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郭靖澜;杨梅
目的:通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的正常婴儿、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及RV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RV肠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月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随月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肠炎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和10月龄婴儿与健康对照组婴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月龄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存在差异,客观评判婴儿肠道微生态需建立不同月龄的肠道微生态参考区间。RV对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影响较大。
作者:贺锐;张翀;赵翠生;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78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分离的78株 MRSA,MIC 法检测其药敏结果,PCR 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78株 MRSA 红霉素耐药率大于90%,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接近90%,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70%,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大于50%,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耐药率较低,未出现替加环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株;77株MRSA 的 mecA 基因检测阳性。结论该院分离的 MRSA 耐药率与报道大致相同,但不同科室之间有差别,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药,防止 MRSA 耐药加重。
作者:曹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淀粉样蛋白 A(SAA)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2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 25~300 mg/L),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和尿 malb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SAA 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M 患者2组 CysC、SAA、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DM 患者两组 GLU、HbA1C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M 患者血清 CysC 与SAA 水平随着尿 malb 的增加而升高。血清 CysC、SAA 和 malb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DN 肾损伤的检出率。
作者:蒋玲;秦继宝;冯小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方法对135例确诊的HBeAg 阴性 CHB 患者分别进行肝活检和 HBV-DNA 拷贝、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检测,并分析组织学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相关性。结果血清 HBV-DNA 拷贝水平和各级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P <0.05);高炎症等级血清 ALT、TBiL、AST、ALB、PTA 和 HA 浓度高于低炎症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LT、TBiL、AST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正相关(P <0.05);ALB 和 PTA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负相关(P <0.05)。结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 HBV-DNA 拷贝水平、血清 TBiL、ALT、AST、ALB、PTA 浓度和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血清 HA 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水平相关。上述指标能够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仇红霞;袁中行;刘亚琴;郭乃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孕24~28周的妇女妊娠糖尿病患者6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7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的检测。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其检测阳性率为30.3%。结论糖化血红蛋可结合空腹血糖来初步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观察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单独作为 GDM的诊断指标。
作者:邢正皓;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中心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尿酸、总胆红素检测,并与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吸烟患者、饮酒患者进行分组,测定尿酸和总胆红素的水平,观察这2种因素对尿酸和总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 UA 显著升高,TBIL(总胆红素)显著降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清 UA(尿酸)水平与 LDL(低密度脂蛋白)、APOB(载脂蛋白 B)均呈显著正相关,与 HDL(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TBIL 水平与 HDL、APOA1(载脂蛋白 A1)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 LDL、APOB 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尿酸和总胆红素的变化,与血脂结果呈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吸烟和饮酒会影响尿酸和总胆红素的水平。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 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9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分析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术后变化情况,比较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5.268、8.173,P <0.05),术前血清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r=0.776,P <0.01),与患者的 LVEF 呈反比(r=-0.472,P <0.05);术后第1天血浆 NT-proBNP 水平达到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P <0.05)),术后第3、5、7天逐渐下降。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峰值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浓度能够反映心功能情况,术后血浆 NT-proBNP 水平早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浓度升高对预测患者的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石建设;刘光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评价 Coulter LH750与 coulter ACT-5diff 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以重复性试验比对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评价仪器精密度和稳定性,以比对试验评价主要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的相关性。结果2台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变异系数(CV)均小于4%,在仪器测定的理想范围内;仪器间各测试项目相关系数(r2)大于0.9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2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可以用于临床标本的复查、测定。
作者:陈阿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顾玲莉;刘香;沈晓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男性生殖激素水平和精子生成的关系。方法对147例男性不育和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生殖激素和精液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分别高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P <0.01),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Y 染色体变异组血清 FSH 水平和少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变异组(P <0.05),两组无精子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性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结论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生殖激素紊乱和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性染色体变异和畸变导致男性血清 FSH、LH水平显著升高、T 水平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耿春惠;沈楷;黄永祥;张丽燕;陈爱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寻高速离心法消除乳糜干扰的关键离心参数。方法通过向本底血清中添加乳糜微粒建立乳糜血,在5个不同参数下,离心同一组模型,将其下层血清的生化指标与本底血清进行配对 t 检验,并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实验组进行相对偏倚分析。结果与本底血清相比,对于 ALT、AST、TP、ALB、ALP、GGT、Fe 7项,相对离心力(RCF)29703 g 离心20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CK、CHE 2项,20672 g 离心1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 Zn,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Glu、LDH、CRE、Urea、UA、Ca、P 7项所有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各组产生的相对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对于 Ca、P 两项在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结论推荐使用29703 g 离心20 min 消除乳糜对 ALT、AST、TP、ALB、ALP、GGT、Fe、Glu、LDH、CRE、Urea、UA 的干扰,使用20672 g 离心15 min 消除对 CK、CHE 的干扰,使用9168 g 离心5 min 消除对 Zn、Ca、P 的干扰。
作者:孟凡超;赵宗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 C(Cys-C)、尿Ⅳ型胶原(Ⅳ-C)、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4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和28例健康人的 Cys-C、尿Ⅳ-C、尿NAG 和 mALB 数值,用 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s-c、尿Ⅳ-C 和尿 NAG 的数值,Ⅱ组与Ⅰ组相比,Ⅱ组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高(P <0.01),Ⅰ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 Cys-C、尿Ⅳ-C 和尿 NAG 与 mALB 相关性分别为0.830、0.849、0.834。结论 Cys-c、尿Ⅳ-C、尿 NAG 可以分别测定肾脏不同部位的损伤,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灵敏度高,且与 mALB 有同等诊断价值,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损害。
作者:王勇;李东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以验证其厂家声明的检测系统性能。方法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用户验证-批准指南第2版》(EP15-A2)对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常规检测,分析其系统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和正确度与厂商声明的性能一致。结论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精密度高、正确度好,可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钱净;胡大春;杨丽琼;杨悦林;栗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明确使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肝毒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102例接受 HAART 治疗的患者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的肝毒性发生率,分析治疗后引起肝毒性的风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73例接受含 NVP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35.6%,29例接受含 EFV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13.8%,2种药物肝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 =0.029)。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基线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结论接受 NVP 治疗的患者比接受 EFV 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肝毒性。合并感染 HCV、基线 ALT 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周德鹏;梁凌云;李放;徐华;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临床检验科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岗位之一,更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彼此独立,职业性不强,不能与临床实际工作良好对接,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动手能力差,教学效果不好;怎样改变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尽早融入临床生化工作岗位,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与临床行业专家一起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大胆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了“五真一实”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转型升级成功。
作者:李玉芹;刘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SR)等4个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 Anti-CCP,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CRP,仪器法检测 SR,分别将2013年来该院就诊的90例 RA 患者、93例非 RA 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通过 ROC 曲线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经检测,RA 组与非 RA 组比较 Anti-CCP、RF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SR 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ti-CCP、RF、CRP、SR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0%、84.0%、51.7%和56.5%;Anti-CCP 和 RF 的敏感度分别为90.0%和74.4%,特异度分别为94.6%和86.0%,Youden 指数分别为84.6%和60.4%;CRP 诊断敏感度仅为52.2%,SR 诊断特异度仅为50.5%。结论 Anti-CCP、RF 对 RA 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 Anti-CCP诊断性能优于 RF;CRP 和 SR 诊断性能差,仅可作为疾病进展辅助参考,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黄宇;王涛;戴淑惠;黄朝阳;李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构建 BAG-1、Bcl-2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并初步研究它们对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该重组载体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从胃癌细胞株 SGC-7901总 RNA 中逆转录扩增包括全部编码序列的 BAG-1和 Bcl-2 cDNA,TA 克隆到pMD18-T Simple 载体,分别经 BamHⅠ和 ClaⅠ、EcoRⅠ和 NheⅠ双酶切并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后,反向插入真核细胞双表达载体pVITRO2的 mcs1和 mcs2中,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已建立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再将Bcl-2反向插入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的 mcs2中,构建双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酶切、测序鉴定。然后分别转染 SGC-7901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半定量 RT-PCR 检测基因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SGC-7901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表明,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及共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MTT 法检测显示重组载体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依赖性,其中以72 h 转染组抑制作用显著(P <0.01);RT-PCR 结果显示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1),而且共表达载体组比单表达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5),但 pVITRO2-AsBcl-2组对 BAG-1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载体组凋亡细胞比例升高,与 pVITRO2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且共表达重组载体组的效应比单表达重组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1),凋亡率由对照组的0.57%增加至15.75%。结论成功构建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并发现其能抑制 SGC-7901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凋亡,且以 pVITRO2-AsBAG-1-Bcl-2重组载体为明显。
作者:陈建国;韩跃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检测 Tox、Rv 及 Cmv 对于育龄妇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婚前检查妇女血清中 Tox、Cmv 的 IgM、IgG 抗体及 Rv 的 IgG 抗体。结果8429例婚前检查妇女中 Tox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53%(45/8429)和2.5%(218/8429),Cmv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04%(4/8429)和97.5%(8222/8429),Rv 的 IgG 阳性率为83.6%(7048/8429);Tox、Cmv 的 IgM 总阳性率为0.58%(49/8429)。结论育龄妇女 Tox、Rv 及 Cmv 的抗体筛检,可作为近期感染及有过既往感染的一个依据,对防止相应病原体所致的缺陷胎儿的出生,对我国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泽滨;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调查578例患者 EB 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578例患者的4种 EB 病毒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和 EB 病毒核心抗原 IgG 抗体)。结果4种抗体联合检测共出现9种模式,根据临床意义可分为5组。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全自动酶免法同时检测 EB 病毒4种抗体,可以反映患者 EB 病毒感染后各个时间段的抗体水平。对 EB 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可靠的辅助指标。
作者:刘妮妮;赵权;刘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以离子色谱法为比对方法,评价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测定血清氯离子的正确度。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测定2011~2013年的 RELA 样本,27份新鲜单份血清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同时采用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中氯离子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测定结果依据 EP9-A2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进行评价。结果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比对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 =1.0181X +2.2780,Y =0.6793X +34.222平均偏移分别为4.05%和1.59%。结论离子色谱法能准确测定血清中氯离子的含量。依据 EP9-A2文件,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一致,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不一致。为保证临床样本的准确测量,各厂家和临床界都急需建立常规检测项目的测量正确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作者:沈敏;方亮;吴立山;屠敏敏;吴旦;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