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5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954例,女546例。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9例,女171例。均行心肌酶谱、血脂、凝血功能及多种蛋白检测。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观察组患者 CK、CKMB、AST、LDH、α-HBDH、TC、TG、LDL-C、FIb、D-D、TT、FDP、LPa、cTnI、MYO、HCY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HDL-C、APTT、INR、PT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酶谱指标、血脂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载脂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表达。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可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平龙玉;杜立树;王际涛;熊伟;张曼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 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9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分析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术后变化情况,比较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5.268、8.173,P <0.05),术前血清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r=0.776,P <0.01),与患者的 LVEF 呈反比(r=-0.472,P <0.05);术后第1天血浆 NT-proBNP 水平达到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P <0.05)),术后第3、5、7天逐渐下降。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峰值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浓度能够反映心功能情况,术后血浆 NT-proBNP 水平早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浓度升高对预测患者的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石建设;刘光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并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蛋白定性试验,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作者:刘洪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MBP-1(c-myc promter binding protein 1,MBP-1)基因表达沉默对胃癌细胞株 SGC-7901细胞增殖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胃癌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错义序列)和干扰组(转染 MBP-1 shRNA)。设计2条针对MBP-1基因的小干扰 RNA 片段及1条阴性对照 siRNA,并构建入 pSIREN-retroQ 质粒。将构建的重组 pSIREN-retroQ 质粒通过 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胃癌 SGC-7901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稳转株细胞。Real 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MBP-1表达。MTT 法对 MBP-1干扰后 SGC-7901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结果通过 PCR 扩增阳性克隆及测序,说明已成功构建MBP-1干扰及对照重组 pSIREN-retroQ 质粒。通过 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胃癌 SGC-7901细胞,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2周,说明已成功构建 MBP-1干扰及对照 SGC-7901稳转株细胞。Real time PCR 检测,干扰组 MBP-1 mRNA 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 <0.05)。Western blot 检测 MBP-1蛋白表达,干扰组 MBP-1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都显著下调。MTT 法检测结果表明,MBP-1干扰组细胞在48、72、96和120 h 增殖能力比空白对照组都有显著的升高(P <0.05)。结论下调 MBP-1基因表达能明显促进胃癌细胞 SGC-7901的增殖,从而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耿晢;姚海燕;韩跃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技术就是医学检验职业岗位重要的操作技能。根据高职高专院校高端技能型检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1],笔者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
作者:邱冬;张慧;李敏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婴幼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临床相关的诊断指标。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3、CD4、CD8的表达,利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 IgM、IgG、IgA 的浓度;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外周血 CD3+ 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和免疫球蛋白 IgA、IgG 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低拷贝组患儿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比例和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低于高拷贝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免疫状态发生明显变化,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一定的紊乱。
作者:苏晓霁;卓佳佳;许自成;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明确使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肝毒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102例接受 HAART 治疗的患者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的肝毒性发生率,分析治疗后引起肝毒性的风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73例接受含 NVP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35.6%,29例接受含 EFV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13.8%,2种药物肝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 =0.029)。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基线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结论接受 NVP 治疗的患者比接受 EFV 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肝毒性。合并感染 HCV、基线 ALT 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周德鹏;梁凌云;李放;徐华;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评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8例不同病因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和40例肺炎患儿、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及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组儿童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D)和内皮素(ET-1)水平,并分析AMD、ET-1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P<0.05),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心衰期血浆 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心衰早期和恢复期(P<0.05),心衰早期血浆AMD、ET-1水平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心衰期AMD、EF-1水平与AHF患儿CI、LVEF呈明显负相关(r=-0.614,-0.793,-0.618,-0.547,P<0.05);心衰期各时段AHF患儿AMD变异率显著高于EF-1,各时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DM水平与AHF患儿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血浆ADM水平,可以评估AHF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小风;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临床检验科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岗位之一,更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彼此独立,职业性不强,不能与临床实际工作良好对接,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动手能力差,教学效果不好;怎样改变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尽早融入临床生化工作岗位,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与临床行业专家一起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大胆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了“五真一实”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转型升级成功。
作者:李玉芹;刘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实时 PCR 法和 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 HPV 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09份女性生殖道样本,利用实时 PCR 法和 PCR-RDB 法分别检测 HPV 感染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不一致样本采用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结果83.5%(91/109)的样本两种方法结果一致(kappa=0.671),18例不一致样本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显示7例与实时 PCR相符,11例与 PCR-RDB 相符;高、低病毒载量组间 PCR-RDB 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6,P =0.224)。结论实时 PCR 和 PCR-RDB 两法用于 HPV 检测一致性一般;HPV 病毒载量在103~108范围内时 PCR-RDB 法的阳性率较稳定。
作者:肖克林;严泽浩;罗茗月;麦光兴;陈熙;熊礼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 C(CysC)的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20例晚期孕妇(晚期孕妇组)和125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 Hcy 和 CysC 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 Hcy、Cys-C 水平分别为(17.00±2.71)μmol/L、(1.85±0.25)mg/L,Hcy 水平和 Cys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晚期孕妇组,晚期孕妇组 Cys-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晚期孕妇组血清 Hcy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 Hcy 和 CysC 水平呈正相关,检测妊娠期血清 Hcy 和 CysC 水平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是有临床意义的,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指标。
作者:薛峰;颜源;陈瑶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构建 BAG-1、Bcl-2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并初步研究它们对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该重组载体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从胃癌细胞株 SGC-7901总 RNA 中逆转录扩增包括全部编码序列的 BAG-1和 Bcl-2 cDNA,TA 克隆到pMD18-T Simple 载体,分别经 BamHⅠ和 ClaⅠ、EcoRⅠ和 NheⅠ双酶切并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后,反向插入真核细胞双表达载体pVITRO2的 mcs1和 mcs2中,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已建立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 pVITRO2-AsBcl-2,再将Bcl-2反向插入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的 mcs2中,构建双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酶切、测序鉴定。然后分别转染 SGC-7901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半定量 RT-PCR 检测基因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SGC-7901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表明,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及共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MTT 法检测显示重组载体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依赖性,其中以72 h 转染组抑制作用显著(P <0.01);RT-PCR 结果显示 BAG-1 mRNA 和 Bcl-2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1),而且共表达载体组比单表达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5),但 pVITRO2-AsBcl-2组对 BAG-1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载体组凋亡细胞比例升高,与 pVITRO2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且共表达重组载体组的效应比单表达重组载体组更为显著(P <0.01),凋亡率由对照组的0.57%增加至15.75%。结论成功构建双靶区反义 RNA 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Bcl-2及单表达重组载体 pVITRO2-AsBAG-1和pVITRO2-AsBcl-2,并发现其能抑制 SGC-7901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凋亡,且以 pVITRO2-AsBAG-1-Bcl-2重组载体为明显。
作者:陈建国;韩跃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C)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水平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T2DM 患者根据其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各4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结果 T2DM 患者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肾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 <0.05);在 T2DM 患者中,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呈正相关(r=0.39)。结论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更具临床价值。
作者:侯卫科;孙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临床检验学为基础,通过将检验学所提供的结果或数据与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健康普查、科学研究等。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引入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和不断充实。中医院校学生除需具备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及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西医学知识。而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课时少,讲授内容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来灌输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LBL 联合 PBL 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征;白玉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耐药突变和基因型分布情况,及 HBV 基因型与耐药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太仓地区3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前,检测患者耐药突变及基因型情况,分析患者耐药突变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35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 基因型分布:B 基因型172例,占49.14%;C 基因型164例,占46.85%;其中 D基因型9例,占2.57%;B、C 混合型基因型有5例,占1.4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本研究共检出58例耐药突变患者,其中 B 基因型22例,C 基因型35例,D 基因型1例,B、C 混合基因型患者未发现耐药突变。耐药突变位点:与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36例(10.28%),与阿德福韦相关的耐药突变16例(4.57%),与恩替卡韦相关的耐药突变6例(1.71%)。结论太仓地区慢性乙肝患者 HBV 基因型以 B、C 型为主,2种基因型占90%以上,两种基因型比例相似。C 基因型患者发生耐药突变的比例较 B 基因型高,拉米夫定相关的耐药突变比例高。建议对用药史不明确、复发再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沈逸辛;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标本培养3164份,阳性标本418份,占13.21%。革兰阳性菌176株,占阳性菌的42.1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35株,占阳性菌的56.22%,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假丝酵母菌7株,占阳性菌的1.67%。送检标本多的分别是新生儿科(627份)、血液科(367份)、呼吸科(272份)、儿科(207份)、神经内科(185份)、ICU(158份)。菌株分出率居前的分别肝胆外科(22.22%)、内分泌科(18.18%)、脊柱外科(16.36%)、ICU (15.96%)、神经外科(15.62%)、神经内科(15.13%)、肿瘤科(13.92%)、泌尿外科(12.23%)、烧伤儿外(12.15%)和骨外科(10.25%)。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有很高的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喏酮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都有很强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氨曲南、喹喏酮类、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40%以上,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在90%左右,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很敏感,耐药率小于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只有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90%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下;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代头孢、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均较高,对第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喏酮类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应加强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检测,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洁;刘方久;熊武芳;刘家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危急值的分布情况,了解高原地区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该院进一步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科室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报告的危急值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该院危急值报告发生率为0.29%,西宁地区血钾、血糖及血气 pH 值的危急值发生率在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内科系统血钾、血糖危急值报告数明显高于外科系统(P <0.01)。结论定期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淀粉样蛋白 A(SAA)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2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 25~300 mg/L),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和尿 malb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SAA 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M 患者2组 CysC、SAA、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DM 患者两组 GLU、HbA1C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M 患者血清 CysC 与SAA 水平随着尿 malb 的增加而升高。血清 CysC、SAA 和 malb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DN 肾损伤的检出率。
作者:蒋玲;秦继宝;冯小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原核表达 HBHAΔC 及 HBHAΔN 蛋白,比较 HBHA 系列蛋白活性。为进一步研究 HBHA 临床诊断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克隆 HBHAΔC 和 HBHAΔN 目的基因,用于大肠杆菌(E.coli)BL-21系统表达纯化。将蛋白通过 CL-6B 柱检测肝素结合能力。并加入到培养 BCG 的7H9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其诱导 BCG 聚集情况。结果 nHBHA,rHBHA 及HBHAΔN 蛋白均具有肝素结合能力。nHBHA、rHBHA 和 HBHAΔC 蛋白具备诱导 BCG 聚集的作用。结论成功获得 HBHA截短体蛋白;证实 HBHA 蛋白碳端参与肝素结合功能;蛋白氮端参与诱导 BCG 聚集反应。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 TB 感染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断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周珊;徐修礼;马越云;刘家云;程晓东;张倩;郝晓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CRP)与血清钙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5例 AP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0例,重症胰腺炎(SAP)45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3组血清钙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测定3组 CRP 水平。结果入院当天,SAP 组及 MAP 组血清钙水平均偏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 MAP 组则高于 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MAP 组及 SAP 组 CRP 水平则高于对照组,且 SAP 组则高于 M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P、SAP 组入院第3天后血清钙水平较入院当天显著提高,而 CRP 水平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上较多检测 CRP 检测,但是实验表明如果检测 CRP 的同时检测血清钙使的临床判断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钙与 CRP 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两者一起检查可提高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作者:张琦;夏丰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