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秀洁;许文燕
在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是指完成1个检测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保养计划等的组合,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质量,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随着人们质量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检测系统基本性能的证实和评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供了一系列方法验证和性能评价的实验[1-3].虽然很多实验较为复杂,但为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少的实验去证实和评价所用的检测系统.
作者:靳仙宝;邵贝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报警(WBC IP MESSAGE)的准确性.方法使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945例非血液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包括分类计数白细胞并观察其细胞形态,按照涂片复检阳性判断标准判定后,与提示IP警示的145例标本进行比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仪器检测的945例标本中有145例标本有异常信息提示,对有异常信息的标本重点复检,准确率为91.64%(866/945);灵敏度为84.38%(81/96);特异性为92.46%(785/849);阳性预测值为55.87%(81/145);阴性预测值为98.13%(785/800).结论根据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提示的IP信息结合血涂片人工显微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异常样本,不但避免了误诊和漏检,还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作者:杜煜;杨可;常艳敏;孟宪华;陈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3例RITP患者,于治疗前后定期监测外周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治疗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RITP疗效确切.
作者:刘焕凤;张曦;高蕾;刘耀;张诚;高力;李云龙;刘学;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是依赖多种体液因子进行调节的,目前已经发现的参与造血调控的因子包括造血生长因子、造血抑制因子以及转录调控因子[1].其中,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造血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通过对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顺式和反式调控,决定着细胞的分化方向以及增殖特性.低氧诱导因子-1 (HIF-1)是近年来发现的能够在特异性缺氧环境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调节亚单位为HIF-1α[2].研究表明,HIF-1可以在正常和异常的骨髓内局部低氧环境中对造血细胞发挥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曾东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20%~3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达5%~10%.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后者常引起严重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0%~30%[1].<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指出:AP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早期重症预测因子包括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2].但以上2个评分系统相关检测项目较多、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不利于临床实施.随着对AP危险程度及预后评估研究的深入,部分易于检测的指标逐渐用于AP危险程度评估,本文现就部分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增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膀胱癌抗原核基质蛋白22(NMP22)、尿膀胱癌抗原(UBC)、膀胱肿瘤抗原(BTA)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膀胱癌疑似患者尿中NMP22、UBC、BTA的水平,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评价NMP22、UBC、BTA的诊断价值.结果 膀胱癌患者 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96.9%(33/34),特异性80%(20/25),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90.9%;显著高于任何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NMP22、UBC水平和阳性率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增加,BTA水平和阳性率在各分级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NMP22、UBC、BTA检测可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三者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标志物进行检测.
作者:李扬;郑衍平;许旭昀;张敬成;卢小卓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2例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为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例患者均表现广泛或局限的硬皮病、干眼症、肝功能损害、口腔广泛性溃疡损害和(或)增殖性病变等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周1次,连用4周后改为每个月1次,共用6次.结果 2例患者均获得明显改善并明显减少激素用量,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持续好转并无病存活.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广泛性cGVHD安全有效,对于激素和环孢素耐药的cGVHD具有良好效果.提示B细胞在cGVH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杰平;曾东风;陈幸华;张曦;刘红;王庆余;向茜茜;孔佩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双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科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外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4个月行第2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42例患者均造血功能重建.其中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13例(65%),复发7例(35%).单次自体移植无病生存10例(45.5%),复发12例(54.5%).结论 双次自体移植较单次自体移植复发率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以作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或经费困难患者的较好选择.
作者:罗晓庆;陈榜霞;张诚;张曦;高蕾;高力;文钦;陈婷;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为保证新兵质量,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在新兵入伍时都进行了毒品的筛查.为确保新兵素质和政治质量,杜绝吸毒人员滞留部队及有劣迹人员混入部队,给部队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某部队医疗单位长期从事新兵入伍复检工作.2009年起,必查项目增加了毒品检测,至今已有3年经验,现将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红;蓝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病理、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9例儿童首发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1~4周自然缓解或治疗后缓解;但间隔1~10个月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及在疾病发展中多种技术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的诊断.
作者:王平;邓小娟;彭贤贵;刘思恒;墙星;张洪洋;孔佩艳;张曦;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评价罗氏Modular P-800生化分析仪血清特种蛋白项目分析性能,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效率,为医学实验室认可提供可靠实验数据.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系列标准化文件EP15-A2方案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全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要求,对可溯源到CRM 470的6种罗氏特种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转铁蛋白(Trf)项目的 精密度、准确度进行性能评价,并与贝克曼-库尔特Immage特种蛋白仪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6种罗氏特种蛋白项目IgA、IgM、IgG、C3、C4、Trf的批内不精密度(CV%)和总体不精密度(CV%)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计划特种蛋白项目可接受范围(25%)的1/4标准,准确度验证所有项目均达到CLSI EP15-A2文件评价标准要求,IgA、IgM、IgG、Trf与贝克曼-库尔特Immage特种蛋白仪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大于0.975,C3、C4相关性较差.结论 罗氏特种蛋白项目IgA、IgM、IgG、C3、C4、Trf检测分析性能优秀,完全符合医学实验室认可性能评价要求,并可为更多医学实验室内相关检测项目的 资源优化组合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郭拥军;李大为;文江平;刘向祎;鲁辛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TRFIA对272例血清标本的HBV-M进行平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LISA和TRFIA检测血清HBV-M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9%、86.5%、94.6%、98.2%和96.8%.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BV-M阳性符合率除HBsAb外均高于90%,表明两种方法均适合应用于乙肝病毒的临床检测;ELISA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TRFIA检测HBV-M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而且能够定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6月至2010年9月385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385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病率4.9%,中位发病时间28 d(6~68 d),中位病程26 d(19~41 d).其中因出血性膀胱炎死亡1例,其余患者通过碱化、水化、留置尿管冲洗膀胱、抗GVHD、抗病毒等治疗后痊愈.多因素分析提示,清髓性预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给予巯乙磺酸钠、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碱化、水化、冲洗膀胱等措施对出血性膀胱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曾韫璟;高力;陈幸华;陈榜霞;高蕾;张诚;王庆余;彭贤贵;孙爱华;张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疗效.方法 对1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采用环磷酰胺(CTX)+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细胞并冻存.预处理方案:8例采用氟达拉滨(FDB)+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CTX方案,3例采用ATG+CTX方案,1例采用FDB+CTX方案,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ATG+CTX方案,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FDB+CTX方案.观察造血重建、免疫恢复,以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变化情况.结果 动员及分选后获得的CD34+细胞数均达到移植要求.14例患者均成功造血重建.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移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SLEDAI评分均较移植前明显改善.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4例血小板水平升至正常,1例患者升至大于50×109/L.2例白塞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溃疡数目减少,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下降,针刺反应不明显,2例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DAI评分均小于100分.1例红斑型天疱疮患者皮疹完全消失,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均阴性,无移植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AID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段.
作者:文钦;张诚;陈幸华;刘耀;高蕾;高力;孔佩艳;张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丹参酮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案,对多次化疗血液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丹参酮联合rhG-CSF和单用rhG-CSF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疗效.结果 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28例1次采集充足,3例(均为双次移植)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8.6×108个/千克[(6.1~12.3)×108个/千克],CD34+细胞5.9×106个/千克[(2.5~10.3)×106个/千克];单用rhG-CSF组中,26例1次采集充足,9例(2例为双次移植)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7.3×108个/千克[(4.4~10.9)×108个/千克],CD34+细胞4.1×106个/千克[(2.0~8.7)×106个/千克],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所有患者均达到明显骨髓抑制,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0.4 d(+8~+14 d),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开始计算为+1 d;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13.8 d(+10~+17 d);单用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0.8 d(+8~+15 d),P>0.01,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 14.2 d(+11~+19 d),P>0.01.结论 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保证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对于高龄、反复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学;高蕾;张曦;陈幸华;高力;张诚;李云龙;刘焕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相比较的优越性.方法 通过对56例健康人和89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的测定,以及部分恶性肿瘤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测定,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出相应的评价指标.结果 TSGF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80.9%;对非小细胞性肺癌和肠癌的敏感度优于CEA对这两种癌症的敏感度;TSGF对肝癌的敏感度优于AFP对肝癌的敏感度,且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1.7%.结论 TSGF是1种敏感度较高、特异性较强且广谱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肿瘤血清学筛查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减少漏检的发生.
作者:陈芳华;骆曦;饶万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该地区男性生殖道标本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及耐药现状分析,提出合理的用药对策.方法 对46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Uu、Mh培养及体外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现状.结果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Uu感染的阳性率为38.0%,Mh阳性率8.2%,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对Uu及Mh的敏感率均大于80.0%;而环丙沙星对Uu及Mh的敏感率低,分别为11.3%和16.0%.结论 支原体在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较高,耐药性也日趋严重.临床应选用敏感率较高的抗支原体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贺锐;赵翠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哺乳动物的生殖,一般是由1个精子和1个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1个合子细胞,然后发育成1个个体.但有极少数的个体,在血液细胞或体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细胞的混合,即镶嵌现象,由不同基因的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体被称为嵌合体.
作者:章文;陈月生;刘新刚;蒋一红;邵彦丽;李长刚;陈运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74例,分别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POAB阳性率(4.8%)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7.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女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66.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33.3%),TPOAB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75.0%)、ANA(41.6%)、AMA(41.6%)、RF(33.3%)阳性率明显高于TPOAB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24.2%)、ANA(12.9%)、AMA(12.9%)、RF(9.6%)阳性率.结论 HCV感染可诱导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中出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这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对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作用,并对不同营养方案进行评价,观察不同营养方案对胃肠道GVHD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胃肠道GVHD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组(TPN)和经口饮食组(OD),分别于治疗后的0、14、28 d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和GVHD临床疗效.结果 35例胃肠道GVHD患者在治疗后14、28 d均为负氮平衡.患者的GVHD临床症状缓解率显示,TPN组大于OD组,P<0.05.结论 胃肠道GVHD患者属于营养不良状况,并且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营养不良状况加重,加重的程度TPN组慢.TPN有助于抗胃肠道GVHD治疗.
作者:李云龙;张曦;高蕾;刘耀;高力;张诚;刘焕凤;刘学;陈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