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陆惠慧;徐令清;李介华;陈思静;黄茂萍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经口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IL-17、IL-23及TGF-β1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喘息 、咳嗽 、痰鸣音及哮鸣音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VC和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7、IL-23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法联合丙酸倍氯米松可显著降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1水平,并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宝静;王志东;周星;陈素萍;张美芳;张志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持续知信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持续知信行健康教育,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入院 、出院 、出院后3、6、12个月进行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知识 、信念 、行为改善情况;采用视功能损害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OL-DV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分期进展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 、信念 、行为改善情况 、SQOL-DVI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知信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眼底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费红敏;张桂丽;沈蓓蓓;杨佳璐;周欢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肛肠 Ⅰ 号方外洗对气滞血瘀型嵌顿痔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该院肛肠科就诊的气滞血瘀型嵌顿痔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痔疾洗液熏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肛肠 Ⅰ 号方外洗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症状体征评分相比,研究组 、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经治疗后脱垂 、疼痛 、水肿 、便血 、肛门坠胀等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肛肠 Ⅰ号方外洗治疗气滞血瘀型嵌顿痔能显著提高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峰;张旗;张永安;翟敏;徐慧磊;巫益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184例疑似过敏儿童进行食入及吸入过敏原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抗体检测,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群患儿中的差别.结果 在1184例受试者中,96.62% 呈现出tIgE阳性,而36.15% 呈现出sIgE阳性.所有吸入性过敏原中,猫/狗毛皮屑检出率高(12.5%),其次是霉菌(9.12%);食入性过敏原中牛奶检出率高(6.76%),其次是蛋清(3.55%).常见过敏原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艾蒿/豚草花粉和牛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艾蒿/豚草花粉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牛奶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过敏原阳性患儿中,1种过敏原阳性218例(50.93%),2~3种过敏原阳性178例(41.59%),4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32例(7.48%).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895).结论 兰州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猫/狗毛皮屑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为主,血清过敏原IgE测定有利于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
作者:赵有利;潘云燕;张尚弟;张鑫;吴雪;肖春红;刘欣跃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FA)、维生素B6(VitB6)、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按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114例,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5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FA、VitB6、Cys C、Hcy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Hcy和Cys C水平显著升高,而FA和VitB6水平显著降低;血清Hcy和Cys C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286、0.453,P<0.05),而FA和VitB6水平与UAER呈负相关(r=-0.278、-0.305,P<0.05).结论 血清Cys C、Hcy、FA和VitB6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水平可以为临床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干预和预后判断.
作者:秦淑国;胡恒贵;邵从军;刘莉华;卜文君;肖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输注白细胞介素-11(IL-11)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该院采取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3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均输注血小板(PLT).将未注射IL-11的患者作为常规组,注射IL-11作为联合组.调查并比较术前 、术后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指标差异.结果 术后48 h内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血小板平均压积(PC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凝血酶时间(T 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G)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输注IL-11对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48 h内无明显作用,患者PLT、凝血功能等方面也无明显改善.
作者:刘羿;潘纪春;孙芳;于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肾贫血综合征(CRAS)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钠离子水平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79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有无CRAS分为非CRAS组(n=509)、CRAS组(n=70).测量入院时的NT-proBNP、钠离子水平,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非CRAS组患者与CRAS组患者的NT-proBNP、钠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CRAS组 、CRAS组及全体患者中,NT-proBNP水平与钠离子水平均呈负相关(r=-0.319、-0.294、-0.358,P<0.001).结论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重视NT-proBNP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钠离子的水平,二者可结合考虑,及时判断患者发生CRAS的可能性高低,并积极纠正低钠血症 、贫血 、肾功能不全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史云飞;王建榜;王西辉;吴娟;常盼;李鑫;任明岗;于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联合检测在肝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9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散射比浊法检测IgA、IgM、IgG水平,应用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GG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ALT、AST、GG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A、IgM、IgG、ALT、AST和GGT是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IgA、IgM、IgG、ALT、AST、GGT联合检测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大,为0.90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A、IgG、ALT、AST和GGT升高是肝衰竭患者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IgA、IgM、IgG、ALT、AST、GGT联合检测时,AUC大,为0.901.结论 血清IgG、IgA、IgM、ALT、AST、GGT水平升高是肝衰竭发生及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免疫球蛋白和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曾然;付松柏;周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儿童病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儿科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550例.对入选的550例患儿进行分组,将非重症患儿423例分为普通组,重症患儿127例分为重症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然后采取回顾性分析,通过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儿童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呕吐 、口腔溃疡 、肌酸激酶升高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P>0.05);两组患儿神经传导异常 、抽搐 、年龄<3岁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颈抵抗 、精神状态差 、意识障碍 、血糖>9 mmol/L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传导异常 、年龄<3岁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精神状态差及血糖水平>9 mmol/L,是儿童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传导异常 、年龄<3岁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精神状态差以及血糖水平>9 mmol/L,是儿童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患儿要进行早期治疗,防止重症化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杜明红;周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讨论不同解剖段原发灶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转移预后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2014年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04例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原发病灶的解剖学信息,并比较和讨论不同解剖段肿瘤患者随访2.5年发生转移的情况及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61例,女43例;男性和女性间质瘤原发灶位于胃部的比例分别为55.74% 和53.49% 、位于十二指肠的比例分别为9.84% 和9.30%;位于直结肠的比例分别为6.56% 和6.98%;原发灶解剖部位分布的比例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原发灶肿瘤平均直径为(6.34±3.51)mm,女性为(6.72±3.0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空回肠部的间质瘤随访检出9例转移,转移率为30.00%;原发直结肠转移1例,转移率为14.29%;十二指肠转移1例,转移率为10.00%;胃部转移4例,转移率为7.02%.不同部位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9,P=0.035).肝转移患者中原发部位为胃的患者占36.36%,原发部位为十二指肠及直结肠的比例各占9.09%,原发于空回肠的占45.45%,但不同解剖段胃肠道间质瘤随访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转移患者全部来自于原发部位为空回肠的间质瘤患者;直结肠转移患者全部来自于空回肠原发间质瘤;此外检出1例胃原发间质瘤患者出现其他器官的转移.几种不同转移部位在4个解剖段胃肠道间质瘤随访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原发间质瘤在原发部位中所占比例高,但转移率在空回肠原发灶患者中高,值得引起临床关注;未见不同解剖段的间质瘤转移部位差别.
作者:王卫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CH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CHD患者183例,非CHD患者16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对待检血清样品进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Lp(a)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D发病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及特异度.应用摩尔浓度(nmol/L)替代常规使用的质量浓度(mg/dL)来表达Lp(a)水平.结果 CHD组与非CHD组患者的HDL-C、TG、apo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LDL-C、TC、apoB均明显低于非CHD组,而Lp(a)水平明显高于非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a)诊断CHD的cut off值为30.8 nmol/L,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0.7% 、71.2%.血清Lp(a)水平高于30.8 nmol/L者CHD患病率明显高于Lp(a)水平低于30.8 nmo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升高是发生CHD的危险因素,与血清中其他常用指标相比,Lp(a)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颜清;穆润清;戴锦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尿液中塔-霍粘蛋白(T HP)及骨桥蛋白(OPN)水平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6月于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和健康无结石者的清晨空腹尿标本各65例,将其分为结石组和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尿10 mL,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试验测定T HP、OPN值,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石组患者尿液中T HP水平为(26.01±4.65)mg/L,OPN水平为(170.59±27.32)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2.42)mg/L、(192.70±16.44)μ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 HP与OPN在尿液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尿液中T HP、OPN升高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尿液中T HP、OPN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二者代谢水平异常与泌尿结石的形成存在相关性.
作者:闫晓煜;黄志红;孟胜兰;肖创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对中晚期肾病患者心脏瓣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脏瓣膜钙化(VC),分为VC组(n=28)和非VC组(n=74).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磷 、钙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 H)、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25(OH)D3;分析CKD患者发生VC的危险因素.结果 VC组和非VC组在CKD分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腹主动脉钙化 、hs-CRP和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D分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腹主动脉钙化 、hs-CRP升高和25(OH)D3缺乏是中晚期CKD患者发生V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晚期CKD患者容易发生VC,其中25(OH)D3水平与其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张军;刘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AI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3例AIP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E、IgG、IgG4、补体 、球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及自身抗体水平,评估上述指标与AIP并发过敏性疾病或并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在63例AIP患者中,IgE、IgG、IgG4、球蛋白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8.7% 、58.7% 、74.6% 、61.9%,均超过50.0%;EOS% 升高 、C3降低 、C4降低 、自身抗体阳性 、并发过敏性疾病和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5.4% 、31.7% 、34.9% 、25.4% 、15.9% 和47.6%.而在37例IgE增高的AIP患者中,其IgG、IgG4、球蛋白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9.5% 、89.2% 、62.2%,均超过50.0%;EOS% 升高 、C3降低 、C4降低 、自身抗体阳性 、并发过敏性疾病和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7% 、35.1% 、35.1% 、29.7% 、18.9% 和51.4%.IgE与IgG4呈正相关,与C4呈负相关(r=0.404、-0.294,P<0.05);IgE与EOS% 、C3无相关性(r=0.132,P=0.303;r=-0.255,P=0.080);IgE与IgG及IgG4之间无相关性(r=0.021,P=0.873;r=0.089,P=0.490).IgE在自身抗体阳性或阴性 、并发或未并发过敏性疾病,以及并发或未并发糖尿病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E可能与过敏机制一起参与了AIP及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是潜在的诊断及监测AIP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静文;钱琤;胡红丽;郭杰;刘鹏;谷明莉;刘云;张薇薇;黄元兰;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技术结合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重症肺炎患儿呼吸道肺泡灌洗液进行病毒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的效果.方法 取临床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毒基因组核酸DNA/RNA的提取,随机引物扩增建库后,进行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序结果 进行本地blast分析筛选病毒序列,运用MetaVir数据库进行病毒归类分析.结果一共获得591593条序列读长,病毒序列3545条,占0.6%,其中主要病毒及序列有腺病毒1760条(49.6%),淋巴囊肿疾病病毒1422条(40.1%),Taterapox病毒65条(1.8%),智利巨型病毒37条(1.0%),云杉卷蛾雕背姬蜂病毒33条(0.9%),猫白血病病毒32条(0.9%),网状内皮组织增生证病毒30条(0.8%),RD114逆转录病毒18条(0.5%);呼吸道病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为腺病毒7型,提示患者腺病毒7型感染.结论 该研究初步建立的病毒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平台可用于呼吸道相关已知和未知病毒病原体鉴定.
作者:张金李;冯翔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血浆样本热灭活处理在Nijmegen法检测遗传性凝血因子 Ⅷ(FⅧ)抑制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应用Nijmegen法及增加热灭活步骤的Nijmegen法检测52例中 、重型血友病A(HA)患儿血浆中FⅧ 抑制物滴度.以抑制物滴度 ≥0.60 BU判为阳性结果 ,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及抑制物滴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抑制物阳性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2例中间型HA患儿的血浆用原方法检测为阴性但热灭活处理后检测为阳性.两种方法检测的抑制物滴度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9908,P<0.0001).在两种方法检测均为抑制物阴性的患儿中,血浆热灭活处理组的抑制物滴度[0.37(0.17,0.48)BU]明显高于无热灭活处理组[0.12(0.02,0.34)B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抑制物阳性组,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待测血浆样本热灭活处理在Nijmegen法检测FⅧ 抑制物检测中的结果可信,且检测前增加血浆热灭活处理步骤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作者:李刚;刘怡;吴润晖;陈振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EB病毒(EBV)-DNA与衣壳抗原IgM抗体(VCA-IgM)、衣壳抗原IgG抗体(VCA-IgG)亲和力检测在儿童EBV早期感染中的差异,评价EBV-DNA在EBV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疑似EBV急性感染的患儿血液标本154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CA-IgM、VCA-IgG、VCA-IgG亲和力 、早期抗原抗体IgG(EBVEA-IgG)、核抗原抗体IgG(EBVNA-IgG);比较EBV-DNA与VCA-IgM、低亲和力VCA-IgG之间阳性率的差异,分析其检测一致性,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原因.结果 EBV-DNA、VCA-IgM及低亲和力VCA-IgG阳性率分别为29.87% 、10.39% 、37.66%.EBV-DNA与VCA-IgM之间具有较弱的一致性(Kappa=0.237),与VCA-IgG亲和力之间没有一致性(Kappa=-0.009).3种检测结果组合模式中单独EBV-DNA、低亲和力VCA-IgG阳性占所有EBV-DNA、低亲和力VCA-IgG阳性标本的比例分别达60.9%(28/46)、63.8%(37/58),明显高于VCA-IgM(6.25%);EBV-DNA与低亲和力VCA-IgG同时阳性的标本仅7例.EBV-DNA仅在近期感染组中与VCA-IgM及低亲和力VCA-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一致性也较好,并可在既往感染组标本中检出.结论 EBV-DNA检测阳性率较高,但与EBV抗体检测一致性较差,且受既往感染的干扰,对儿童EBV急性感染的诊断价值尚需深入研究.
作者:陈炳龙;杜红心;周政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初步建立同时测定人体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分析方法 .方法通过同位素标记的胆汁酸作为内标,使用乙腈对血清中的胆汁酸进行提取,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对15种胆汁酸进行分离.使用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分析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结果 15种胆汁酸在1.0~6000.0 n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3;目标物的定量限为1.0~10.0 nmol/L;低 、中 、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7.1% ~108.3%,日内 、日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所开发的方法被应用于检测2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健康者的胆汁酸以甘氨酸结合型为主,游离型胆汁酸和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浓度相对较低.男性血清中脱氧胆酸浓度显著高于女性,男性血清中甘氨熊脱氧胆酸浓度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MS/MS法能有效分离并定量检测人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水平,其线性范围广 、灵敏度高 、精密度好,有望作为临床血清15种胆汁酸检测的参考方法.
作者:罗腾飞;胡文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1] . 目前 ,国际专家组和科学指南均声明 LDL-C 为 AS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将减少 ASCVD 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治疗方针专注于降低 LDL-C 上[2] . 然而 ,部分研究发现 ,对 ASCVD 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后 ,ASCVD 发病风险却只减少了不到 30% ,部分患者 LDL-C 水平虽已降低至正常范围仍会发生 ASCVD[1-2] . 可见 ,单从 LDL-C 定量评估ASCVD发病风险和病情严重存在局限性.
作者:孙浩行;汪骅;王长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ngⅡ)、肾素活性(PRA)、血清醛缩酶(ALD)、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92例AMI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注射,首次负荷剂量10μg/min,大剂量 ≤100μg/min,静脉持续泵入24 h.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90 s内均速静脉注射,以0.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3 h;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调整剂量0.015~0.030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21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hs-CRP、AngⅡ 、PRA、ALD、NT-proBNP、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t=4.179、8.465、5.668,P<0.001);观察组hs-CRP、AngⅡ 、PRA、ALD、NT-proBNP、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 、头痛 、腹胀 、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523).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发心力衰竭 、心室纤颤 、心动过速 、心源性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有效改善心室功能,促进循环内分泌系统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丽;李付强;杜佩珊;张景鑫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