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华;戚润鹏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蚊叮咬传播,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因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不同,分为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恶性疟4种类型.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病情较重,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脑型疟与急性肾衰竭,病死率较高.
作者:楚文瑛;潘铭;吴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日立7180生化仪上是否能够使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华公司)的试剂盒测试肾功能项目.方法 选定肾功能测试常用的3个项目,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对其进行灵敏度、精密度、线性、对比和干扰实验测试.结果 科华公司肾功能3个项目试剂盒的灵敏度符合要求;批内变异系数和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00%;线性范围与罗氏公司原装试剂基本接近;方法学比较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黄疸、脂血与溶血对结果的干扰均小于10%.结论 在日立7180生化仪上可以使用科华公司的试剂代替罗氏原装试剂,进行肾功能3个项目的 测试.
作者:吴爱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是由中国医院协会在“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的,同时也作为“医院管理年”的检查项目,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危急值的出现相当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信号灯”亮起,对患者争取抢救时间,防范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时间短,尚未得到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遍认可,又没有全国通用的、统一的危急值项目和界值表作为参考,危急值项目和界值的认定缺乏严格的标准.作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的重要部分,规范化、制度化地使用临床检验危急值就显得极为重要.
作者:张健;殷皓;俞蕾;陈云清;孙剑;孙伟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6月至2010年9月385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385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病率4.9%,中位发病时间28 d(6~68 d),中位病程26 d(19~41 d).其中因出血性膀胱炎死亡1例,其余患者通过碱化、水化、留置尿管冲洗膀胱、抗GVHD、抗病毒等治疗后痊愈.多因素分析提示,清髓性预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给予巯乙磺酸钠、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碱化、水化、冲洗膀胱等措施对出血性膀胱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曾韫璟;高力;陈幸华;陈榜霞;高蕾;张诚;王庆余;彭贤贵;孙爱华;张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的变化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分别采集年龄、职业等相匹配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37例及对照组42例的静脉血2 mL,提取总DNA,通过定量PCR法(染料法)检测白细胞的mtDNA相对拷贝数.结果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mtDNA 拷贝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随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mtDNA 拷贝数增加(P<0.05);然而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例组中,随着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mtDNA 拷贝数降低(P<0.05).结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mtDNA 拷贝数较低,可能作为该病的分子标记.
作者:罗勇军;刘福玉;陈丽;后显华;周其全;蒋春华;廖卫公;高钰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3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组)60例及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C组)52例,分别测定身高、体质量,抽空腹血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BMI、TG、TC、LDL-C、ALT、AST、GGT、FINS、HOMA-IR水平显示:B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而HDL-C水平显示: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3组间HbA1C、FBG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BMI、TG、T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BMI、TG、TC、LDL-C、HDL-C水平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凤丽;张会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量子点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方法 应用量子点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不同病理类型人子宫内膜中ERα的表达.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ERα阳性表达的标本.阳性信号为桔红色荧光,定位于腺上皮细胞或癌细胞的细胞核.结论 量子点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检测.
作者:黄慧;郑芳;彭俊;孙慧;饶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而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现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进行研究,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4例作为高血压组,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37~75岁,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新的诊断标准,血脂按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23例,女78例;年龄35~72岁.
作者:许琳;李蕤;余庭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餐饮业食(饮)具消毒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卫生安全,为了解本市餐饮行业食(饮)具卫生状况,对2007~2009年本市部分餐饮行业食(饮)具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测,现将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何源;王红;王文斟;刘晓鹏;段刚;李志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发病率低,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诊断、鉴别及治疗较为困难.本文对1例CNL伴骨髓纤维化进行诊断及治疗,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秦先念;刘红;孔佩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是依赖多种体液因子进行调节的,目前已经发现的参与造血调控的因子包括造血生长因子、造血抑制因子以及转录调控因子[1].其中,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造血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通过对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顺式和反式调控,决定着细胞的分化方向以及增殖特性.低氧诱导因子-1 (HIF-1)是近年来发现的能够在特异性缺氧环境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调节亚单位为HIF-1α[2].研究表明,HIF-1可以在正常和异常的骨髓内局部低氧环境中对造血细胞发挥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曾东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为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显得尤为重要[1-3].现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东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为通过心理干预降低孕妇产前及产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该院保健科所辖社区内256例孕妇为调查对象,按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分为异常组(113例)和对照组(143例),于产前、产后分别采用焦虑/抑郁情绪HAD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异常组和对照组产前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5.38%、11.7%、23.87%和10.47%,两组焦虑和抑郁同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和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5.64%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的高危孕妇对生理及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其产前、产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高;须重视高危孕妇的心理问题并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产前、产后焦虑、抑郁发生率.
作者:杨唯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该科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予以输注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3,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加速期慢性髓系白血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半年内,20例患者均复发,予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每次输注细胞量按1×105/kg、2×105/kg、4×105/kg逐级增加,每次输注间隔4周.结果 12例患者再次完全缓解,8例患者未缓解.输注后,3例患者发生了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2例患者发生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未发生并发症,未观察到输注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结论 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嘉;高力;陈幸华;刘耀;高蕾;曾韫璟;张诚;张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该地区男性生殖道标本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及耐药现状分析,提出合理的用药对策.方法 对46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Uu、Mh培养及体外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现状.结果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Uu感染的阳性率为38.0%,Mh阳性率8.2%,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对Uu及Mh的敏感率均大于80.0%;而环丙沙星对Uu及Mh的敏感率低,分别为11.3%和16.0%.结论 支原体在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较高,耐药性也日趋严重.临床应选用敏感率较高的抗支原体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贺锐;赵翠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TRFIA对272例血清标本的HBV-M进行平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LISA和TRFIA检测血清HBV-M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9%、86.5%、94.6%、98.2%和96.8%.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BV-M阳性符合率除HBsAb外均高于90%,表明两种方法均适合应用于乙肝病毒的临床检测;ELISA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TRFIA检测HBV-M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而且能够定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74例,分别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POAB阳性率(4.8%)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7.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女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66.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33.3%),TPOAB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75.0%)、ANA(41.6%)、AMA(41.6%)、RF(33.3%)阳性率明显高于TPOAB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24.2%)、ANA(12.9%)、AMA(12.9%)、RF(9.6%)阳性率.结论 HCV感染可诱导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中出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这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差异,并探讨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是否优于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方法 对该市某小区健康查体人员200例,同时抽取2份血样,一份用氟化钠抗凝管分离血浆;另一份用含分离胶的促凝管分离血清.2份血样同时测定葡萄糖水平,用Excel软件分析2组数据的相关性,并用SPSS 13.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分析2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相关性好,回归方程:Y=0.926 2X-0.434 4;r2=0.973 1.血浆葡萄糖平均值5.72 mmol/L;标准差1.22.血清葡萄糖平均值4.86 mmol/L;标准差1.14.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相关性好,但2组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张莹;周铁成;杨小云;赵媛;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是指完成1个检测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保养计划等的组合,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质量,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随着人们质量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检测系统基本性能的证实和评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供了一系列方法验证和性能评价的实验[1-3].虽然很多实验较为复杂,但为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少的实验去证实和评价所用的检测系统.
作者:靳仙宝;邵贝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起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工作态度等起着非常重要作用[1].因此,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和关键环节,加强对实习的组织管理,有利于提高实习效果,保证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作者:龚道元;王晓娟;李子萍;甘春葆;康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