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张型心肌病42例诊治分析

孔令竹

关键词:心肌病, 充血性/诊断, 充血性/治疗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初期症状不叫显,以后症状进行性加重,电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预后极差.症状出现后,5 a,生存率40%左右[1].我院2003/2009年收治了42例,现总结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疗中的应用66例分析

    目的:研究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血清BALP的测定,同时进行外型特征等资料分析.结果:患儿BALP异常率92.4%(61/66).结论:血清BALP的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特异性强,方法简单,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指导早期治疗.

    作者:王冀粤;王彤;邢明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调查与对策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为34.81%,且均受诊疗操作前后、职业和部门的影响.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鸿波;平玉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口服头孢氨苄胶囊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女,2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口服头孢氨苄胶囊0.5 g(两粒),服药后约0.5 h双耳充血肿大,触其质硬,无其他身体不适症状,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加局部甲氨蝶呤治疗宫角妊娠1例分析

    对宫角妊娠未破裂型应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加局部甲氨蝶呤(MTX)治疗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7岁,孕2产1.停经40 d,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入院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妇科检查:宫颈光滑,无举痛,子宫前位,稍大,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作者:王猛;丁晓萍;高香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草酸铂与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草酸铂与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3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抽液后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胸腔内注入草酸铂加香菇多糖;B组胸腔内注入草酸铂.结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A组疗效(CR+PR)86.4%(19/22);B组疗效(CR+PR)58.3%(7/12).结论:胸腔内置管注入草酸铂与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草酸铂,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王新林;王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督查、监测、分析和反馈;重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结果:各项医院管理制度与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重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等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迪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直肠异物1例

    1 病历摘要男,57岁.肛门疼痛3 d,加重1 d入院.患者痛苦貌,诉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刺痛,坐位及活动时加剧.肛门检查:外观无明显红肿,指诊11点位距肛缘5 cm可触及-0.5 cm×2 cm斜插入直肠前壁的硬物,固定,不活动,触痛明显,直肠内可触及一肿物,约2 cm×3 cm,有波动感,指套有脓血.

    作者:孙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结核性肛瘘误诊致盆底痛1例分析

    对结核性肛瘘误诊致盆底痛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6岁.因肛瘘在外院行肛瘘切除术,术后1 a伤口不愈合,辗转多家医院,采用坐浴,局部换药,口服药物等治疗伤口均未能愈合,于是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失眠多梦,小腹及肛门部出现坠胀、疼痛,疼痛呈间歇性钝痛,白天加重,夜间入睡后可减轻或消失,并有腰部疼痛,但大小便均正常.

    作者:刘百羽;蒲文红;刘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胆心综合征误诊13例分析

    目的:加深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3例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胆心综合征患者的病史特点分析总结.结果:13例确诊胆心综合征患者给予抗感染、解痉、利胆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心脏症状缓解明显,心电图表现明显改善.结论:胆心综合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充分认识胆心综合征,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刘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丙泊酚不良反应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起效迅速、短效的全身麻醉药,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严重皮疹女,24岁.行宫腔镜下无痛人流术,丙泊酚静脉缓慢给药,达60 mg时,患者手背出现明显的沿着静脉走行白色丘疹.

    作者:汪念;杨阳;徐文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6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静脉成像诊断小肠扭转13例分析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静脉的CTA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颐性分析手术证实的13例小肠扭转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应用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图像.结果:13例中,6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或其属支的扭曲,2例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见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反折,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3例患者均止确诊断小肠扭转.结论:肠系膜上动静脉CTA对小肠扭转具有确诊价值.

    作者:王燕;孟宪平;朱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我院2007-02/2009-07采用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相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能更快速平衡控制血糖,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报道如下.

    作者:李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外伤性侧裂区域脑挫裂伤38例手术治疗分析

    2000-01/2008-01本院收住外伤性侧裂区域脑挫裂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分析如下.

    作者:张景洲;万心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淋巴瘤样丘疹病误诊为血管瘤1例分析

    对我院淋巴瘤样丘疹病误诊为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4岁.因全身皮肤丘疹、结节、结痂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腰部皮肤出现一直径0.4 cm大小红色丘疹,3 d后增大至直径3 cm大小,中央坏死、结黑色痂皮,并相继遍布全身,局部无痛痒,皮损成批出现渐波及全身,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作者:李卉;陈振需;韩盈;王英;罗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产前诊断胎粪性腹膜炎1例分析

    对产前诊断胎粪性腹膜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孕妇,28岁.孕30周进行彩超常规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胎儿膀胱前上方(右肾下方)见一大小约20 mm×32 mm的液性暗区,边界清晰,内透声好.超声诊断:胎儿膀胱前上方囊性包块.孕妇在妊娠37周时突然下腹胀痛急诊行第二次彩超检查.

    作者:闫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桥本甲状腺炎误诊28例分析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误诊桥本甲状腺炎.结果:23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后,23例出现甲低.病理诊断28例均为桥本甲状腺炎,其中1例伴乳头状癌,1例伴恶性淋巴瘤.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反应有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较易误诊,查血清TGA MCA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能有效减少误诊.

    作者:朱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对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的探讨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临床、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实习加深巩固理论知识,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他们将来胜任临床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马生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39例分析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39例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的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患者,于术前和后一次球囊扩张治疗后对狭窄段气道直径及气促评分进行测定.结果:39例患者分别接受球囊扩张2~6次后,狭窄段气道管径明显增大,气促评分明显降低.结论: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具有有效、安全和简便等优点.

    作者:唐丹丹;何家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20例分析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症状、体征不明显,有时仅以心血管系统病变为突出表现,极易误诊为其他原因的心脏病,现将我院2005/2009年误诊的20例老年甲亢心脏病报告如下.

    作者:周丽琴;张永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OPD稳定期患者血栓前状态与全身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CRP及VCAM-1、D-二聚体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血栓前状态与全身炎症反应关系.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46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测量两组的肺功能和血浆中CRP、sVCAM-1、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COPD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COPD组血液sVCAM、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OPD组患者血液CRP、sVCAM-1、D-D水平与FEV1.0%预计值呈负相关;COPD组血液CRP与sVCAM-1、D-D呈正相关.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和血栓前状态.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形成PTS.

    作者:李磊;夏熙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