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学玲;李秀玲;赵慧玲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简称房扑)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持续快速的房扑发作时可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而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尤其是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导致猝死.因此及时终止房扑非常重要.1996年至今我们采用TEAP治疗21例Ⅱ型房扑,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巴音巴特;巴特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患者使用依降钙素治疗后其碱性磷酸酶值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126例,采用依降钙素加钙剂治疗,依降钙素20 IU肌肉注射,1次/2 d,同时口报钙剂500 mg/d;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并同时测定HYP/Cr、Ca/Cr、ALP等生化指标,记录症状,体征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0周后患者骨密度显著增加,HYP/Cr,Ca/Cr等生化指标降低,另外还观察到治疗前偏高的碱性磷酸酶降低并趋于正常.结论:依降钙素治疗骨质流松患者的同时可以同时降低碱性磷酸酶.
作者:姚春燕;常成;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哈族脑梗死患者血流变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05 - 2010年间本院内科收治的哈族脑梗死患者共113例,测定其血流变分析临床意义.结果:哈族脑梗死组全血粘度的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哈族脑梗死患者综合治疗中要特别注意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判定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古丽松;玛依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进展性脑梗塞(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发病后经临床治疗,梗死面积仍进一步扩大,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一般发生在发病后6h至1周.这些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我们选取了从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进展性脑梗塞.
作者:买然别克·卡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为常见的损伤,也是医学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层螺旋CT(MSCT)提高了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为走行有曲度的肋骨骨折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5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CT各种图像,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继军;段建国;张建;赵生君;邓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选择术中化疗患者在不同的手术阶段给予曲马多,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和PONV(术后恶心、呕吐)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ASAⅠ - Ⅱ级需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年龄35 ~68岁,体重53~90 kg,未合并有慢性疾病等病史.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术中行OLG方案(草酸铂、醛氢叶酸、氟尿嘧啶)化疗,按照给予曲马多的不同手术阶段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给予生理盐水2ml,B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C组在术前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三组患者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曲马多1g,托烷司琼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术后镇痛,PCIA(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背景剂量2 ml/h,冲击剂量2ml,锁定时间10 min.术后随访24h,记录生命体征、镇痛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各时间点A组患者的BP、HR和VAS评分与B组、C组比较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的PCA(患者自控镇痛)次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A组、C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组患者选择的时机佳,既可以发挥曲马多的超前镇痛的作用,又避免了两种治疗方案副反应的叠加,降低了PONV的发生率,因而,对于计划在术中进行化疗的患者,术前给予曲马多行围术期镇痛佳.
作者:努尔波拉提·加列力汗;于婵娟;刘亚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几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此基础上可引起一系列继发性变化,包括神经系统损害,故易被误诊,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
作者:麦麦提江·麦苏木;阿依古丽·艾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门诊输液室是门诊病人集中治疗的场所,病人多,工作量大,病种及用药复杂,病人要求高,是一个高风险、高投诉的部门,如何认识风险、尽可能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是管理者必须思考和急需解决的课题.我院为一家地州级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约10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门诊输液室拥有护士5人,日接待病人平均60~70人次,输液病人约40 ~ 50人次,小儿居多,还接待门诊化疗病人,每日高峰时段非常繁忙.
作者:裴学玲;李秀玲;赵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眼内压(10P)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MS患者68例(135眼)与对照组70例(140眼),进行10P测量,分析其特征,并进一步对MS患者10P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S患者的10P均值较对照人群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10P相关因素为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指标数量.结论:MS患者有较高10P水平,其影响因素为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指标的数量.
作者:刘麒;杨俊芳;康旭烽;顾俊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影像学如CT、MRI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早期地了解脑出血的部位、病变范围和程度,从而有助于我们对脑出血早期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计划,但临床上连续做CT的动态监测是不实际的.因此,近二十多年来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了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生化标志物,这些神经生化标志物的连续监测有助于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范围、程度及判断预后.
作者:孔祥锋;雷舜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候群,是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中常见的一种.当局部骨折脱位、韧带增厚或管内的肌腱肿胀、膨大引起腕管相对变窄,致使腕部正中神经慢性损伤产生腕管综合症.CTS的特征性神经电生理改变,即神经传导检测主要显示腕远侧节段正中神经感觉或(和)运动传导的选择性异常,而同侧尺神经远侧节段及正中神经近段相对正常[1].现将我们诊断的40例CT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嫒;赛青;刘林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 rep cytologic test,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到我院体检中心妇科及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患者2830例,进行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对TCT检查异常、HPV检测阳性及阴道镜下怀疑病变的312例患者行宫颈组织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 I及其以下病变.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 - DNA检测,是宫颈癌的先进筛查方法;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
作者:孙美凤;常裕文;谭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股骨远端骨折包括髁上和髁间的骨折,占股骨骨折的4%~7%[1],尤其是髁间骨折和髁间粉碎性骨折早期采用手术复位并行坚强的内固定,恢复完整的关节面及正常关节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动力髁螺钉(DCS) DCS器材自发明及临床应用以来,经逐步改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作者:艾拜都拉·吐拉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特征,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住院,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85例CHD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Ⅰ组:28天~1岁(n=53),Ⅱ组:>1岁(n=32).结果:Ⅰ组和Ⅱ组CHD均以单纯畸形为主,Ⅰ组CHD单纯畸形33例(62.3%),复合畸形20例(37.7%).Ⅱ组CHD单纯畸形22例(68.8%),复合畸形10例(31.3%).两组CHD构成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CHD为房间隔缺损(35.3%).左向右分流型51例(60.0%),右向左分流型30例(35.3%),无分流型4例(4.7%).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杂音(100.0%)、呼吸急促(57.6%)、青紫(35.3%).结论:儿童CHD类型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林先;俞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DWI(扩散加权成像)不仅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及各部位病变的定性诊断给予了很好的诊疗平台,同时对于及时诊治提供了较为便捷有效的帮助.
作者:蒋杰;曲源;夏迎洪;刘克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参保居民的健康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致使参保居民的住院率持续上升,同时住院费用不断上涨,对有限的医保统筹基金造成很大的压力.如何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医保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我院自2011年1月对阿克苏市城镇居民5个病种开展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付费,在控制住院费用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宋晓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1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先进近心端操作,降温至20℃,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主动脉根部用自体心包片与右房建立分流,出院复查心脏彩超和主动脉电子束CT.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体外循环时间(221.33 ±37.98)min,心肌阻断时间(124.77±50.00)min,停循环时间(28.38±8.12)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9.30±9.57)min.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因分别为不完全肠梗阻以及急性缺血性脑病,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时复查主动脉电子束CT提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血管通畅,无扭曲,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可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手术风险,适合于人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总刚;杜宇奎;郭盛;唐和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71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60例,年龄大80岁,小16岁,检查部位:盆腔5例,脑血管8例,腹部125例,肺11例,颈部2例.通过增强扫描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清楚,严格的按规程进行护理,未出现意外.轻度皮肤过敏2例,均获得临床及患者的好评.
作者:马涛;马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高龄人群数量逐年增加.因高龄人群骨质疏松、骨骼强度下降,身体自我保护能力减弱等因素,易在轻微外力下发生脆性骨折.由于自身的各种因素,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都有较高的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患者37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毅;赵国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贫血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因巨大子宫肌瘤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贫血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给药后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诱导后及切皮时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的总用量.结果: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H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麻醉诱导期间2组均出现低血压,H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组(P<0.05),但未见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2组切皮时血液动力学变化无差异(P>0.05);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瑞芬太尼总用量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可安全地用于中度贫血患者.
作者:毛卫明;李俊;曹振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