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HLA-B27检测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比较

侯伟;许晓东

关键词:流式细胞,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强直性脊柱炎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2种中国药监局(CFDA)批准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体外诊断试剂盒,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诊断试剂盒在 HLA-B27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573例临床血液样本,分别采用基于荧光PCR 技术和流式细胞法的2种上市获批试剂盒进行 HLA-B27检测,对于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采用 PCR 测序方法进行确认,同时随机抽取5%的荧光 PCR 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复验。结果573例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法试剂盒检测出阳性191例,阴性382例;相同样本使用荧光 PCR 试剂盒检测 HLA-B27基因阳性共194例,阴性379例。终结果以流式细胞法作为参照,2种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96.33%(184/191),阴性符合率为94.76%(362/382),27例样本不符(占总样本数的4.71%),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5.29%[(184+362)/573],Kappa 值为0.896,(P =0.02);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 P =0.021,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但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复测标本中(包括2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标本)HLA-B27基因测序结果与荧光PCR 试剂盒检测判断结果一致。结论相比临床 HLA-B27检测的权威方法流式细胞方法,荧光 PCR 法试剂盒在保证较高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在 HLA-B27检测上可能具有更为准确的判断能力,且相比标本制备和操作更为简单,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OCT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 POCT 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监测 POCT 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空腹状态下,取患者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仪进行检测,随后立即抽取静脉血2 mL,抗凝,15 min 内离心分离血浆,4℃保存,30 min 内用实验室参考分析仪进行血浆葡萄糖测试。将末梢全血血糖结果与参考分析仪测试的静脉血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31例检测标本中,血糖浓度<4.0 mmol/L 的6例标本,准确度误差均在±0.83 mmol/L 范围内,血糖浓度>4.2 mmol/L的25例标本,其余7例标本的准确度误差>±20%,不精密度测定超出 CLA′88对血糖个体间变异(CV)7.7%,个体内变异(CV)4.9%的要求。结论 POCT 血糖仪检测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监测,不能替代生化分析仪血糖检验,使用时应按照管理办法建立血糖仪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作者:朱薇;葛君琍;乔正梅;张磊;吉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管黏附分子-1(VCAM-1)和 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 VCAM-1和 P-选择素在脑梗死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 VCAM-1和 P-选择素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 P-选择素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 VCAM-1和 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都与梗死体积成显著正相关。P-选择素水平在脑梗死后24 h 内达高峰,呈下降趋势,至72 h 时接近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 VCAM-1和 P-选择素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红;周洪兴;白阳;孙颖昕;王明海;王苏建;张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低血红蛋白密度在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低血红蛋白密度(LHD%)对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IDA)诊断的参考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测及全血细胞分析,计算出 LHD%,与健康组和已确诊的子宫肌瘤合并缺铁性贫血组的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 IDA 组 LHD%为(63±30)%,宫颈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组 LHD%为(32±15)%,均高于健康组(7±6)%、宫颈癌非铁缺乏组(22±21)%和宫颈癌非贫血组(16±10)%(P <0.05)。而子宫肌瘤 IDA 组与宫颈癌 IDA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细胞新参数 LHD%在对宫颈癌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参考价值,LHD%升高可提示宫颈癌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

    作者:何淑娅;宋晓玉;张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干扰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血常规结果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的患者30例,根据分析其干扰因素分为四组:冷凝集组7例、严重溶血组13例、脂血组8例、高白细胞组2例,分别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进行处理,纠正前后红细胞参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高白细胞组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果分析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并加以适当纠正措施,可以使红细胞参数更加接近真实结果。结论应重视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各组标本采取纠正措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王文婷;史沛芹;谢佳辰;汪海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应用高速离心技术消除乳糜干扰的关键参数研究

    目的:探寻高速离心法消除乳糜干扰的关键离心参数。方法通过向本底血清中添加乳糜微粒建立乳糜血,在5个不同参数下,离心同一组模型,将其下层血清的生化指标与本底血清进行配对 t 检验,并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实验组进行相对偏倚分析。结果与本底血清相比,对于 ALT、AST、TP、ALB、ALP、GGT、Fe 7项,相对离心力(RCF)29703 g 离心20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CK、CHE 2项,20672 g 离心1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 Zn,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 Glu、LDH、CRE、Urea、UA、Ca、P 7项所有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各组产生的相对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对于 Ca、P 两项在9168 g 离心5 min 时的相关系数较高。结论推荐使用29703 g 离心20 min 消除乳糜对 ALT、AST、TP、ALB、ALP、GGT、Fe、Glu、LDH、CRE、Urea、UA 的干扰,使用20672 g 离心15 min 消除对 CK、CHE 的干扰,使用9168 g 离心5 min 消除对 Zn、Ca、P 的干扰。

    作者:孟凡超;赵宗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日立7600-110生化分析仪D模块镁试剂交叉污染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日立7600-110 D 模块中镁试剂交叉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按照日立7600仪器说明书提供的项目通道组合,对可能存在污染的血清镁项目按照试剂交叉污染确认试验进行项目测定,并验证调整项目顺序后的试剂交叉污染是否存在。结果各试剂与镁的项目组合镁相对偏差分别为葡萄糖为1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02%;胆碱酯酶和直接胆红素均为100%。结论葡萄糖试剂对镁测定造成交叉污染,调整试剂顺序后交叉污染消失,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赵全能;李炙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仪器的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精密度、准确度、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进行评价,以222例门诊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用 AVE-764B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有形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对健康人群可进行检测和筛查,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分辨能力强,但对影形红细胞不能有效识别。结论对尿液有形成分仅作为筛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镜检法。

    作者:赵莹;丁生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种HLA-B27检测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中国药监局(CFDA)批准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体外诊断试剂盒,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诊断试剂盒在 HLA-B27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573例临床血液样本,分别采用基于荧光PCR 技术和流式细胞法的2种上市获批试剂盒进行 HLA-B27检测,对于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采用 PCR 测序方法进行确认,同时随机抽取5%的荧光 PCR 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复验。结果573例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法试剂盒检测出阳性191例,阴性382例;相同样本使用荧光 PCR 试剂盒检测 HLA-B27基因阳性共194例,阴性379例。终结果以流式细胞法作为参照,2种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96.33%(184/191),阴性符合率为94.76%(362/382),27例样本不符(占总样本数的4.71%),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5.29%[(184+362)/573],Kappa 值为0.896,(P =0.02);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 P =0.021,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但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复测标本中(包括2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标本)HLA-B27基因测序结果与荧光PCR 试剂盒检测判断结果一致。结论相比临床 HLA-B27检测的权威方法流式细胞方法,荧光 PCR 法试剂盒在保证较高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在 HLA-B27检测上可能具有更为准确的判断能力,且相比标本制备和操作更为简单,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者:侯伟;许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 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9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分析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术后变化情况,比较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5.268、8.173,P <0.05),术前血清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r=0.776,P <0.01),与患者的 LVEF 呈反比(r=-0.472,P <0.05);术后第1天血浆 NT-proBNP 水平达到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P <0.05)),术后第3、5、7天逐渐下降。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峰值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浓度能够反映心功能情况,术后血浆 NT-proBNP 水平早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浓度升高对预测患者的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石建设;刘光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引起的肝毒性及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明确使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肝毒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102例接受 HAART 治疗的患者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的肝毒性发生率,分析治疗后引起肝毒性的风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73例接受含 NVP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35.6%,29例接受含 EFV 治疗的肝毒性发生率为13.8%,2种药物肝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 =0.029)。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基线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结论接受 NVP 治疗的患者比接受 EFV 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肝毒性。合并感染 HCV、基线 ALT 升高为肝毒性出现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周德鹏;梁凌云;李放;徐华;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LBL和PBL联合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临床检验学为基础,通过将检验学所提供的结果或数据与患者病史、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健康普查、科学研究等。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引入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和不断充实。中医院校学生除需具备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及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西医学知识。而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课时少,讲授内容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来灌输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LBL 联合 PBL 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征;白玉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BG、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艾滋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别测定(1-3)-β-D-葡聚糖(BG)、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以早期诊断艾滋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方法根据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结果选择153例有肺部感染症状并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分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然后检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 BG,同时检测各组的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各组同一项目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 BG 均值为(56.30±15.38)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56±41)/μL;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 BG 均值为(21.32±14.26)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200±53)/μL;健康对照者组 BG 均值为(2.89±1.55)pg/mL,CD4淋巴细胞均值为(480±89)/μL。3组中 BG 水平与 CD4T 淋巴细胞两两比较,两者进行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 BG、CD4淋巴细胞对艾滋病患者 IPFI 感染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林永恩;龙丽娜;任丽萍;李斌尧;陈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汉城病毒的TaqMan-BHO探针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汉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用专业软件设计引物和 TaqMan-BHQ探针,以人工合成 L 基因的片段作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研究。结果模板的 Ct 值与模板稀释浓度的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 =-3.607X +41.84,r2=0.998,PCR 扩增效率为108.1%,其低检出限为53.2 copies/μL。结论应用 TaqMan-BHQ1探针的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汉城病毒核酸,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等特点。

    作者:刘纯成;杨鹏飞;燕清丽;时玉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云浮地区娱乐场所从业者与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病原体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从业者与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娱乐场所从业女性人员299例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并与同期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474例作相同病原体检测对照。结果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和门诊女性就诊者的性病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4.11%和20.04%。其中淋球菌(NG)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00%,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阳性率分别为13.37%和8.86%,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01%和0.42%,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率分别为7.36%和2.10%。结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性病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性病门诊女性就诊患者(P <0.01),同时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高于性病门诊女性就诊患者(P <0.05),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必须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推广普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及定期体检,减少传染机会。

    作者:梁立锋;邓石雄;潘海桃;游伟民;伦振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VEGF、血清AFP与CR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含量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 ELISA法,化学发光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3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3例肝硬化(LC)患者进行了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测定,并与同期选取的32例健康者的测定结果作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血浆 VEGF 和血清 CRP 与肝硬化(LC)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VEGF 和 AFP 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 HCC 诊断的敏感性(91.6%)和准确度(90.3%)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浆VEGF、血清 AFP 与 CRP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检测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疾病变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595例孕中期妇女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孕母血清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非偶联雌三醇(uE3)水平,探讨产前筛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595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 AFP、β-HCG、uE3定量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因素,计算风险值。随后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B 超检查。结果3595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70%(133/3595)、0.11%(4/3595)和1.44%(52/3595)。产前筛查189例为高风险孕妇,其中87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影像等产前诊断,确诊6例,其中 DS 3例、NTD 2例、ES 1例。结论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 DS、ES、NTD 患儿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锋;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IgG抗-D合并IgG抗-C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

    目的:探讨 Rh 系统2种抗体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方法母婴血型鉴定包括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患儿血液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 IgG 抗-D 和 IgG 抗-C,血清中 IgG 抗-D 效价为32、IgG 抗-C 效价为8。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的结果要综合分析,必要时加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避免因抗体的漏检而导致的漏诊。

    作者:杜海林;伍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009~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09~2013年5年来血培养感染患者中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应用 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该院5年中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结果连续5年共14006例血培养分离阳性菌2301株,阳性率为16.4%。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303株(占56.6%);革兰阴性杆菌954株(占41.5%);真菌44株(占1.9%)。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等。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及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8%和18.4%。血培养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严重。结论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敏感性各不相同,及时了解血培养的结果,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耐药菌株、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菊英;肖启纹;夏嵘;尧荣凤;李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高职高专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技术就是医学检验职业岗位重要的操作技能。根据高职高专院校高端技能型检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1],笔者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

    作者:邱冬;张慧;李敏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SR)等4个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 Anti-CCP,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CRP,仪器法检测 SR,分别将2013年来该院就诊的90例 RA 患者、93例非 RA 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通过 ROC 曲线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经检测,RA 组与非 RA 组比较 Anti-CCP、RF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SR 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ti-CCP、RF、CRP、SR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0%、84.0%、51.7%和56.5%;Anti-CCP 和 RF 的敏感度分别为90.0%和74.4%,特异度分别为94.6%和86.0%,Youden 指数分别为84.6%和60.4%;CRP 诊断敏感度仅为52.2%,SR 诊断特异度仅为50.5%。结论 Anti-CCP、RF 对 RA 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 Anti-CCP诊断性能优于 RF;CRP 和 SR 诊断性能差,仅可作为疾病进展辅助参考,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黄宇;王涛;戴淑惠;黄朝阳;李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