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芳;张全意;阿衣古丽·玉努斯;于爱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死亡率虽因胰岛素的应用而明显下降,但是目前仍为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急症之一.近5年来,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0例,现就观察到的问题作一分析.
作者:阿曼古丽;张华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的鼻咽部改变及肿瘤复发的特点.方法:对207例NPC患者放疗前后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治疗后肿瘤未控26例,表现为放射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不明显或逐渐增大.肿瘤消退181例,其中33例鼻咽部的形态和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其余均见不同程度的放疗后改变,表现为咽壁僵直56例,咽旁软组织增厚73例,咽隐窝平浅、消失95例,咽鼓管闭塞48例,咽周肌肉萎缩、鼻咽腔扩大16例.181例中肿瘤复发55例.其中:1.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23例,占41.8%;2.咽旁及咽壁复发9例,占16.4%;3.单纯咽壁复发7例,占12.7%;4.颅底海绵窦复发12例,占21.8%;5.邻近部位复发4例,占7.3%.结论:放疗后定期CT复查对比分析对NPC复发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是NPC疗效判断的主要手段.
作者:文智;章佳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特征,并探讨高血压、贫血、血清白蛋白、血脂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未进入血液透析或刚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及其同期血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了解其规律及之间的关系.结果:1.103例患者超声UCG结构显示,有75.7%出现LVH,其中向心性肥厚占41.7%,离心性肥厚占34.0%;17.5%已出现向心性重构;只有6.8%结构完全正常.2.19.4%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3.血红蛋白、收缩压、血清白蛋白、LDL在有LVH和无LVH组存在明显差异,而年龄、高血压时间、舒张压、TG、TCH和HD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红蛋白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呈负相关,而血压、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脂与LVMI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CRF患者未进入透析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已经很高,主要表现为LVH,且以向心性肥厚为主.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可能与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作者:彭钰;王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硝苯地平(心痛定)是一种作用强而副作用小的钙拮抗剂,是治疗心绞痛、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近年来它在临床上又有许多新用途.
作者:罗俊芳;张全意;阿衣古丽·玉努斯;于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c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以溃疡和糜烂为主,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我们用溃结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8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兰;李莉;巴善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分析血清瘦素与多种影响因素关系.方法:测定91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及123例男性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浓度(Lep)、空腹胰岛素(F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血清瘦素用酶联吸附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血清瘦素与其它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Lep、TG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瘦素水平与BMI、TG、FIN、HOMA-IR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中血清瘦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高瘦素水平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可能与其有协同关系,共同促进了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榕;许力舒;周亚丽;沙力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性研究我科自1987年以来收治的急性胰腺炎589例,按1996年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制定的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Ranson评分≥3分或APACHE评分≥8分)和CT分级标准,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有149例,入院24~48小时内,所有病例APACHE评分平均为9.52分,Ranson评分平均为5.23分,CT评分平均为8.34分.
作者:刘跃全;多鲁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胸腰段脊柱(T11~L2)骨折是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中常发生的严重创伤,而中柱骨折导致的脱位椎体、骨折碎片及破裂的椎间盘等可直接形成椎管内占位,压迫脊髓而致脊髓损伤等.单纯后路椎板除、椎管环形减压内固定等手术,常因椎体后缘骨折块的存在,使脊髓压迫得不到彻底解除.因此,我院自2002年以来,对11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正祥;龚峻岭;赵新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一、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0岁.主诉黑便3天住院.体检:血压14/10kPa,一般情况可,全身体检无异常发现.化验检查:血色素78g/L,肝功正常,大便常规隐血(+++),即往体健.胃镜检查:食管粘膜光滑,未见静脉曲张,胃体、胃底粘膜光滑,胃窦前壁近幽门有一5.5×4.0 cm的肿物,质软,粘膜带黄色,粘膜与周围界线清,其表面中央有一0.2×0.2 cm大小的糜烂灶,余表面光滑,钳取活检组织6块,病理报告:慢性炎症改变.手术结果:胃窦前壁近幽门有一6×4 cm的球形肿物,质软,有完整包膜,病理结果:粘膜下脂肪瘤.
作者:袁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包皮环切术对预防阴茎癌、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外口狭窄起着很好的作用,至今仍是泌尿外科门诊常做的小手术.
作者:康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对于有相对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有胆总管轻度扩张,既往有胰腺炎、黄疸史的病人进行术中经腹腔镜下胆道造影.结果:64例通过术中胆道造影(IOC)发现胆总管结石3例,Oddi括约肌轻度狭窄1例,胆道解剖变异2例.3例中转手术,61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IOC能减少胆总管结石残留,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提高手术质量,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旭;阿不都斯木;贾新;段永亮;孙存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Kurtscher发明交锁髓内钉以来,髓内钉内固定已成为目前股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首选方法.我们对38例股骨、胫骨骨折的患者采用了此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防旋转、抗短缩、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扩大了股骨、胫骨骨折治疗的方法.
作者:蒲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卵巢畸胎瘤是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CT可直接显示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优于B超检查.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月~2004年2月7年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畸胎瘤5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肖榕;何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年~2004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7例,并于术中切开神经根鞘膜,注射止血剂,术后辅以静点脱水剂等减轻并发症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余理;潘华;夏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用瑞素(Fresubin)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03年3月-200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5.1岁.其中2003年3月至2003年6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16例(A组);2003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34例(B组).A组于术前3天禁食水,口服瑞素,术后第2天经鼻肠管给予瑞素,仍口服肠道抗菌素.热量不足部分静脉输注糖盐水补充.A组术前准备;B组仅常规术前准备,术后连续行肠外全营养5天.结果:二组病人术前及术后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清钠、血清钾、血糖、血尿素、肌酐等无显著性的差异,A组病人术中肠道清洁度好于B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表现为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B组.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前、术后行瑞素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可减少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文西年;王云海;何铁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科自1997年8月开始,采用根管桩钉固位加烤瓷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共150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万彬;郭凤玲;方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住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从1986年1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患者31例.另选50位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正常青少年女性作为对照.两组人群均行屈膝20度的髌股关了节CT扫描,并在CT扫描片上测量外侧髌股角、髁间沟角、和谐角;比较两组CT扫描结果.结果:屈膝20度的髌股关节CT扫描上,两组股骨髁间沟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7,P>0.05);两组外侧髌股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78,P<0.05);两组和谐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并有显著性意义(t=30.62,P<0.05).结论:1.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病因与先天解剖因素有关;2.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髌骨周围力线短时间失衡所致;3.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有其明显的临床特点;4.屈膝20度的髌股关节CT扫描是诊断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吴彦生;黄异飞;白靖平;锡林·宝勒日;陈慰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阿司匹林可使血管事件的发病减少11~30%,确认了其在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并已成为标准药物[1],但临床研究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尽管每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仍发生血管事件,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阿司匹林抵抗[1],但临床研究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尽管每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仍发生血管事件,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阿司匹林抵抗[2].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检测阿斯匹林.如何能够弥补阿斯匹林抵抗的药物,如何更好地预防血管事件发生,这是人们正积极探讨的课题.
作者:李红燕;张小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7年~2003年儿科败血症住院患儿44例病例资料,将不同致病菌所致的败血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燕;若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资料本组两例均为男性,年龄38岁、68岁,均以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入院,病程5天、4年.入院经检查确诊:多发性膀胱癌1例,膀胱三角区巨大肿瘤1例,均已侵犯膀胱颈;病理诊断: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Ⅱ~Ⅲ级);病理分期:T3B1期1例,T3B2期1例.术前检查无结肠及直肠疾病,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经IVU、CT等检查,1例单侧输尿管未端累及,其余均正常.
作者:阿不来提;鲍现泽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