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H cy水平对脑梗死患者复发与生存状况的影响

陈慧娟;金平;吴章松;张均;刘勇;陈然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复发, 生存状况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梗死患者复发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脑梗死患者,对患者体内Hcy水平进行测定,根据Hcy水平将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5μmol/L)与低Hcy组(Hcy≤15μmol/L),其中高Hcy组52例,低Hcy组64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经头颅CT或MRI检查的健康者11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Hcy水平测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估脑梗死高Hcy组与低Hcy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统计高Hcy组与低Hcy组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血管事件复发率,以及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的生存率.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为(10.67±3.88)μmol/L,明显低于低Hcy组和高Hcy组患者Hcy水平,低Hcy组患者NIHSS评分为(6.21±2.13)分,明显低于高Hcy组患者的(14.23±3.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cy组血管事件复发率为17.18%,明显低于高Hcy组的5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低Hcy组患者出院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18%(59例)、89.06%(57例)、89.06%(57例),明显高于同期高Hcy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血清Hcy的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高,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血管事件复发率高,生存状况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与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达对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10例患者分别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数检测.结果 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达对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中TB-DNA阴性组及痰培养阴性组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达水平均高于TB-DNA阳性组及痰培养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体免疫状态影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因此,根据患者免疫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检测结果的分析要结合患者的免疫状况,以免影响临床诊疗.

    作者:华彦珺;周芬;杨玉婷;陈慧;陈苏芳;胥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CT、CRP、BNP水平与cTn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肌钙蛋白I(cT-nI)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112例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3组,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清PCT、CRP、BNP及心肌损伤指标cTnI水平,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BNP水平与cTnI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PCT、CRP、BNP及cTnI水平比较,脓毒症休克组均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3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cTnI呈极强的正相关(r=0.831,P<0.05),BNP水平与cTnI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456,P<0.05),CRP水平与cTnI呈较弱的正相关(r=0.287,P<0.05).结论 患者cTnI与PCT、CRP、BNP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脓毒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肌损伤愈发明显.

    作者:张传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对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为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线索.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出来的49株不重复铜绿假单胞菌,通过琼脂打孔法、十字交叉划线法和共孵育试验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不同浓度铜绿假单胞菌内毒素水平,研究内毒素与其抑制葡萄球菌生长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通过琼脂打孔法筛选出抑制作用强的PA2224菌株和PA2288菌株,无抑制作用的PA2503菌株和PA2142菌株.十字交叉划线法和共孵育试验提示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可抑制葡萄球菌生长.铜绿假单胞菌菌液浓度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内毒素水平高低与铜绿假单胞菌抑制作用无相关性.结论 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对葡萄球菌属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有机会被制成杀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中,对临床上葡萄球菌属感染可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内毒素与抑制作用无相关性.

    作者:徐令清;易思婷;温伟洪;钟国权;王欢;李介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与并发症关系

    目的 研究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相应营养支持状况,分析其与并发症的关系,以期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320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时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 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统计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9%,胃部肿瘤和结直肠肿瘤在Ⅳ期营养风险高,而在ⅡA期和Ⅰ期内低.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无营养风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在应用营养支持以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营养支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风险与肿瘤的分期有关,并且在有营养风险的前提下不应用营养支持的患者比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可见营养支持和营养风险的结合使用能够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

    作者:张莉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症肝炎后患者肝功能及HBV-DN A水平变化

    目的 探究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肝、肝细胞再生、充足休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清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肝炎患者联合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云;戚应杰;岳莉;姚有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评价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48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每组各74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医护一体化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营养评分,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53±1.13)分,明显优于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4.98±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营养评分为(3.84±1.78)分,与对照组患者的营养评分[(2.43±1.48)分]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在疼痛护理干预中应用可以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云婷;王茹春;郑源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的35例急诊护士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38例急诊护士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评分为(94.25±16.01)分、工作质量评分为(97.27±16.39)分、综合能力评分为(98.12±1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工作能力评分[(78.54±20.77)分]、工作质量评分[(77.26±18.58)分]及综合能力评分[(72.17±21.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加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

    作者:陈丽燕;王雪娇;冯冰霞;邱秀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引物标记技术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在GeXP系统中应用CY5标记的特异引物代替通用引物,建立一种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的方法.方法 设计mecA与nuc基因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琼脂糖电泳验证引物特异性并优化PCR反应条件.用荧光染料CY5标记单条引物(单独标记上游或下游引物).以提取的MRSA、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核酸为模板液,采用已标记引物进行单重及多重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与GeXP毛细管电泳分析,验证应用效果.再通过采用混合标记引物的GeXP系统检测100株M RSA,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 单标记下游引物的GeXP-PCR的杂质扩增峰较少.经GeXP系统检测分析的MRSA、MRCNS、MSSA均出现目的特征峰,能明确辨别其含有大小不同的基因片段,结果与琼脂糖电泳一致;经GeXP系统分析的100株MRSA均含有nuc与mecA片段,与VITEKⅡCompact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单独标记下游引物应用于GeXP检测M RSA的方法可行.

    作者:梁有才;聂署萍;吴润香;范菲楠;陆学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胰岛素和葡萄糖联合应用对严重烫伤MODS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岛素通过和不通过控制高血糖对严重烫伤多器官功能不全(M ODS)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胰岛素体内抗炎作用机制,为创伤外科使用胰岛素抗炎提供依据.方法 60只严重烫伤M ODS大鼠,随机分为严重烫伤M ODS大鼠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控制组(INS组,20例)、胰岛素和葡萄糖联合治疗高血糖非控制组(INS+GLU组,20例)以及严重烫伤M ODS大鼠治疗对照组(C组,20例),测定不同组大鼠伤前和伤后1、3、5、7 d空腹血糖、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蛋白受体1(sTRE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NS组伤后各时点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NS+GLU组伤后各时点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组和INS+GLU组伤后各时点血浆sTREM-1、TNF-α和HMGB1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S组伤后各时点血浆sTREM-1、TNF-α和HMGB1水平与INS+GLU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可降低严重烫伤M ODS大鼠炎性反应,胰岛素体内抗炎作用并不通过控制高血糖发挥作用.

    作者:王锦;胡添;王占科;刘蕊;杨前勇;张晓云;熊圆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DI评分为(5.62±1.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7±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疗程为(4.51±2.05)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等,休息后好转,继续治疗没有再次出现.结论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联合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丁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附睾蛋白4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人附睾蛋白4(HE4)对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CKD患者116例(CKD组),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1~2期31例,CKD3期36例,CKD4期16例,CKD5期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32例为对照组.检测CKD组各期和对照组血清HE4、肌酐和尿素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个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HE4、肌酐、尿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3个指标均明显升高;血清HE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大于肌酐(AUC为0.918)和尿素(AUC为0.880),对CKD的诊断价值大.结论 血清HE4对CKD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而且可以用来评估CKD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袁腾飞;李艳;彭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CRF患者3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3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脂蛋白(a)、SF、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S F、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蛋白、清蛋白、载脂蛋白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F水平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与载脂蛋白AI呈负相关;健康对照组的SF水平与清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CRF患者SF与血脂代谢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学检验数据质量链与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 ,这也导致近年来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并不断推动医院的信息进程.检验科作为提供检测数据的实验室 ,发出的报告在健康评估、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质量的保证由检验数据质量链决定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检验数据质量链中的各个环节将会显著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终提升检验科工作效率 ,使检验科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与患者.

    作者:朱满;杨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流变学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的住院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和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组2组,检测血液流变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与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越高,血流变异常越明显.在疾病早期可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减轻器官功能的损伤.

    作者:杜琨;李杨方;杨汝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卵巢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卵巢癌患者182例,术前抽血检测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指标,并选取78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200例卵巢囊肿患者(卵巢囊肿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3组中RDW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卵巢癌患者RDW水平分为高RDW组(RDW≥13.75%)和低RDW组(RDW<13.75%),分析RDW与卵巢癌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53、CA125和CA724]的关系.结果 卵巢癌患者RDW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7,P<0.05);卵巢癌患者RDW水平与卵巢囊肿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9,P>0.05).高RDW组和低RDW组患者的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在卵巢癌和卵巢囊肿中升高,并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指标CA125有关.

    作者:唐闻;鞠瑛;沈亚娟;张倡誌;成士清;王勇;张炳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家庭式造口护理和个性化心理辅导在结肠造口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家庭式造口护理和个性化心理辅导在结直肠癌造口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5年1-12月该科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行造口手术且需进一步进行化疗的患者,按照病区分布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病区为干预组(43例),B病区为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化疗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式造口护理和个性化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式造口护理和个性化心理辅导能够显著降低造口术后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叶道丽;汪秀云;许辉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疾病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将2015年1-12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妇科、门诊、体检中心诊断的糖尿病患者114例纳入病例组,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之配对的同期收治的终诊断为糖耐量减低患者114例纳入对照组,均进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HbA1c检测.对比相关指标,将病例组、对照组资料混合,交给2名医师诊断,一组采用HbA1c诊断(≥6.5%),一组采用空腹血糖(≥7.0 mmol/L)诊断.结果 病例组的空腹血糖,OGTT 0.5、1.0、2.0 h血糖,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92.11%、93.80%、93.75%、92.24%、92.98%,高于空腹血糖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可作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陈素芸;周臣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核转录因子(N F)-κB表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确诊为胰腺炎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 A 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S A P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通过APACHEⅡ 、RANSON评分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探讨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SAP组患者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AP组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M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患者APACHEⅡ 、RANSON评分明显高于MAP组(P<0.05).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APACHEⅡ 、RANSON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庞凌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PCT、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70例,根据患者合并脓毒症的情况分为非脓毒症组(63例),轻度脓毒症组(75例),严重脓毒症组(18例),脓毒症休克组(14例),并根据患者14 d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2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 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非脓毒症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间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非脓毒症组中的水平明显低于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及APACHE-Ⅱ评分在存活组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CT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检测可用于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其中血清PCT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郝琴;谢星星;常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潜在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前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肌瘤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 FR)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有40例患者在术前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另外40例患者术前未给予米非司酮及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子宫肌瘤组织大小及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有效者35例,占87.5%,无效者5例,占12.5%;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肌瘤组织中的PR及EGFR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应用米非司酮能够明显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发挥药效的机制可能是和下调EGFR有关.

    作者:徐丽;黄三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