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球囊尿管导致尿道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唐晋;曾雪莲;梁坤荣

关键词:球囊尿管, 尿道损伤, 原因分析, 病人, 现报告如下, 球囊导尿管, 预防对策, 医务人员, 双腔, 泌尿外科, 留置尿管, 临床资料, 急诊创伤, 操作不当, 后尿道, 刺激性, 应用, 血液, 疼痛, 韧性
摘要:双腔球囊尿管具有韧性好、对尿道刺激性小、安全、易固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给医务人员及病人带来了福音,若操作不当可导致尿道不同程度的损伤,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此对我院近4年多来因留置双腔球囊导尿管导致尿道损伤10例,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0~65岁,术前常规留置球囊尿管9例,急诊创伤1例。损伤后尿道8例,(经泌尿外科会诊证实)病人均有疼痛伴血液自尿道流出,重新留置尿管5~14天,平均9.5天,经对症……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1家系7例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较少见。其临床特征主要为色素斑和全身分布大小不等坠瘤。我科于2001年2月在门诊遇到母子二人同病就诊,通过家系调查得知其家族中共有7人患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先征者(Ⅱ_4),女,61岁,河南人,农民。12岁时左侧腰背部出现多数褐色斑疹。18岁开始胸部、背产出现数个黄豆大小圆形小柔软肿物,并缓慢增大增多,波及全身,无自觉症状。因面部、颈部肿物增大,影响美观,2001年2月11日前来就诊。体检,一……

    作者:波丽西;谢菁;卢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改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104例报告

    外科手术是前列腺增生(BPH)的主要治疗手段,而且是治疗有严重并发症的BPH的唯一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提高手术质量,仍是摆在泌尿外科医生面前的重要任务。我院自2000年7月~2001年8月间,对10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改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即废除常规膀胱造瘘改用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4例,年龄53~89岁,平均67岁,主诉排尿困难病史均1年以上,长16年;肛诊;前列腺Ⅰ°增生3例,Ⅱ°增生40例,Ⅲ°增生61……

    作者:李令勋;倪钊;李应龙;王新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固定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腔手术、胸腔内压增高和胸腔外伤等病变的常用而必备的处理方法,而对引流设备妥当应用与引流的成败关系甚大。大医院有专用设备,但价格贵。我院自制胸腔引流瓶“固定架”,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介绍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1 制作材料 两块16K纸大小的五合板,细木条三根,4cm宽木条四根,皮条一根。 2 方法 先将一块五合板中央挖两个圆孔(孔的大小以能放入一500ml盐水瓶为宜),再将4cm宽木条钉成一个16K纸大小的木框,以有孔的五合板为上面,……

    作者:邢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硬化并低血糖昏迷2例误诊分析

    肝硬化并发低血糖昏迷少见,易误诊。现将我科2例肝硬化并低血糖昏迷的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男,58岁。既往有肝炎病史,入院前几日有上感病史。因精神失常2日昏迷半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50/60mmHg,脉搏88次/分,浅昏迷,肝病容,有肝掌、蜘蛛痣,黄疸,脾大等肝硬化失代偿期体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双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急查血白细胞8.3×10~2/L,中性粒细胞0.82,血红蛋白62g/L,血小板122×10~9/L,脑脊液常规正常,生化示:蛋白0.20g/L,糖1.6mmol/L,氯109mmoL/L,脑脊液压力正常。拟诊……

    作者:洪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结肠镜诊断左半结肠肠气囊肿病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饮食不当出现腹胀、腹泻,无脓血,自服黄莲素、氟派酸症状好转。因大便性状改变及含有很多粘液和气泡半年入我院。否认既往肠道疾病史,吸烟史35年,有肺气肿病史。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血生化检查及腹部B超示未发现异常。消化道钡透示:左半结肠肠腔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提示左半结肠多发性息肉。行结肠镜检查:自直肠-乙状结肠处至结肠脾区,可见粘膜面多发大小不等的半球形隆起,突向肠腔,肠腔狭窄,隆起物表面光滑,血管走行清晰,顶部透明或半透明,部分呈淡蓝色,大小1.0~2.5cm不等,活检钳触之柔软,有弹性,可变形,夹破表面粘膜隆起……

    作者:胡君丽;宋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抗生素耐药情况观察

    为了解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我们对1997~2000年间我院的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汉族COPD患者进行了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1997~2000年间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检查者644例,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标准,其中细菌学检查为上呼吸道正常菌……

    作者:濮蓉晖;程静;阴雪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严重胸腹联合伤31例救治体会

    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严重胸腹联合伤3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组严重胸腹联合伤是指有下列胸部损伤1项以上:(1)联合性肋骨骨折;(2)血气胸;(3)心肌损伤;(4)肺挫伤;(5)膈肌破裂,并伴有一个以上腹腔脏器的破裂。 1.2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标准者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15至67岁,其中20~50岁占23例,占74.2%。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工伤、斗殴和火器伤等。其中开放性损伤5例,闭合性26例。31例中多发性肋骨骨折12例,气胸5例,血胸3例,肺挫……

    作者:张兴林;李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医学教育。其目的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跟上医学科技的发展。我们认为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职务、不同专业、不同资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 1 对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所采用的形式 1.1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结合自己的专业申报科研课题,争取使课题立项,带领科室的技术骨干开展各……

    作者:韩东华;李瑛;任继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成功抢救1例严重外伤失血性休克及肾衰合并ARDS的体会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9岁,因腹部刀刺伤3小时并失血性休克急诊入院。入院后低血压60/0mmHg,脉搏140次/分,予改善循环和纠正休克治疗。在休克基本纠正后,即剖腹术,行“下腔静脉修补术及肠系膜修补术”,见腹腔积血约3500ml,术中出血8500ml,输血5800ml(其中自体血3000ml、库血2800ml)。术后贫血严重(血常规RBC1.82×10~(12)/L,HGB46.4g/L),进一步输血纠正贫血改善循环。术后一直尿少,尿量<30ml/hr,予扩容、补液、利尿等治疗效果不好。……

    作者:陈世明;魏新玲;李定生;王重;王勇;张驻军;张磊;曹俊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关节常见的骨折,多见于少年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及部分关节功能障碍。采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7年~1999年,对54例不同程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人进行复位固定。复位主要使骨折远端向外倾斜,以防止肘内翻畸形,力求达到骨折端对位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左肘46例,右肘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小一岁半,大12岁,平均年龄6.5岁,伸直型49例,屈曲型5……

    作者:白晋;彤军强;杨忠利;尹卫军;饶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465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有关带状疱疹的各种临床表现曾有不少报道。我科自1994年1月~2001年1月共收冶465例带状疱诊,现对其临床表现与年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254例,女211例,男女之比为1.2:1。发病年龄2岁~89岁,总病程3~20天,平均8.1天。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A组:2~14岁21例(4.52%);B组15~39岁56例(12.04%);C组:40~50岁102例(21.……

    作者:波丽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诊断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eular degeneration,称AMD)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多发生于45岁以上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退行性病变,严重危及老年人的视功能,在临床上日益多见,在欧美国家AMD已成为60岁以上人群低视力或致盲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发病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眼科医师对AMD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和关注。AMD病变包括黄斑区脉络膜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脱离,黄斑区盘状退行性变或盘状瘢痕等。且病人比较普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阅读困难、色觉障碍、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及视力疲劳。AMD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充分阐明,多数学者依据病变特性、临床表现及预后将本病分为两型:萎缩性(干性型)……

    作者:余金龙;董永章;热依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诊断探讨体会

    烧伤是由热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它不仅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的损伤,严重时还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变化,危及生命。现将3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诊断总结如下。 1 护理诊断及方法 1.1 体液不足 与创面体液渗出有关。护理措施为:观察患者的神志,有无表情淡漠、烦燥等意识障碍。观察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监测生命体征。迅……

    作者:赵雪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的原因分析

    肺结核是新疆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结核性胸膜炎在肺结核中占相当比例。治疗中除抗痨外,须胸穿抽水,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胸膜肥厚粘连,高度肥厚者可致肺功能损害、支扩等不可逆改变。为此,我们总结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80例,探讨分析发生胸膜肥厚的原因,以便加以预防。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1998年12月~2001年2月间出院病例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在16~76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全部行抗痨及抽胸水治……

    作者:赵华;高岩;张中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如何配合麻醉的体会

    基层医院的麻醉医师仅有1~4名,没有麻醉护士,日常手术、急诊手术全部由一人承担,相对比高级别医院的风险、压力更大,而手术室与麻醉科的关系就体现更为密切。在麻醉医师配备相对少的情况下,手术室护士如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工作,便可提高手术中的医疗安全系数,防止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医院手术总体急救水平。通过多年的麻醉、护理工作,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捷;张文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无X线电视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

    对于难以确定病因的肺部弥漫性病变,虽然已发展了多种肺活检技术,但并发症多。我组在无X线电视透视下,对11例不能确定病因的肺部弥漫性病变,进行了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活检(TBLB),均获得阳性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所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不能明确诊断,X线上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痰脱落细胞和/或细菌学检查以及常规纤支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出血素质、心肺功能能耐受此项检查且能充分合作者。 1.2 检查方法 纤支镜检查的术前准备、麻醉、操作均按常规进行。然后在无X线透视下行肺活检。活检的部位选择病变密集处,通常为一侧肺的……

    作者:董汉奎;刘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有机磷中毒性肾病10例临床分析

    1994年10月至1999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有机磷中毒病人78例,发现10例出现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肾损害有机磷中毒病人均在中毒后4小时内入院,皆无肾脏病病史。均按传统疗法应用阿托品兼用解磷定及综合治疗,未用损肾药物。其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余9例均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恢复时间一般为5~7天,长者达25天,无1例因肾衰而死亡。……

    作者:黎萍;关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胃癌胸腹膜转移误诊原因分析

    胃癌腹膜转移致恶性腹水占胃癌的30.5%~40%,但部分病人以腹水原因待查为首诊住院,易被误诊。我科自1989~1998年以来,以腹水原因待查为首诊收治住院105例患者中,有15例(占14.3%)胃癌腹膜转移所致恶性腹水曾被误诊,误诊时间27~60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15例误诊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30~60岁,平均48岁,误诊时间27~60天,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者3例,腹水原因不明2例。……

    作者:范桂君;杜惠玲;胡新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使用BD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

    肿瘤病人术后需要多次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中心静脉置管术是较理想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等置管因其静脉解剖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可发生严重并发症,使它的应用在临床受到局限。因此我院从2000年1月开始使用BD留置针行浅静脉置管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肿瘤病人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乳腺癌……

    作者:曾雪莲;唐晋;梁坤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腺B超定位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探讨

    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临床应用已久,但对临床上不能扪及的乳腺肿块及较小病灶,FNAC成功率较低。本文对78例乳腺疾病进行B型超声波定位针吸细胞学检查,以探讨该方法在病理诊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收集本院1999年4月~2001年3月,经B超检查乳腺有病灶的患者共计78例,再经B超定位下进行FNAC。其中71例手术治疗者,术后做病理切片检查和术前FNAC结果对照,7例未行手术治疗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并随访2年。……

    作者:孟庆华;王湘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