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龙玉;杜立树;王际涛;熊伟;张曼俐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淀粉样蛋白 A(SAA)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malb<2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 25~300 mg/L),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和尿 malb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SAA 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M 患者2组 CysC、SAA、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DM 患者两组 GLU、HbA1C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M 患者血清 CysC 与SAA 水平随着尿 malb 的增加而升高。血清 CysC、SAA 和 malb 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 DN 肾损伤的检出率。
作者:蒋玲;秦继宝;冯小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一种汉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用专业软件设计引物和 TaqMan-BHQ探针,以人工合成 L 基因的片段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研究。结果模板的 Ct 值与模板稀释浓度的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 =-3.607X +41.84,r2=0.998,PCR 扩增效率为108.1%,其低检出限为53.2 copies/μL。结论应用 TaqMan-BHQ1探针的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汉城病毒核酸,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等特点。
作者:刘纯成;杨鹏飞;燕清丽;时玉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78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分离的78株 MRSA,MIC 法检测其药敏结果,PCR 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78株 MRSA 红霉素耐药率大于90%,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接近90%,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70%,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大于50%,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耐药率较低,未出现替加环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株;77株MRSA 的 mecA 基因检测阳性。结论该院分离的 MRSA 耐药率与报道大致相同,但不同科室之间有差别,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药,防止 MRSA 耐药加重。
作者:曹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 B(apoB)与载脂蛋白 A1(apoA1)的比值的水平及临床意义,寻找 apoB/apoA1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界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15日于该院就诊并行 MRI 头部增强扫描,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126例,其中,彩色超声仪检测示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的51例,未增厚组75例(颈动脉内中膜大于0.9 mm视为增厚);有粥样硬化斑块的81例,无粥样硬化斑块的45例,选取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空腹血清标本,分别测定 TG、CHOL、HDL-C、LDL-C、apoB、apoA1等指标,并采用独立 t 检验分析比较各组 apoB/apoA1及各项相关指标(包括 TG、AIP、apoB、apoA1等)。制作 ROC 曲线,读取曲线下面积并计算 apoB/apoA1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1)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 AIP、apoB/apoA1较对照组高,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apoB/apoA1的升高率为健康对照组的5.43倍,尤其是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或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升高更为明显,而 TG、apoB 则无明显变化。(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和未增厚组比较 apoB/apoA1无明显差异,而有粥样硬化斑块组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 apoB/apoA1明显增高,为对照组的1.6倍,认为 apoB/apoA1的比值是粥样硬化特异的指标。(3)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apoB/apoA1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6,特异度和灵敏度较其他指标高。结论 apoB/apoA1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特异、敏感的指标,与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更为敏感,是较好的实验室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指标。
作者:艾艳红;靳情;苏大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婴幼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临床相关的诊断指标。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3、CD4、CD8的表达,利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 IgM、IgG、IgA 的浓度;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外周血 CD3+ 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和免疫球蛋白 IgA、IgG 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低拷贝组患儿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比例和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低于高拷贝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免疫状态发生明显变化,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一定的紊乱。
作者:苏晓霁;卓佳佳;许自成;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胱抑素 C 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接收的5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肝衰竭观察组,另选取25位经我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级和对照组内的研究对象于同日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在治疗中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PE),以观察胱抑素 C 在血浆置换后前后的变化,观察组内另25例患者作为与对照组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体内胱抑素 C、肌酐(Cr)、总胆红素(T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及观察组患者在 PE 治疗前后胱抑素 C 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未进行 PE 治疗的患者,其胱抑素 C 及TB 水平比对照高,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内实行 PE 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胱抑素C 及 TB 水平较治疗前有减少,组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 Cr 及 PT 的对比上,对照组及观察组、PE 治疗前后的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胱抑素 C 的水平与 Cr 及 PT 的水平无相关性,与 Cr 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胱抑素 C 水平不但可以作为肝脏炎症坏死程度的指标,而且可以作为反映肝肾综合征早期敏感指标,在血浆置换中,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会影响胱抑素 C 的水平。
作者:吴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12月该院确诊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血尿素(Urea)、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rea、SCr 无明显变化,而 SUA 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不良影响。
作者:刘亚平;李继江;肖文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 T、Z 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 LSBMD 的 T 和 Z值和 FNBMD T 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多;分析各年龄组 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 D 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 <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 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李广盛;陈广谋;郑锦畅;曾俏燕;牛艳茹;林颢;魏波;楚佳奇;曾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胞外体来源于多种真核细胞的多泡体(MVBs)内部的小囊泡,在电镜下呈典型的杯状,由脂质双层膜包绕的扁平半球体,直径约40~100 nm。MVBs 可能通过内出芽的方式形成小囊泡,而一些蛋白、脂质和核酸就分选进入这些小囊泡中,被释放到细胞间隙成为胞外体[1]。胞外体的实质是细胞内产生的小囊泡,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携带参与细胞生命过程的各种蛋白、脂质以及核酸。微 RNA(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曾经被视为无功能的分子[2]。近年来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参与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3]。已经证实 microRNA 存在于胞外体中,胞外体如同“特洛伊木马”参与 microRNA 在细胞间的转运而影响靶细胞功能。
作者:陈胜;王伟;王亮(综述);张颖;贾战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别测定(1-3)-β-D-葡聚糖(BG)、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以早期诊断艾滋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方法根据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结果选择153例有肺部感染症状并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分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然后检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 BG,同时检测各组的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各组同一项目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 BG 均值为(56.30±15.38)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56±41)/μL;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 BG 均值为(21.32±14.26)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200±53)/μL;健康对照者组 BG 均值为(2.89±1.55)pg/mL,CD4淋巴细胞均值为(480±89)/μL。3组中 BG 水平与 CD4T 淋巴细胞两两比较,两者进行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 BG、CD4淋巴细胞对艾滋病患者 IPFI 感染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林永恩;龙丽娜;任丽萍;李斌尧;陈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6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的检测,并与39例健康人、36例肝脏炎症患者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和脂联素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紊乱、肝性脑病、腹水等多种并发症,功能降低,检测血清叶酸和脂联素水平,对了解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指导意义,二者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实时 PCR 法和 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 HPV 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09份女性生殖道样本,利用实时 PCR 法和 PCR-RDB 法分别检测 HPV 感染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不一致样本采用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结果83.5%(91/109)的样本两种方法结果一致(kappa=0.671),18例不一致样本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显示7例与实时 PCR相符,11例与 PCR-RDB 相符;高、低病毒载量组间 PCR-RDB 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6,P =0.224)。结论实时 PCR 和 PCR-RDB 两法用于 HPV 检测一致性一般;HPV 病毒载量在103~108范围内时 PCR-RDB 法的阳性率较稳定。
作者:肖克林;严泽浩;罗茗月;麦光兴;陈熙;熊礼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在临床用血管理中,为了提高用血计划制订的科学性,探讨指数平滑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用血统计数据,利用 SPSS17.0中 Forecasting 功能模块筛选佳预测模型,采用平稳的 R 方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计算优平滑系数并预测。结果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以及机采血小板3种血液成分平稳的 R 方分别为0.610、0.614与0.654,模型类型属于简单季节性,平滑系数α均为0.30。结论指数平滑法作为定量预测方法,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建峰;张立川;王书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血栓前体蛋白(TpP)浓度,探讨 TpP 浓度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糖尿病伴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7~12月该院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136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并选取体检中心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的 Tp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浓度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采用 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各项指标浓度变化在各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TpP 浓度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之间 Fib、D-二聚体、PT、APT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分为2个亚组,TpP 浓度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未合并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pP 浓度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 TpP 浓度的改变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作者:张秀岭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血常规结果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的患者30例,根据分析其干扰因素分为四组:冷凝集组7例、严重溶血组13例、脂血组8例、高白细胞组2例,分别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进行处理,纠正前后红细胞参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高白细胞组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果分析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并加以适当纠正措施,可以使红细胞参数更加接近真实结果。结论应重视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各组标本采取纠正措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王文婷;史沛芹;谢佳辰;汪海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行 TSPOT.TB 检查的97位患者临床资料,依临床诊断将受试者分成3组:患者组、对照组和诊断不明组,3组病例分别为43例、35例、19例。结果发现患者组有41例 T-SPOT.TB 呈阳性,敏感性为95.3%;对照组有32例 T-SPOT.TB 试验呈阴性,特异性为91.4%。结论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可用于结核的快速诊断,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高万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索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为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和46例健康婴儿血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结果106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89例,占84%。46例健康婴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检测阳性者28例,占60.87%。结论牛奶、鸡蛋、小麦是本地区婴儿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致敏源,通过食物不耐受特异性 IgG 抗体检测,对婴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鄂建飞;刘利洪;孙家祥;徐开渝;曾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中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怀疑有血液感染的患者血标本,在 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培养阳性者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969株,革兰阳性菌540株,占55.7%;革兰阴性菌413株,占42.6%;真菌16株,占1.7%,所分离的病原菌中前3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庆芳;陆桃红;朱晓丽;田凤喜;陈亚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并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蛋白定性试验,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作者:刘洪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Rh 系统2种抗体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方法母婴血型鉴定包括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患儿血液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血清中 IgG 抗-D 效价为32、IgG 抗-C 效价为8。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的结果要综合分析,必要时加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避免因抗体的漏检而导致的漏诊。
作者:杜海林;伍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