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评价与应用

程环

关键词:胆汁酸类和盐类, 肝疾病,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双酶偶联法对102例不同种类的肝病患者进行血清TBA的测定.结果 血清TBA在各种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血清TBA是肝病活动中的敏感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痰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

    %,而氟康唑的耐药率高,为28.4%.结论 近年来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临床上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依他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谢永平;陈广幸;黎国梅;李静宇;梁庆明;伦秀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溴甲酚绿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用溴甲酚绿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方法 糖尿病组76例与健康对照组42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随机尿微量清蛋白,同时测定尿肌酐,根据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水平分组,结果用t检验分析.结果 尿微萤清蛋白在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不同病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不同血糖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溴甲酚绿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

    作者:代秀安;邓演超;李全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LH75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自动纠正功能的应用评价

    细胞计数自动纠正功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德东;肖振洲;叶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的调查及耐药分析

    的科学依据.

    作者:蓝柳燕;辜红妮;陈曼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DIC早期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凝血分子标志物(TM、F1+2、β-FG、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 可疑DIC病例组血清TM、F1+2、β-TG、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DIC的发展而逐步升高.结论 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变化,不但可以作为DIC早期预测、诊断的重要指标,而且其动态测定结果还可以作为监测DIC病情发展情况,评价疗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实验参数.

    作者:宋长广;柳爱英;贾玉东;王兰英;刘永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7381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性别关系分析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分布的传染病,我国为高流行区,HB-sAg阳性率达8%~20%[1].为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流行情况,现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分析其结果,观察其与性别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彬;方德洋;杜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双速率法检测G6PD的探讨

    用性强的检测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波;黄海樱;黄俊健;冯桂玲;陈文捷;林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肿瘤M2丙酮酸激酶的研究进展

    人体组织中有四种不同的丙酮酸激酶同工酶表达,其中肿瘤特异性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type M2,M2-PK)在早期胚胎组织中表达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再次表达.肿瘤M2-PK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糖酵解调控肿瘤细胞代谢.肿瘤M2-PK在肿瘤细胞中主要以二聚化形式存在,M2-PK与某些肿瘤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二聚化并且在二聚体和四聚体之间相互转变,从而使肿瘤细胞在变化的氧和营养供应的环境下生长.肿瘤M2-PK作为可肿瘤标志物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作者:周云丽;牛瑞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质控物的基质效应对电解质结果的影响

    了解两台电解质分析仪在室内质控可比性很好的情况下测定同一患者血清样品对检测结果出现差异较大的原因.为探寻其原因,现将实验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李广权;周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中Pre-S1及HBV DNA含量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阴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模式⑤(100.00%)、模式③(75.00%)、模式①(63.87%).结论 Pre-S1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HBV复制活跃,HBV含量高.

    作者:王翔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军团菌脂多糖的制备及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从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军团菌临床株和军团菌标准株进行脂多糖内毒素活性的初步研究.方法 用酚水法提取脂多糖作相关生物学活性试验.结果 军团菌脂多糖具有内毒素生物学活性,但其活件较大肠埃希菌脂多糖弱.结论 军团菌脂多糖具有内毒索的活性,可能是该菌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其毒性低于大肠埃希菌脂多糖.

    作者:黄华;刘渠;许瑞环;吴愿如;彭常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证实本起食物中毒由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引起.

    作者:史煜曼;刘赛琴;翁奕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及结果可接受性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在临床生化实验室中常常同时拥有2个或2个以上不同的检测分析系统,由于不同的生化分析系统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异的检测方法,要使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生化分析系统间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系统误差具有可接受性,是临床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目标之一[1].

    作者:王川蓉;张琳琳;李顺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保定市学龄人群尿沉渣参考值调查

    有关UF一100检测各项参数的正常范围曾有许多学者作过报道[1],但绝大多数在调查时只选择健康成年人[2],对单独学龄人群组的调查尚未见报道,现对1336例保定市学龄人群尿沉渣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洪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酸的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的含量与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妊娠糖尿病(GDM)孕妇58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63例、健康对照组68例进行24 h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糖尿病孕妇患者尿24 h 8-Ohd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女性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的含量与妊娠并发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赖金玉;谭忠伟;黎彩鹏;郭翼华;王碧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牡丹江不同年龄组成人超敏C-反应蛋白参考值的调查

    超敏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蛋白.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害时[1],血清或血浆中CRP浓度升高,在健康人群中,它的浓度通常低于5 mg/L.

    作者:闫海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因素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结果的影响

    有统计学意义;(3)参比液放置不同时间对结果测定的影响,第4天Na+结果降低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K+、Na+、Cl-结果降低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暴露标本放置时间、样品杯加样时间、参比液放置时间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结果均有影响,且随时间的延长影响更加显著.

    作者:李飞;刘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评价与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双酶偶联法对102例不同种类的肝病患者进行血清TBA的测定.结果 血清TBA在各种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血清TBA是肝病活动中的敏感指标.

    作者:程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正相关(r=0.2318,P<0.01),而其他血脂项目,不同GGT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血清GGT升高者较多见,GGT与TG密切相关,TG水平随GGT升高而增高,两者呈平行关系.GGT和TG的增高可能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代民;李娜;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ea、Cr、血脂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的病程、FBG、UA、血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高血糖和高血压是D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UA升高可能也与DR的发生有关.

    作者:韩昌洪;陈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