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向红;惠亚晴;阿斯娅;张继伟
我院采用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道息肉、出血、晚期肿瘤阻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可;吴永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复方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和降香,因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近年来,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复方丹参治疗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阿尼湾·依拉音;张富国;张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伴有高血压史患者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患者收住入院后行心脏B超或/和CT或/和MRI明确诊断和分型,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观察首发症状,入院时血压及治疗情况.结果:1.有高血压和无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性别、主动脉夹层分型及有无首发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40/24);3.有高血压和无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密切相关,是其主要病因之一,有高血压的夹层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无高血压的夹层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年龄、性别、夹层分型及初始症状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经内科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稳定,但却不能治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破口较大或多个破口的B型患者安全性及治愈率均较高,A型患者可予以外科血管置换术治疗.
作者:孙惠萍;艾力曼·马合木提;买苏木;江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病人需求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护士长每周或每月的查房,已不能满足病人及护理工作的需求.我院2001年开始,通过护士长日查房制度及时检查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戴明的PDCA的循环,不断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对护士长日查房的内容方式,进行了探索.
作者:王晶心;孟繁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腹部损伤特性具有突发性,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易误诊漏诊,死亡率高.我院自1998年初~2004年底共收治腹部闭和性损伤475例,经早期诊断及有效急救,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周军;刘莉;欧阳军;周燕燕;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IMT),是具有中间型或有低度恶性的肿瘤.常见于肺,还可见于腹腔/腹腔后、盆腔、四肢及躯干,上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1].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发生于软组织者少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颈部软组织的IMT.
作者:江瑞康;张全玲;杨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科应用复可托冲剂(浙江省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冬均;魏惠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ol Syncope,VS)约占晕厥的一半以上,常反复发作,虽预后良好,但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而特定环境的发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随着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ing,HUT)方案的不断完善,该试验已作为诊断VS和判定疗效的方法.
作者:成东武;张慧敏;林振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儿,女性,1岁,哈族.出生时即发现骶尾部有一儿头大肿物,质地不均匀.肿物随患儿生长而增大,伴有排大便困难.查体;身长64 cm,体重11.5kg.骶尾部可见31 cm 24 cm 14 cm大小的肿物,肿物与患儿骶尾部相连,呈球形,基底部宽广,表面凹凸不平,实囊感,可触及肋骨状条索排列结构.患儿肛门及部分外阴部因受压而向前移位.直肠指诊直肠向腹侧明显移位拉长受压狭窄.腹股沟区淋巴结无肿大.血aFP为100 ng/ml(正常值>25 ng/ml:CT检查可见起自盆腔的巨大肿块影,边界光滑,其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液化区及脂肪组织影,骶骨骨质缺如,肿块自然缺如Ⅰ处突出体外.
作者:王金中;王启军;朱峰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胫腓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具有操作暴力大,骨折类型复杂,手术方式多种,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复位质量,手术时机及有无其他损伤,治疗愈合效果均不相同,我院针对胫腓骨各骨折类型,选择采用外固定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巴塔;刘曙光;艾山江;肖东;李金光;张伟;卡德尔·克依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学习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还是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在<病原学>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彭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制草酸钾凝胶(Petassium OxalateGel,peg)并经临床应用证明其治疗牙本质敏感症(以下简称牙敏症)的作用和疗效优于同浓度的草酸钾溶液(Petassium Oxalate Solution,pos).方法:以新型高分子聚合材料卡波姆-940(Carbopol-940)作基质制备30%、20%与10%三种浓度的PeG(分别为A、B、C组),制定质量标准,并与30%POS(D组)作对照治疗牙敏症牙齿各50个.结果:本文制备的PeG为均匀、细腻、粘稠、粘附性强、与牙面亲和、对牙髓和粘膜无刺激及性质稳定的无色透明半固体制剂.治疗牙敏症即刻疗效A与D、B与D比较X2分别为6.1和4.6,P<0.05,有显著性差异;三个月时的疗效A与D比较x2=9.83,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PeG治疗牙敏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同浓度的Pos,30%PEG为治疗牙敏症的理想制剂.
作者:姚悦;李煜;钟良军;姚志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由于其无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近年来不断地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治疗,尤其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呼吸衰竭和心源性肺水肿中疗效肯定,被认为是上述两种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1].
作者:许航;李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癔病在年轻的女性中发病较高,而群体性癔病的发病则比较少见,多发生在学校中,特别是中学学生中,多认为文化较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1]群体性癔病的发生多发生学校集体的某些活动时,如集体打防疫针、集体劳动、共同生活等情况下,所以在防治时,重要的是预防、及时发现,单个治疗,可避免群体相互干扰诱发群体发作,给治疗带来困难,另外家庭、社会的配合对群体性癔病的治疗作用非常大,其可以积极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
作者:朱登浩;达吾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嗜铬细胞瘤是具有激素作用的肾上腺髓质或异位的类似结构的肿瘤.它间歇或持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铵至血液中,引起高血压和多种器官功能及代谢系乱,因此,麻醉管理难度较大.我院自2000年~2005年收治了19例嗜铬细胞瘤病人,现将麻醉处理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全胜;雷爵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一种全新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等优越性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科引进胸腔镜后,自2001年12月~2005年6月共完成VATS肺大泡切除术4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克热曼;马婷;阿米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们都知道保健必须从预防开始,妊娠期心电图的常规检查为孕妇预防保健的措施之一,为了了解孕妇产前心脏情况,对妊娠合并心脏病能及早发现与早期治疗.现将我院产前检查有异常心电图详情记录的352例受检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以便防治相关并发症,达到安全分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云芳;热娜·依马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老年人口增加对护理专业的挑战与要求日趋显著.心血管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相当比例,国外有不少报道心血管病发生后常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其多表现为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1].国内梁志坚等调查也显示冠心病患者心理反应,其多表现为情绪障碍,尤其以焦虑为常见,其中93.75%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严重焦虑约16%,抑郁约34%,中度抑郁占4%[2].也有研究显示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仍有60%患者存在肯定的焦虑,52.5%存在轻中度抑郁情绪[3].
作者:谢秀华;吴庆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它所引起的慢性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大血管病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是造成糖尿病病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80%糖尿病病人是直接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截肢的发生率亦比正常人高出5~10倍[1].糖尿病病人血管病变,可发生在糖尿病早期,甚至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可能已经存在.临床早期无任何表现,当血管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狭窄到3/4时才有症状,但等到出现症状时已是晚期.因此,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干预治疗,对于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深远的意义.我们对153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建档管理,并发症检查,了解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状况,发病特点,给予全面治疗,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阳新;周黎黎;刘光英;赵迎春;古来;何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尽管医疗技术有了巨大的进展,但仍有约5%~10%的骨折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目前常采用全身或局部给药来促进骨折愈合[2],但药物在骨愈合过程中是否对其相关基因表达存在调节作用,调节的时空性、水平、强度、机制如何等还甚少了解.为此,通过动态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骨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揭示鹿瓜多肽注射液在此过程中对骨愈合的干预作用,了解其作用机制,为鹿瓜多肽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陈学明;李章华;周月容;汪喆;王志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