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刘莉;欧阳军;周燕燕;张磊
静脉留置针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于老年人,在心理及生理上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及恐惧感,减轻患者因穿刺困难产生的焦虑心理,从而达到既可及时抢救患者,又保护了患者血管的目的.封管技术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根据患者病情及病种的不同,封管药物可选择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由于老年人输液量较多,两次输液间隔时间为8~23小时,需延长封管维持时间.有些特殊病种,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若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效果如何,若采用肝素盐水封管其浓度如何选择需要进行研究.我科2003年~2005年对100老年人采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并对2种封管液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海丽古力;茹鲜古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伴有高血压史患者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患者收住入院后行心脏B超或/和CT或/和MRI明确诊断和分型,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观察首发症状,入院时血压及治疗情况.结果:1.有高血压和无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性别、主动脉夹层分型及有无首发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40/24);3.有高血压和无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密切相关,是其主要病因之一,有高血压的夹层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无高血压的夹层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年龄、性别、夹层分型及初始症状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经内科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稳定,但却不能治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破口较大或多个破口的B型患者安全性及治愈率均较高,A型患者可予以外科血管置换术治疗.
作者:孙惠萍;艾力曼·马合木提;买苏木;江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损伤所致,且多发生于外侧髁.既往常以传统手术切口显露骨折并内固定为主,手术创伤面大,失血多,术后膝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科于2005年开始使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骨折获得解剖复位,并发症比传统手术切口明显减少.现就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民;吴志勇;马军;赵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是利用激光的至热性使静脉坏死闭合的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该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腰骶丛和坐骨神经阻滞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毛少磊;徐科;王朝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2月,应用髓芯减压,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植入术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Fi-cat 2~3期和Ficat 4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别为11例和53例,经1~10年随访(其中随访10年者6例,8~9年者6例,6~8年者9例,4~5年者23例,1~3年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江平;王新安;王斌;牛奔;吾尔开西;库尔班;罗廷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打破现有档案工资制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按照<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院从2003年开始制定了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过两年的运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作者:辛克福;季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易为患者接受.但PCI为有创手术,手术费用高,手术风险大,术后卧床痛苦,若护理得当,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在护理PCI术后30例患者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艾赛丽後;祖丽菲亚·吐尔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乳腺癌改良根治Ⅰ式Auchincloss手术是当今国内外乳腺癌的主要外科治疗术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目的在于保证根治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局部美观和功能的损害.由于保留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静脉、胸阔入口淋巴组织显露不满意,清除受到限制.我们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50例乳腺癌的改良根治Ⅰ式Auchincloss淋巴结清扫入路进行改进,采用切断胸大肌锁骨止点,直视下,清扫胸阔入口淋巴组织及胸肌间淋巴组织的操作方法,取得了理想效果.
作者:甫拉提·吾瓦力汗;倪多;侯本新;朱丽萍;吐尔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外科病房环境是病房管理的基础,同时,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保证.只有全面搞好病房的环境管理,才能保证科研、医疗、护理、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外科病房多有以各种手术创伤、侵入性操作诊断手段以及抗生素药物广泛使用为主的人群,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为此,加强病房的环境管理以成为当今医院防止院内感染的重点.我科于2003年1月2006年3月共收治病人3845例,手术3143例,膀胱镜检查4582例.95%的病人携带各种引流管,均没有发生院内感染的流行.
作者:李丽萍;陈霞;李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20年激光医学已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泛应用,我院于1991年~2001年采用CO2激光对136例耳鼻咽喉科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激光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亮;崔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顽固性心力衰竭由各种疾病所致的反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终末期,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造成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升高.本文就6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游碧荣;王贵鹏;任生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儿,女性,1岁,哈族.出生时即发现骶尾部有一儿头大肿物,质地不均匀.肿物随患儿生长而增大,伴有排大便困难.查体;身长64 cm,体重11.5kg.骶尾部可见31 cm 24 cm 14 cm大小的肿物,肿物与患儿骶尾部相连,呈球形,基底部宽广,表面凹凸不平,实囊感,可触及肋骨状条索排列结构.患儿肛门及部分外阴部因受压而向前移位.直肠指诊直肠向腹侧明显移位拉长受压狭窄.腹股沟区淋巴结无肿大.血aFP为100 ng/ml(正常值>25 ng/ml:CT检查可见起自盆腔的巨大肿块影,边界光滑,其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液化区及脂肪组织影,骶骨骨质缺如,肿块自然缺如Ⅰ处突出体外.
作者:王金中;王启军;朱峰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未破裂动脉瘤中分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由于神经专科的普及,发现无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的机会日益增多.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神经障碍,抽搐发作,栓塞性脑缺血症状及由于脑受压引起的神经症状等,与无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相比较破裂危险性高,所以外科治疗的必要性也高.笔者进行了对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的动脉瘤,海绵窦部动脉瘤及垂体部巨大动脉瘤等有关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病例的总结报告.本文章中将这些经验结合文献,对以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动眼神经麻癖、海绵窦及其他神经症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癫痫、脑梗塞为表现的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进行总结性报告.
作者:木依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复方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和降香,因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近年来,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复方丹参治疗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阿尼湾·依拉音;张富国;张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蒽环类药物是一种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具有高效作用的抗癌药物,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的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给予较大的剂量会产生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剂量偏低会严重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治愈率[1].因此由于其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2].现将我院十年来恶性淋巴瘤应用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富玲;王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冠心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导致心脏病猝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从2002年6月~2006年3月,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初步评价两药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文;傅正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动脉僵硬度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能间接反映动脉血管的顺应性,作为动脉血管硬化性病变程度的重要参数.本课题旨在探讨ASI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观察不同年龄段ASI的变化,研究ASI是否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预警参数,国内文献未见相关报道.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潘戈英;徐元杰;吴莺莺;关泉峰;白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的主要课题,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探讨发生早产的因素以及加强对早产的认识,降低发生率,减少对母儿的危害.
作者:新华;吾加巴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型是一种十分稳定的遗传性状,具有盂德尔式的遗传特点,各民族血型分布各有其特点,血型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对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种族间的差异有一定意义.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其中居住历史悠久的主要民族有13个.对少数民族进行多指标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可探讨他们的族源,融合及迁移,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1,2].为了探讨新疆民族群体的族源,民族迁移与融合的影响,我们对在新疆分布比较广泛,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的ABO、Rh血型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张敏;李之光;孙新惠;孙宝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事业、家庭、生活、教育等方面精神的、物质的压力造成人们情绪高度紧张,沮丧、烦躁、无奈等失常表现导致抑郁和焦虑,而抑郁症和焦虑症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作者:庄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