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旭强
白假丝酵母菌(也称为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规鉴定该菌需做血清芽管试验.使用动物血清不利于临床操作,使用人血清则可能因血清来源的个体不同造成结果不稳定.为此,现应用简易中药液代替血清做芽管试验,取得了理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盛通;陈惠业;许潘健;庞璐;吴博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石油化工企业大气污染对企业职工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石化体检者按工作年限分组,Ⅰ组(<10年)291例,年龄22~35岁,Ⅱ组(10~20年)634例,年龄33~45岁.Ⅲ组(>20年)427例,年龄44~55岁.正常对照组根据石化体检者的分组情况按年龄<35岁、35~45岁、>40岁分组,所有血清样本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七检测α1-AT含量,观察不同组间结果 的差异.结果 Ⅰ组中石化体检者α1-AT结果 为2.58±0.38 g/L,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和Ⅲ组α1-AT结果 分别为2.02±0.43 g/L和1.72±0.41 g/L,P<0.05,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石化体检者不同工作年限Ⅰ、Ⅱ、Ⅲ组间血清α1-AT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不同年龄组α1-AT结果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油化工厂在进行石油冶炼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氮、烯烃、链烷、醇、羰基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α1-AT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石油化工企业在积极治理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的同时,对职工定期监测α1-AT含量,及时采取一定的治疗手段,对降低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向长港;祝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总前列腺抗原(TPSA)结果 的可比性.方法 取百乐、德普不同水平的质控物以及38份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4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上进行TPSA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TPSA测定结果 在各检测系统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检测系统TPSA测定结果 的信度系数a接近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以雅培AXSYM系统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罗氏2010、贝克曼Access、德普Immulite-1000检测系统临床均可接受.结论 4个检测系统测定TPSA结果 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具有可比性.
作者:马永能;张鹏;刘慧玲;何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男件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定植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NGU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男性NGU患者尿道分泌物作细菌学及支原体培养,并作药敏试验.结果 男性NGU的定植菌构成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及解脲支原体(Uu)为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构成比大于40%,与同期标本比较耐甲氧西林CNS(MRCN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甲氧西林敏感的CNS(MSCN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除青霉素外,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较好的敏感性,MRS则相反;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索及米诺环素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男性NGU定植菌以CNS及Uu为主,CNS在男性NGU中的作用值得探讨,使用抗生素治疗NGU应规范、合理.
作者:桑卫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病.该病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WD基因的成熟mRNA编码1个含1 41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即一种P型铜转运ATP酶(ATP7B),参与铜的跨膜转运.所有WD患者都有ATP7B基因突变.目前国际上已被检测的有300多种突变.WD 临床表现的复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困难,迫切需要建立准确、快速的分子诊断方法 ,并进行症状前诊断或产前诊断.
作者:蔡美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HBV DNA定量测定主要是用于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动态观察及疗效判断.目前,临床实验室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但影响因素也较多,其结果易受模板浓度及扩增反应体系批间差异和标本处理过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2],为了解PCR实验室本年度HBV DNA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及试剂批间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情况,现对五个批号试剂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雷秀霞;陈斌;龙幼敏;陈英姿;明凯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耦联因子6(CF6)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1个亚基,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前列环素合成受抑、NO释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增加,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在血管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扮演关键角色.近年来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CF6明显升高,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现简要综述CF6的结构功能、信号转导系统对精尿病及血管病变的作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为献血者的招募及血液初筛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初筛合格者血液样本采用双人、双试剂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初检与复检.结果 HBsAg初筛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计划献血人群、志愿献血人群、互助(应急)献血人群.血液初复检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HCV、HBsAg、梅毒抗体、抗-HIV;女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男性(P<0.01);学生与军人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其他职业人群(P<0.01).结论 坚持HBsAg初筛并选择性进行ALT初筛,能显著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作者:高艳;陈志强;麦永平;范章平;陈桃;吴剑云;刘旭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细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基本单位,是人类老年病发病的共同基础.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对衰老机制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时代,细胞内DNA损伤积累是衰老过程中先提出的机制,DNA损伤与细胞衰老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DNA不断地被外源性和内源性因子损伤,如果损伤持续,它能引起DNA复制或翻译错误,从而导致点突变或染色体重排及经由各种信号途径引起应激反应,引起细胞衰老.本文将就DNA损伤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瑞;刘新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抗核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及抗核抗体谱3检测方法 的分析比较,探讨有益于临床诊断的检测组合.方法 采用人喉癌上皮细胞及猴肝作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应用欧蒙斑点法检测可提取性核抗原中的如下抗原:nRNP/Sm、Sm、SSA、SSB、Scl-70、Jo-1;以绿蝇短膜虫为基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通过欧蒙印迹法检测15种自身抗体.结果 将3种稀释度(1:10、1:80、1:100)抗核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1:10及1:80稀释的血清抗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2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核点型、胞浆颗粒型及均质型等多种核型的检测中抗核抗体谱3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NA谱;在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中间接免疫荧光法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欧蒙印迹法.结论 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抗核抗体检测中,使用1:80的稀释度更有利于提高检出率,而且涵盖15种抗原的抗核抗体谱3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作者:马作新;廉娜;郑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对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身高、体重、腰围、SBP及DBP进行测量,同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生化指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血清SAA、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年龄、身高,TC、LDL-C外,其余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SAA与体重、BMI、腰围、收缩压、LDL-C、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SAA水平的检测可能是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的手段之一.
作者:胡必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病区,现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方式,预防及预防失败的原因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梁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榆测4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细菌感染患儿285例,病毒感染患儿140例)及9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常规和CRP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为(40.1±3.2)mg/L,WBC为(16.1±0.6)× 109/L;病毒感染组CRP为(4.5±1.1)mg/L,WBC为(5.6±0.3)×109/L;健康对照组CRP为(3.6±1.3)mg/L,WBC为(6.6±0.4)×109/L.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CRP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作者:史新辉;包凌娟;谭琳琳;王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肾功能检查在挤压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有效运用.方法 对16例挤压综合征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尿常规检查和血液肾功能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清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浓度的快速显著升高;尿量减少,尿蛋白实验阳性,水平从+至+++不等;12例患者出现血尿和肌红蛋白尿.经以补液、利尿、血液透析和全身营养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尿量恢复正常,血清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浓度逐渐下降,10例基本治愈的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应定时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确保对挤压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项贵明;姚磊;李强;董解菊;邱宗文;蒲晓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家族3,亚家族A,多肽5(CYP3A5)基因和多重耐药基因1(MDR1)C3435T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在基因水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酶切片长多态性(RFLP)方法 对6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YP3A5和MDR1基因分型.移植手术1个月后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携带CYP3A5*1基因型肾移植患者的剂量校正曲线下面积(AUC0-t)明显低于CYP3A5*3*3型患者,在随后对上述2 组不同CYP3A5基因分型的患者进行MDR1的C3435T基因多态性分型研究表明,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他可莫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他可莫司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关,携带CYP3A5*1基因型肾移植患者比CYP3A5*3*3型患者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目的 浓度;而在影响他可莫司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因素中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不是重要因素.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有利于器官移植患者剂量选择及个体化用药治疗.
作者:罗儒超;聂新民;李伟芳;桂嵘;黄竹英;朱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对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研究的深入,ELISA抗-HCV的榆测,已作为国内医疗机构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筛检的标志物[1],现在医院也逐步将抗-HCV的检测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汪旭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Forkhead盒(Fox)转录因子在正常和肝胆管结扎致纤维化的Balb/c小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Balb/c小鼠肝脏中包括Foxo1、Foxo3、Foxm1、Foxl1等18个Fox转录因子的表达,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肝胆管结扎后Balb/c小鼠肝脏中9个炎症和增殖相关性Fox转录因子的mRNA动态变化.结果 18个Fox转录因子基因在正常Balb/c小鼠肝脏中均有表达,且以Foxo1和Foxo3表达高;肝胆管结扎后Foxo1表达显著下调,而Foxol1和Foxm1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肝胆管结扎致纤维化的Balb/e小鼠肝脏中,炎症和增殖相关性Fox转录因子的动态改变提示Fox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杨双双;黄世峰;张莉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情况.研究临床分离的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1 184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4例阳性标本的菌株用API真菌鉴定板条(API 20C AUX)鉴定,用Rosco纸片法对制霉菌素、益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两性霉素、克霉唑、氟康唑、氟胞嘧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64例共有8个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7.1%.各种念珠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然是妇产科真菌感染主要菌种.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是治疗妇产科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物.各种念珠菌对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明显不同,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记妹;禢永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CD95即Fas,是TNF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CD95(Fas)与其配体CD95L(FasL)结合后,CD95(Fas)通过其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中的死亡效应子结构域(DED)可介导caspase-8寡聚化,自身被活化并激活下游效应半胱天冬酶(caspases),介导细胞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途径是参与细胞增殖调控和细胞生长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近的研究表明,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CD95刺激能引起PI3K导致AKT明显的磷酸化.同时一序列的新的数据显示Src家族激酶(SFKs)、PI3K和caspase-8之间存在联系.现就CD95(Fas)磷酸化后参与细胞凋亡与caspase-8、PI3K/AKT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分子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文翠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存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主动外排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对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CIP)敏感性的逆转试验,筛选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采用PCR法扩增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的OprM基因.结果 在CCCP作用下,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4株菌对CIP的敏感性提高4倍以上,主动外排表型阳性率为66.7%(24/36);在OprM基因的PCR扩增试验中,有16株(44.4%,16/36)扩增出848 bp的OprM基因片段.结论 主动外排表型在临床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存在;OprM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菌中常见.
作者:张鹏;姚慧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