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评价

刘艳红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 实验教学,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临床医学, 显微镜观察, 运用实验, 应用为目, 学科, 临床思维, 结果判断, 检验项目, 基础医学, 主观性, 血液, 学生, 桥梁, 判定, 计数, 过渡
摘要:实验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学科,是一门以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为目的,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服务临床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血液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是教学中公认的重点与难点,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并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由于细胞形态学标准和判定水平不一,主观性较强,结果辩认差异大,影响结果判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马来酸罗格列酮造成肌酐苦味酸法检测结果假性增高

    目的 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RM)对肌酐(Cr)苦味酸法测定的干扰及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饱和度RM溶液加入Cr标准溶液中,采用苦味酸法对混合液进行Cr浓度检测;绘制RM溶液及其与苦味酸的反应产物吸收曲线,分析其干扰Cr检测的可能机制.结果 RM可导致Cr检测结果假性增高,干扰程度与RM浓度呈正相关(r2=0.996);RM溶液在苦味酸法Cr检测采用的510 nm波长附近无吸收峰,但RM与苦味酸的反应产物在480 nm处有吸收峰.结论 RM以造成肌酐检测结果假性增高,并呈良效依赖关系;应避免在患者服用RM后立即进行Cr检测,以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作者:李金密;高飞;陈开春;邓少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取血制作标本并进行细胞培养.结果 观察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IL-10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的IFN-γ水平高(P<0.05),IL-4水平低(P<0.05).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反映辅助T细胞(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变化的外周血细胞因子,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作者:徐文莉;林燕华;廖长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尿标本冷藏12h后尿常规检测结果比对分析

    目的 探讨标本冷藏保存对尿常规主要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Miditron Junior Ⅱ半自动尿常规检测.结果 主要检测项目精密度较好.亚硝酸盐、葡萄糖、酮体检测结果受标本冷藏保存影响较小,白细胞和蛋白检测受影响程度不确定,冷藏保存可导致红细胞检测阳性率降低.结论 标本冷藏保存对尿常规检测的影响程度因检测项目不同而不同.冷藏标本可用于葡萄糖、亚硝酸盐、酮体复检,不适用于红、白细胞及蛋白的复检.

    作者:王璇;孙卫红;蔡志勇;高原小雪;伍娟;陈永德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肾盂肾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急性肾盂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45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CysC及传统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并与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BUN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和BU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指标Cr、BUN相比,血清CysC在急性肾盂肾炎诊断和反映轻度肾功能损伤上更具优势.

    作者:杨术生;周丹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院内检验信息网的构建与应用

    随着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验项目不断增多,如何科学的管理临床实验室,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快速、可靠的诊断依据,优化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来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法制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基于千兆局域网,本院建立了检验信息服务网站,现已运行1年多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源;胡成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评价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学科,是一门以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为目的,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服务临床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血液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是教学中公认的重点与难点,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并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由于细胞形态学标准和判定水平不一,主观性较强,结果辩认差异大,影响结果判断.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为ACI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测定并比较115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 单纯ACI患者及AC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ACI合并高血压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I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多种并发症有关.

    作者:符布清;于顾然;彭丽晨;季明德;王佳;黄惠;罗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 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RT-PCR)检测5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情况,以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阳性率为46.4%(26/56),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表达阳性率均为0.0%(0/20,P<0.0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对乳腺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忠;陈聆;孟凡祥;杜鸿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肾病综合征病理分型与血、尿FDP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检测,了解肾病综合征(NS)病理分型与血、尿FDP水平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肾脏活体组织穿刺的当天,采集患者和健康者静脉血2 mL及随意尿5 mL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血、尿标本中的FDP.结果 肾小球微小病变组血FDP为(2.59±0.98) μg/mL、尿FDP(0.72±0.64) μg/mL;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血FDP(7.66±7.51) μg/mL、尿FDP(0.58±0.64) μg/mL;膜性肾病血组FDP(12.43±11.59) μg/mL、尿FDP(1.31±0.85) μg/mL;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血FDP(9.75±9.52) μg/mL、尿FDP(1.19±0.89) μg/mL.结论 NS患者血、尿FDP水平反映了肾小球的损害程度;不同病理类型的血、尿FDP水平存在的差异,与不同病理类型对激素的敏感度基本一致.

    作者:杨丹;宋明辉;颜妍;谢永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指数对慢性肾衰竭伴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指数(sTfR-F)对慢性肾衰竭(CRF)所致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7例单纯IDA患者 (IDA组)、60例未合并IDA的CRF患者(CRF组)及63例CRF所致慢性肾性贫血(CRA)患者(CRA组)进行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率(IBCT)、转铁蛋白受体(TfR)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以公式sTfR/logSF计算sTfR-F,评估各项指标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IDA组sTfR和sTfR-F水平高于CRF组和CRA组(P<0.05);sTfR和sTfR-F对IDA的诊断灵敏度分比为82.0%和88.7%,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8.3%和100.0%.结论 sTfR和sTfR-F对CRA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可用于评估CRA患者铁缺乏程度.

    作者:李诗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HBeAg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 研究外周血HBeAg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eAg,同步采用ELISA定性检测外周血HBeAg.结果 以408例HBeAg定量结果作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952,以定量结果63.6 IU/mL作为定性试验的检出阈值时,灵敏度(Se)=0.85,特异度(Sp)=0.95,Youden指数(J)=0.80,Kappa值(K)=0.80.结论 以63.6 IU/mL作为定性试验的检出阈值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Se=0.85、Sp=0.95),K=0.80,外周血HBeAg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当提高或降低检出阈值时,其J、K均有所下降.

    作者:黄河龙;安哲;屈梦;王香玲;李妙羡;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2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IgA、IgG、IgM检测.结果 哮喘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失衡,IgA、IgG、IgM可能均参与了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王静静;姜国湖;冯金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SE-9000仪)性能,以掌握其检测效果.方法 对SE-9000仪进行精密度、总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携带污染率测定,同时用SE-9000 仪与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ADVIA120仪)进行对比检测30例临床标本.结果 SE-9000仪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主要参数的批内CV为0.15%~2.14%,批间CV为0.15%~2.13%,总重复性TCV为0.44%~1.65%,相关性分析r为0.996~0.999,标本4 ℃和室温24 h稳定性实验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15%~4.52%和0.33%~4.92%、0%~4.11%和0%~4.05%、0%~4.03%和0%~4.96%、0%~12.00%和0%~10.80%,携带污染率为0.58%~0.86%,对比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9000仪测定主要参数的精密度、总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等符合要求,检测结果可用于临床诊治相关疾病.

    作者:凌晓午;邓波;庞冲敏;杨眉;夏世勤;黄盛文;安邦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常见,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目前主要根据一些传统的方法如体温变化、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作为参考,这些方法都是非特异性的.故目前尚缺乏一种快速、可靠的对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降钙素原(PCT)是1种降钙素前体,新近发现血清PCT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价值.

    作者:邓拥军;格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小儿大便轮状病毒阳性与镜检脂肪球的关系

    轮状病毒(HRV)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重要的病毒病原,占所有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也是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1-3].现将本院2009~2011年9~12月门诊及住院患儿的大便标本共3 310份进行检测分析,镜检发现常见脂肪球性腹泻常伴有HRV的出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从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分析

    目的 探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GICA、ELISA、TRFIA、ECLIA分别检测145例HBV感染患者以及70例正常体检者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ELISA为参考方法,评价GICA、ELISA、TRFIA等3种方法与ECLL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GICA、ELISA、TRFIA等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ECLIA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或者极强的一致性,TRFIA与ECLI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佳,ELISA次之,GICA差.结论 GICA、ELISA、TRFIA、ECLIA等4种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RFIA、ECLIA适用于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判断,ELISA适用于HBV感染患者的初筛.

    作者:董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阿奇霉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长期口服地高辛且血药浓度稳定在0.5~2.0 ng/mL的心力衰竭患者316例,其中158例纳入试验组(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余下158例纳入对照组(未接受阿奇霉素治疗);酶放大免疫法测定试验组使用阿奇霉素前后的外周血地高辛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5 d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由(1.1±0.5)ng/mL升高至(1.5±0.5)ng/mL(P<0.05),大于2.0 ng/mL者13例(占8.2%);老年(≥60岁)患者地高辛浓度增高尤其明显(P<0.01).试验组地高辛浓度为(1.5±0.5)ng/mL,高于对照组的(1.1±0.3)ng/mL(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导致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阿奇霉素和地高辛,减少毒性反应.

    作者:吴薇;李艳;包安裕;童永清;鲁志兵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亮氨酸氨基肽酶的临床应用进展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能水解肽链N端并由亮氨酸和其他氨基酸形成肽键的酶,广泛分布于肝、胰、肾等组织[1],当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均可出现血清LAP升高.现就LAP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胡芳;司平;袁剑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与感染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和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指标,发现对疾病活动和感染有鉴别意义的指标.方法 对189例SLE患者进行研究,按SLEDAI积分分为活动组与稳定组;按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Ig)、补体、血常规、清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24hUP)及抗核抗体谱的变化.结果 活动组ESR、IgG、IgA、24hUP、球蛋白高于稳定组,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组,C3、C4和清蛋白低于稳定组.感染组ESR、CRP高于未感染组.结论 ESR、IgG、IgA、C3、C4、24hUP、清蛋白、球蛋白、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可用于SLE活动性判断,CRP可作SLE合并感染可靠的指标.

    作者:赵世巧;陈忠余;李彦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17例创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17例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创伤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药敏结果显示,所调查细菌耐药性较强,并呈多重耐药.结论 了解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陆予;郭萍;冼勇洪;林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