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彭慧芬

关键词:梅毒血清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胶体金, 环状卡片试验, 明胶凝集试验
摘要:目的 比较4种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针对不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梅毒筛查方案.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4 879例患者(60岁以上918例,60岁及以下3 961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分别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胶体金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TP-ELISA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TP-ELISA 对患者进行筛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梅毒阳性34例,60岁及以下77例,梅毒阳性共计111例;RPR、梅毒胶体金试验及TPPA分别检出62例、96例及102例阳性,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5.8%、86.5%及91.9%.结论 不同检测方法有其特殊临床诊断价值,应根据其适用性,合理选用梅毒检测方法,制定筛查方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目的 比较4种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针对不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梅毒筛查方案.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4 879例患者(60岁以上918例,60岁及以下3 961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分别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胶体金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TP-ELISA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TP-ELISA 对患者进行筛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梅毒阳性34例,60岁及以下77例,梅毒阳性共计111例;RPR、梅毒胶体金试验及TPPA分别检出62例、96例及102例阳性,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5.8%、86.5%及91.9%.结论 不同检测方法有其特殊临床诊断价值,应根据其适用性,合理选用梅毒检测方法,制定筛查方案.

    作者:彭慧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监测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手工法及仪器法对8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进行腹水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PMN计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干预48 h后,两种方法计数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PMN的差值为(0.95±4.25)×109/L.以手工法PMN计数超过250个/μL为SBP诊断标准,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诊断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7%;48 h后PMN计数减少25%以上,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抗菌药干预是否有效的诊断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100%.结论 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腹水PMN计数,不但能用于SBP诊断,而且能用于抗菌药干预效果的监测.

    作者:姚晓宾;盛家和;王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建立荧光原位杂交法快速检测膀胱癌

    目的 建立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膀胱上皮癌(BUC),并与细胞学检测比较,评价其检测BU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易引起膀胱癌常见的4条染色体,用不同的荧光素分别对其进行标记,建立FISH法,对180份疑似患有BUC患者尿液同时进行FISH和细胞学检测,评价FISH检测BUC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建立的FISH法检测结果稳定,在180例疑似BUC患者当中,128例经病理证实为BUC,在BUC患者中FISH总体检测出84(65.6%)例阳性标本,而细胞学检测只检测出45(35.2%)例,无论从BUC的病理类型(表浅性和侵袭性)、分化程度(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还是患者是否有BUC史方面分析,FISH法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测(P<0.01),但它们之间的特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UC 检测上,FISH优于细胞学检测,可能为BUC的诊断提供快捷、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熊传银;潘小平;傅泳航;洪晓绿;赖金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化学创新实验与医学检验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旨在提升学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而设立的项目[1],也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学员信息收集、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能力,大力提升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3].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还能发现一批创新人才苗子,并通过后期训练,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本文根据作者指导学员创新实验的训练结果以及学员自身的心得体会,讨论了化学创新实验对医学检验专业学员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定林;朱晓博;蔡佳蕙;蒋尚;聂晓卿;季卫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IGF-1R、PRKCZ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人和小鼠的IG-1R 、PRKCZ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检测的方法.方法 用亚硫酸氢钠处理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及小鼠骨骼肌组织中DNA标本,以修饰后的DNA为模板,对人和小鼠两个不同基因分别设计合适的引物对启动子区进行Touch-Down PCR扩增,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在利用合适的引物对修饰后DNA模板进行扩增时均能扩增出目的 片段,克隆测序结果显示IGF-1R、PRKCZ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胞嘧啶碱基C不变,而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碱基C转变为胸腺嘧啶碱基T.结论 成功的建立了人和小鼠IGF-1R、PRKCZ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探讨这两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陈玲;严世荣;张吉才;陈炜;陈永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微卫星D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微卫星D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将64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以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复合扩增技术对受检者的D18S51、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D5S818、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D12S391、D6S1043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D18S51-19、D7S820-9及D6S1043-17的阳性率分别为18.75%、25.00%及20.3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等位基因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18S51-19、D7S820-9及D6S1043-17基因位点附近可能存在COPD的易感基因.

    作者:于丽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 选择18 400例无偿献血血液,献血者经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合格者抽取静脉血复检.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抗TP抗体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采用速率法.检测由2个工作人员用不同厂家试剂对血液标本进行2次检测,2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均判为血液报废.结果 2010年度血液总不合格率与2011、2012年度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在检测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率中,ALT占第1位,平均1.29%;抗TP抗体报废率占第2位,平均0.51%;HBsAg报废率占第3位,平均0.46%;再次是抗HIV抗体、抗HCV抗体.脂血占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首位,平均8.25%.结论 血站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献血前的咨询和初筛工作,建立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作者:倪晓丹;孟秀芹;王德付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碳酸锂对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碳酸锂治疗抑郁症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碳酸锂治疗的2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入院前和碳酸锂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及健康者血清甲状腺素3(T3)、甲状腺素4(T4)、游离甲状腺素3(FT3)、游离甲状腺素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 治疗前,抑郁症患者血清T4、FT3、FT4显著低于对照组,而2组受检者血清T3、TSH无显著差异;经碳酸锂治疗1个月后,抑郁症患者血清FT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其它激素无明显改变.结论 碳酸锂治疗会降低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作者:李炎;肖展翅;姚振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的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直接免疫荧光法(DFA)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价2种方法在流感病毒亚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DFA法和IFA法对90份流行性感冒患者及120份健康者的鼻炎分泌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DFA法检测腺病毒的阳性率为17%(36/210),IF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6%(56/2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A法检测的敏感性为54.6%,特异性为97.2%;IFA法检测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48.2%.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A与IFA法检测流感病毒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宋月娟;哈小琴;冯强生;赵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与鉴别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血液性疾病,它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血红蛋白中珠蛋白链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疾病[1].其临床表现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α或β珠蛋白链生成减少导致成人血红蛋白主要成分合成不足,同时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下降;其次,由于其中一种珠蛋白链合成减少,导致正常情况下与其组合的另一种珠蛋白链相对过量,而相对过剩的珠蛋白并未形成正常球蛋白的肽链,而是相互积聚形成不稳定的四聚体,并在红细胞中沉淀,使红细胞生成受损或产生溶血[2].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效果的关系,为临床抗HCV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79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进行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CV-RNA定量检测,采用基因测序检测进行HCV基因分型.治疗后评价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17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HCV 1b型占79.3%,HCV 2a型占8.4%,HCV 3b型占5.0%,HCV 6a型占2.2%,HCV 1b、2a混合型占1.1%,其他型占4.0%.HCV 2a型患者获得SVR率明显高于HCV 1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6,P=0.026).结论 该院HCV基因型主要为HCV 1b和HCV 2a型,HCV 1b型患者对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较2a型差.

    作者:乔斌;汪明;袁乐永;李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分析原理POCT血糖仪的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比对床旁检测(POCT)血糖仪的测定结果与主要性能,初步分析不同分析原理可能对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生产厂家校准过的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葡萄糖氧化酶电化学法和葡萄糖脱氢酶电化学法3种分析原理的POCT血糖仪[强生稳步倍加型血糖仪(仪器Ⅱ)、强生稳豪倍优型血糖仪(仪器Ⅲ)、罗氏优越AdvantageⅡ型血糖仪(仪器Ⅳ)]进行精密度实验和配对比对实验,并将其与日立公司7600-020生化分析仪(仪器Ⅰ)测定结果进行性能比较分析.结果 仪器Ⅱ、仪器Ⅲ及仪器Ⅳ的血糖测定精密度实验结果分别为5.45、5.54和5.53 mmol/L,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血糖仪测定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8%、3.07%和2.17%;3种血糖仪与仪器Ⅰ血糖测定的配对实验直线斜率分别为0.972、0.978和0.949,直线相关系数为0.958、0.946和0.981.结论 三种分析原理血糖仪测定精密度符合国家标准,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与生化分析仪配对比较具有良好的直线回归和直线相关关系,可以满足临床快速血糖测定和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的需要.

    作者:梅松;张家;顾光煜;王军;张宏伟;薛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HCV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CV-RNA及IL-17,其余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结果 HCV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V组患者血清ALT、AST及HCV-RNA与血清IL-17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作者:黄建宏;凌文辉;林心;禤彩云;郑通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6例ACS患者作为ACS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均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志愿者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口服,药品来源、剂量与ACS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受试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对照组志愿者分别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4.27±16.37)%、(47.61±1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7.70±15.07)%、(47.03±15.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二者无相互作用.

    作者:王燕慧;张灏;魏宏顺;孟晓冬;李琦;方岩;王静;王淑宏;裴一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南川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的分析

    目的 探讨南川地区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类型及构成比.方法 采用跨越断裂点PCR技术(gap-PCR)和反向斑点杂交(RDB)技术对南川地区疑似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分析.结果 1 001例受检者中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390例(38.96%),其中,α地中海贫血171例(17.08%),β地中海贫血219例(21.88%).α地中海贫血常见的缺失类型为-sea/aa,其次为-3,7/aa、-4,2/aa;其构成比分别为74.27%、23.39%、1.75%.β地中海贫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CD17型(88例),其次为CD41-42型(65例)、IVS-Ⅱ-654型(35例)、CD43型(15例)、-28型(8例)、-29型(3例)、CD17-28型(2例)、CD14-15型(1例)、CD71-72型(1例)、βE型(1例).α地中海贫血合并β地中海贫血15例.结论 南川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类型以-sea/aa及CD17型为主.

    作者:杨夕;汪文明;安刚;刘利航;张体永;陈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清sB7-H4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B7-H4(sB7-H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3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sB7-H4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sB7-H4浓度为(48.26±12.32)ng/mL,显著高于胃炎组[(33.53±10.29)ng/mL]和对照组[(28.40±9.2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sB7-H4浓度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病理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sB7-H4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可作为胃癌诊疗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作者:胡建慧;陈忠;毛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两种方法测定抗核抗体的比对研究

    目的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免疫斑点法测定抗核抗体(ANA)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美国GenBio公司生产的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斑点法)和美国宙斯公司生产的ANA试剂盒(ELISA法),同时检测356例样本中的ANA,结果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性.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为标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成组χ2检验:免疫斑点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有相关性(P=0.000).(2)McNemar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Kappa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但一致性一般(Kappa=0.686,P=0.000).(4)免疫斑点法的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99.0%;ELISA法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96.6%.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ANA,其中一种为阳性时,另一种方法也多为阳性,但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程度一般.ELISA法的灵敏度要高于免疫斑点法,免疫斑点法的阳性预测值要高于ELISA法.

    作者:袁晓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抗凝血电解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抗凝血电解质与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促凝血电解质的差异,评价血气分析动脉血电解质测定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 以固体肝素锂-锌平衡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用血气分析仪进行电解质测定,同时静脉采血用生化分析仪进行电解质测定.对2种方法结果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配对资料的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 两种采血方法的Na+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K+、Cl-检测结果经回归方程矫正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血气分析的动脉血进行电解质测定,结果经回归方程矫正后可以用于临床.

    作者:史连义;李津;武彩虹;张龙;都日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长沙市地区健康成人血清肌酐参考区间的调查

    目的 建立长沙地区健康成人血清肌酐(Scr)的参考区间.方法 将1 734例健康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每组按年龄再分为18~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岁组.采用Scr(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试剂盒及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人群的Scr浓度,根据统计结果划分95%参考区间.结果 男性体检者的Scr浓度明显高于女性(P<0.001),其95%参考区间为:56.3~91.0 μmol/L(18~30岁)、56.2~95.8 μmol/L(>30~70岁)、60.1~112.9 μmol/L(>70岁);女性体检者Scr的95%参考区间为:41.0~65.6 μmol/L(≤60岁)、44.7~86.2 μmol/L(>60岁).结论 建立长沙地区健康成人的Scr参考区间可为该地区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杨佳锦;黄猛;杨静静;穆萨;唐爱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倍半萜类化合物Chabranol对胃癌细胞BGC-823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影响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为Chabranol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Chabranol对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的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凋亡细胞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habranol对BGC-823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habranol干预后,BGC-823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凋亡和自噬.结论 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BGC-823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

    作者:刘欣跃;吕廷洪;李婧;陈刚;李阳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