RNA重组载体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构建 BAG-1、Bcl-2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并初步研究它们对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该重组载体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从胃癌细胞株 SGC-7901总 RNA 中逆转录扩增包括全部编码序列的 BAG-1和 Bcl-2 cDNA,TA 克隆到pMD18-T Simple 载体,分别经 BamHⅠ和 ClaⅠ、EcoRⅠ和 NheⅠ双酶切并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后,反向插入真核细胞双表达载体pVITRO2的 mcs1和 mcs2中,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已建立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再将Bcl-2反向插入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的 mcs2中,构建双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酶切、测序鉴定。然后分别转染 SGC-7901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半定量 RT-PCR 检测基因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SGC-7901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表明,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及共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MTT 法检测显示重组载体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依赖性,其中以72 h 转染组抑制作用显著(P <0.01);RT-PCR 结果显示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1),而且共表达载体组比单表达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5),但 pVITRO2-AsBcl-2组对 BAG-1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载体组凋亡细胞比例升高,与 pVITRO2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且共表达重组载体组的效应比单表达重组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1),凋亡率由对照组的0.57%增加至15.75%。结论成功构建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并发现其能抑制 SGC-7901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凋亡,且以 pVITRO2-AsBAG-1-Bcl-2重组载体为明显。

    作者:陈建国;韩跃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BG、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艾滋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别测定(1-3)-β-D-葡聚糖(BG)、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以早期诊断艾滋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方法根据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结果选择153例有肺部感染症状并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分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然后检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 BG,同时检测各组的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各组同一项目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 BG 均值为(56.30±15.38)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56±41)/μL;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 BG 均值为(21.32±14.26)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200±53)/μL;健康对照者组 BG 均值为(2.89±1.55)pg/mL,CD4淋巴细胞均值为(480±89)/μL。3组中 BG 水平与 CD4T 淋巴细胞两两比较,两者进行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 BG、CD4淋巴细胞对艾滋病患者 IPFI 感染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林永恩;龙丽娜;任丽萍;李斌尧;陈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与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孕24~28周的妇女妊娠糖尿病患者6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7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的检测。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其检测阳性率为30.3%。结论糖化血红蛋可结合空腹血糖来初步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观察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单独作为 GDM的诊断指标。

    作者:邢正皓;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78例患者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578例患者 EB 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578例患者的4种 EB 病毒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和 EB 病毒核心抗原 IgG 抗体)。结果4种抗体联合检测共出现9种模式,根据临床意义可分为5组。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全自动酶免法同时检测 EB 病毒4种抗体,可以反映患者 EB 病毒感染后各个时间段的抗体水平。对 EB 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可靠的辅助指标。

    作者:刘妮妮;赵权;刘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LBL和PBL联合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临床检验学为基础,通过将检验学所提供的结果或数据与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健康普查、科学研究等。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引入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和不断充实。中医院校学生除需具备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及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西医学知识。而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课时少,讲授内容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来灌输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LBL 联合 PBL 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征;白玉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ysC、SAA和尿微量清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淀粉样蛋白 A(SAA)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2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 25~300 mg/L),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和尿 malb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SAA 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M 患者2组 CysC、SAA、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DM 患者两组 GLU、HbA1C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M 患者血清 CysC 与SAA 水平随着尿 malb 的增加而升高。血清 CysC、SAA 和 malb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DN 肾损伤的检出率。

    作者:蒋玲;秦继宝;冯小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根据 IS015189的相关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从标本流程和采集技术两方面对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进行多部门全环节管控,并分析改进措施前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全环节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有效提高标本质量从而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佩玲;杜丕波;赵婉婷;郭勤华;庄岳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垫江地区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垫江地区2631例唐氏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孕妇孕中期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检测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2631例孕妇中期(孕14周至21周6 d)进行检测血清中 AFP、β-HCG、uE3,结合孕妇年龄、孕周、B 超胎龄、体质量、双顶径、孕次、产次、是否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相关疾病家族史等,采用仪器配套软件计算,进行风险概率评估,对提示高风险孕妇再进行染色体检查确认。结果2631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34例,占5.09%,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1例,占0.42%,开放性脊柱裂高风险33例,占1.25%。结论孕妇孕中期进行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筛查,对胎儿先天缺陷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余晓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育龄妇女检测Tox、Rv及Cmv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检测 Tox、Rv 及 Cmv 对于育龄妇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婚前检查妇女血清中 Tox、Cmv 的 IgM、IgG 抗体及 Rv 的 IgG 抗体。结果8429例婚前检查妇女中 Tox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53%(45/8429)和2.5%(218/8429),Cmv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04%(4/8429)和97.5%(8222/8429),Rv 的 IgG 阳性率为83.6%(7048/8429);Tox、Cmv 的 IgM 总阳性率为0.58%(49/8429)。结论育龄妇女 Tox、Rv 及 Cmv 的抗体筛检,可作为近期感染及有过既往感染的一个依据,对防止相应病原体所致的缺陷胎儿的出生,对我国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泽滨;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探讨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胃是 Hp 主要的生长环境,而大量研究证明人口腔内牙菌斑、唾液、舌苔中也可检测出 Hp,并可能是胃内 Hp 复发再感染的来源。这对研究 Hp 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瑞(综述);居军;杨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164份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标本培养3164份,阳性标本418份,占13.21%。革兰阳性菌176株,占阳性菌的42.1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35株,占阳性菌的56.22%,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假丝酵母菌7株,占阳性菌的1.67%。送检标本多的分别是新生儿科(627份)、血液科(367份)、呼吸科(272份)、儿科(207份)、神经内科(185份)、ICU(158份)。菌株分出率居前的分别肝胆外科(22.22%)、内分泌科(18.18%)、脊柱外科(16.36%)、ICU (15.96%)、神经外科(15.62%)、神经内科(15.13%)、肿瘤科(13.92%)、泌尿外科(12.23%)、烧伤儿外(12.15%)和骨外科(10.25%)。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有很高的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喏酮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都有很强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氨曲南、喹喏酮类、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40%以上,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在90%左右,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很敏感,耐药率小于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只有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90%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下;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代头孢、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均较高,对第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喏酮类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应加强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检测,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洁;刘方久;熊武芳;刘家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7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78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分离的78株 MRSA,MIC 法检测其药敏结果,PCR 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78株 MRSA 红霉素耐药率大于90%,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接近90%,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70%,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大于50%,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耐药率较低,未出现替加环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株;77株MRSA 的 mecA 基因检测阳性。结论该院分离的 MRSA 耐药率与报道大致相同,但不同科室之间有差别,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药,防止 MRSA 耐药加重。

    作者:曹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西宁地区临床危急值分布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危急值的分布情况,了解高原地区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该院进一步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科室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报告的危急值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该院危急值报告发生率为0.29%,西宁地区血钾、血糖及血气 pH 值的危急值发生率在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内科系统血钾、血糖危急值报告数明显高于外科系统(P <0.01)。结论定期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仪器的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精密度、准确度、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进行评价,以222例门诊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用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对健康人群可进行检测和筛查,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分辨能力强,但对影形红细胞不能有效识别。结论对尿液有形成分仅作为筛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镜检法。

    作者:赵莹;丁生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