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支原体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变化

苏晓霁;卓佳佳;许自成;程邦宁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摘要: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婴幼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临床相关的诊断指标。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3、CD4、CD8的表达,利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 IgM、IgG、IgA 的浓度;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外周血 CD3+ 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和免疫球蛋白 IgA、IgG 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低拷贝组患儿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比例和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低于高拷贝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免疫状态发生明显变化,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一定的紊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湛江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 T、Z 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 LSBMD 的 T 和 Z值和 FNBMD T 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多;分析各年龄组 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 D 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 <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 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李广盛;陈广谋;郑锦畅;曾俏燕;牛艳茹;林颢;魏波;楚佳奇;曾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LBL和PBL联合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临床检验学为基础,通过将检验学所提供的结果或数据与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健康普查、科学研究等。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引入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和不断充实。中医院校学生除需具备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及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西医学知识。而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课时少,讲授内容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来灌输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LBL 联合 PBL 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征;白玉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78例患者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578例患者 EB 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578例患者的4种 EB 病毒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和 EB 病毒核心抗原 IgG 抗体)。结果4种抗体联合检测共出现9种模式,根据临床意义可分为5组。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全自动酶免法同时检测 EB 病毒4种抗体,可以反映患者 EB 病毒感染后各个时间段的抗体水平。对 EB 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可靠的辅助指标。

    作者:刘妮妮;赵权;刘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SR)等4个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 Anti-CCP,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CRP,仪器法检测 SR,分别将2013年来该院就诊的90例 RA 患者、93例非 RA 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通过 ROC 曲线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经检测,RA 组与非 RA 组比较 Anti-CCP、RF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SR 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ti-CCP、RF、CRP、SR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0%、84.0%、51.7%和56.5%;Anti-CCP 和 RF 的敏感度分别为90.0%和74.4%,特异度分别为94.6%和86.0%,Youden 指数分别为84.6%和60.4%;CRP 诊断敏感度仅为52.2%,SR 诊断特异度仅为50.5%。结论 Anti-CCP、RF 对 RA 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 Anti-CCP诊断性能优于 RF;CRP 和 SR 诊断性能差,仅可作为疾病进展辅助参考,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黄宇;王涛;戴淑惠;黄朝阳;李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方法对135例确诊的HBeAg 阴性 CHB 患者分别进行肝活检和 HBV-DNA 拷贝、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检测,并分析组织学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相关性。结果血清 HBV-DNA 拷贝水平和各级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P <0.05);高炎症等级血清 ALT、TBiL、AST、ALB、PTA 和 HA 浓度高于低炎症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LT、TBiL、AST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正相关(P <0.05);ALB 和 PTA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负相关(P <0.05)。结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 HBV-DNA 拷贝水平、血清 TBiL、ALT、AST、ALB、PTA 浓度和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血清 HA 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水平相关。上述指标能够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仇红霞;袁中行;刘亚琴;郭乃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降钙素原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降钙素原(PCT)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检测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估并且探讨在脓毒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测定 PCT,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方法进行精密度、回收率、线性、抗干扰等评价及临床应用。结果在0.5μg/L 和2.0μg/L 这2个医学诊断水平,此方法批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CV<5.0%和 CV<2.0%,平均回收率为100.6%。检测线性范围为0.05~60μg/L,判断依据为 r2=0.996。试剂在开口1个月和37℃水浴8 d 保存过程中,测值偏差小于10%。跟 Roche PCT 试剂(化学发光法)相比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抗干扰性强,总胆红素小于或等于600μmol/L,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400 mg/dL,三酰甘油小于或等于1000 mg/dL,类风湿因子小于或等于200 IU/mL 对试剂盒的测定均无影响。实验组血清 PCT 检测结果为(14.783±5.654)μg/L,与健康对照组(0.237±0.107)μg/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PCT 快速、准确、稳定、可靠、适用于临床脓毒症诊断。

    作者:方亮;周芸;唐伟;刘伟;徐玮;张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仪器的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精密度、准确度、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进行评价,以222例门诊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用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对健康人群可进行检测和筛查,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分辨能力强,但对影形红细胞不能有效识别。结论对尿液有形成分仅作为筛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镜检法。

    作者:赵莹;丁生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类风湿因子及Anti-CCP与患者临床免疫学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患者临床免疫学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 RF、Anti-CCP 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中 RF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4.94%(169/178),Anti-CCP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79.78%(142/178);病程超过1年患者占73.03%(130/17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与 Anti-CCP 抗体现阳性率呈相关(P <0.05),与 RF 阳性率不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类风湿因子特异性较弱,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特异性突出,对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并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陆亚;陈璟;凌雨;张翠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离子色谱技术对血清氯离子常规系统的正确度评价

    目的:以离子色谱法为比对方法,评价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测定血清氯离子的正确度。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测定2011~2013年的 RELA 样本,27份新鲜单份血清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同时采用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中氯离子和校准品中的氯离子,测定结果依据 EP9-A2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进行评价。结果电极法和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比对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 =1.0181X +2.2780,Y =0.6793X +34.222平均偏移分别为4.05%和1.59%。结论离子色谱法能准确测定血清中氯离子的含量。依据 EP9-A2文件,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一致,硫氰酸汞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正确度性能不一致。为保证临床样本的准确测量,各厂家和临床界都急需建立常规检测项目的测量正确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常规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作者:沈敏;方亮;吴立山;屠敏敏;吴旦;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胆红素水平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中心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尿酸、总胆红素检测,并与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吸烟患者、饮酒患者进行分组,测定尿酸和总胆红素的水平,观察这2种因素对尿酸和总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 UA 显著升高,TBIL(总胆红素)显著降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清 UA(尿酸)水平与 LDL(低密度脂蛋白)、APOB(载脂蛋白 B)均呈显著正相关,与 HDL(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TBIL 水平与 HDL、APOA1(载脂蛋白 A1)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 LDL、APOB 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尿酸和总胆红素的变化,与血脂结果呈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吸烟和饮酒会影响尿酸和总胆红素的水平。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164份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标本培养3164份,阳性标本418份,占13.21%。革兰阳性菌176株,占阳性菌的42.1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35株,占阳性菌的56.22%,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假丝酵母菌7株,占阳性菌的1.67%。送检标本多的分别是新生儿科(627份)、血液科(367份)、呼吸科(272份)、儿科(207份)、神经内科(185份)、ICU(158份)。菌株分出率居前的分别肝胆外科(22.22%)、内分泌科(18.18%)、脊柱外科(16.36%)、ICU (15.96%)、神经外科(15.62%)、神经内科(15.13%)、肿瘤科(13.92%)、泌尿外科(12.23%)、烧伤儿外(12.15%)和骨外科(10.25%)。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有很高的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喏酮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都有很强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氨曲南、喹喏酮类、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40%以上,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在90%左右,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很敏感,耐药率小于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只有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90%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下;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代头孢、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均较高,对第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喏酮类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应加强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检测,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洁;刘方久;熊武芳;刘家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探讨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胃是 Hp 主要的生长环境,而大量研究证明人口腔内牙菌斑、唾液、舌苔中也可检测出 Hp,并可能是胃内 Hp 复发再感染的来源。这对研究 Hp 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瑞(综述);居军;杨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男性生殖激素水平和精子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男性生殖激素水平和精子生成的关系。方法对147例男性不育和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生殖激素和精液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分别高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P <0.01),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染色体变异组和正常组(P <0.05)。Y 染色体变异组血清 FSH 水平和少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变异组(P <0.05),两组无精子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性染色体畸变组血清 FSH、LH 水平和无精子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血清 T 水平显著低于常染色体畸变组(P <0.05)。结论染色体变异、畸变与生殖激素紊乱和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性染色体变异和畸变导致男性血清 FSH、LH水平显著升高、T 水平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耿春惠;沈楷;黄永祥;张丽燕;陈爱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尿特种蛋白定量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并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蛋白定性试验,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作者:刘洪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胃癌手术前后血循环miR-2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 miR-21表达对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42例原发胃癌手术当日及术后1周抽取外周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以 U6为内参照基因,检测血浆 miR-21相对表达。结果患者胃癌术后血浆 miR-21表达与术前相比明显下调(P <0.01),总体相对表达量平均下降了28.2倍;并且发现,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术后 miR-21表达上调,而无家族史的胃癌患者术后比术前血浆 miR-21表达平均下降22倍(P <0.05);实验结果还发现,随着患者分化程度由高向低的变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逐步上升,同时术后平均 miR-21表达由低向高转变,表现出 miR-21相对表达倍数在高、中、中低和低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率在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呈相关性。结论循环外周血 miR-21检测对胃癌早期辅助诊断及术后恶性程度判断有临床意义。

    作者:顾荣民;朱明;文旭;陈森清;李金田;马国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育龄妇女检测Tox、Rv及Cmv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检测 Tox、Rv 及 Cmv 对于育龄妇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婚前检查妇女血清中 Tox、Cmv 的 IgM、IgG 抗体及 Rv 的 IgG 抗体。结果8429例婚前检查妇女中 Tox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53%(45/8429)和2.5%(218/8429),Cmv 的 IgM、IgG 阳性率为0.04%(4/8429)和97.5%(8222/8429),Rv 的 IgG 阳性率为83.6%(7048/8429);Tox、Cmv 的 IgM 总阳性率为0.58%(49/8429)。结论育龄妇女 Tox、Rv 及 Cmv 的抗体筛检,可作为近期感染及有过既往感染的一个依据,对防止相应病原体所致的缺陷胎儿的出生,对我国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泽滨;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日立7600-110生化分析仪D模块镁试剂交叉污染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日立7600-110 D 模块中镁试剂交叉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按照日立7600仪器说明书提供的项目通道组合,对可能存在污染的血清镁项目按照试剂交叉污染确认试验进行项目测定,并验证调整项目顺序后的试剂交叉污染是否存在。结果各试剂与镁的项目组合镁相对偏差分别为葡萄糖为1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02%;胆碱酯酶和直接胆红素均为100%。结论葡萄糖试剂对镁测定造成交叉污染,调整试剂顺序后交叉污染消失,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赵全能;李炙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胞外体在微RNA转运过程中的作用

    胞外体来源于多种真核细胞的多泡体(MVBs)内部的小囊泡,在电镜下呈典型的杯状,由脂质双层膜包绕的扁平半球体,直径约40~100 nm。MVBs 可能通过内出芽的方式形成小囊泡,而一些蛋白、脂质和核酸就分选进入这些小囊泡中,被释放到细胞间隙成为胞外体[1]。胞外体的实质是细胞内产生的小囊泡,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携带参与细胞生命过程的各种蛋白、脂质以及核酸。微 RNA(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曾经被视为无功能的分子[2]。近年来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参与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3]。已经证实 microRNA 存在于胞外体中,胞外体如同“特洛伊木马”参与 microRNA 在细胞间的转运而影响靶细胞功能。

    作者:陈胜;王伟;王亮(综述);张颖;贾战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实时PCR和PCR-RDB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比对研究

    目的:比较实时 PCR 法和 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 HPV 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09份女性生殖道样本,利用实时 PCR 法和 PCR-RDB 法分别检测 HPV 感染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不一致样本采用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结果83.5%(91/109)的样本两种方法结果一致(kappa=0.671),18例不一致样本 PCR-悬浮芯片杂交法复检显示7例与实时 PCR相符,11例与 PCR-RDB 相符;高、低病毒载量组间 PCR-RDB 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6,P =0.224)。结论实时 PCR 和 PCR-RDB 两法用于 HPV 检测一致性一般;HPV 病毒载量在103~108范围内时 PCR-RDB 法的阳性率较稳定。

    作者:肖克林;严泽浩;罗茗月;麦光兴;陈熙;熊礼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具有溯源性的2个生化检测系统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分析

    目的:对具有溯源性的2个生化检测系统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结果具有溯源性的国产检测系统之间偏倚的临床可接受性。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以利德曼提供的生化检测系统为比较组,新成公司提供的生化检测系统为实验组,使用患者血清对2个检测系统的9个常见生化项目结果进行比对,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方程得到相对偏倚,以偏倚小于或等于 CLIA′88规定的1/2允许总误差为判定标准。结果2套检测系统9个项目经比对,葡萄糖(GLU)、尿酸(UA)、肌酐(Cr)、总蛋白(TP)、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可比性达到了要求,而尿素(Ur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可比性未达到要求。结论检测结果的溯源性主要由厂家完成,常规实验室应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经比对试验可见国产的检测系统之间大部分项目可比性达到要求,部分项目可比性差或在一定的浓度处达不到要求。

    作者:唐生尧;杜桂艳;曾守逵;李宗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