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常存在于空气、土壤、尘埃、水及植物中,有时正常人的粪便中亦有,一般不致病.自Frankland首次发现该菌以来,蜡样杆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作与食物中毒有关.近年来才有报道本菌引起胃肠外感染.在慢性骨髓炎患者中检出此菌比较少见,且感染时间较长,有10年之久.现将从这一男性患者骨髓炎分泌物中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报道如下.
作者:蒋建华;周祚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Alzheimer病(AD)是一种多因异质性疾病,它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和预后的限制性因素.目前从血液和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生化及免疫指标,如β淀粉样蛋白(β-AP)、糖基化血红蛋白终产物(AGE)、乙酰胆碱脂酶(AchE)、Tau蛋白(Tau)、载脂蛋白E(ApoE)等,有望成为AD早期诊断极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罗南萍;胡成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大规模基因表达数据获取方法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即是一种目前应用较广的基因表达数据计算学分析方法.目前已有多种聚类算法,现介绍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算法,并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开发从数据预处理、结果评估,到有意义生物学信息提取的高度集成的聚类分析方法,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长本;刘兴晖;王伟灵;周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转化生长因子β能明显促进肾多种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增生,从而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引起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所具有的各种病理改变.在体外,多种慢性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又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这一过程,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在血中的水平及其受体表达,进而减轻肾小球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及进程,延缓肾病综合征向慢性化方向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争取时间.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在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都有其受体表达.现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能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唐雪梅;李秋;李永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正常人群血清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水平,探讨适合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理想的参考值.方法收集内蒙古各族健康人群血清,按一般生活水平严格筛选1 009例,其中男547例,女462例,年龄1~83岁.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TA)测定其apoAI、apoB及AI/B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上述正常人群体检结果与国内外某些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正常人群血清ApoAI、apoB水平较欧美人偏低,与国内宁波地区接近,且低于北京地区.结论说明血清apoAI、apoB及AI/B受种族、环境、生活方式等影响.
作者:孙文阁;朱振远;费志宏;何述祥;牛丽丽;伍镜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约为3%(1.7亿人).HCV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接触感染者血液,如静脉内用药或输血;透析、外科手术和结肠镜检查也可引起院内HCV传播;针刺损伤的健康保健工作人员血清HCV抗体阳转率为0%~7%.HCV的围生期和性传播很低,但是,如果HCV感染的母亲或性伙伴也感染了HIV-1,这种传播出现率更高.发达国家从1990年开始对献血员筛查HCV抗体,将输血获得HCV感染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估计美国当年就防止了40 000 HCV感染.随着酶免疫测定(enzyme immunoassay,EIA)HCV抗体技术的发展和核酸扩增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输血传播HCV的发生率,1999年4月~2000年7月,美国和加拿大应用核酸扩增技术从1 630万例血清学阴性献血员中检出HCV阳性62例.
作者:杨朝国;陈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姜维洁;李培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ECM)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金属蛋白酶(MMPs)通过对ECM的降解而促进肿瘤的转移.现就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兰春慧;陈东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鉴定的质谱分析法和生物信息学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全局性监测病原菌的基因表达,可有效鉴定与菌株变异、环境影响和遗传操纵效应相关的重要蛋白质.通过病原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阐明与细菌毒力和耐药相关蛋白质,描述疫苗和用于诊断的蛋白质特征,以及确定药物设计的新靶位和评价这些药物对细菌生理学的作用效应.
作者:赵辉;乐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前S1蛋白与其他HBV检测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清前S1蛋白检测,比较不同HBV指标组合模式中的前S1蛋白变化.结果 HBV高复制组(HBeAg、HBV DNA、HBcAb IgM阳性各组)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高,低复制组相对低.HBsAg、HBsAb阳性(18)及HBsAg、HBsAb、HBeAb阳性(7)和仅HBsAg阳性(21)患者中,其前S1蛋白均阴性.前S1蛋白阳性亦见于HBsAb阳性的大三阳(3/12)、HBsAb阳性的小三阳(5/20)、HBsAg、HBsAb、HBcAb阳性(1/3)和仅HBsAb阳性(1/439)及仅HBcAb阳性(1/3)患者中.结论血清前S1蛋白不仅是一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而且还可能反映HBV颗粒状态和隐匿性HBV感染.
作者:金磊;董惠芳;郭永贞;徐学刚;杨协珍;金树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C反应蛋白(CRP)这个古老项目的新认识、新理论及用途在概述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预测非冠心病(CHD)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研究,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与传统CHD危险因素的关系和检测应用前景几方面进行扼要综述.Hs-CRP与传统检测方法不同的是检测正常范围低水平的CRP微小变化,它不仅可能是一种轻度慢性全身性炎症的标志物,而且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可以增强预测预后和治疗的能力,hs-CRP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与传统危险因素有关的生化指标或其他新发现的指标.
作者:康红;冯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溶菌酶(lysozyme,EC3.2.1.17,LZM)是一种水解腐生球菌细胞壁中聚糖组分的N-乙酰胞壁酸(1→4)N-乙酰葡糖胺键的酶,它可使细胞壁破坏,细菌崩解.溶菌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当这类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或分解转换率增高时,体液中的溶菌酶便明显增高.此外,Klockars M等通过免疫组织学证实,LZM存在于结核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与病灶附近被活化的巨噬细胞中,以及脓胸的粒细胞中,而癌性细胞及淋巴细胞不含溶菌酶,并认为结核性胸膜炎时,存在胸膜腔的局部LZM合成.因而,LZM测定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作者:沈俐;吴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MPV升高,血小板体积增大,活性增强.研究发现MPV与许多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梗死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现就MPV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丁志祥;张乐之;王鸿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常规输血技术是安全的,但是由于血液贮存期短、供-受血者之间需要配型、血液传播血源性疾病等原因,限制了配体输血技术在紧急状况,如灾难、战争的广泛应用,由此促进了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开发.
作者:夏德宜;周剑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荧光实时逆转录PCR广泛应用于稳态mRNA水平的定量,并且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分子医学和生物技术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用此技术定量具有范围宽、敏感性高、精确度高,无PCR后处理步骤,避免了交叉污染,且产出率高,可以进行多重检测等特点.然而要成功地应用该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对方法学建立、扩增效率以及标准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陈英剑;胡成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相对定量ST13基因在不同肿瘤细胞株的表达情况.方法提取肿瘤细胞株SW620、A549、Bxpc-3、SMMC-7721、RKO和Bcap-37细胞总RNA,经寡聚脱氧胸腺嘧啶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扩增,针对内参照GAPDH基因相对定量ST13基因的表达,比较ST13基因在不同组织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 ST13基因在6种肿瘤细胞株中表达高,相当于GAPDH基因表达的1%~20%,细胞株之间ST13基因表达量分高、中、低三类(P<0.05),呈现Bcap-37、RKO>SMMC-7721和Bxpc-3>A549、SW6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高效地反映了ST13基因在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是基因研究中一个实用的技术手段.
作者:陈功星;张佳炜;董庆华;丁佳逸;郑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检测初用于器官移植,但近年来,HLA作为免疫遗传基因在与免疫调节有关的疾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愈来愈受到重视.现就HLA的分型方法及与其某些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章晓鹰;陈建杰;张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的中心环节是胰腺组织受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从而继发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碍.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是胰蛋白酶原激活后释放出来的短肽,可以很快进入腹膜、血液及尿液.检测体液TAP浓度,可以特异地反映胰蛋白酶原激活情况以及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慧;徐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