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超;赵宗玲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从业者与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娱乐场所从业女性人员299例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并与同期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474例作相同病原体检测对照。结果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和门诊女性就诊者的性病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4.11%和20.04%。其中淋球菌(NG)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00%,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阳性率分别为13.37%和8.86%,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01%和0.42%,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率分别为7.36%和2.10%。结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性病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性病门诊女性就诊患者(P <0.01),同时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高于性病门诊女性就诊患者(P <0.05),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必须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推广普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及定期体检,减少传染机会。
作者:梁立锋;邓石雄;潘海桃;游伟民;伦振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胞外体来源于多种真核细胞的多泡体(MVBs)内部的小囊泡,在电镜下呈典型的杯状,由脂质双层膜包绕的扁平半球体,直径约40~100 nm。MVBs 可能通过内出芽的方式形成小囊泡,而一些蛋白、脂质和核酸就分选进入这些小囊泡中,被释放到细胞间隙成为胞外体[1]。胞外体的实质是细胞内产生的小囊泡,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携带参与细胞生命过程的各种蛋白、脂质以及核酸。微 RNA(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曾经被视为无功能的分子[2]。近年来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参与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3]。已经证实 microRNA 存在于胞外体中,胞外体如同“特洛伊木马”参与 microRNA 在细胞间的转运而影响靶细胞功能。
作者:陈胜;王伟;王亮(综述);张颖;贾战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与健康非孕妇及健康晚期孕妇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了 HDCP 患者8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8例,子痫前期轻度26例,子痫前期重度1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孕妇36例,健康非孕妇30例作对照,分别用循环酶法测定 Hcy,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 D-D,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hs-CRP 水平。结果与健康非孕妇组及健康晚期孕妇组比较,HDCP 组 Hcy、D-D 及hs-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妊娠期,及时监测患者 Hcy、D-D、hs-CRP 水平,可进行有效的不良妊娠预测,从而及时采取药物干预、通过临床来纠正 HDCP 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为临床评价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喜荣;黄少雅;周世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CRP)与血清钙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5例 AP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0例,重症胰腺炎(SAP)45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3组血清钙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测定3组 CRP 水平。结果入院当天,SAP 组及 MAP 组血清钙水平均偏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 MAP 组则高于 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MAP 组及 SAP 组 CRP 水平则高于对照组,且 SAP 组则高于 M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P、SAP 组入院第3天后血清钙水平较入院当天显著提高,而 CRP 水平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上较多检测 CRP 检测,但是实验表明如果检测 CRP 的同时检测血清钙使的临床判断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钙与 CRP 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两者一起检查可提高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作者:张琦;夏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孕母血清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非偶联雌三醇(uE3)水平,探讨产前筛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595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 AFP、β-HCG、uE3定量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因素,计算风险值。随后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B 超检查。结果3595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70%(133/3595)、0.11%(4/3595)和1.44%(52/3595)。产前筛查189例为高风险孕妇,其中87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影像等产前诊断,确诊6例,其中 DS 3例、NTD 2例、ES 1例。结论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 DS、ES、NTD 患儿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锋;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 miR-21表达对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42例原发胃癌手术当日及术后1周抽取外周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以 U6为内参照基因,检测血浆 miR-21相对表达。结果患者胃癌术后血浆 miR-21表达与术前相比明显下调(P <0.01),总体相对表达量平均下降了28.2倍;并且发现,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术后 miR-21表达上调,而无家族史的胃癌患者术后比术前血浆 miR-21表达平均下降22倍(P <0.05);实验结果还发现,随着患者分化程度由高向低的变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逐步上升,同时术后平均 miR-21表达由低向高转变,表现出 miR-21相对表达倍数在高、中、中低和低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率在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呈相关性。结论循环外周血 miR-21检测对胃癌早期辅助诊断及术后恶性程度判断有临床意义。
作者:顾荣民;朱明;文旭;陈森清;李金田;马国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吸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及烟龄有无关联。方法选取20~80岁无基础疾病的1847例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烟龄及血尿酸检测值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男性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较不吸烟人群和偶尔吸烟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吸烟人群与偶尔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不吸烟组、偶尔吸烟组及吸烟组血尿酸均值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将男性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各年龄组不吸烟、偶尔吸烟及吸烟人群血尿酸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尿酸均值随烟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男性和女性为研究对象,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较不吸烟和偶尔吸烟人群明显高,吸烟与偶尔吸烟人群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性别因素干扰后,男性血尿酸水平不受吸烟和年龄因素影响;血尿酸均值随烟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
作者:田斌;张兵;李继猛;官玉红;文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耐药突变和基因型分布情况,及 HBV 基因型与耐药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太仓地区3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前,检测患者耐药突变及基因型情况,分析患者耐药突变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35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 基因型分布:B 基因型172例,占49.14%;C 基因型164例,占46.85%;其中 D基因型9例,占2.57%;B、C 混合型基因型有5例,占1.4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本研究共检出58例耐药突变患者,其中 B 基因型22例,C 基因型35例,D 基因型1例,B、C 混合基因型患者未发现耐药突变。耐药突变位点:与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36例(10.28%),与阿德福韦相关的耐药突变16例(4.57%),与恩替卡韦相关的耐药突变6例(1.71%)。结论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 HBV 基因型以 B、C 型为主,2种基因型占90%以上,两种基因型比例相似。C 基因型患者发生耐药突变的比例较 B 基因型高,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比例高。建议对用药史不明确、复发再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沈逸辛;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调查578例患者 EB 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578例患者的4种 EB 病毒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和 EB 病毒核心抗原 IgG 抗体)。结果4种抗体联合检测共出现9种模式,根据临床意义可分为5组。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全自动酶免法同时检测 EB 病毒4种抗体,可以反映患者 EB 病毒感染后各个时间段的抗体水平。对 EB 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可靠的辅助指标。
作者:刘妮妮;赵权;刘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的正常婴儿、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及RV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RV肠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月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随月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肠炎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和10月龄婴儿与健康对照组婴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月龄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存在差异,客观评判婴儿肠道微生态需建立不同月龄的肠道微生态参考区间。RV对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影响较大。
作者:贺锐;张翀;赵翠生;叶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垫江地区2631例唐氏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孕妇孕中期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检测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2631例孕妇中期(孕14周至21周6 d)进行检测血清中 AFP、β-HCG、uE3,结合孕妇年龄、孕周、B 超胎龄、体质量、双顶径、孕次、产次、是否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相关疾病家族史等,采用仪器配套软件计算,进行风险概率评估,对提示高风险孕妇再进行染色体检查确认。结果2631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34例,占5.09%,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1例,占0.42%,开放性脊柱裂高风险33例,占1.25%。结论孕妇孕中期进行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筛查,对胎儿先天缺陷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余晓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男性生殖激素水平和精子生成的关系。方法对147例男性不育和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生殖激素和精液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分别高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P <0.01),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Y 染色体变异组血清 FSH 水平和少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变异组(P <0.05),两组无精子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性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结论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生殖激素紊乱和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性染色体变异和畸变导致男性血清 FSH、LH水平显著升高、T 水平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耿春惠;沈楷;黄永祥;张丽燕;陈爱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顾玲莉;刘香;沈晓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 )基因 T174M、M235T 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 AGT 基因 T174M、M235T 位点基因型的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AGT 基因 T174M 位点携带 TT 基因型者、TM 基因型者 ACI 组 GLU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不同基因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235T 位点 MM、MT、TT 基因型者ACI 组 GLU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同基因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T174M、M235T 多态性及血糖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三者之间未发现关联性;高血糖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宏芬;沈志霞;刘子洪;王颖杰;安洁;任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以验证其厂家声明的检测系统性能。方法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用户验证-批准指南第2版》(EP15-A2)对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常规检测,分析其系统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和正确度与厂商声明的性能一致。结论 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精密度高、正确度好,可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钱净;胡大春;杨丽琼;杨悦林;栗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6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的检测,并与39例健康人、36例肝脏炎症患者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紊乱、肝性脑病、腹水等多种并发症,功能降低,检测血清叶酸和脂联素水平,对了解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指导意义,二者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中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怀疑有血液感染的患者血标本,在 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培养阳性者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969株,革兰阳性菌540株,占55.7%;革兰阴性菌413株,占42.6%;真菌16株,占1.7%,所分离的病原菌中前3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庆芳;陆桃红;朱晓丽;田凤喜;陈亚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评价 Coulter LH750与 coulter ACT-5diff 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以重复性试验比对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评价仪器精密度和稳定性,以比对试验评价主要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的相关性。结果2台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变异系数(CV)均小于4%,在仪器测定的理想范围内;仪器间各测试项目相关系数(r2)大于0.9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2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可以用于临床标本的复查、测定。
作者:陈阿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 T、Z 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 LSBMD 的 T 和 Z值和 FNBMD T 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多;分析各年龄组 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 D 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 <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 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李广盛;陈广谋;郑锦畅;曾俏燕;牛艳茹;林颢;魏波;楚佳奇;曾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检测 Tox、Rv 及 Cmv 对于育龄妇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婚前检查妇女血清中 Tox、Cmv 的 IgM、IgG 抗体及 Rv 的 IgG 抗体。结果8429例婚前检查妇女中 Tox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53%(45/8429)和2.5%(218/8429),Cmv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04%(4/8429)和97.5%(8222/8429),Rv 的 IgG 阳性率为83.6%(7048/8429);Tox、Cmv 的 IgM 总阳性率为0.58%(49/8429)。结论育龄妇女 Tox、Rv 及 Cmv 的抗体筛检,可作为近期感染及有过既往感染的一个依据,对防止相应病原体所致的缺陷胎儿的出生,对我国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泽滨;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