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BL和PBL联合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李晓征;白玉盛

关键词:教学法, 中医院校, 实验诊断学, 诊断学教学, 应用范围, 临床检验学, 文化基础, 诊断学课, 预后判断, 医学知识, 临床诊断, 临床医学, 疗效观察, 科学研究, 科学素养, 科学技术, 讲授内容, 鉴别诊断, 健康普查, 基础医学
摘要: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临床检验学为基础,通过将检验学所提供的结果或数据与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健康普查、科学研究等。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引入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和不断充实。中医院校学生除需具备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及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西医学知识。而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课时少,讲授内容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来灌输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LBL 联合 PBL 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与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孕24~28周的妇女妊娠糖尿病患者6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7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的检测。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其检测阳性率为30.3%。结论糖化血红蛋可结合空腹血糖来初步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观察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单独作为 GDM的诊断指标。

    作者:邢正皓;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SR)等4个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 Anti-CCP,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CRP,仪器法检测 SR,分别将2013年来该院就诊的90例 RA 患者、93例非 RA 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通过 ROC 曲线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经检测,RA 组与非 RA 组比较 Anti-CCP、RF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SR 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ti-CCP、RF、CRP、SR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0%、84.0%、51.7%和56.5%;Anti-CCP 和 RF 的敏感度分别为90.0%和74.4%,特异度分别为94.6%和86.0%,Youden 指数分别为84.6%和60.4%;CRP 诊断敏感度仅为52.2%,SR 诊断特异度仅为50.5%。结论 Anti-CCP、RF 对 RA 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 Anti-CCP诊断性能优于 RF;CRP 和 SR 诊断性能差,仅可作为疾病进展辅助参考,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黄宇;王涛;戴淑惠;黄朝阳;李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育龄妇女检测Tox、Rv及Cmv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检测 Tox、Rv 及 Cmv 对于育龄妇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婚前检查妇女血清中 Tox、Cmv 的 IgM、IgG 抗体及 Rv 的 IgG 抗体。结果8429例婚前检查妇女中 Tox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53%(45/8429)和2.5%(218/8429),Cmv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04%(4/8429)和97.5%(8222/8429),Rv 的 IgG 阳性率为83.6%(7048/8429);Tox、Cmv 的 IgM 总阳性率为0.58%(49/8429)。结论育龄妇女 Tox、Rv 及 Cmv 的抗体筛检,可作为近期感染及有过既往感染的一个依据,对防止相应病原体所致的缺陷胎儿的出生,对我国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泽滨;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离子色谱技术对血清氯离子常规系统的正确度评价

    目的:以离子色谱法为比对方法,评价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测定血清氯离子的正确度。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测定2011~2013年的 RELA 样本,27份新鲜单份血清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同时采用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中氯离子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测定结果依据 EP9-A2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进行评价。结果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比对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 =1.0181X +2.2780,Y =0.6793X +34.222平均偏移分别为4.05%和1.59%。结论离子色谱法能准确测定血清中氯离子的含量。依据 EP9-A2文件,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一致,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不一致。为保证临床样本的准确测量,各厂家和临床界都急需建立常规检测项目的测量正确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作者:沈敏;方亮;吴立山;屠敏敏;吴旦;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浆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4例卵巢癌患者和2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凝血功能水平、血浆 D-二聚体水平,评估手术前血浆 D-二聚体水平在监测卵巢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卵巢癌组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组(P <0.01);并且卵巢癌Ⅲ~Ⅳ期患者 D-二聚体及 FBG 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卵巢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随病情发展呈现加重趋势。结论 D-二聚体在卵巢肿瘤时可以反映纤溶功能的过度激活,提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效果。D-二聚体水平在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提高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宫辉;高玲娟;苏亚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595例孕中期妇女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孕母血清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非偶联雌三醇(uE3)水平,探讨产前筛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595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 AFP、β-HCG、uE3定量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因素,计算风险值。随后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B 超检查。结果3595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70%(133/3595)、0.11%(4/3595)和1.44%(52/3595)。产前筛查189例为高风险孕妇,其中87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影像等产前诊断,确诊6例,其中 DS 3例、NTD 2例、ES 1例。结论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 DS、ES、NTD 患儿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锋;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RNA干扰MBP-1基因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影响

    目的:探讨 MBP-1(c-myc promter binding protein 1,MBP-1)基因表达沉默对胃癌细胞株 SGC-7901细胞增殖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胃癌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错义序列)和干扰组(转染 MBP-1 shRNA)。设计2条针对MBP-1基因的小干扰 RNA 片段及1条阴性对照 siRNA,并构建入 pSIREN-retroQ 质粒。将构建的重组 pSIREN-retroQ 质粒通过 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胃癌 SGC-7901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稳转株细胞。Real 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MBP-1表达。MTT 法对 MBP-1干扰后 SGC-7901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结果通过 PCR 扩增阳性克隆及测序,说明已成功构建MBP-1干扰及对照重组 pSIREN-retroQ 质粒。通过 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胃癌 SGC-7901细胞,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2周,说明已成功构建 MBP-1干扰及对照 SGC-7901稳转株细胞。Real time PCR 检测,干扰组 MBP-1 mRNA 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 <0.05)。Western blot 检测 MBP-1蛋白表达,干扰组 MBP-1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都显著下调。MTT 法检测结果表明,MBP-1干扰组细胞在48、72、96和120 h 增殖能力比空白对照组都有显著的升高(P <0.05)。结论下调 MBP-1基因表达能明显促进胃癌细胞 SGC-7901的增殖,从而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耿晢;姚海燕;韩跃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婴幼儿支原体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婴幼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临床相关的诊断指标。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3、CD4、CD8的表达,利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 IgM、IgG、IgA 的浓度;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外周血 CD3+ 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和免疫球蛋白 IgA、IgG 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低拷贝组患儿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比例和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低于高拷贝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免疫状态发生明显变化,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一定的紊乱。

    作者:苏晓霁;卓佳佳;许自成;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顾玲莉;刘香;沈晓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和 D-二聚体(D-D)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测定了29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20例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24例老年健康者、30例非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FM 和D-D。结果肿瘤患者的 FM 和 D-D 的检测结果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增高(P <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与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之间 FM 和 D-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FM 和非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F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老年健康体检者和非老年健康体检者的 D-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M 和 D-D 都可以作为肿瘤患者诊断肿瘤性血栓的指标。D-D 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诊断肿瘤性血栓是没有意义的,在诊断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性血栓时,须联合 FM 和 D-D。

    作者:谢国丽;张朝明;江泽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应用高速离心技术消除乳糜干扰的关键参数研究

    目的:探寻高速离心法消除乳糜干扰的关键离心参数。方法通过向本底血清中添加乳糜微粒建立乳糜血,在5个不同参数下,离心同一组模型,将其下层血清的生化指标与本底血清进行配对 t 检验,并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实验组进行相对偏倚分析。结果与本底血清相比,对于 ALT、AST、TP、ALB、ALP、GGT、Fe 7项,相对离心力(RCF)29703 g 离心20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CK、CHE 2项,20672 g 离心1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 Zn,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Glu、LDH、CRE、Urea、UA、Ca、P 7项所有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各组产生的相对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对于 Ca、P 两项在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结论推荐使用29703 g 离心20 min 消除乳糜对 ALT、AST、TP、ALB、ALP、GGT、Fe、Glu、LDH、CRE、Urea、UA 的干扰,使用20672 g 离心15 min 消除对 CK、CHE 的干扰,使用9168 g 离心5 min 消除对 Zn、Ca、P 的干扰。

    作者:孟凡超;赵宗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尿特种蛋白定量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并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蛋白定性试验,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作者:刘洪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探讨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胃是 Hp 主要的生长环境,而大量研究证明人口腔内牙菌斑、唾液、舌苔中也可检测出 Hp,并可能是胃内 Hp 复发再感染的来源。这对研究 Hp 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瑞(综述);居军;杨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实时PCR和PCR-RDB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比对研究

    目的:比较实时 PCR 法和 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 HPV 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09份女性生殖道样本,利用实时 PCR 法和 PCR-RDB 法分别检测 HPV 感染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不一致样本采用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结果83.5%(91/109)的样本两种方法结果一致(kappa=0.671),18例不一致样本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显示7例与实时 PCR相符,11例与 PCR-RDB 相符;高、低病毒载量组间 PCR-RDB 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6,P =0.224)。结论实时 PCR 和 PCR-RDB 两法用于 HPV 检测一致性一般;HPV 病毒载量在103~108范围内时 PCR-RDB 法的阳性率较稳定。

    作者:肖克林;严泽浩;罗茗月;麦光兴;陈熙;熊礼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实验室常用指标在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肾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这些标记是否可以预测肾组织学病变,筛选出适合临床的佳检验组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117例肾活检患者主要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根据WHO 肾脏病理分级标准和 Katafuchi 半定量积分标准进行分级(Ⅰ、Ⅱ、Ⅲ、Ⅳ级)分组。比较分析各组血清胱抑素 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清蛋白(mAlb)和24尿蛋白(U-TP)水平的差异性与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各项检测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相关性和统计学意义。结果病理分级第Ⅳ级的 NAG、α1-MG 和 CysC 与第Ⅰ、Ⅱ、Ⅲ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TP 和 mAlb 在反映肾脏疾疾时具有显著相关性(r=0.565,P =0.000);NAG 和α1-MG 在反映肾小管间质疾病时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 =0.509,P =0.000)。结论各项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判断患者临床与病理病情进展,说明病情的严重情况;同时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和检测效能,筛选 Cys C、mAlb、α1-MG 3个指标联合检测,检测效能大大改进。

    作者:蒋新华;马萍;王丽;权翠侠;王庆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 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9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分析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术后变化情况,比较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5.268、8.173,P <0.05),术前血清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r=0.776,P <0.01),与患者的 LVEF 呈反比(r=-0.472,P <0.05);术后第1天血浆 NT-proBNP 水平达到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P <0.05)),术后第3、5、7天逐渐下降。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峰值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浓度能够反映心功能情况,术后血浆 NT-proBNP 水平早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浓度升高对预测患者的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石建设;刘光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VEGF、血清AFP与CR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含量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 ELISA法,化学发光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3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3例肝硬化(LC)患者进行了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测定,并与同期选取的32例健康者的测定结果作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血浆 VEGF 和血清 CRP 与肝硬化(LC)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VEGF 和 AFP 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 HCC 诊断的敏感性(91.6%)和准确度(90.3%)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浆VEGF、血清 AFP 与 CRP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检测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疾病变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SysmexXT-2000i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目的:验证 Sysmex XT-2000i 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2、EP15-A2、EP6-A2、EP9-A2文件要求,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进行评价,并与长期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仪器———Sysmex XE-2100i 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Sysmex XT-2000i 全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主要性能指标符合临床实验室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血细胞分析仪。

    作者:杨平;郭靖澜;杨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BG、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艾滋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别测定(1-3)-β-D-葡聚糖(BG)、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以早期诊断艾滋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方法根据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结果选择153例有肺部感染症状并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分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然后检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 BG,同时检测各组的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各组同一项目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 BG 均值为(56.30±15.38)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56±41)/μL;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 BG 均值为(21.32±14.26)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200±53)/μL;健康对照者组 BG 均值为(2.89±1.55)pg/mL,CD4淋巴细胞均值为(480±89)/μL。3组中 BG 水平与 CD4T 淋巴细胞两两比较,两者进行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 BG、CD4淋巴细胞对艾滋病患者 IPFI 感染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林永恩;龙丽娜;任丽萍;李斌尧;陈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164份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标本培养3164份,阳性标本418份,占13.21%。革兰阳性菌176株,占阳性菌的42.1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35株,占阳性菌的56.22%,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假丝酵母菌7株,占阳性菌的1.67%。送检标本多的分别是新生儿科(627份)、血液科(367份)、呼吸科(272份)、儿科(207份)、神经内科(185份)、ICU(158份)。菌株分出率居前的分别肝胆外科(22.22%)、内分泌科(18.18%)、脊柱外科(16.36%)、ICU (15.96%)、神经外科(15.62%)、神经内科(15.13%)、肿瘤科(13.92%)、泌尿外科(12.23%)、烧伤儿外(12.15%)和骨外科(10.25%)。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有很高的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喏酮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都有很强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氨曲南、喹喏酮类、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40%以上,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在90%左右,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很敏感,耐药率小于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只有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90%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下;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代头孢、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均较高,对第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喏酮类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应加强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检测,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洁;刘方久;熊武芳;刘家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