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王娜;侯静雯;李坤;侯志梅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 阳性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170例正常人的Hp感染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T2DM组的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研究表明,胃轻瘫患者中Hp阳性率及感染程度均显著高于非胃轻瘫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可显著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率。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临床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大都是部队转业人员,主要由汉族人员组成,同时也有少数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少数民族人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3个师,每个师有一个师级医院,其中十一师、十二师未下设医院,医院护理工作人员也是主要由这几个民族构成。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工作态度。离职意向是指个人意欲离开目前工作岗位,另寻其他工作机会的倾向,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职工离职发生的可能性[1]。当前,全球护理人员的流失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进一步加重了护理队伍的缺编问题,护理人员的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更多护理人员因为高工作压力而离职,形成人员缺编的恶性循环。因此,因护士离职而引起护士短缺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研究的重点,而且还会将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能力[3]。如何降低护士离职率是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护士离职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对策提供依据。

    作者:彭晓红;丁晓兰;葛宁;董正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四种处理后的镍铬合金烤瓷冠在人工唾液中的镍、铬离子析出量的研究

    目的:了解镍铬合金烤瓷冠经四种处理后在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镍、铬离子的量。方法1.选择80颗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一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再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铸造后外加打磨抛光的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铸造后打磨未抛光镍铬合金烤瓷冠。分别侵泡在人工唾液中,样本分别在一、二、三、和四周后取出并测定各自所含铬离子、镍离子量。2.依据Schiff的方法配置人工唾液,并调节人工唾液的pH值为6.18。结果1)一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在每个时间段内镍、铬离子析出量与再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相比差异显著。2)每个时间段内,镍、铬离子析出量在打磨后未抛光镍铬合金烤瓷冠和打磨后抛光镍铬合金烤瓷冠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四种条件下的镍铬合金烤瓷冠镍铬合金析出量为递增趋势。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镍、铬离子析出量受打磨后是否抛光及铸造影响。

    作者:吐尔洪阿依·塔西甫拉提;何惠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医院职工组织承诺及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药卫生体制革的核心,事关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福祉。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快了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医务人员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工作状态、服务质量在改革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王秀梅;范艺馨;赵艳;张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牙槽嵴吸收严重的牙列缺失患者26例,为每位患者均制作2副义齿,分别为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和半解剖式全口义齿。随机选择13例患者先佩戴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后戴用半解剖式全口义齿;另13例患者佩戴顺序相反。并于使用1、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同时测定义齿的咀嚼效率。结果患者对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在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性和咀嚼效率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义齿的美观度和语言功能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更适合于修复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

    作者:许慧芬;李伟;张新华;曹剑;邱元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评价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共5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组1:药物预处理+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组2: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组3:开腹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术中出血量:组1<组2<组3;手术时间:组1<组2<组3;后血hCG恢复时间:组1≈组2>组3;阴道流血时间:组2>组1>组3;住院时间:组2>组1>组3;住院费用:组2>组1>组3;成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剖宫产术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但经宫腔镜下的操作能降低子宫损伤,避免子宫切除,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马茜;帅洁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采用PFNA手术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细致的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手术方法进行手术,参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也较少,与参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付微平;王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CT清除率在脓毒症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观察ICU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血清浓度及其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评价降钙素原及其清除率在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地综合ICU内的脓毒症患者31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一般生命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测指标。入组第1d 24 h内抽血血液标本检测PCT的血清浓度,其后分别于第3、5 d晨8点抽血检测患者的PCT血清浓度,并计算各日的PCT清除率。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评价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两组间比较,第1d及第3 d的PCT值两组间比较无差异,第五天以后的PCT值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间PCT清除率比较可见,死亡组各天的PCT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结论 PCT绝对值并不能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其效价甚至比常用评分标准低,但PCT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

    作者:王毅;郗晓婧;钟华;于湘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疆医学》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床旁B超引导穿刺及个体化的肝素封管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预防价值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置管方式及不同封管方式对ICU中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更佳的置管及封管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12月收住我院ICU需中心静脉置管且置管时间大于7天的患者80例,按置管及封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分别为低剂量肝素封管组(125u/ml),高剂量肝素封管组(250u/ml),低剂量肝素封管+B超引导穿刺组,高剂量肝素封管+B超引导穿刺组,比较四组病人终发生导管堵塞及CRBSI的差异性。结果高剂量肝素封管+ B超引导穿刺组堵管率及CRBSI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肝素封管+B超引导穿刺组及高剂量肝素封管组,相同剂量肝素组间比较,联合B超引导穿刺组的导管管理方式优于单纯肝素封管组。结论高剂量肝素封管+ B超引导穿刺的导管管理方式较其他穿刺、封管方式能明显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率,降低CRBSI的发生率,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达春丽;许华;吴莉;于湘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重耐药菌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研究

    目的:研究医院多重耐药菌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为临床提供一个科学性新的消毒指南,改变传统消毒思维,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做提升。方法将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三种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实验组;对应的三种标准菌株为对照组,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检测碘伏消毒剂在不同使用浓度及不同时间,对两组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2.5%、5%浓度碘伏消毒剂使用范围内进行实验,实验组的多重耐药菌和对照组标准菌株在分别作用时间1 min、3 min、5 min,培养基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杀灭率均为100%。结论2.5%、5%浓度碘伏消毒剂能完全杀灭医院的多重耐药菌,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医院多重耐药菌目前为止对医院常用碘伏消毒剂无抗性,但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变异,对消毒剂抗性也不断变化导致消毒剂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灭菌效果。所以医疗机构严格关注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抗性问题,要定期检测消毒剂对多重耐药菌的杀菌效果,保证消毒剂的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李辉;汪洋;马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黄保留灌肠应用于腹腔高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保留灌肠对腹腔高压的疗效。方法选选取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1例腹腔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防治+大黄保留灌肠)、对照组(常规防治+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连续治疗1周、观察4周,监测腹腔内压力(IAP)、肠内营养(EN)开始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腹腔内压力值明显下降,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提前,APACHEⅡ评分好转,而对照组效果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保留灌肠对腹腔高压疗效明显,是降低腹腔高压(IAH)的有效手段。

    作者:岳金芳;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7042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分布情况,为梅毒防治提供参考,有效预防梅毒的感染。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住院患者7042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3~5ml,使用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联合TPPA和RPR进行检测。结果7042例受检对象TPPA和RPR均为阳性者为93人,检出率为1.32%,其中,男性患者为54例,女性患者为39例,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69%和1.01%。梅毒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60岁组梅毒抗体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中,男性和女性的高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出现在41-60岁和21-40岁组。结论性别和年龄是梅毒感染患病的重要因素,梅毒感染者中>60岁阳性率高,21-40岁组育龄期妇女是重点,避免梅毒新生儿出现,做好易感人群筛查、防治工作。

    作者:孙锡辉;夏佳美;吴桂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手术后视力影响原因分析

    原发性青光眼为慢性眼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若不能一直坚持治疗,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障碍,所以患者一定要坚持长久治疗。该疾病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患者一般在幼年时期给予手术治疗,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调查,了解术后眼压、视力的改善情况。尽早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对视神经的伤害,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2]。11例10年前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观察目前的视力情况,寻早影响视力的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视力,提高日后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1病历摘要女性、18岁、维吾尔族,2014年8月9因剖宫产术后腰部疼痛、无尿、肾功能减一周为主诉入院。

    作者:热孜万古丽·阿布都拉;张雪琴;陆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学科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

    个案管理是一种可以降低成本,管理患者治疗和控制医疗花费的多学科团队照护模式,是一种持续性、个性化的照护管理模式,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可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1-2]。作为个案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个案管理师主要负责全面评估患者需求,协调与整合各学科人员的意见,提供以个案为中心整体性照护服务。近年来,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者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有研究[3]证明,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治疗的重要性,改善糖尿病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节约医疗卫生部门和患者的费用。因此,美国护理学会(ANA)提出在糖尿病教育中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应实施多学科个案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美国护理学会(ANA)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一种灵活的、系统的、合作性的方法,提供给特定的人群并协调其医疗护理的服务[4]。个案管理包括5个部分:评估患者的相关情况,制定计划、执行,协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既定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既定目标的达标情况。它发生在持续医疗的全过程中,由专业医疗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为患者制定合理、系统、个体化的诊疗和自我管理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糖尿病个案管理团队由专科医师、运动师、营养师、心理师及个案管理师组成的团队实施,其中个案管理师是重要和有效的。个案管理师必须具备系统的评估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综合的临床判断及分析能力等。个案管理师不仅需要为患者做一个整体的护理计划,同时还要将所收集的患者资料提供给个案管理团队各个成员,从而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和治疗[5]。

    作者:王惠丽;阿吉古丽;张荣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质子泵抑制剂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管饲后胃液PH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管饲后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使用PPI组152例及对照组(3 d后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即停PPI)48例。均于肠内营养支持第4天连续监测患者鼻饲后1/2 h、1 h胃液pH值7 d并观察入院后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饲后1/2 h、1 h平均胃内pH值及中位pH值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美拉唑用量40 mg 2次/d +早期肠内营养与单纯应用肠内营养(3 d后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即停PPI)相比,胃内pH值明显增加,并保持胃内抑酸程度稳定在接近6.0的水平;而单纯应用肠内营养(3 d后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即停PPI),胃内pH值稳定在5.0左右。但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后即停PPI可能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无影响。因此,目前探索PPI和早期肠内营养的配伍治疗,PPI使用的剂量、疗程以及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是重点。

    作者:韩晓丽;王瑞玲;李辉;桑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按照治疗预后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后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复苏成功组(A组)14例,复苏无效或恶化组(B组)48例和死亡组(C组)18例。分别于复苏前及复苏后1周取静脉血行PCT及BNP测定,并比较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1周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结果复苏前三组BNP、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低,C组高。复苏后1周三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低,C组高。与复苏前比较,A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下降(P<0.05);B组、C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上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CT(r=0.556,P=0.032)、BNP(r=0.642,P=0.024),均与APACHE II评分呈统计学相关。结论PCT及BNP的动态监测对于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检测值的持续上升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红玉;王佳;孙晓靖;于湘友;杜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重度营养不良患儿115例临床分析

    营养不良是由于能量或/和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期。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其脑部发育和智力发育,还导致成年后某些慢性病的潜在危险。营养不良的即时后果是带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身体发育和精神发育的迟缓。长期后果是可能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造成孩子乃至成年期行为偏差)和心理变态,造成认知能力的缺损,工作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低下,成年后患慢性病的危险增高。长期后果是不可逆的,无可挽回的。治疗不当使病死率增加[1],营养不良常因并发症恶化或死亡,是我国小儿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新疆农村这类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存在较高的发病率。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5例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病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为营养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蒋煜;张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孤残儿童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对孤残儿童支气管肺炎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应用依据。方法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肺炎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使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实施肠内营养)50例和对照组(未实施肠内营养)42例。收集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痊愈时长等信息,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在治疗前的血红蛋白、钙、铁、锌的含量上无差异(P>0.05);而在治疗结束时,钙、铁、锌的含量试验组要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发生率为35.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40%(P<0.05);(3)试验组痊愈所需时间平均为12.96±1.89天,对照组平均需要16.69±3.76天,经生存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36.209,p=0.000)。结论我们认为使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方式对孤残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是有积极的效果的,可以有效提升患儿的营养素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痊愈所需要时长。

    作者:尹维;阿不力克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 -temporal spike,BEC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新诊断的BECTs患儿随机采用口服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随访发作情况、监测不良反应,复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奥卡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发作形式、EEG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26.67%)。发作完全控制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治疗6个月时EEG正常19例(63.33%),好转8例(26.67%),无变化3例(10.0%);丙戊酸钠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23.33%)。发作完全控制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6个月时EEG正常16例(53.33%),改善10例(33.33%),无变化4例(13.33%)。治疗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及EEG改善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新诊断的BECTs发作皆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也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婕;于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